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定計火攻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 作者:墨損文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玩火的祖宗?”,
趙雲順著李憂的眼神看去,正好與諸葛亮雙目對視,隨後趙雲便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
倒不是他做了什麽虧心事,
實在是就連他這麽老實的人都覺得李憂對諸葛亮的形容,實在是半點都挑不出來毛病!
試看諸葛亮習武之後立下的軍功,幾乎全都與火攻脫不了幹係,這樣的戰績之下,說他是火攻的祖宗,沒準都是祖宗跟著他沾了光,
“什麽亂七八糟的!”,
諸葛亮白了一眼李憂說道,
“雖然藤甲兵最懼火攻,但如此明顯的缺陷,咱們既然能夠知道,那孟獲和兀突骨又如何不知,你看他們特意在桃花渡口下寨,恐怕為的就是防止我軍火攻!”,
“敵軍有了防備,這火計,可就未必有這麽好得手啊!”,
“嗯?”,
李憂有些詫異的看向諸葛亮,雖然他已經將演義中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具體經過忘了個一幹二淨,但卻也還記得這藤甲兵就是被諸葛亮以火破去,也正是此戰之後,孟獲才深感諸葛丞相大恩,甘願效忠,南人永不複返!
所以當諸葛亮強調火計困難的時候,李憂下意識的愣了下神,隨後才疑惑不解的問道,
“難道連孔明也無法對這藤甲兵使出火計?”,
“那可真就有點壞事了啊!”,
“誰說我不能?”,
諸葛亮輕哼一聲,難得展露出幾分他這歲數應有的少年心性,隻見他毫不遲疑的將地形圖鋪開在桌案上,一字一頓的說道,
“我說不好得手,可沒說不能得手!”,
隨著諸葛亮伸手一指,眾人的注意力頓時都被他吸引而去,
“你們看,桃花渡口距離我軍駐紮之地並不算近,他們特意駐紮在此,一來是想以逸待勞,等我軍主動出擊,再用藤甲兵以逸待勞,二來也是怕我軍用火攻之!”,
“但破藤甲兵,非火計不可,所以我們隻剩下一個選擇!”,
“誘敵深入!”,
“你們看!”,
諸葛亮一邊說著,一邊將手指移動到地形圖上的另一處並重重的點了兩下,
眾人定眼看去,
隻見那處地形在圖上用小字標注了三個字,
盤蛇穀!,
“南中附近一帶的地形我都差人打探過,此處名為盤蛇穀,處在桃花渡口北岸,此地山勢陡峭,皆是懸崖峭壁,並無草木覆蓋,中間穀道蔓延婉轉,形如盤蛇,因此才得其名!”,
“我軍大可以將草木火油藏於穀內,同時在穀道入口與出口處設下埋伏,在用兵將其引入穀內,讓草木火油在穀道內引燃,那藤甲隻要沾火,我軍必勝之!”,
“唯一的缺點就是,如此用計有傷天和,未免有些太過殘忍了些......”,
“殘忍?”,
李憂掏了下耳朵,險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我說孔明啊,你火燒曹軍那麽多次,都沒想過有傷天和,怎的一到孟獲這,便開始憂慮了?”,
“這兩者怎可混為一談?”,
諸葛亮搖頭說道,
“曹操乃是我們頭等大敵,對付他們何須手軟,但孟獲可不一樣,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孟獲心服口服,為我們所用!”,
“這藤甲兵是孟獲一大助力,一旦其信服,也將會成為我們的一大助力,不提那藤甲,光是三萬的人數就不容小覷,如此死傷,實在令人可惜啊!”,
“最關鍵的,是這群蠻兵本就是生性純良,不少南人跟隨孟獲,隻是為求自保,如此喪命,實在可憐啊!”,
“世間安得雙全法!”,
李憂峰眉緊蹙,稍一猶豫,便開口說道,
“若是不能挫敗藤甲兵,孟獲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的為我們所用?”,
“可要想挫敗藤甲兵,又隻能以火攻之,這幾乎就是一個死局,為了能讓南人永不複返,就算有傷天和,也是無可避免之事!”,
“孔明,莫要猶豫了!”,
“好!”,
李憂的鼓勵顯然是起到了作用,隻見諸葛亮一咬牙,便將其計劃娓娓道來,
“顏良文醜二位將軍都已經與那孟獲打過交道,想要誘其深入穀中,非子龍將軍莫屬,”,
“孔明,”,
李憂擺了擺手,憑他對諸葛亮的信任,顯然用不著這些虛招,隻見其言辭懇切的說道,
“下令便是!”,
“好!”,
“顏良文醜二位將軍!”,
隨著諸葛亮一聲令下,顏良文醜立刻循聲上前,拱手說道,
“末將在!”,
“你二人一人埋伏於穀口,一人埋伏在穀後,等到藤甲兵入穀之後方可現身堵住穀口,務必叫其進退不能!”,
“諾!”,
“子龍將軍!”,
“末將在!”,
諸葛亮上前一步,無比鄭重的說道,
“孟獲不知你本事,是以誘敵之重任交給你最為妥當,還請子龍將軍於桃花渡口下寨,若南兵渡水來攻,便與其正麵交鋒,不過,隻許勝不許敗!”,
“十日之內,務必連輸十五次,將三萬藤甲兵盡數引到穀中!”,
“諾!”,
吩咐過後,
諸葛亮靜靜坐迴原位,
“至於草木火油等物,既然是我之計,便由我親自著手準備吧!”,
眾將得令,皆去點兵,各司其職,
隻有李憂走了過來,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
“孔明若是不忍心,大可告知顏良文醜一聲,隻要見南兵在穀中大敗,便開穀放人,留其一線生機,不可趕盡殺絕,也算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
“隻能如此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
“隻盼那孟獲能夠早日歸順啊!”,
“降給我們倒好,玄德公以仁義為本,定然不會虧待南中蠻族,可若是等到益州局勢穩定,不管最終得到益州南部的是孫權還是曹操,恐怕都不會任由南中反叛,”,
“畢竟怎麽說也是南中反叛在先,隻要占了大義,趕盡殺絕這種事,他們可未必做不出來啊!”,
“不會的!”,
李憂安慰說道,
“我有預感......”,
“孟獲的臣服,不會太遠了......”,
......
趙雲順著李憂的眼神看去,正好與諸葛亮雙目對視,隨後趙雲便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
倒不是他做了什麽虧心事,
實在是就連他這麽老實的人都覺得李憂對諸葛亮的形容,實在是半點都挑不出來毛病!
試看諸葛亮習武之後立下的軍功,幾乎全都與火攻脫不了幹係,這樣的戰績之下,說他是火攻的祖宗,沒準都是祖宗跟著他沾了光,
“什麽亂七八糟的!”,
諸葛亮白了一眼李憂說道,
“雖然藤甲兵最懼火攻,但如此明顯的缺陷,咱們既然能夠知道,那孟獲和兀突骨又如何不知,你看他們特意在桃花渡口下寨,恐怕為的就是防止我軍火攻!”,
“敵軍有了防備,這火計,可就未必有這麽好得手啊!”,
“嗯?”,
李憂有些詫異的看向諸葛亮,雖然他已經將演義中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具體經過忘了個一幹二淨,但卻也還記得這藤甲兵就是被諸葛亮以火破去,也正是此戰之後,孟獲才深感諸葛丞相大恩,甘願效忠,南人永不複返!
所以當諸葛亮強調火計困難的時候,李憂下意識的愣了下神,隨後才疑惑不解的問道,
“難道連孔明也無法對這藤甲兵使出火計?”,
“那可真就有點壞事了啊!”,
“誰說我不能?”,
諸葛亮輕哼一聲,難得展露出幾分他這歲數應有的少年心性,隻見他毫不遲疑的將地形圖鋪開在桌案上,一字一頓的說道,
“我說不好得手,可沒說不能得手!”,
隨著諸葛亮伸手一指,眾人的注意力頓時都被他吸引而去,
“你們看,桃花渡口距離我軍駐紮之地並不算近,他們特意駐紮在此,一來是想以逸待勞,等我軍主動出擊,再用藤甲兵以逸待勞,二來也是怕我軍用火攻之!”,
“但破藤甲兵,非火計不可,所以我們隻剩下一個選擇!”,
“誘敵深入!”,
“你們看!”,
諸葛亮一邊說著,一邊將手指移動到地形圖上的另一處並重重的點了兩下,
眾人定眼看去,
隻見那處地形在圖上用小字標注了三個字,
盤蛇穀!,
“南中附近一帶的地形我都差人打探過,此處名為盤蛇穀,處在桃花渡口北岸,此地山勢陡峭,皆是懸崖峭壁,並無草木覆蓋,中間穀道蔓延婉轉,形如盤蛇,因此才得其名!”,
“我軍大可以將草木火油藏於穀內,同時在穀道入口與出口處設下埋伏,在用兵將其引入穀內,讓草木火油在穀道內引燃,那藤甲隻要沾火,我軍必勝之!”,
“唯一的缺點就是,如此用計有傷天和,未免有些太過殘忍了些......”,
“殘忍?”,
李憂掏了下耳朵,險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我說孔明啊,你火燒曹軍那麽多次,都沒想過有傷天和,怎的一到孟獲這,便開始憂慮了?”,
“這兩者怎可混為一談?”,
諸葛亮搖頭說道,
“曹操乃是我們頭等大敵,對付他們何須手軟,但孟獲可不一樣,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孟獲心服口服,為我們所用!”,
“這藤甲兵是孟獲一大助力,一旦其信服,也將會成為我們的一大助力,不提那藤甲,光是三萬的人數就不容小覷,如此死傷,實在令人可惜啊!”,
“最關鍵的,是這群蠻兵本就是生性純良,不少南人跟隨孟獲,隻是為求自保,如此喪命,實在可憐啊!”,
“世間安得雙全法!”,
李憂峰眉緊蹙,稍一猶豫,便開口說道,
“若是不能挫敗藤甲兵,孟獲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的為我們所用?”,
“可要想挫敗藤甲兵,又隻能以火攻之,這幾乎就是一個死局,為了能讓南人永不複返,就算有傷天和,也是無可避免之事!”,
“孔明,莫要猶豫了!”,
“好!”,
李憂的鼓勵顯然是起到了作用,隻見諸葛亮一咬牙,便將其計劃娓娓道來,
“顏良文醜二位將軍都已經與那孟獲打過交道,想要誘其深入穀中,非子龍將軍莫屬,”,
“孔明,”,
李憂擺了擺手,憑他對諸葛亮的信任,顯然用不著這些虛招,隻見其言辭懇切的說道,
“下令便是!”,
“好!”,
“顏良文醜二位將軍!”,
隨著諸葛亮一聲令下,顏良文醜立刻循聲上前,拱手說道,
“末將在!”,
“你二人一人埋伏於穀口,一人埋伏在穀後,等到藤甲兵入穀之後方可現身堵住穀口,務必叫其進退不能!”,
“諾!”,
“子龍將軍!”,
“末將在!”,
諸葛亮上前一步,無比鄭重的說道,
“孟獲不知你本事,是以誘敵之重任交給你最為妥當,還請子龍將軍於桃花渡口下寨,若南兵渡水來攻,便與其正麵交鋒,不過,隻許勝不許敗!”,
“十日之內,務必連輸十五次,將三萬藤甲兵盡數引到穀中!”,
“諾!”,
吩咐過後,
諸葛亮靜靜坐迴原位,
“至於草木火油等物,既然是我之計,便由我親自著手準備吧!”,
眾將得令,皆去點兵,各司其職,
隻有李憂走了過來,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
“孔明若是不忍心,大可告知顏良文醜一聲,隻要見南兵在穀中大敗,便開穀放人,留其一線生機,不可趕盡殺絕,也算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
“隻能如此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
“隻盼那孟獲能夠早日歸順啊!”,
“降給我們倒好,玄德公以仁義為本,定然不會虧待南中蠻族,可若是等到益州局勢穩定,不管最終得到益州南部的是孫權還是曹操,恐怕都不會任由南中反叛,”,
“畢竟怎麽說也是南中反叛在先,隻要占了大義,趕盡殺絕這種事,他們可未必做不出來啊!”,
“不會的!”,
李憂安慰說道,
“我有預感......”,
“孟獲的臣服,不會太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