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兵糧寸斷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 作者:墨損文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廬陵城外,
張遼中軍大帳內,
一臉疲憊的張遼撩開帳簾,與太史慈一前一後的走進了帳中,
二話不說坐在主位之上,張遼早已沒了泡茶的閑情雅致,將腰間的水囊卸下,張遼拔掉壺口上的塞子,仰頭便喝,一通牛飲之下,水囊裏的水頃刻見底,
隨後,
張遼直接將水囊扔在桌上,連塞子都懶得塞,
“這宋謙到底是抽了什麽邪風,怎的突然這麽有骨氣了,咱們到這兒之後,先是將廬陵城圍困起來,又陸陸續續試探性的進攻了這麽多次,怎麽今日攻城還是如此困難?”,
“會不會是城內的江東士卒知道廬陵的重要,所以才拚死抵抗?”,
太史慈一臉疑惑的問道,
“不然我也實在想不到宋謙為何能如此拚命!”,
“不可能!”,
張遼一臉不屑的搖了搖頭,
“那江東要是能有如此軍心,何至於讓我們逼到如此境地,要我看,能讓宋謙如此拚命抵抗,這其中必然有什麽我不知道的貓膩!”,
張遼抿了抿嘴,想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
“廬陵城被圍,整個江東的兵力都囤積在桂陽城,正與儁乂將軍鏖戰,這種情況,一旦向廬陵城抽調兵力,之前周瑜做的所有努力就全白費了!”,
“況且南城也被咱們控製,就算孫權想要從建安、吳郡等地抽調兵力,隻要南城還在,子龍將軍還在,咱們的後方就勢必固若金湯,根本不會讓援軍進到東麵山口處!”,
“怎麽看,這廬陵城都已經是一座孤城了,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援軍,他如此堅守,信心來源在哪呢?”,
“呃......”,
太史慈愣了下,隨後小心翼翼的說道,
“會不會是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化險為夷,我有時候就是這樣,但他肯等和我比不了,畢竟我是祥瑞......”,
“知道了知道了......那廬陵城城中的守城器械根本不足,就算這宋謙死守不出,再多耗上幾天,肯定能把廬陵攻下!”,
“我要好好再想一想,子義先不要打擾我!”,
張遼一臉無語的白了太史慈一眼,
靜靜的思考一切的可能性,
太史慈見到張遼沒什麽交談的性質,也開始幹起了自己的事情,專心致誌的扣著手指頭,
可就在這二人相顧無言的時候,
一名士卒突然從帳外跑了進來,二話不說便朝著張遼走去,單膝跪下,拱手說道,
“啟稟將軍!”,
“後方傳來軍報,東邊山道口處突然有數不清的巨石落下,將山道全數堵住!”,
“什麽!”,
張遼猛地一拍桌子,立刻起身,思索一番後,一句多餘的話也沒問,拉著太史慈便出了營帳,直奔山道口而去,
二人翻身上馬,帶領數百騎卒,一路飛奔,
半個時辰不到,
便到了山口,
張遼騎在馬上,抬眼望去,果不其然,就像之前那傳令士卒通稟的一樣,整個山口都已經被巨石封死,一眼望去,足有上百塊,其中還加砸了不少的土塊和滾木,光是地上散落的就數不過來!
“竟會如此?”,
張遼愣了一下,翻身下馬,走到前方仔細觀察起來,
“將軍!”,
一旁的士卒連忙上前阻攔,
“啟稟將軍,這巨石今日才被人推落下山,堆在一起,並不穩固,還請將軍離遠些,以防再次坍塌啊!”,
“嗯......”,
張遼應了一聲,後退幾步,一臉嚴肅的問道,
“可曾抓到是何人所為?”,
“迴將軍話,不曾抓到,不過肯定是敵軍的手筆,現在廬陵城被將軍圍困,那幫人肯定還在山上,請將軍給我一些時間,定然能把人抓到!”,
“不必了......”,
張遼搖了搖頭,
木已成舟,這麽多落石堆積在這,就算把人抓到,也不能將石頭變沒,不但於事無補,反而費時費力,十分不智!
張遼稍微思索了一陣,
繼續開口問道,
“若是現在派人清理,多久能將道路清理出來?”,
“迴將軍!”,
那士卒再一次仔細的打量了一陣堆積的落石,有些為難的說道,
“這麽多的落石,就算一個一個推到山口外,也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十天八個月內,山道肯定是清理不出來了!”,
“果然如此嗎......”,
張遼喃喃自語,顯然是正在思考,
“文遠將軍......”,
太史慈皺眉問道,
“這條山路一堵,我軍的糧草供給可就斷了,要是時間拖得長些,士卒沒了糧食,恐怕要軍心不穩啊!”,
“不出意外,那宋謙應該就是打著這個主意!”,
“子義將軍所言極是啊!”,
張遼感慨一聲,思緒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隻見他扭過頭去,問向之前的那名士卒道,
“軍中的糧草還能夠支持幾日?”,
“啟稟將軍!”,
那士卒不敢瞞報,隻能老老實實的說道,
“軍中大概還剩下三日的糧草!”,
“將軍!”,
“用不用封鎖消息,先瞞下此事?”,
“不用!”,
張遼擺了擺手,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若是一味壓著不說,等到軍中糧草見底的那一天隻會讓衝突來的更加猛烈,那才叫著了宋謙的道!”,
“我們不但要說,還要說的人盡皆知,你現在就立刻迴營,將糧道被斷一事昭告全軍,今晚之前,全軍上下必須全數悉知!”,
“將軍......這會不會......”,
“這是軍令!”,
“諾!”,
聽到張遼這麽說,那士卒立刻應了一聲,翻身上馬,朝著軍營的方向奔去,
“文遠將軍......”,
太史慈有些不放心的喚了一聲張遼的名字,
“這麽做真的能行嗎?”,
“將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因為相信我們能讓他們和家人都吃飽飯,告訴他們這個消息,我怕他們會走極端,”,
“無妨!”,
張遼微微一笑,
“該來的總歸要來的!”,
“再說了,”,
“我親自練出來的兵,”,
“沒那麽脆弱!”,
......
張遼中軍大帳內,
一臉疲憊的張遼撩開帳簾,與太史慈一前一後的走進了帳中,
二話不說坐在主位之上,張遼早已沒了泡茶的閑情雅致,將腰間的水囊卸下,張遼拔掉壺口上的塞子,仰頭便喝,一通牛飲之下,水囊裏的水頃刻見底,
隨後,
張遼直接將水囊扔在桌上,連塞子都懶得塞,
“這宋謙到底是抽了什麽邪風,怎的突然這麽有骨氣了,咱們到這兒之後,先是將廬陵城圍困起來,又陸陸續續試探性的進攻了這麽多次,怎麽今日攻城還是如此困難?”,
“會不會是城內的江東士卒知道廬陵的重要,所以才拚死抵抗?”,
太史慈一臉疑惑的問道,
“不然我也實在想不到宋謙為何能如此拚命!”,
“不可能!”,
張遼一臉不屑的搖了搖頭,
“那江東要是能有如此軍心,何至於讓我們逼到如此境地,要我看,能讓宋謙如此拚命抵抗,這其中必然有什麽我不知道的貓膩!”,
張遼抿了抿嘴,想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
“廬陵城被圍,整個江東的兵力都囤積在桂陽城,正與儁乂將軍鏖戰,這種情況,一旦向廬陵城抽調兵力,之前周瑜做的所有努力就全白費了!”,
“況且南城也被咱們控製,就算孫權想要從建安、吳郡等地抽調兵力,隻要南城還在,子龍將軍還在,咱們的後方就勢必固若金湯,根本不會讓援軍進到東麵山口處!”,
“怎麽看,這廬陵城都已經是一座孤城了,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援軍,他如此堅守,信心來源在哪呢?”,
“呃......”,
太史慈愣了下,隨後小心翼翼的說道,
“會不會是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化險為夷,我有時候就是這樣,但他肯等和我比不了,畢竟我是祥瑞......”,
“知道了知道了......那廬陵城城中的守城器械根本不足,就算這宋謙死守不出,再多耗上幾天,肯定能把廬陵攻下!”,
“我要好好再想一想,子義先不要打擾我!”,
張遼一臉無語的白了太史慈一眼,
靜靜的思考一切的可能性,
太史慈見到張遼沒什麽交談的性質,也開始幹起了自己的事情,專心致誌的扣著手指頭,
可就在這二人相顧無言的時候,
一名士卒突然從帳外跑了進來,二話不說便朝著張遼走去,單膝跪下,拱手說道,
“啟稟將軍!”,
“後方傳來軍報,東邊山道口處突然有數不清的巨石落下,將山道全數堵住!”,
“什麽!”,
張遼猛地一拍桌子,立刻起身,思索一番後,一句多餘的話也沒問,拉著太史慈便出了營帳,直奔山道口而去,
二人翻身上馬,帶領數百騎卒,一路飛奔,
半個時辰不到,
便到了山口,
張遼騎在馬上,抬眼望去,果不其然,就像之前那傳令士卒通稟的一樣,整個山口都已經被巨石封死,一眼望去,足有上百塊,其中還加砸了不少的土塊和滾木,光是地上散落的就數不過來!
“竟會如此?”,
張遼愣了一下,翻身下馬,走到前方仔細觀察起來,
“將軍!”,
一旁的士卒連忙上前阻攔,
“啟稟將軍,這巨石今日才被人推落下山,堆在一起,並不穩固,還請將軍離遠些,以防再次坍塌啊!”,
“嗯......”,
張遼應了一聲,後退幾步,一臉嚴肅的問道,
“可曾抓到是何人所為?”,
“迴將軍話,不曾抓到,不過肯定是敵軍的手筆,現在廬陵城被將軍圍困,那幫人肯定還在山上,請將軍給我一些時間,定然能把人抓到!”,
“不必了......”,
張遼搖了搖頭,
木已成舟,這麽多落石堆積在這,就算把人抓到,也不能將石頭變沒,不但於事無補,反而費時費力,十分不智!
張遼稍微思索了一陣,
繼續開口問道,
“若是現在派人清理,多久能將道路清理出來?”,
“迴將軍!”,
那士卒再一次仔細的打量了一陣堆積的落石,有些為難的說道,
“這麽多的落石,就算一個一個推到山口外,也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十天八個月內,山道肯定是清理不出來了!”,
“果然如此嗎......”,
張遼喃喃自語,顯然是正在思考,
“文遠將軍......”,
太史慈皺眉問道,
“這條山路一堵,我軍的糧草供給可就斷了,要是時間拖得長些,士卒沒了糧食,恐怕要軍心不穩啊!”,
“不出意外,那宋謙應該就是打著這個主意!”,
“子義將軍所言極是啊!”,
張遼感慨一聲,思緒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隻見他扭過頭去,問向之前的那名士卒道,
“軍中的糧草還能夠支持幾日?”,
“啟稟將軍!”,
那士卒不敢瞞報,隻能老老實實的說道,
“軍中大概還剩下三日的糧草!”,
“將軍!”,
“用不用封鎖消息,先瞞下此事?”,
“不用!”,
張遼擺了擺手,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若是一味壓著不說,等到軍中糧草見底的那一天隻會讓衝突來的更加猛烈,那才叫著了宋謙的道!”,
“我們不但要說,還要說的人盡皆知,你現在就立刻迴營,將糧道被斷一事昭告全軍,今晚之前,全軍上下必須全數悉知!”,
“將軍......這會不會......”,
“這是軍令!”,
“諾!”,
聽到張遼這麽說,那士卒立刻應了一聲,翻身上馬,朝著軍營的方向奔去,
“文遠將軍......”,
太史慈有些不放心的喚了一聲張遼的名字,
“這麽做真的能行嗎?”,
“將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因為相信我們能讓他們和家人都吃飽飯,告訴他們這個消息,我怕他們會走極端,”,
“無妨!”,
張遼微微一笑,
“該來的總歸要來的!”,
“再說了,”,
“我親自練出來的兵,”,
“沒那麽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