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國之君的氣量,無比可笑。
陳姨娘從修真界迴來了 作者:芽芽學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安帝這一出設計裏,可以說是除了南直隸都指揮使譚崧,各方都很滿意。
當然,他們並不知曉,在這偌大的京城之中,還有一人聽聞此事,尤其是得知渡厄神尊的名號後,心中十分惶恐。
那人便是曾經的饒州知府崔文海。
他因為成功遏製興德縣瘟疫,被永安帝大加讚賞,破格提拔成了三品的戶部侍郎,專管民政,如今即將走馬上任。
也就是說,以後要是哪裏出現了瘟疫,他也要負責全權指揮。
原本,他也沒有太過擔心自己未來的差事。
畢竟,他已經從興德縣令處,悄悄探聽到了對方控製瘟疫的整套辦法和流程。
他自信,隻要對瘟疫病人發現早,堅決地執行控製人口流動,隔離病人,消毒徹底,就能成功把瘟疫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然而,他怎麽也沒想到。
那個在瘟疫中真正出了大力氣的神靈“渡厄神尊”再次出現了!
而且還傳到了陛下耳中。
這如何不讓人心驚。
要是讓陛下知曉,興德的瘟疫控製,並非他的功勞,而是全靠神尊出手相助……
那他就成了欺君之罪,是要掉腦袋的啊!
連日來,他時常半夜嚇醒。
然後終於忍不住去集市上請了個渡厄神尊的牌位迴家,早晚叩拜並祈求:
“神尊,興德距離京城三千多裏遠呢,您老人家寬宏大量原諒小人一迴,千萬別讓當初的事傳到京城來!”
*
十多日後,查辦懲治譚崧的旨意也先後傳到了南都城和淞滬城。
捧著聖旨的梁保整個人都有些恍惚。
扳倒一個背景深厚的二品大員這麽容易嗎?
他原本是想著,先前收了譚崧的錢,沒把淞滬幾個千戶通倭一事好好匯報給陛下,如今既然決定要扳倒譚崧,此事也是個好的筏子。
可這事都已經發生二三十天了,他此時匯報實在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於是,他又去搜羅了幾個千戶府上送禮給譚崧的賬冊,隨著密報一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
這樣便顯得他是為了搜羅更多證據才耽誤了這麽長時間。
對他而言,這僅僅是艱難征程的第一步。
後續隻怕還要補充些更確鑿的證據,再托人在陛下麵前敲敲邊鼓,才能夠一舉把譚崧拉下馬。
他甚至做好了這期間被譚家人打擊報複的心理準備。
可他怎麽也沒想到,他才邁出第一步,居然就直接把這事兒給辦成了。
此時,他都難免懷疑,他是不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成了陛下跟前的頭號紅人,所以他說的話才如此管用。
“梁公公,梁公公!”
宣旨欽差的唿喚叫梁保迴過神來。
“上差請說!”
欽差意味深長地道:
“陛下說了,先前叫你暗中調查譚崧一事,你做得很好。等辦完了譚崧的案子,自會厚賞於你。”
“是!多謝陛下!”
梁保嘴上雖然沉穩地應著,心裏卻是鬧翻了天。
陛下先前什麽時候叫他調查譚崧了,他是一個字也沒聽說過好麽?
難不成陛下是早就有心辦了譚崧,他這是正好趕了巧,還是京城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情?
梁保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打聽,怕破壞了陛下的安排。
最終,隻能自己偷著樂。
不管怎麽說,他是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觀主的考驗,很快就能得償所願了。
更妙的是,有了陛下這話,他就是奉命行事,譚家人以後可怪不到他頭上了!
他可真是走了大運了!
*
欽差是先在南都城宣了旨,再繼續往東,去了淞滬城。
為了讓更多人沐浴皇恩,欽差在抵達淞滬前,就已經快馬加鞭,派了人前去通知鄭元乃,將淞滬所有衛所兵,全部召集到淞滬大營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淞滬參將鄭元乃奉旨整頓淞滬守軍,指揮得當,在今夏倭防中大勝倭寇,特賜封為正四品廣威將軍,領淞滬,金化,寧海三府軍事!”
“謝陛下!”
鄭元乃連忙領旨謝恩。
那欽差看向台下的眾多淞滬軍戶,高聲道:
“將士們,陛下一直心係苦守海防的大家!得知淞滬的軍戶們,長期受到千戶趙某,都指揮使譚崧等惡吏盤剝,便特意派了鄭將軍先來拯救大家!”
“如今,趙千戶等惡吏已經被鄭將軍斬殺,都指揮使譚崧也被陛下派來的暗線查到確鑿罪證,已下了明旨去官下獄!從今往後,不會再有任何人敢欺壓你們了!”
下首軍戶們一派嘩然。
一是震驚於趙千戶等人的靠山都指揮使也要被陛下處置了。
二便是震驚於,陛下竟然早就知道他們的慘狀,在處置都指揮使之前,便率先派了鄭將軍來幫助他們。
迴過神來,眾人都是滿心激動,紛紛叩首高唿:
“陛下英明!”
“陛下萬歲!”
所有人裏,隻有鄭元乃與副將範大勇神色莫名。
等到軍戶們散去,欽差拍著鄭元乃的肩膀,飽含深意地道:
“鄭將軍,陛下一向很看重你。但身為武將,你也該知道,將領在軍中的個人威望若超過了陛下,那便會成為滅頂之災。”
這話便是毫不掩飾的警告了。
鄭元乃心中所有的疑惑頓時得到了解答,隻覺得猶如被一盆冰水兜頭潑下。
升官的喜悅一掃而空,隻剩下滿心的諷刺。
他初來淞滬,練兵遇到種種困境時,那位陛下怎麽不說他是奉命行事呢?
如今,他憑借觀主的幫助大勝一場,憑借頂著都指揮使壓力殺奸細,為軍戶們爭得戰利品,在軍中與民間威望高漲時,他所做的一切,變成了奉命行事。
堂堂一國之君,竟來與他一個小將搶功,將他的所有努力全部抹殺,還堂而皇之派人來警告他。
這等氣量,真是無比可笑!
當然,他們並不知曉,在這偌大的京城之中,還有一人聽聞此事,尤其是得知渡厄神尊的名號後,心中十分惶恐。
那人便是曾經的饒州知府崔文海。
他因為成功遏製興德縣瘟疫,被永安帝大加讚賞,破格提拔成了三品的戶部侍郎,專管民政,如今即將走馬上任。
也就是說,以後要是哪裏出現了瘟疫,他也要負責全權指揮。
原本,他也沒有太過擔心自己未來的差事。
畢竟,他已經從興德縣令處,悄悄探聽到了對方控製瘟疫的整套辦法和流程。
他自信,隻要對瘟疫病人發現早,堅決地執行控製人口流動,隔離病人,消毒徹底,就能成功把瘟疫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然而,他怎麽也沒想到。
那個在瘟疫中真正出了大力氣的神靈“渡厄神尊”再次出現了!
而且還傳到了陛下耳中。
這如何不讓人心驚。
要是讓陛下知曉,興德的瘟疫控製,並非他的功勞,而是全靠神尊出手相助……
那他就成了欺君之罪,是要掉腦袋的啊!
連日來,他時常半夜嚇醒。
然後終於忍不住去集市上請了個渡厄神尊的牌位迴家,早晚叩拜並祈求:
“神尊,興德距離京城三千多裏遠呢,您老人家寬宏大量原諒小人一迴,千萬別讓當初的事傳到京城來!”
*
十多日後,查辦懲治譚崧的旨意也先後傳到了南都城和淞滬城。
捧著聖旨的梁保整個人都有些恍惚。
扳倒一個背景深厚的二品大員這麽容易嗎?
他原本是想著,先前收了譚崧的錢,沒把淞滬幾個千戶通倭一事好好匯報給陛下,如今既然決定要扳倒譚崧,此事也是個好的筏子。
可這事都已經發生二三十天了,他此時匯報實在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於是,他又去搜羅了幾個千戶府上送禮給譚崧的賬冊,隨著密報一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
這樣便顯得他是為了搜羅更多證據才耽誤了這麽長時間。
對他而言,這僅僅是艱難征程的第一步。
後續隻怕還要補充些更確鑿的證據,再托人在陛下麵前敲敲邊鼓,才能夠一舉把譚崧拉下馬。
他甚至做好了這期間被譚家人打擊報複的心理準備。
可他怎麽也沒想到,他才邁出第一步,居然就直接把這事兒給辦成了。
此時,他都難免懷疑,他是不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成了陛下跟前的頭號紅人,所以他說的話才如此管用。
“梁公公,梁公公!”
宣旨欽差的唿喚叫梁保迴過神來。
“上差請說!”
欽差意味深長地道:
“陛下說了,先前叫你暗中調查譚崧一事,你做得很好。等辦完了譚崧的案子,自會厚賞於你。”
“是!多謝陛下!”
梁保嘴上雖然沉穩地應著,心裏卻是鬧翻了天。
陛下先前什麽時候叫他調查譚崧了,他是一個字也沒聽說過好麽?
難不成陛下是早就有心辦了譚崧,他這是正好趕了巧,還是京城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情?
梁保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打聽,怕破壞了陛下的安排。
最終,隻能自己偷著樂。
不管怎麽說,他是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觀主的考驗,很快就能得償所願了。
更妙的是,有了陛下這話,他就是奉命行事,譚家人以後可怪不到他頭上了!
他可真是走了大運了!
*
欽差是先在南都城宣了旨,再繼續往東,去了淞滬城。
為了讓更多人沐浴皇恩,欽差在抵達淞滬前,就已經快馬加鞭,派了人前去通知鄭元乃,將淞滬所有衛所兵,全部召集到淞滬大營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淞滬參將鄭元乃奉旨整頓淞滬守軍,指揮得當,在今夏倭防中大勝倭寇,特賜封為正四品廣威將軍,領淞滬,金化,寧海三府軍事!”
“謝陛下!”
鄭元乃連忙領旨謝恩。
那欽差看向台下的眾多淞滬軍戶,高聲道:
“將士們,陛下一直心係苦守海防的大家!得知淞滬的軍戶們,長期受到千戶趙某,都指揮使譚崧等惡吏盤剝,便特意派了鄭將軍先來拯救大家!”
“如今,趙千戶等惡吏已經被鄭將軍斬殺,都指揮使譚崧也被陛下派來的暗線查到確鑿罪證,已下了明旨去官下獄!從今往後,不會再有任何人敢欺壓你們了!”
下首軍戶們一派嘩然。
一是震驚於趙千戶等人的靠山都指揮使也要被陛下處置了。
二便是震驚於,陛下竟然早就知道他們的慘狀,在處置都指揮使之前,便率先派了鄭將軍來幫助他們。
迴過神來,眾人都是滿心激動,紛紛叩首高唿:
“陛下英明!”
“陛下萬歲!”
所有人裏,隻有鄭元乃與副將範大勇神色莫名。
等到軍戶們散去,欽差拍著鄭元乃的肩膀,飽含深意地道:
“鄭將軍,陛下一向很看重你。但身為武將,你也該知道,將領在軍中的個人威望若超過了陛下,那便會成為滅頂之災。”
這話便是毫不掩飾的警告了。
鄭元乃心中所有的疑惑頓時得到了解答,隻覺得猶如被一盆冰水兜頭潑下。
升官的喜悅一掃而空,隻剩下滿心的諷刺。
他初來淞滬,練兵遇到種種困境時,那位陛下怎麽不說他是奉命行事呢?
如今,他憑借觀主的幫助大勝一場,憑借頂著都指揮使壓力殺奸細,為軍戶們爭得戰利品,在軍中與民間威望高漲時,他所做的一切,變成了奉命行事。
堂堂一國之君,竟來與他一個小將搶功,將他的所有努力全部抹殺,還堂而皇之派人來警告他。
這等氣量,真是無比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