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母子共商發展大計
葉瑜然甘逸仙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完整版 作者:穿成農門惡婆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朱三還在處理土匪的事情時,葉瑜然已經帶著人,著手推廣紅薯了。
她算了算時間,知道春薯、夏薯都趕不上了,但還可以趕一趟秋薯。她也不需要他們把種著糧食的田地騰出來,隻要各家各戶分一點,種在荒地裏,讓他們試試效果。
待他們知道了紅薯超強的生存能力和收獲,第二天春天就會自發地種植紅薯了。
所幸朱三來的時候,就帶了紅薯,讓徐玉瑾買了莊子育苗,葉瑜然正好有現成的紅薯藤可用。
借著她教大家做吃食的便宜,她“哄”著一批人跟著她試種起了紅薯。
一家就分了那麽一把,隨便找個地方種下去就行,大家看著她免費“教”的吃食方法份上,也都樂顛顛地種了下去。
眼看著天就涼了下來,今年很多事情都來不及做了,葉瑜然和朱三商量了一下,將今年能做的先做起來,來不及地就放在明年。
她經常在底層混著,了解到不少民間疾苦,所以她建議朱三今年先抓三件事,一件是交通,也就是修路。
他是縣令,這種事情他一個人肯定幹不完,借鑒安九鎮戴縣令的經驗,把這些活全部“包”出去。
“反正你現在是縣令,你又不需要考慮賺錢的事,你隻要保證衙門不虧,又有人把活給幹了就行了。賺不賺錢,是我考慮的問題。”葉瑜然的意思十分明顯,水泥的重到時候由她代表姚家出麵就行了,他是縣令,隻需要站在縣令的角度考慮就行了。
按照她的想法,他在借鑒安九鎮縣令的做法以外,葉瑜然還提出了“專利費”的概念。
並不是所有手裏捏著方子的人,都擅長做生意,那麽如何讓他們把方子交出來呢?
很簡單,由朝廷出麵收方子,任何人想要用這個方子的人得交一筆“專利費”給那個出方子的人。
如此,即使那人的方子也不算白交了,除了能夠得到朝廷的獎賞外,還能得到一筆“活錢”——隻要有人用這個專利,他一輩子就有錢拿。
“對於衙門來說,看似什麽也沒有賺到,但是那些交了專利費的人,肯定不是白交的,他們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到時候,你再出麵收稅就行了。”葉瑜然說道,“對種田的收稅才能收多少啊,青遠縣就那麽多地,你怎麽收,那錢也不會變多,但變成商人就不一樣了……”
葉瑜然拿朱家給朱三算了一筆賬,告訴朱三,若以1%為稅,當朱家經商所得有所增加時,那麽它需要交給朝廷的稅也會增加。
朱三瞪大了眼睛。
可不是嘛,最初朱家就隻有那點錢,交的稅自然少,但隨著朱家的生意越來越好,即使是1%的稅,那收的稅也水漲船高啊。
葉瑜然繼續說道:“而且,你還可以根據青遠縣的發展需求,製定不同的稅收政策,比如說你要重點發展某塊經濟,你可以降低稅收,鼓勵商人經營;但對於某些你覺得想要控製的經濟,你可以加重稅收……商人都具有逐利性,隻要你的稅收比例控製得當,他們就會注意你治下的稅收比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事關民生,也就是老百姓生活日常的,朱三可以考慮把稅收降低一些,還利於老百姓,讓治下老百姓過得舒心。
其他的,像煙草、水泥之類的,可以考慮把稅收提高點。
“煙草我能明白,為什麽水泥的稅收也要提高?”朱三皺了眉頭,露出不解。
煙草填不飽肚子,燒了也就一把灰,據說抽多了對身體不好,稅收高點正常,但是水泥……
水泥不也是民生工程嗎?
葉瑜然露出一抹深意:“但要看水泥是用來幹什麽的了,若是用來修路、修橋,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你可以驗收合格之後,再返稅給他們;但要是用來建房子,尤其是大量囤積房屋,你可視為是炒房團體,這種事情你不提高稅收,打壓他們,等他們把好地段都占了,把房子都修了,其他普通老百姓住哪兒?”
朱三恍然大悟。
可不是嘛,修路、修橋,那肯定是官家工程,利國利民的好事情,讓商人賺點也就賺點;但要是換成了炒房子,那就不行了。
一個人就住那麽大一點,若天下的房子都跟地似的,都以地主給霸占了,老百姓住哪兒?
葉瑜然提出了“剛需房”的概念,朱三深表認同。
“若是剛需房,確實可以采取給修路、修橋一個概念,稅收返點,但要是炒房,那就得提高稅收,打壓士紳土豪。對於有錢人來說,這點稅收也不算什麽。”既然連他娘都不在意對自家多收稅了,朱三也隻能跟著大方了。
他是從窮苦人過來的,知道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建造房屋的成本高了或低了,對他們的生活將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水泥的價格再低,也不可能低於他們用木材、夯土磚建的房子,所以這個時候,“水泥返利點”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除了修路,第二點,就是考慮老百姓過冬問題。
葉瑜然聽青遠縣老百姓講過,他們這個地方非常冷,有時候下大雪的話,還有可能會凍死人。
葉瑜然一聽就皺了眉頭,動了想教當地人修土炕的念頭。
正好,現在有了水泥,用水泥修土炕就顯得容易多了。
“不過想要修土炕,我們還得把磚燒起來,這樣就不用擔心火炕坍塌的問題……”葉瑜然說道,“土炕與灶連在一起,老百姓起來燒個火、做個飯,燒個柴也方便,柴火比木炭省錢多了。”
朱三深以為然。
就是他們家,也是家裏好起來以後,才慢慢用起木炭的。
木炭還特別講究,還有有煙跟無煙之分。
一開始,他們家還用不起無煙的,就隻有朱七那間書房用,就是怕煙迷了眼,傷了他和大寶、二寶他們的眼睛。
朱三算了算那成本,覺得普通老百姓確實用不起,不過柴火就方便多了,隻要入冬前多辛苦幾趟,總能湊起。
“不過我們也要防止砍伐過度的問題,哪座山能砍,哪座山要休歇,也要做一個規劃。”葉瑜然說道,“如果我們不想自己的後代子孫長大了,沒有樹可砍,最好每年開春的時候,你組織一個植樹活動,帶頭種樹。百年育人,十年育樹。一棵樹的長成至少需要好幾年,人這一輩子,其實也種不了多少樹,可他每年卻能砍不少樹。”
朱三:“……”
他娘想得真長遠!
但仔細想想,一人一天就能砍倒不少樹,但要讓他種樹,卻受限於季節、樹苗等因素,能種植樹木確實有限。
她算了算時間,知道春薯、夏薯都趕不上了,但還可以趕一趟秋薯。她也不需要他們把種著糧食的田地騰出來,隻要各家各戶分一點,種在荒地裏,讓他們試試效果。
待他們知道了紅薯超強的生存能力和收獲,第二天春天就會自發地種植紅薯了。
所幸朱三來的時候,就帶了紅薯,讓徐玉瑾買了莊子育苗,葉瑜然正好有現成的紅薯藤可用。
借著她教大家做吃食的便宜,她“哄”著一批人跟著她試種起了紅薯。
一家就分了那麽一把,隨便找個地方種下去就行,大家看著她免費“教”的吃食方法份上,也都樂顛顛地種了下去。
眼看著天就涼了下來,今年很多事情都來不及做了,葉瑜然和朱三商量了一下,將今年能做的先做起來,來不及地就放在明年。
她經常在底層混著,了解到不少民間疾苦,所以她建議朱三今年先抓三件事,一件是交通,也就是修路。
他是縣令,這種事情他一個人肯定幹不完,借鑒安九鎮戴縣令的經驗,把這些活全部“包”出去。
“反正你現在是縣令,你又不需要考慮賺錢的事,你隻要保證衙門不虧,又有人把活給幹了就行了。賺不賺錢,是我考慮的問題。”葉瑜然的意思十分明顯,水泥的重到時候由她代表姚家出麵就行了,他是縣令,隻需要站在縣令的角度考慮就行了。
按照她的想法,他在借鑒安九鎮縣令的做法以外,葉瑜然還提出了“專利費”的概念。
並不是所有手裏捏著方子的人,都擅長做生意,那麽如何讓他們把方子交出來呢?
很簡單,由朝廷出麵收方子,任何人想要用這個方子的人得交一筆“專利費”給那個出方子的人。
如此,即使那人的方子也不算白交了,除了能夠得到朝廷的獎賞外,還能得到一筆“活錢”——隻要有人用這個專利,他一輩子就有錢拿。
“對於衙門來說,看似什麽也沒有賺到,但是那些交了專利費的人,肯定不是白交的,他們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到時候,你再出麵收稅就行了。”葉瑜然說道,“對種田的收稅才能收多少啊,青遠縣就那麽多地,你怎麽收,那錢也不會變多,但變成商人就不一樣了……”
葉瑜然拿朱家給朱三算了一筆賬,告訴朱三,若以1%為稅,當朱家經商所得有所增加時,那麽它需要交給朝廷的稅也會增加。
朱三瞪大了眼睛。
可不是嘛,最初朱家就隻有那點錢,交的稅自然少,但隨著朱家的生意越來越好,即使是1%的稅,那收的稅也水漲船高啊。
葉瑜然繼續說道:“而且,你還可以根據青遠縣的發展需求,製定不同的稅收政策,比如說你要重點發展某塊經濟,你可以降低稅收,鼓勵商人經營;但對於某些你覺得想要控製的經濟,你可以加重稅收……商人都具有逐利性,隻要你的稅收比例控製得當,他們就會注意你治下的稅收比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事關民生,也就是老百姓生活日常的,朱三可以考慮把稅收降低一些,還利於老百姓,讓治下老百姓過得舒心。
其他的,像煙草、水泥之類的,可以考慮把稅收提高點。
“煙草我能明白,為什麽水泥的稅收也要提高?”朱三皺了眉頭,露出不解。
煙草填不飽肚子,燒了也就一把灰,據說抽多了對身體不好,稅收高點正常,但是水泥……
水泥不也是民生工程嗎?
葉瑜然露出一抹深意:“但要看水泥是用來幹什麽的了,若是用來修路、修橋,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你可以驗收合格之後,再返稅給他們;但要是用來建房子,尤其是大量囤積房屋,你可視為是炒房團體,這種事情你不提高稅收,打壓他們,等他們把好地段都占了,把房子都修了,其他普通老百姓住哪兒?”
朱三恍然大悟。
可不是嘛,修路、修橋,那肯定是官家工程,利國利民的好事情,讓商人賺點也就賺點;但要是換成了炒房子,那就不行了。
一個人就住那麽大一點,若天下的房子都跟地似的,都以地主給霸占了,老百姓住哪兒?
葉瑜然提出了“剛需房”的概念,朱三深表認同。
“若是剛需房,確實可以采取給修路、修橋一個概念,稅收返點,但要是炒房,那就得提高稅收,打壓士紳土豪。對於有錢人來說,這點稅收也不算什麽。”既然連他娘都不在意對自家多收稅了,朱三也隻能跟著大方了。
他是從窮苦人過來的,知道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建造房屋的成本高了或低了,對他們的生活將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水泥的價格再低,也不可能低於他們用木材、夯土磚建的房子,所以這個時候,“水泥返利點”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除了修路,第二點,就是考慮老百姓過冬問題。
葉瑜然聽青遠縣老百姓講過,他們這個地方非常冷,有時候下大雪的話,還有可能會凍死人。
葉瑜然一聽就皺了眉頭,動了想教當地人修土炕的念頭。
正好,現在有了水泥,用水泥修土炕就顯得容易多了。
“不過想要修土炕,我們還得把磚燒起來,這樣就不用擔心火炕坍塌的問題……”葉瑜然說道,“土炕與灶連在一起,老百姓起來燒個火、做個飯,燒個柴也方便,柴火比木炭省錢多了。”
朱三深以為然。
就是他們家,也是家裏好起來以後,才慢慢用起木炭的。
木炭還特別講究,還有有煙跟無煙之分。
一開始,他們家還用不起無煙的,就隻有朱七那間書房用,就是怕煙迷了眼,傷了他和大寶、二寶他們的眼睛。
朱三算了算那成本,覺得普通老百姓確實用不起,不過柴火就方便多了,隻要入冬前多辛苦幾趟,總能湊起。
“不過我們也要防止砍伐過度的問題,哪座山能砍,哪座山要休歇,也要做一個規劃。”葉瑜然說道,“如果我們不想自己的後代子孫長大了,沒有樹可砍,最好每年開春的時候,你組織一個植樹活動,帶頭種樹。百年育人,十年育樹。一棵樹的長成至少需要好幾年,人這一輩子,其實也種不了多少樹,可他每年卻能砍不少樹。”
朱三:“……”
他娘想得真長遠!
但仔細想想,一人一天就能砍倒不少樹,但要讓他種樹,卻受限於季節、樹苗等因素,能種植樹木確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