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世界最典型的例子:一位擁有24個人格的存在!
全院輪轉,皮科大夫請求出戰 作者:月亮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這兩位學者的研究,如果說個體是在童年時期處於家庭環境下,整個環境是蠻橫的和忽視的,兒童的需要就會常常的遭受挫折,從而會導致孩子也出現相對應的憤怒或者是不滿的情緒,而如果這一個環境對於兒童的憤怒或不滿拒絕接受,或者是在孩子出現這兩種情緒的時候,立刻出現處罰,就會導致孩子被迫壓抑真正的情感,僅僅展現出來的就是家長所喜歡的社會所認可的乖孩子的行為。”
說到這裏的時候,肖堯也是忍不住的重重的歎了口長氣。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
為什麽當爹媽不需要考父母證?
開車需要考駕照,上學需要進行高考,上班需要拿個學曆,開賽車需要有個賽車執照,開公司需要有個公司執照。
那為什麽當父母就完全不需要進行任何的考核,就可以直接被允許呢?
其實很多人20來歲的時候自己都是一個孩子,沒有從一個孩子的心態成功的轉變成為父母的當爹媽的一個心態。
麵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不然就是全麵滿足,要不然就是全麵拒絕,屬於一個相當極端的狀態,同時也拒絕接受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認為自己一定會祖墳冒青煙,認為自己的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隻要是自家孩子,一定完美的會繼承家長的雙方優點,上大學?最次最次也要考個清華北大出來才行!認為自己家孩子天下第一,獨一無二的最厲害。
而想要滿足他們的這種幻想,孩子需要做到的,就不單單隻是單純的學習成績好而已了,那真的是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而且門門都要很優秀才行。
但是孩子不是機器人,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然而家長們在麵對這樣的想法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種雷霆暴怒般的感覺。
就是——
你為什麽不聽我的?
明明我是為了你好!
你應該聽我的話才行!不聽話的孩子就應該被揍,被打不是乖孩子!!
自己家庭什麽環境,什麽經濟情況不明白嗎?為什麽一定要要求有這種虛榮的攀比心呢?
別以為你是男孩就怎麽怎麽樣\/別以為你是女孩就怎麽怎麽樣。
肖堯搖搖頭後繼續說道。
“在這樣的雷霆震怒下,孩子就會處於一種矛盾和衝突之中。”
“一方麵會為了避免處罰而壓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麵被壓抑的情感並未消失,而是想要通過千方百計來表現一番。”
“這就是社會上很多看起來的乖乖孩子,看起來別人家的好孩子,在年紀逐漸變大之後,突然會變得叛逆,突然會做出一些讓家長目瞪口呆,震驚所有人的舉動。”
“他們被壓抑的太久太久了。”
“這種情感一直被壓抑壓抑到最後就成為一個火山,然後最後噴發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有一部分的孩子會通過創造想象中的遊戲夥伴,也就是說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體驗當成一個客體,他\/她\/它,借此與孤獨或者是寂寞作鬥爭。”
“當這個客體被創造出來之後,那些無法被父母或者是其他成人所接受的行為,或者是經常會受到處罰的衝動,便有可能會被分離出來,然後分離出來這一部分就會進入到想象的遊戲夥伴之中。”
隨著肖堯這一番話說出口,張真源整個人的表情都變得古怪和不對勁起來,緊張兮兮的說到。
“這麽說的話……”
“師兄!”
“我小時候也幹過這種事情啊!!”
“該不會我也是人格分裂,然後我還自己不知道吧?!”
“可我也沒做過什麽傷害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啊,要不然的話我肯定發現了!我更沒有發現我生活之中有其他人生活過的痕跡啊!!”
張真源都要緊張死了。
不斷的迴想著自己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的生活。
越想越覺得……
不會吧?
不應該呀?
另外一個副人格的我這麽牛逼嗎?
還是說是在其他人麵前也把我隱藏的好好的?
按照我的邏輯來生活?
甚至於就連一些說話的小習慣都和我一模一樣?
導致我自己和其他人都沒有發現另外一個我的存在??
我去!
那直接可以拿到奧斯卡影帝獎了吧!!
這麽厲害的話。
張真源大腦開始頭腦風暴起來。
“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
肖堯趕緊擺擺手,製止了這家夥的胡思亂想。
我去!
再不趕緊製止的話,這家夥自己就要把自己給緊張的抑製唿吸過去的呢。
想啥呢?!
多重人格的病人並不算少見,但是也沒有多見到走一步就能碰見一個的程度。
“你雖然小時候幻想過,但是從你日常的行為包括表達方式上來看,你的家庭是一個很正常的家庭,就是該罵罵,該打打,該該誇獎的時候也有誇獎,你父母也很認命,也不會覺得自家祖墳冒青煙就一定能蹦出來一個能考上清華北大這種頂尖學府的學生還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
“咳咳,”
張真源聽到肖堯說的這話,頓時尷尬的咳嗽了兩聲。
“師兄你說歸說鬧歸鬧,不敢說的這麽直啊!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
“得了得了,就你這大體格子,還什麽幼小的心理,我看是龐大的心靈才對。”
肖堯很是無奈的翻了個白眼。
“就以多重人格的患者病人來說,他們的想象的遊戲夥伴通常就是很簡單的——我是好人,他是壞人。”
“我指的是主人體人格,而他是壞人的,他指的是另外一種人格或者是後繼人格,在這個時候,主體人格是能夠意識到另外一個人格的存在的,同時會把自身看作為主體,把另外一種人格看成是想象中的遊戲夥伴。”
“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尤其是在小朋友之中更是如此,好多人小時候都會幻想,包括有一些成年人長大了都會幻想身旁有一個並不存在的夥伴,而這個夥伴實際上就是他們分離出去的一部分的經曆和想法。”
“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也就點到為止卡在這裏了,不會說是再繼續後續下去了,”
“但是多重人格的患者卻不一樣,這類型的患者在小時候幻想出來遊戲夥伴之後,就和絕大部分一樣,通常也是點到為止,但是當他們受到挫折,或者是說持續性受到挫折,持續性的心中出現憤怒或者不滿,又因為不斷的拒絕或者是懲罰而變得日益增強的時候,這種負麵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就會被持續的壓抑進入了分離的人格部分。”
“人啊,都是快樂的,誰都想要高高興興的,誰也不喜歡一天的愁眉苦臉的怨聲載道,所以承受了這些負麵情緒的這個人格就會和主體人格之間慢慢的分離,他們之中的隔離也會慢慢的加厚,到最後就會變得無法滲透了,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麽主體人格也就不會再意識到它的存在了。”
“尤其是人是一種群居性動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青春期的時候,人的周圍都是有著很多其他人存在的,對於這個小時候的遊戲,朋友也就不那麽重要了,甚至會徹底忘記對方的存在,而在青春期階段,環境對於個體的外部要求會有可能會變得更多,那麽由這些外部要求所引發的挫折和不滿也可能會更多,然後就會導致在隔牆的另外一邊被壓抑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所占據的空間就越來越大,從而就會削弱的主體人格。”
聽到這裏,張真源若有所思。
嘶~
這麽一說的話,好像還真挺有道理的。
就正常人來說。
通常從小到大肯定會有那麽幾個朋友的,就算是再內向,再不愛說話的孩子也同樣如此。
如果說負麵的情緒可以向向朋友,甚至可以向網絡上的雖然不認識,但是互相之間也聊得很來的網友們抱怨,甚至還可以發發空間說說,發一發朋友圈,抱怨兩聲什麽的。
那麽…
對於多重人格患者這一類的人來說,在從小的高壓情況之下長大的他們,朋友恐怕是……說成是屈指可數也不為過了。
至於手機?電腦?
這種可以認識到更多人的小工具……就別說是那個年代了,就說現在這年頭,就有好多人一天叫喊的是遊戲毀滅世界,遊戲毀滅孩子,手機毀滅了孩子啥的呢!
所以在一直隻有一個人的基礎上,負麵情緒沒有辦法向外界排出,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入口,那麽自然而然,這個幻想中的遊戲夥伴就會越來越重要,接納的越多,承受的越多,這個本來是處於幻想中的人格,也就塑造的越完美,越立體了。
想到這裏,張真源的表情一時之間有些複雜。
怪不得師兄說與其由其他因素所影響的,但是更多的是由家庭環境所影響的呢。
就說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不瘋不變態,那都是運氣好吧?
畢竟……
不是誰都能在高壓的環境下安安穩穩的成長到大的,甚至還能跟個小太陽一樣的,樂觀自己,溫暖他人。
那種的真是太稀奇了,說成是奇跡中的奇跡,也差不多了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於那個被隱匿和分離的人格,會強烈的要求表現出自己,而他就會周期性的接管主體人格成為後繼人格。”
肖堯意味深長的,接著繼續說道。
“這種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變化表現出來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質,當後繼人格在一特定時間內接管了主體人格時,他的攻擊和憎恨以及其他主體人格無法接受的紊亂行為就會變得無比明顯。”
“很多人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表現,比如說如果這種後繼人格指向的是其他人的話,就會導致做出一些攻擊他人的行為,甚至是發生一些無法挽迴的後果而這種後繼人格的指向,如果是主體人格的話,便會出現自殘或者是自殺的行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多重人格的患者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但是這個概率……可不算太低呀。”
“舉個書本上的例子吧,你應該還沒看到呢。”
肖堯緩了緩後繼續說道。
“國外曾經報道過一例患有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字叫做南希,這個姑娘身上一共有三個人格,除了最常見也是最經常出現的人格南希之外,還有凱蒂和莉蓮兩個人格。”
“南希膽小怕事,常常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況,生活中依賴性也很強,凱蒂對南希和莉蓮的存在是一無所知的,似乎是在一個較為黑暗的地方生活,而莉蓮則表現得非常的狡猾,迷人和世故,他對南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對凱蒂的行為也是有所了解,”
“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催眠誘導發現,凱蒂是南希14歲的人格中分裂出來的,因為那一年他看到了母親的不軌行為,於是在憤怒中拿起刀子殺害了母親,但實際上南希本人是雖然有這種衝動,被憤怒所支配了,但並沒有做出實際行為,所以他母親其實至今也依舊存活著,安然於生活在世界上,但是對於凱蒂而言,在他的世界觀之中,他就一直以為自己殺害了母親,莉蓮則是南希生第2個孩子的時候分裂出來的人格,因為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訴他們說是南希的丈夫出軌了,這個消息令南溪大為震怒,使他再次想要出現衝動感,於是又分裂出來了莉蓮的人格,從而處理這種衝動。”
肖堯說完這個最典型的例子之後,看著張真源一副冥思苦想錢似乎已經想出了什麽一樣的模樣,微微點了點頭後繼續說道。
“在一個人身上存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人格,是一種很罕見的心理現象,迄今為止,國內外基本上隻有幾百個得到證實的病例,具有兩個或者是多個人格,基本上都有兩個或者是多個不同的名字,他們在表現出自己不同人格時,就連寫字的筆記甚至是腦電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一個人身上出現兩種或多種人格,就等於是兩個或多個具有各自思想和行為方式的獨立的人。”
“同樣的。”
“我接下來給你舉兩個例子。”
“最著名的就是國外的瑪麗雷諾爾茲,在1815年的時候,就有一位醫生發現了,這個人身上已經出現了兩種人格,這也是曆史上有關於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獻報道,”
“瑪麗出生在國外,4歲的時候隨父母又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在定居下來之後長大了,他就成為了一個有信仰且性格較為孤僻和心情抑鬱的女生,從18歲開始,他就經常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疾病的襲擊,其中有一次使他接連幾個禮拜的聽力和視力完全喪失,後來又有一次發作,使他一度喪失了自己的記憶,人格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管是周圍的鄰居,包括患者的父母都作證,孩子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喜歡交朋友,而且常常進行戶外活動,甚至身上都能鍛煉出來8塊腹肌的女生,可在這樣持續了,大概有一兩年左右之後,病人又突然陷入沉睡之中,等著醒來之後曾經的那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就又消失不見了,變成了性格孤僻且心情抑鬱,時不時莫名其妙就開始痛哭流涕的女生,同時麵對父母和朋友們的詢問,瑪麗也不知所措,更不知道自己身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就這樣兩種人格在他身上不定平定的交替出現,直到36歲的時候,他的第2種人格才占據了絕對優勢,並且一直伴隨到了他生命的終結。”
謔!
那豈不是原本生活了18年的那個本來的瑪麗……就這麽活到36歲就沒了??
我去!
張真源再次感到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再舉一個依舊很出名的例子。”
“這也是迄今為止,嫉妒最多的甚至隻要你學到多重人格,就一定不管是被專家還是教授或者是老師,都會再三反複提起的一個案例。”
肖堯瞟了一眼張真源,隨後又繼續說道。
“一個叫做威廉米利根的男性,他就是有多重人格,從9歲開始,他的身上就逐漸產生了其他的人格,而這個原因,基本上都是來自於他的家庭,來自於他的親生父親和繼父導致的,”
“而這個人身上總共有24個人格!”
隨著肖堯這話一說出口,張真源頓時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去!
24個人格!!
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身體裏麵活生生的存在了24個人!!!
這畫麵簡直太美,根本就不敢想象。
“第1個人格,叫做威廉密裏根,26歲。”
“這也是最初的核心人格,後來被稱作為分裂的比利,高中時候被退學,身高六英尺,體重190斤,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頭發。”
“第2個人格,亞瑟,27歲,”
“外國人的身份,很理性且無情,說話同時具有本土的外國音調,自修學習了物理和化學,也讀過醫學方麵的書籍,會一些小語種,而且寫起來都很流利,同時認為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且頑固保守,同時是第1位發現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在安全的環境下,這具身體是由他負責來管理的,決定誰可以從這個大家庭之中站出來講話,他隻要一出現,就一定會佩戴一副眼鏡。”
大家庭……
張真源嘴角抽搐了兩下。
那可不嘛?!
整整24個思想啊!24個具有獨立性,具有自主性的人匯聚成的大家庭。
嘶~
還是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而且……
聽師兄的意思,那個主人格實際上就是一個下三濫的小混混。
但是這個副人格……
嘶~
若是這家夥能過上有錢的好日子,恐怕都是這個副人格帶來的好處吧。
怪不得網上有好多人想嚐試培養自己的多重人格呢。
就還真像網上說的一樣。
一人負責一方麵。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可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風險也是不小啊。
張真源搖了搖頭,心中感慨萬千。
“第3個人格,叫做雷根,22歲。”
“這個副人格是一個充滿憎恨的人格,喜歡寫,喜歡讀,屬於武器專家,同時也是空手道專家,有著強大的體力,能夠有效控製腎上腺素,在這個大家庭之中,他負責保護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包括婦女和小孩,所以在危險的環境裏是由他負責管理的。”
“聽起來似乎很是不錯,不是嗎?”
肖堯眉頭一挑,饒有興趣的說道。
“但實際上呢!”
“這個第3個名字叫做雷根的人格,之所以能控製住自己充滿憎恨的情緒,而沒有把情緒散發到其他人身上,又或者是散發到主體人格的身上,完全就是因為他體內分裂的人格夠多,其他人格也夠厲害,才能勉強壓下來,而且這個人格在被鎮壓下來之前,也曾經做過很多不好的事情,擁有極為強烈的暴力傾向,體重210斤,虎背熊腰,黑發,八字胡,色盲,且隻會畫黑白色圖片。”
“第4個人格叫做亞綸,18歲。”
“這是個騙子與操縱者人格,通常都是由他來負責與外麵的世界打交道的,是個不可知論者,人生的態度更像是隻要活著一天就會盡情享受,這也是24個人格之中唯一一個會抽煙的人格,身高和主人格是一樣的,體重會比較輕,隻有165斤,也是所有人格之中唯一的一個右撇子。”
啊啊啊!
頭好疼,頭皮都發麻了。
師兄,他到底是怎麽把這種案例都給強行記下來的?
這腦子……
怪不得人家都說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才能湊成一個天才,而這個1%的天賦才是最重要的。
我去!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師兄應該是屬於天才中的天才了吧。
這腦子,這記憶力……
總感覺他跟醫生都屈才了。
這天賦也太牛逼了。
張真源抓了抓,隻是記了4個人格,就已經有些混亂的大腦,很是佩服的看了一眼肖堯。
在他的心中,肖堯本就不可攀登的高峰,已經又一次的成功上升長了幾厘米。
變得更加無法攀登,隻能仰望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肖堯也是忍不住的重重的歎了口長氣。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
為什麽當爹媽不需要考父母證?
開車需要考駕照,上學需要進行高考,上班需要拿個學曆,開賽車需要有個賽車執照,開公司需要有個公司執照。
那為什麽當父母就完全不需要進行任何的考核,就可以直接被允許呢?
其實很多人20來歲的時候自己都是一個孩子,沒有從一個孩子的心態成功的轉變成為父母的當爹媽的一個心態。
麵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不然就是全麵滿足,要不然就是全麵拒絕,屬於一個相當極端的狀態,同時也拒絕接受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認為自己一定會祖墳冒青煙,認為自己的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隻要是自家孩子,一定完美的會繼承家長的雙方優點,上大學?最次最次也要考個清華北大出來才行!認為自己家孩子天下第一,獨一無二的最厲害。
而想要滿足他們的這種幻想,孩子需要做到的,就不單單隻是單純的學習成績好而已了,那真的是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而且門門都要很優秀才行。
但是孩子不是機器人,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然而家長們在麵對這樣的想法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種雷霆暴怒般的感覺。
就是——
你為什麽不聽我的?
明明我是為了你好!
你應該聽我的話才行!不聽話的孩子就應該被揍,被打不是乖孩子!!
自己家庭什麽環境,什麽經濟情況不明白嗎?為什麽一定要要求有這種虛榮的攀比心呢?
別以為你是男孩就怎麽怎麽樣\/別以為你是女孩就怎麽怎麽樣。
肖堯搖搖頭後繼續說道。
“在這樣的雷霆震怒下,孩子就會處於一種矛盾和衝突之中。”
“一方麵會為了避免處罰而壓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麵被壓抑的情感並未消失,而是想要通過千方百計來表現一番。”
“這就是社會上很多看起來的乖乖孩子,看起來別人家的好孩子,在年紀逐漸變大之後,突然會變得叛逆,突然會做出一些讓家長目瞪口呆,震驚所有人的舉動。”
“他們被壓抑的太久太久了。”
“這種情感一直被壓抑壓抑到最後就成為一個火山,然後最後噴發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有一部分的孩子會通過創造想象中的遊戲夥伴,也就是說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體驗當成一個客體,他\/她\/它,借此與孤獨或者是寂寞作鬥爭。”
“當這個客體被創造出來之後,那些無法被父母或者是其他成人所接受的行為,或者是經常會受到處罰的衝動,便有可能會被分離出來,然後分離出來這一部分就會進入到想象的遊戲夥伴之中。”
隨著肖堯這一番話說出口,張真源整個人的表情都變得古怪和不對勁起來,緊張兮兮的說到。
“這麽說的話……”
“師兄!”
“我小時候也幹過這種事情啊!!”
“該不會我也是人格分裂,然後我還自己不知道吧?!”
“可我也沒做過什麽傷害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啊,要不然的話我肯定發現了!我更沒有發現我生活之中有其他人生活過的痕跡啊!!”
張真源都要緊張死了。
不斷的迴想著自己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的生活。
越想越覺得……
不會吧?
不應該呀?
另外一個副人格的我這麽牛逼嗎?
還是說是在其他人麵前也把我隱藏的好好的?
按照我的邏輯來生活?
甚至於就連一些說話的小習慣都和我一模一樣?
導致我自己和其他人都沒有發現另外一個我的存在??
我去!
那直接可以拿到奧斯卡影帝獎了吧!!
這麽厲害的話。
張真源大腦開始頭腦風暴起來。
“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
肖堯趕緊擺擺手,製止了這家夥的胡思亂想。
我去!
再不趕緊製止的話,這家夥自己就要把自己給緊張的抑製唿吸過去的呢。
想啥呢?!
多重人格的病人並不算少見,但是也沒有多見到走一步就能碰見一個的程度。
“你雖然小時候幻想過,但是從你日常的行為包括表達方式上來看,你的家庭是一個很正常的家庭,就是該罵罵,該打打,該該誇獎的時候也有誇獎,你父母也很認命,也不會覺得自家祖墳冒青煙就一定能蹦出來一個能考上清華北大這種頂尖學府的學生還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
“咳咳,”
張真源聽到肖堯說的這話,頓時尷尬的咳嗽了兩聲。
“師兄你說歸說鬧歸鬧,不敢說的這麽直啊!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
“得了得了,就你這大體格子,還什麽幼小的心理,我看是龐大的心靈才對。”
肖堯很是無奈的翻了個白眼。
“就以多重人格的患者病人來說,他們的想象的遊戲夥伴通常就是很簡單的——我是好人,他是壞人。”
“我指的是主人體人格,而他是壞人的,他指的是另外一種人格或者是後繼人格,在這個時候,主體人格是能夠意識到另外一個人格的存在的,同時會把自身看作為主體,把另外一種人格看成是想象中的遊戲夥伴。”
“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尤其是在小朋友之中更是如此,好多人小時候都會幻想,包括有一些成年人長大了都會幻想身旁有一個並不存在的夥伴,而這個夥伴實際上就是他們分離出去的一部分的經曆和想法。”
“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也就點到為止卡在這裏了,不會說是再繼續後續下去了,”
“但是多重人格的患者卻不一樣,這類型的患者在小時候幻想出來遊戲夥伴之後,就和絕大部分一樣,通常也是點到為止,但是當他們受到挫折,或者是說持續性受到挫折,持續性的心中出現憤怒或者不滿,又因為不斷的拒絕或者是懲罰而變得日益增強的時候,這種負麵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就會被持續的壓抑進入了分離的人格部分。”
“人啊,都是快樂的,誰都想要高高興興的,誰也不喜歡一天的愁眉苦臉的怨聲載道,所以承受了這些負麵情緒的這個人格就會和主體人格之間慢慢的分離,他們之中的隔離也會慢慢的加厚,到最後就會變得無法滲透了,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麽主體人格也就不會再意識到它的存在了。”
“尤其是人是一種群居性動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青春期的時候,人的周圍都是有著很多其他人存在的,對於這個小時候的遊戲,朋友也就不那麽重要了,甚至會徹底忘記對方的存在,而在青春期階段,環境對於個體的外部要求會有可能會變得更多,那麽由這些外部要求所引發的挫折和不滿也可能會更多,然後就會導致在隔牆的另外一邊被壓抑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所占據的空間就越來越大,從而就會削弱的主體人格。”
聽到這裏,張真源若有所思。
嘶~
這麽一說的話,好像還真挺有道理的。
就正常人來說。
通常從小到大肯定會有那麽幾個朋友的,就算是再內向,再不愛說話的孩子也同樣如此。
如果說負麵的情緒可以向向朋友,甚至可以向網絡上的雖然不認識,但是互相之間也聊得很來的網友們抱怨,甚至還可以發發空間說說,發一發朋友圈,抱怨兩聲什麽的。
那麽…
對於多重人格患者這一類的人來說,在從小的高壓情況之下長大的他們,朋友恐怕是……說成是屈指可數也不為過了。
至於手機?電腦?
這種可以認識到更多人的小工具……就別說是那個年代了,就說現在這年頭,就有好多人一天叫喊的是遊戲毀滅世界,遊戲毀滅孩子,手機毀滅了孩子啥的呢!
所以在一直隻有一個人的基礎上,負麵情緒沒有辦法向外界排出,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入口,那麽自然而然,這個幻想中的遊戲夥伴就會越來越重要,接納的越多,承受的越多,這個本來是處於幻想中的人格,也就塑造的越完美,越立體了。
想到這裏,張真源的表情一時之間有些複雜。
怪不得師兄說與其由其他因素所影響的,但是更多的是由家庭環境所影響的呢。
就說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不瘋不變態,那都是運氣好吧?
畢竟……
不是誰都能在高壓的環境下安安穩穩的成長到大的,甚至還能跟個小太陽一樣的,樂觀自己,溫暖他人。
那種的真是太稀奇了,說成是奇跡中的奇跡,也差不多了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於那個被隱匿和分離的人格,會強烈的要求表現出自己,而他就會周期性的接管主體人格成為後繼人格。”
肖堯意味深長的,接著繼續說道。
“這種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變化表現出來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質,當後繼人格在一特定時間內接管了主體人格時,他的攻擊和憎恨以及其他主體人格無法接受的紊亂行為就會變得無比明顯。”
“很多人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表現,比如說如果這種後繼人格指向的是其他人的話,就會導致做出一些攻擊他人的行為,甚至是發生一些無法挽迴的後果而這種後繼人格的指向,如果是主體人格的話,便會出現自殘或者是自殺的行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多重人格的患者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但是這個概率……可不算太低呀。”
“舉個書本上的例子吧,你應該還沒看到呢。”
肖堯緩了緩後繼續說道。
“國外曾經報道過一例患有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字叫做南希,這個姑娘身上一共有三個人格,除了最常見也是最經常出現的人格南希之外,還有凱蒂和莉蓮兩個人格。”
“南希膽小怕事,常常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況,生活中依賴性也很強,凱蒂對南希和莉蓮的存在是一無所知的,似乎是在一個較為黑暗的地方生活,而莉蓮則表現得非常的狡猾,迷人和世故,他對南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對凱蒂的行為也是有所了解,”
“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催眠誘導發現,凱蒂是南希14歲的人格中分裂出來的,因為那一年他看到了母親的不軌行為,於是在憤怒中拿起刀子殺害了母親,但實際上南希本人是雖然有這種衝動,被憤怒所支配了,但並沒有做出實際行為,所以他母親其實至今也依舊存活著,安然於生活在世界上,但是對於凱蒂而言,在他的世界觀之中,他就一直以為自己殺害了母親,莉蓮則是南希生第2個孩子的時候分裂出來的人格,因為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訴他們說是南希的丈夫出軌了,這個消息令南溪大為震怒,使他再次想要出現衝動感,於是又分裂出來了莉蓮的人格,從而處理這種衝動。”
肖堯說完這個最典型的例子之後,看著張真源一副冥思苦想錢似乎已經想出了什麽一樣的模樣,微微點了點頭後繼續說道。
“在一個人身上存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人格,是一種很罕見的心理現象,迄今為止,國內外基本上隻有幾百個得到證實的病例,具有兩個或者是多個人格,基本上都有兩個或者是多個不同的名字,他們在表現出自己不同人格時,就連寫字的筆記甚至是腦電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一個人身上出現兩種或多種人格,就等於是兩個或多個具有各自思想和行為方式的獨立的人。”
“同樣的。”
“我接下來給你舉兩個例子。”
“最著名的就是國外的瑪麗雷諾爾茲,在1815年的時候,就有一位醫生發現了,這個人身上已經出現了兩種人格,這也是曆史上有關於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獻報道,”
“瑪麗出生在國外,4歲的時候隨父母又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在定居下來之後長大了,他就成為了一個有信仰且性格較為孤僻和心情抑鬱的女生,從18歲開始,他就經常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疾病的襲擊,其中有一次使他接連幾個禮拜的聽力和視力完全喪失,後來又有一次發作,使他一度喪失了自己的記憶,人格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管是周圍的鄰居,包括患者的父母都作證,孩子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喜歡交朋友,而且常常進行戶外活動,甚至身上都能鍛煉出來8塊腹肌的女生,可在這樣持續了,大概有一兩年左右之後,病人又突然陷入沉睡之中,等著醒來之後曾經的那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就又消失不見了,變成了性格孤僻且心情抑鬱,時不時莫名其妙就開始痛哭流涕的女生,同時麵對父母和朋友們的詢問,瑪麗也不知所措,更不知道自己身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就這樣兩種人格在他身上不定平定的交替出現,直到36歲的時候,他的第2種人格才占據了絕對優勢,並且一直伴隨到了他生命的終結。”
謔!
那豈不是原本生活了18年的那個本來的瑪麗……就這麽活到36歲就沒了??
我去!
張真源再次感到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再舉一個依舊很出名的例子。”
“這也是迄今為止,嫉妒最多的甚至隻要你學到多重人格,就一定不管是被專家還是教授或者是老師,都會再三反複提起的一個案例。”
肖堯瞟了一眼張真源,隨後又繼續說道。
“一個叫做威廉米利根的男性,他就是有多重人格,從9歲開始,他的身上就逐漸產生了其他的人格,而這個原因,基本上都是來自於他的家庭,來自於他的親生父親和繼父導致的,”
“而這個人身上總共有24個人格!”
隨著肖堯這話一說出口,張真源頓時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去!
24個人格!!
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身體裏麵活生生的存在了24個人!!!
這畫麵簡直太美,根本就不敢想象。
“第1個人格,叫做威廉密裏根,26歲。”
“這也是最初的核心人格,後來被稱作為分裂的比利,高中時候被退學,身高六英尺,體重190斤,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頭發。”
“第2個人格,亞瑟,27歲,”
“外國人的身份,很理性且無情,說話同時具有本土的外國音調,自修學習了物理和化學,也讀過醫學方麵的書籍,會一些小語種,而且寫起來都很流利,同時認為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且頑固保守,同時是第1位發現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在安全的環境下,這具身體是由他負責來管理的,決定誰可以從這個大家庭之中站出來講話,他隻要一出現,就一定會佩戴一副眼鏡。”
大家庭……
張真源嘴角抽搐了兩下。
那可不嘛?!
整整24個思想啊!24個具有獨立性,具有自主性的人匯聚成的大家庭。
嘶~
還是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而且……
聽師兄的意思,那個主人格實際上就是一個下三濫的小混混。
但是這個副人格……
嘶~
若是這家夥能過上有錢的好日子,恐怕都是這個副人格帶來的好處吧。
怪不得網上有好多人想嚐試培養自己的多重人格呢。
就還真像網上說的一樣。
一人負責一方麵。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可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風險也是不小啊。
張真源搖了搖頭,心中感慨萬千。
“第3個人格,叫做雷根,22歲。”
“這個副人格是一個充滿憎恨的人格,喜歡寫,喜歡讀,屬於武器專家,同時也是空手道專家,有著強大的體力,能夠有效控製腎上腺素,在這個大家庭之中,他負責保護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包括婦女和小孩,所以在危險的環境裏是由他負責管理的。”
“聽起來似乎很是不錯,不是嗎?”
肖堯眉頭一挑,饒有興趣的說道。
“但實際上呢!”
“這個第3個名字叫做雷根的人格,之所以能控製住自己充滿憎恨的情緒,而沒有把情緒散發到其他人身上,又或者是散發到主體人格的身上,完全就是因為他體內分裂的人格夠多,其他人格也夠厲害,才能勉強壓下來,而且這個人格在被鎮壓下來之前,也曾經做過很多不好的事情,擁有極為強烈的暴力傾向,體重210斤,虎背熊腰,黑發,八字胡,色盲,且隻會畫黑白色圖片。”
“第4個人格叫做亞綸,18歲。”
“這是個騙子與操縱者人格,通常都是由他來負責與外麵的世界打交道的,是個不可知論者,人生的態度更像是隻要活著一天就會盡情享受,這也是24個人格之中唯一一個會抽煙的人格,身高和主人格是一樣的,體重會比較輕,隻有165斤,也是所有人格之中唯一的一個右撇子。”
啊啊啊!
頭好疼,頭皮都發麻了。
師兄,他到底是怎麽把這種案例都給強行記下來的?
這腦子……
怪不得人家都說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才能湊成一個天才,而這個1%的天賦才是最重要的。
我去!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師兄應該是屬於天才中的天才了吧。
這腦子,這記憶力……
總感覺他跟醫生都屈才了。
這天賦也太牛逼了。
張真源抓了抓,隻是記了4個人格,就已經有些混亂的大腦,很是佩服的看了一眼肖堯。
在他的心中,肖堯本就不可攀登的高峰,已經又一次的成功上升長了幾厘米。
變得更加無法攀登,隻能仰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