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大帳定計推舊情 毛遂自薦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作者:碧江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見大帳簾一掀,董卓已從帳內竄出,笑眯眯地對李儒道,”文優快快請進。”複又對方才傳話那親兵,“你速去將田先生請來,不必通報,直接入帳。”
親兵領命快步離去。
帳內,董卓仍然是笑眯眯地打量著李儒,“文優來我軍中有三年光景了吧?”
“稟將軍,不止三年了,算起來有三年零一個月了。”李儒不知董卓喚自己來有何事,很是恭謹地答道。
“哦,時間過得真快啊。”董卓似乎在感歎時間的流逝,卻見李儒仍然是一副緊張的樣子,不由得笑嗬嗬道,“文優不必拘謹,今天權當是一家人聊聊天,不知文優可曾婚配?”
李儒一愣,卻不曾想董卓居然是跟他聊起這個問題。
“儒,自幼家貧,卻是不曾婚配。”正說話間,方才那親兵已手掀帳簾,舉步而入,“將軍,田先生已帶到。”
卻見那親兵身後緊跟著一文士,看起來身形比李儒還要單薄,但姿態卻異常挺拔。麵容俊秀,皮膚白皙,宛如精心雕琢的美玉,透露出一種天生的高貴氣質。他的眼睛清澈如水,仿佛能映出世間所有的美好與哀愁,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儀參見將軍!”文士向著董卓一揖。
“哈哈哈,好,兩位俱是我西涼軍中才俊,如今咱家碰到這平原王,心有不快,正欲向兩位問計......”董卓的話嘎然而止,雙目卻盯著那請人的親兵,數息後,方自道,“你,速速退去,忘了方才老夫說的話,率部距此帳三十步,哦不,五十步外將大帳團團圍住,任何人不準靠近,能否做到?”
親兵臉上的漢水刷地便流了出來,無意聽得機密之事,他也曾有過不少,但涉及自己頂頭上司與當朝王侯的恩怨卻是第一迴,畢竟這兩方隨便一方他都招惹不起。但勢如騎虎,他也隻能先顧眼前。
“喏!”親兵躬身領命。
“嗯,記住了,團團圍住,五十步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董卓又補充了一句。
“喏!”親兵領命而去。董卓卻沒有開口,卻掀起帳簾看了看方才離去的親兵,見那親兵正在吩咐著從屬向兩邊散開,方自迴過身來看著兩人,目光在兩人身上掃來掃去,”兩位可算是我西涼軍中頂級智謀之事,咱家有一事不明,是以請來兩位先生,還請兩位先生教我。”
董卓說完恭恭敬敬地向兩人拱手下拜。與千千萬萬武夫一般,董卓對一些學識之士還是抱著滿是尊重的態度。
兩人作為下屬,哪敢受自己頂頭上司如此大禮,雙雙搶步上前,伸手來扶董卓。
“將軍,可是為了那平原王之事?”李儒率先沉不住氣。田儀卻沒有說話,隻是扶起了董卓,在一側安靜地等著董卓的下一句。
董卓抬頭時,已是滿臉淚水,“此事與平原王無關,但說起來卻是要感謝那劉平原了,如非是他,我也不會再動起翻查當年舊案的念頭。”
董卓沒有泣不成聲,但眼淚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八年前,咱家也是有兒子的......”董卓看著這兩個自己平日素以仰仗的智囊,開始了他的講述。兩人聽完,久久無語。
“咱家自是知道,此事萬萬不可當麵問那郭阿多與李稚然,我手上最精銳的飛熊軍可是就在他二人手中執掌......”董卓說出了他的顧忌。
李,田二人對視了一眼,田儀方慢慢說道,“解決與查清此事倒也不難,但卻需要一些時日。”
董卓大喜,雙手牢牢抓住田儀的手,“計將安出?還請先生教我。”
“很簡單,分三步,首先尋一借口,剝奪郭阿多兵權,將其調離飛熊軍,不管此事是否與其有關,都可防止其兵變。”田儀雙手抱胸,緩緩說來,“那李催便借此機會調離飛熊軍,畢竟他折損幾百精英,不作處罰卻是說不過去。”
董卓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其實這些辦法都很普通,隻是關心則亂,董卓自己一時想不到罷了。
此時他更是連連點頭,卻沒有說話,雙目炯炯地盯著田儀,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其二便是徹查當年之事,不過,此事年代過於久遠,想要取證,卻是甚難了。”田儀雙目精光閃閃地盯著董卓。
“不過,我想董公也並非認死理之人,有口供有人指證即可,對否?”卻是李儒在一旁插話道。
文人相輕,李儒開口遲了,此時他安能讓田儀專美於前。
對於李儒的話,董卓深以為然。
自己兒子都死了,還需要證據?
之前一直沒有動手,那是他大腦裏僅存的一絲理智控製著他,且自己兒子的屍體旁邊方圓十餘裏的百姓都被人屠戮一空,讓他想殺人也好想發泄也罷,卻是找不到發泄對象。
如果不是那裏的百姓都被人殺了,董卓肯定會將那方圓十裏的百姓屠殺一空。
董卓狠狠地點了點頭,依舊沒說話,靜靜地等著兩人說話。
“八年前的事了,犯事者估計也心有僥幸,認為此事已過,但如果正常的審訊,想來是沒有用的,隻能對八年前這兩人率部來投的一些部屬上做文章,看看八年前有多少人尚在軍中,輔以美酒肉食,以話誘之。”田儀的話很簡單,不能從李,郭二人身上打主意。
畢竟,這兩人肯定會有打醒十二分精神,別人不知他們殺了誰,但兩人俱為軍中大將,如何能不知自己殺了誰。肯定會嚴防死守,怎麽也弄不出口風,反而會打草驚蛇。
“查明真相後,便將此二人誅殺便是。”田儀輕輕地笑道。
董卓聽罷,也是輕輕地點了點頭,但他也深知其難度之難。畢竟,翻舊案的事,隻 要稍有不慎便是打草驚蛇的結局。
“儒有一推論,想這幫人直到如今仍是難改賊性,那麽,當被跟隨郭,李二人過來的人也定在其中,儒,請董將軍手書一封,願親自走一趟茂陵,為將軍換迴被俘之人。還請將軍定奪。”
不得不說,李儒這一招的確是妙招。
親兵領命快步離去。
帳內,董卓仍然是笑眯眯地打量著李儒,“文優來我軍中有三年光景了吧?”
“稟將軍,不止三年了,算起來有三年零一個月了。”李儒不知董卓喚自己來有何事,很是恭謹地答道。
“哦,時間過得真快啊。”董卓似乎在感歎時間的流逝,卻見李儒仍然是一副緊張的樣子,不由得笑嗬嗬道,“文優不必拘謹,今天權當是一家人聊聊天,不知文優可曾婚配?”
李儒一愣,卻不曾想董卓居然是跟他聊起這個問題。
“儒,自幼家貧,卻是不曾婚配。”正說話間,方才那親兵已手掀帳簾,舉步而入,“將軍,田先生已帶到。”
卻見那親兵身後緊跟著一文士,看起來身形比李儒還要單薄,但姿態卻異常挺拔。麵容俊秀,皮膚白皙,宛如精心雕琢的美玉,透露出一種天生的高貴氣質。他的眼睛清澈如水,仿佛能映出世間所有的美好與哀愁,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儀參見將軍!”文士向著董卓一揖。
“哈哈哈,好,兩位俱是我西涼軍中才俊,如今咱家碰到這平原王,心有不快,正欲向兩位問計......”董卓的話嘎然而止,雙目卻盯著那請人的親兵,數息後,方自道,“你,速速退去,忘了方才老夫說的話,率部距此帳三十步,哦不,五十步外將大帳團團圍住,任何人不準靠近,能否做到?”
親兵臉上的漢水刷地便流了出來,無意聽得機密之事,他也曾有過不少,但涉及自己頂頭上司與當朝王侯的恩怨卻是第一迴,畢竟這兩方隨便一方他都招惹不起。但勢如騎虎,他也隻能先顧眼前。
“喏!”親兵躬身領命。
“嗯,記住了,團團圍住,五十步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董卓又補充了一句。
“喏!”親兵領命而去。董卓卻沒有開口,卻掀起帳簾看了看方才離去的親兵,見那親兵正在吩咐著從屬向兩邊散開,方自迴過身來看著兩人,目光在兩人身上掃來掃去,”兩位可算是我西涼軍中頂級智謀之事,咱家有一事不明,是以請來兩位先生,還請兩位先生教我。”
董卓說完恭恭敬敬地向兩人拱手下拜。與千千萬萬武夫一般,董卓對一些學識之士還是抱著滿是尊重的態度。
兩人作為下屬,哪敢受自己頂頭上司如此大禮,雙雙搶步上前,伸手來扶董卓。
“將軍,可是為了那平原王之事?”李儒率先沉不住氣。田儀卻沒有說話,隻是扶起了董卓,在一側安靜地等著董卓的下一句。
董卓抬頭時,已是滿臉淚水,“此事與平原王無關,但說起來卻是要感謝那劉平原了,如非是他,我也不會再動起翻查當年舊案的念頭。”
董卓沒有泣不成聲,但眼淚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八年前,咱家也是有兒子的......”董卓看著這兩個自己平日素以仰仗的智囊,開始了他的講述。兩人聽完,久久無語。
“咱家自是知道,此事萬萬不可當麵問那郭阿多與李稚然,我手上最精銳的飛熊軍可是就在他二人手中執掌......”董卓說出了他的顧忌。
李,田二人對視了一眼,田儀方慢慢說道,“解決與查清此事倒也不難,但卻需要一些時日。”
董卓大喜,雙手牢牢抓住田儀的手,“計將安出?還請先生教我。”
“很簡單,分三步,首先尋一借口,剝奪郭阿多兵權,將其調離飛熊軍,不管此事是否與其有關,都可防止其兵變。”田儀雙手抱胸,緩緩說來,“那李催便借此機會調離飛熊軍,畢竟他折損幾百精英,不作處罰卻是說不過去。”
董卓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其實這些辦法都很普通,隻是關心則亂,董卓自己一時想不到罷了。
此時他更是連連點頭,卻沒有說話,雙目炯炯地盯著田儀,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其二便是徹查當年之事,不過,此事年代過於久遠,想要取證,卻是甚難了。”田儀雙目精光閃閃地盯著董卓。
“不過,我想董公也並非認死理之人,有口供有人指證即可,對否?”卻是李儒在一旁插話道。
文人相輕,李儒開口遲了,此時他安能讓田儀專美於前。
對於李儒的話,董卓深以為然。
自己兒子都死了,還需要證據?
之前一直沒有動手,那是他大腦裏僅存的一絲理智控製著他,且自己兒子的屍體旁邊方圓十餘裏的百姓都被人屠戮一空,讓他想殺人也好想發泄也罷,卻是找不到發泄對象。
如果不是那裏的百姓都被人殺了,董卓肯定會將那方圓十裏的百姓屠殺一空。
董卓狠狠地點了點頭,依舊沒說話,靜靜地等著兩人說話。
“八年前的事了,犯事者估計也心有僥幸,認為此事已過,但如果正常的審訊,想來是沒有用的,隻能對八年前這兩人率部來投的一些部屬上做文章,看看八年前有多少人尚在軍中,輔以美酒肉食,以話誘之。”田儀的話很簡單,不能從李,郭二人身上打主意。
畢竟,這兩人肯定會有打醒十二分精神,別人不知他們殺了誰,但兩人俱為軍中大將,如何能不知自己殺了誰。肯定會嚴防死守,怎麽也弄不出口風,反而會打草驚蛇。
“查明真相後,便將此二人誅殺便是。”田儀輕輕地笑道。
董卓聽罷,也是輕輕地點了點頭,但他也深知其難度之難。畢竟,翻舊案的事,隻 要稍有不慎便是打草驚蛇的結局。
“儒有一推論,想這幫人直到如今仍是難改賊性,那麽,當被跟隨郭,李二人過來的人也定在其中,儒,請董將軍手書一封,願親自走一趟茂陵,為將軍換迴被俘之人。還請將軍定奪。”
不得不說,李儒這一招的確是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