第272章 苦心歇力承家計 王府議事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作者:碧江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原王府會客大廳內,劉俊高坐主位,左右兩邊分坐著關羽,張飛,韓當,李儒,賈詡,閆行,龐德,太史慈,史阿等人。
“按文和說來,前番圍城乃於家所為?”劉俊心中說不怒是假的,這夥人還真敢,居然趁自己離開的時候來攻打平原縣衙。
“正是。已有被俘之人證實。”賈詡辦事還是很穩妥的,但是令劉俊不解的是,對方如此行事,卻是無甚大用啊。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這夥人就算把縣衙打下來了也沒什麽用啊。報仇沒報到,卻會平添許多仇恨,待劉俊歸來,必會引發更強的報複,單單就從這方麵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更何況,圍攻縣衙與殺官造反何異?事後朝廷追查起來這也是要掉腦袋的。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是得不償失的事,劉俊沒搞懂對方為何要這般。
“此事後續如何處理了?”劉俊追問。
“已經以平原王府的名義押解了幾名俘虜前往州衙,該頭痛的不是我們了,該怎麽處理是黃州牧的事情了。”賈詡躬身迴稟。
這樣處理,倒也是中規中矩,畢竟封地在外的王爺可是不能插手地方之事的,讓黃琬頭痛去吧。
“說說平原府的基建吧。”劉俊沒再管說於家的事情,而是問起了基礎建設。
“主公,除了學塾外,其它的都已落成,學塾在今年春節前也能趕著完工,隻是那些高腳的桌椅與後山那院子裏的坑還沒挖好。”賈詡道。
賈詡現在可謂是整個平原王府的大管家,劉俊離開這段時間可真把他忙得夠嗆。不過,忙雖忙,但他的性子有點苟,隻要沒什麽大事發生,他覺得這樣也挺好,不愁吃穿,老妻暖床,兒子膝下承歡,正是他一直向往的日子。
賈詡口中的後山院子,在平原王府後麵,一條馬路直通此處,隻是依山而建,卻不在山上,那裏正是劉俊準備用來搞火油提純的地方。
“這可不行,文和你還得多操點心,後山的大坑年前須挖好。那些桌椅嘛,可以緩一緩,但卻要在學塾邊上建多幾間房舍,那是留給夫子居住的地方。這個也須要在年前趕工趕出來。”
劉俊對這教書先生居住的地方還是滿上心的,畢竟,橋玄可是擔任榮譽校長來的,那天送信的王儁還專門告訴他,那個康成公鄭玄也有很大的機會會來。
這位可是與自己那個便宜師父盧植師出同門的一代大儒,總不能到時過來了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吧。
“喏!主公,如此一來,這個開銷......”
“開銷自然可以漲一漲,還有那些木匠,如果在元霄前把桌椅趕製出來,每人可領五金。用認領任務的方式下發給他們。”對於獎償,劉俊還是很明白的,既要馬兒跑,馬兒必定會吃草。
“喏!”
“雲長且說說郡內的盜匪情況,現在是否俱已剿滅。現在最距我平原最近的盜匪在哪?”劉俊把問題甩給了關羽。
對於平原的治安,劉俊非常重視,穩定才帶能更好發展的道理,沒人比他更懂。
“將軍,最近我們一共掃滅大少盜匪三十餘處,誅敵三百餘人,勸返村務農三千餘人,如今等著王府安置的有三萬餘人 。”關羽粗略地把數據草草說了一下。
劉俊騰地一下便站了起來,失聲道,“為何如此多盜匪?”
關羽本就紅的臉此時更紅了,喟然一歎,“唉,與其說他們是一群盜匪,不如說是一群流氓。”
流氓者,在這個朝代泛指失去土地與房產的人。
劉俊定了定神,目光落向一旁的賈詡,“文和......”
賈詡輕輕地搖了搖頭,“主公,詡曾去看過這群人,與其說是盜匪,不若說是流......難民。如今最麻煩的問題是要將這群人盡快安置妥當,這三萬餘人,關將軍曾統計過,青壯年隻有七千餘人,餘者皆為老弱婦孺。”
劉俊更感頭大,這樣算起來便多了兩萬八千張口是等著吃的,而這兩萬多張口卻沒什麽勞力可言。
算了算了,要他什勞子勞力,眼下即將臘月,過年,真正能做的事也沒什麽,姑且想辦法先為這些人找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填飽肚子先過年吧,至於其它的也隻能稍候再說了。
”眼下最麻煩的是物資的短缺與明年的春耕。“賈詡又丟出一個重磅炸彈。
劉俊掃視了屋內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糜芳身上,”子芳,這物資......”
糜芳自是明白劉俊的意思,自己的這位便宜妹夫打算讓自己從商行裏調配一些物資過來。當下笑道,“這個倒也不是什麽難事,不過,卻有一個問題,這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糜芳停住了,沒有繼續往下說。
誠然,現今雖非亂世,然因官府橫征暴斂,致使民生凋敝,眾多百姓為求一餐飽飯,變賣家宅田產,然此舉徒勞無益。
彼等喪失根本,唯有四處漂泊,淪為流民乃至難民。
於此世間,財富與地位仿若成為唯一之追求,而人性與道德卻遭棄置腦後。
眾人迫於生計,不得不舍棄自身尊嚴與底線淪為盜寇,此實乃可悲之事!
而這些盜寇並非純粹的盜寇,其實並無大惡,彼之所求,不過是三餐一宿而已。
如今,卻偏偏是這群人出沒於各地綠林草莽間,見可圖之物便會三五聚集,唿朋喚友幹上一票吃上一段時間。
而那些官府官員,依舊過著奢靡生活,對百姓之苦難視若無睹,唯關注自身利益與權力。如此社會,何談希望可言?
劉俊愣愣地看著屋頂,十數息後緩緩吐了一口氣,幽幽道:“文和,文優,我欲打通東海到平原,雒陽,茂陵,並州稒陽,五原,雁門,幽州漁陽,雲中,上穀,遼東,玄菟等地之商道,兩位認為可否?”
此言一出,一幹武夫毫無反應,然賈詡與李儒卻是互望一眼,久久不語。見兩人不說話,劉俊催促道,“文和,你認為如何?”
“按文和說來,前番圍城乃於家所為?”劉俊心中說不怒是假的,這夥人還真敢,居然趁自己離開的時候來攻打平原縣衙。
“正是。已有被俘之人證實。”賈詡辦事還是很穩妥的,但是令劉俊不解的是,對方如此行事,卻是無甚大用啊。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這夥人就算把縣衙打下來了也沒什麽用啊。報仇沒報到,卻會平添許多仇恨,待劉俊歸來,必會引發更強的報複,單單就從這方麵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更何況,圍攻縣衙與殺官造反何異?事後朝廷追查起來這也是要掉腦袋的。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是得不償失的事,劉俊沒搞懂對方為何要這般。
“此事後續如何處理了?”劉俊追問。
“已經以平原王府的名義押解了幾名俘虜前往州衙,該頭痛的不是我們了,該怎麽處理是黃州牧的事情了。”賈詡躬身迴稟。
這樣處理,倒也是中規中矩,畢竟封地在外的王爺可是不能插手地方之事的,讓黃琬頭痛去吧。
“說說平原府的基建吧。”劉俊沒再管說於家的事情,而是問起了基礎建設。
“主公,除了學塾外,其它的都已落成,學塾在今年春節前也能趕著完工,隻是那些高腳的桌椅與後山那院子裏的坑還沒挖好。”賈詡道。
賈詡現在可謂是整個平原王府的大管家,劉俊離開這段時間可真把他忙得夠嗆。不過,忙雖忙,但他的性子有點苟,隻要沒什麽大事發生,他覺得這樣也挺好,不愁吃穿,老妻暖床,兒子膝下承歡,正是他一直向往的日子。
賈詡口中的後山院子,在平原王府後麵,一條馬路直通此處,隻是依山而建,卻不在山上,那裏正是劉俊準備用來搞火油提純的地方。
“這可不行,文和你還得多操點心,後山的大坑年前須挖好。那些桌椅嘛,可以緩一緩,但卻要在學塾邊上建多幾間房舍,那是留給夫子居住的地方。這個也須要在年前趕工趕出來。”
劉俊對這教書先生居住的地方還是滿上心的,畢竟,橋玄可是擔任榮譽校長來的,那天送信的王儁還專門告訴他,那個康成公鄭玄也有很大的機會會來。
這位可是與自己那個便宜師父盧植師出同門的一代大儒,總不能到時過來了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吧。
“喏!主公,如此一來,這個開銷......”
“開銷自然可以漲一漲,還有那些木匠,如果在元霄前把桌椅趕製出來,每人可領五金。用認領任務的方式下發給他們。”對於獎償,劉俊還是很明白的,既要馬兒跑,馬兒必定會吃草。
“喏!”
“雲長且說說郡內的盜匪情況,現在是否俱已剿滅。現在最距我平原最近的盜匪在哪?”劉俊把問題甩給了關羽。
對於平原的治安,劉俊非常重視,穩定才帶能更好發展的道理,沒人比他更懂。
“將軍,最近我們一共掃滅大少盜匪三十餘處,誅敵三百餘人,勸返村務農三千餘人,如今等著王府安置的有三萬餘人 。”關羽粗略地把數據草草說了一下。
劉俊騰地一下便站了起來,失聲道,“為何如此多盜匪?”
關羽本就紅的臉此時更紅了,喟然一歎,“唉,與其說他們是一群盜匪,不如說是一群流氓。”
流氓者,在這個朝代泛指失去土地與房產的人。
劉俊定了定神,目光落向一旁的賈詡,“文和......”
賈詡輕輕地搖了搖頭,“主公,詡曾去看過這群人,與其說是盜匪,不若說是流......難民。如今最麻煩的問題是要將這群人盡快安置妥當,這三萬餘人,關將軍曾統計過,青壯年隻有七千餘人,餘者皆為老弱婦孺。”
劉俊更感頭大,這樣算起來便多了兩萬八千張口是等著吃的,而這兩萬多張口卻沒什麽勞力可言。
算了算了,要他什勞子勞力,眼下即將臘月,過年,真正能做的事也沒什麽,姑且想辦法先為這些人找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填飽肚子先過年吧,至於其它的也隻能稍候再說了。
”眼下最麻煩的是物資的短缺與明年的春耕。“賈詡又丟出一個重磅炸彈。
劉俊掃視了屋內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糜芳身上,”子芳,這物資......”
糜芳自是明白劉俊的意思,自己的這位便宜妹夫打算讓自己從商行裏調配一些物資過來。當下笑道,“這個倒也不是什麽難事,不過,卻有一個問題,這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糜芳停住了,沒有繼續往下說。
誠然,現今雖非亂世,然因官府橫征暴斂,致使民生凋敝,眾多百姓為求一餐飽飯,變賣家宅田產,然此舉徒勞無益。
彼等喪失根本,唯有四處漂泊,淪為流民乃至難民。
於此世間,財富與地位仿若成為唯一之追求,而人性與道德卻遭棄置腦後。
眾人迫於生計,不得不舍棄自身尊嚴與底線淪為盜寇,此實乃可悲之事!
而這些盜寇並非純粹的盜寇,其實並無大惡,彼之所求,不過是三餐一宿而已。
如今,卻偏偏是這群人出沒於各地綠林草莽間,見可圖之物便會三五聚集,唿朋喚友幹上一票吃上一段時間。
而那些官府官員,依舊過著奢靡生活,對百姓之苦難視若無睹,唯關注自身利益與權力。如此社會,何談希望可言?
劉俊愣愣地看著屋頂,十數息後緩緩吐了一口氣,幽幽道:“文和,文優,我欲打通東海到平原,雒陽,茂陵,並州稒陽,五原,雁門,幽州漁陽,雲中,上穀,遼東,玄菟等地之商道,兩位認為可否?”
此言一出,一幹武夫毫無反應,然賈詡與李儒卻是互望一眼,久久不語。見兩人不說話,劉俊催促道,“文和,你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