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秋收了
葉瑜然甘逸仙全文免費閱讀完整版 作者:穿成農門惡婆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哎呀,你也真是的,每次來都客氣,下次我都不知道要不要讓你來了。”岑大娘拉著葉瑜然的手,又氣又好笑,“我知道你忙,難得盼你來一迴,你一來就帶東西,以後要再這樣,那你還是別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我盼著你的東西呢。”
葉瑜然笑道:“那哪成呢?你平時這麽照顧我家那幾個小的,我難得上一迴門,不帶點好東西,以示謝意,我哪好意思上門?我這不是客氣,是禮節,是必須的。”
“什麽必須的?不年不節的,哪來的禮節?你家交的束修費白交的?你那幾個小的,在我們家,吃的又不是我們家的東西?他們來的時候,哪迴沒帶口糧?你啊,就是瞎客氣。”
“瞎客氣也是禮貌,大不了,我下迴少帶點。”
……
兩個老婆子,手拉著手,在院子裏說了好一會兒。
岑先生主要負責的是教學,能說的自然也就是朱七的學習情況。可岑大娘不一樣,家裏家外一把抓,這學生的生活狀況,沒有人比她更了解了。
葉瑜然跟她聊天,也能知道不少學生的動向。
她怕幾個孩子報喜不報憂,有什麽事情都瞞著她,偷偷摸摸給解決了。雖然高興孩子長大了,但也希望多知道一些他們的情況。
岑大娘還好,有什麽情況,也會跟人家家長說。
比如她會心疼朱家的那兩個大孫子太懂事,小小年紀成天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即使是玩,他們也會很節製,生怕浪費了現在的機會。
別人家大一點的孩子,還知道到處跑,到處玩,他倆倒好,即使是出去,也是帶著學習任務的。
“帶了什麽學習任務?”葉瑜然一臉好奇,也想知道這兩個家夥,會有什麽“餿主意”。
“這我也不知道,”岑大娘說道,“反正就是有一迴,我兒子給學生們留了一個題目,是關於市價的。當時有學生居然不知道雞蛋是兩文錢一枚,這可把我兒子氣著了,罵他何不食肉糜……”
這事卻讓大寶、二寶上了心,他倆決定將安九鎮的物價全部摸了一個遍。
他們帶著朱七、岑光濟一起,還真寫出了一些個東西,雖然不是特別完美,但也讓岑先生“驚喜”,把他們都誇了一通。
“那些大道理,我也不懂,反正我兒子的意思,作為讀書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一個雞蛋多少錢,這種事情都應該關注。上要對天,下要對地,要腳踏實地,才能夠做好事情。”
葉瑜然在旁邊點頭:“先生果然不愧是先生,說得太對了,這書生啊以後可是要當官的,要是他連一個雞蛋多少錢都不知道,以後當了官,還能治理好自己轄區的百姓?”
聽到兒子被誇,岑大娘十分開心,說得也就多了起來。
這麽一呆,一上午就過去了。
岑大娘還熱情地邀請葉瑜然留下來吃午飯,這個時候趕迴朱家村,肯定錯過飯點了,還不如留在岑家吃了飯再說。
她來岑家那麽多迴,也難得吃一頓飯。
順便,也嚐嚐岑家人的手藝。
待葉瑜然離開安九鎮,迴到朱家村,已經夕陽西下。她坐著牛車,給家裏帶了一些米麵之類的,順便再給兒媳婦和姑娘們帶了一些針線活。
“這個月底,老七他們就迴來了,到時候你們收拾一下屋子,該準備的準備一下。”葉瑜然忙不迭地,給大家分配了任務。
天,越來越熱了。
隨著朱七、大寶、二寶、朱三的返家,一年一度的秋收也開始了。
作為書生,每天朱七帶著大寶、二寶念完當年的書,就得戴著鬥笠,拎著籃子,和他們一起下地幹活。
一行三人自然幫不了什麽忙,但撿撿地頭遺落的穀子,還是可以的。
葉瑜然還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我聽岑大娘說,你們平時在書塾的時候,先生也經常給你們布置一些任務,那我也給你們布置一個。”
“奶,請說。”
“這段秋收時間,你們要算清楚,我們這種了多少畝地,收了多少糧食,還要搞清楚這一年到頭,這糧食到底是如何種出來的,又是如何變成大米飯,填飽大家肚子的。”
大寶、二寶:“……”
——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太難了?
求救地望向朱七,卻發現自家七叔眼睛發亮地盯著正在割穀子,打穀子的幾位叔叔,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娘,娘,我能試嗎?我想試那個……”朱七望著幾位兄長,抓著穀子往方鬥裏那麽一摔,穀子就一粒粒落了下來,驚奇不已。
以前也看到過,隻是那時他是家裏的編外人員,不允許參與這種活動。
朱七也不敢提,但現在不一樣,他在書塾呆了這麽久,先生經常“鼓勵”他的“主動性”,讓他的膽子多少大了一些。
他老早就想試了,自然也就問了出來。
葉瑜然看到他的樣子,有些失笑,喊了朱三,讓他帶朱七去打穀子:“既然他喜歡弄,你就讓他試試,盯著點,別讓他搗亂,浪費糧食就行了。”
朱三一臉的喜意,應道:“好嘞,娘。”
他的心情特別好,因為他發現,即使他一年到頭不怎麽著家,家裏的收成似乎也很不錯。
尤其是原本,他娘負責的那畝水田,一排排整齊的穀子,明顯比旁邊地裏高了一個頭,結的穀粒也飽滿、豐富很多。
朱嘉也戴著鬥笠,出現在了朱家的地頭上,他望著被從穀粒壓彎了頭的稻子,羨慕不已:“朱老頭,你們家這畝地收拾得好啊,你看看,這一兜一兜的,可比旁邊的長得好多了。”
朱老頭同樣臉上有光,謙虛地笑道:“也沒好多少,就是看著長得高一些,其實我們種得稀,收得還不一定有人家的多。”
“那可不一定,”朱嘉看了看朱老頭家的地,又看了看別人家的,即使不用數,憑著經驗,他就能夠感覺出來,“以前的老方法看似稻子挺多的,但每棵稻子上結的穀子少,還小,跟你們家的沒比。而且你們這一年到頭怎麽種的,我也看到了,這畝地不用天天澆水,隔幾天放一次水,盯著就行,可比我們輕鬆多了……”
不隻朱嘉跑過來看,不少聽到朱家開始收稻子的人家,都跑過來湊熱鬧了。
他們都想知道,今年朱家換新方法種的稻子,是不是收成真的會比以前要好。要是那樣的話,他們明年也跟著一起種。
葉瑜然笑道:“那哪成呢?你平時這麽照顧我家那幾個小的,我難得上一迴門,不帶點好東西,以示謝意,我哪好意思上門?我這不是客氣,是禮節,是必須的。”
“什麽必須的?不年不節的,哪來的禮節?你家交的束修費白交的?你那幾個小的,在我們家,吃的又不是我們家的東西?他們來的時候,哪迴沒帶口糧?你啊,就是瞎客氣。”
“瞎客氣也是禮貌,大不了,我下迴少帶點。”
……
兩個老婆子,手拉著手,在院子裏說了好一會兒。
岑先生主要負責的是教學,能說的自然也就是朱七的學習情況。可岑大娘不一樣,家裏家外一把抓,這學生的生活狀況,沒有人比她更了解了。
葉瑜然跟她聊天,也能知道不少學生的動向。
她怕幾個孩子報喜不報憂,有什麽事情都瞞著她,偷偷摸摸給解決了。雖然高興孩子長大了,但也希望多知道一些他們的情況。
岑大娘還好,有什麽情況,也會跟人家家長說。
比如她會心疼朱家的那兩個大孫子太懂事,小小年紀成天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即使是玩,他們也會很節製,生怕浪費了現在的機會。
別人家大一點的孩子,還知道到處跑,到處玩,他倆倒好,即使是出去,也是帶著學習任務的。
“帶了什麽學習任務?”葉瑜然一臉好奇,也想知道這兩個家夥,會有什麽“餿主意”。
“這我也不知道,”岑大娘說道,“反正就是有一迴,我兒子給學生們留了一個題目,是關於市價的。當時有學生居然不知道雞蛋是兩文錢一枚,這可把我兒子氣著了,罵他何不食肉糜……”
這事卻讓大寶、二寶上了心,他倆決定將安九鎮的物價全部摸了一個遍。
他們帶著朱七、岑光濟一起,還真寫出了一些個東西,雖然不是特別完美,但也讓岑先生“驚喜”,把他們都誇了一通。
“那些大道理,我也不懂,反正我兒子的意思,作為讀書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一個雞蛋多少錢,這種事情都應該關注。上要對天,下要對地,要腳踏實地,才能夠做好事情。”
葉瑜然在旁邊點頭:“先生果然不愧是先生,說得太對了,這書生啊以後可是要當官的,要是他連一個雞蛋多少錢都不知道,以後當了官,還能治理好自己轄區的百姓?”
聽到兒子被誇,岑大娘十分開心,說得也就多了起來。
這麽一呆,一上午就過去了。
岑大娘還熱情地邀請葉瑜然留下來吃午飯,這個時候趕迴朱家村,肯定錯過飯點了,還不如留在岑家吃了飯再說。
她來岑家那麽多迴,也難得吃一頓飯。
順便,也嚐嚐岑家人的手藝。
待葉瑜然離開安九鎮,迴到朱家村,已經夕陽西下。她坐著牛車,給家裏帶了一些米麵之類的,順便再給兒媳婦和姑娘們帶了一些針線活。
“這個月底,老七他們就迴來了,到時候你們收拾一下屋子,該準備的準備一下。”葉瑜然忙不迭地,給大家分配了任務。
天,越來越熱了。
隨著朱七、大寶、二寶、朱三的返家,一年一度的秋收也開始了。
作為書生,每天朱七帶著大寶、二寶念完當年的書,就得戴著鬥笠,拎著籃子,和他們一起下地幹活。
一行三人自然幫不了什麽忙,但撿撿地頭遺落的穀子,還是可以的。
葉瑜然還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我聽岑大娘說,你們平時在書塾的時候,先生也經常給你們布置一些任務,那我也給你們布置一個。”
“奶,請說。”
“這段秋收時間,你們要算清楚,我們這種了多少畝地,收了多少糧食,還要搞清楚這一年到頭,這糧食到底是如何種出來的,又是如何變成大米飯,填飽大家肚子的。”
大寶、二寶:“……”
——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太難了?
求救地望向朱七,卻發現自家七叔眼睛發亮地盯著正在割穀子,打穀子的幾位叔叔,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娘,娘,我能試嗎?我想試那個……”朱七望著幾位兄長,抓著穀子往方鬥裏那麽一摔,穀子就一粒粒落了下來,驚奇不已。
以前也看到過,隻是那時他是家裏的編外人員,不允許參與這種活動。
朱七也不敢提,但現在不一樣,他在書塾呆了這麽久,先生經常“鼓勵”他的“主動性”,讓他的膽子多少大了一些。
他老早就想試了,自然也就問了出來。
葉瑜然看到他的樣子,有些失笑,喊了朱三,讓他帶朱七去打穀子:“既然他喜歡弄,你就讓他試試,盯著點,別讓他搗亂,浪費糧食就行了。”
朱三一臉的喜意,應道:“好嘞,娘。”
他的心情特別好,因為他發現,即使他一年到頭不怎麽著家,家裏的收成似乎也很不錯。
尤其是原本,他娘負責的那畝水田,一排排整齊的穀子,明顯比旁邊地裏高了一個頭,結的穀粒也飽滿、豐富很多。
朱嘉也戴著鬥笠,出現在了朱家的地頭上,他望著被從穀粒壓彎了頭的稻子,羨慕不已:“朱老頭,你們家這畝地收拾得好啊,你看看,這一兜一兜的,可比旁邊的長得好多了。”
朱老頭同樣臉上有光,謙虛地笑道:“也沒好多少,就是看著長得高一些,其實我們種得稀,收得還不一定有人家的多。”
“那可不一定,”朱嘉看了看朱老頭家的地,又看了看別人家的,即使不用數,憑著經驗,他就能夠感覺出來,“以前的老方法看似稻子挺多的,但每棵稻子上結的穀子少,還小,跟你們家的沒比。而且你們這一年到頭怎麽種的,我也看到了,這畝地不用天天澆水,隔幾天放一次水,盯著就行,可比我們輕鬆多了……”
不隻朱嘉跑過來看,不少聽到朱家開始收稻子的人家,都跑過來湊熱鬧了。
他們都想知道,今年朱家換新方法種的稻子,是不是收成真的會比以前要好。要是那樣的話,他們明年也跟著一起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