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箱子裏的東西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飯的時候,王茂平並沒有與閨女展開速食競賽,畢竟即使已經到了春天,兩個孩子還是讓他感受到了小棉襖的溫暖。
其實,即使兩個孩子不去拔剛剛露頭的野草,因為最近所發生的事情,他也沒有注意到春天的來臨。
隻是邊關外環境的變化,還是讓王茂平擔心會影響到肇原府。但,這種擔心被他強行按了下來,對於他來說,還是要先把那些釘子處理好。
但,今天閨女和兒子的表現,的確是讓王茂平覺得感動不已。隻是這種感動,在吃過飯以後,還沒有能好好與妻子分享,敲門聲便響了起來。
“大人,箱子打開了!”賀成的身邊,崔二銀一臉欣喜的開口道,手裏還捧著一個箱子。
“真的?”
王茂平的臉上也閃過一絲欣喜,隨後抬腳,快步向著書房而去。他一直沒有審問張家人,等的就是箱子被打開。
箱子是馮瑞從張家村的祠堂,所帶迴來的。原本是裝在一個上了鎖的銅箱之中,隻是即使銅箱被打開,木箱上仍舊上了鎖。
木箱上的鎖,相比銅箱要更加複雜一些,但王茂平還是對崔二銀有相當大的信心,而崔二銀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隻是木箱之中仍舊是木箱。
而裏麵的木箱更小一些,上麵雖然沒有掛鎖,但是從箱子上卻能夠看到鎖孔。
既然這個木箱如此的重要,王茂平當然知道裏麵裝著的東西對於張家也非常重要。但帶鎖孔的木箱,想來沒有那麽容易打開。
無非兩種方法,要不就逼問鑰匙所在,要不就繼續依靠崔二銀的能力。
雖然王茂平對於崔二銀有信心,但顯然對方並沒有什麽自信。這樣的鎖,他之前隻聽養父說起過。即使有鑰匙,也得知道打開的方法。
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方向,那麽箱子裏的東西恐怕就會被毀掉。
而聽到解釋的王茂平,自然知道逼問出鑰匙的下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張家人,寧願箱子裏的東西毀掉,也不會讓他得到。
況且,從最外麵的銅箱狀態來看,已經埋在地下很長的時間,張耘未必知道這個箱子的存在,即使知道,鑰匙也一定不在他的手上。
所以王茂平隻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崔二銀的身上,再祈禱上天能夠給他們一些好運氣。
如今看來是崔二銀的能力過硬,而且老天也站在了他們這一邊。
此時已經來到書房的王茂平,看著崔二銀小心翼翼的將木箱放在了桌子上。
王茂平的動作都下意識變輕了一些。將箱子打開,不得不說,木箱雖小但裏麵卻很複雜。隻有一小塊儲存的空間。
“大人,當鑰匙插進鎖眼之後,如果轉動的方向出現失誤,那麽這邊……”
此時崔二銀在說話的同時還加入了動作,試圖讓他對箱子有更詳細的了解。王茂平覺得對方講解的非常好。
奈何,專業知識的確是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所以即使有好的講解,聽的也是雲裏霧裏。
王茂平決定,有時間仔細研究一下。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看看箱子裏這幾封信到底寫的什麽內容。
於是在講解結束之後,便先給崔二銀灌了一壺雞湯,才讓人退了下去。當然,後續獎勵也是必不可少的。
將信小心翼翼的拿出來,往箱子裏又看了看,確認沒有其他東西了以後,王茂平才徹底放鬆下來。
雖然,還沒有看到信上的內容,但是從信封的狀態也能看出,有時間的差別。
於是王茂平拿起了看起來時間最近的那一封打開,裏麵雖然是孟朝的文字,但是從措辭上還是能夠看得出有些許別扭,再加上末尾的用印,已經能夠表明,這封信是外族所寫。
“大人?信上寫的什麽?”賀成和張衛都是一臉的好奇。
他們之前雖然一直沒有證據,但卻已經認定,張家是害死太子殿下的直接兇手。因此,自然格外關注信上的內容。
而此時在書房外的馮瑞,自然也好奇箱子裏究竟裝了什麽,奈何今天輪到了他守夜,所以他的好奇暫時得不到答案。
但賀成兩人卻可以,將王茂平手上的書信接過,快速看了起來。
“這是,外族給張家下達的任務,讓張家除掉前任知府丁牧祥。”張衛眼疾手快的說了出來。
“是啊!如今算是終於確定前任知府死在了張家的手上。”王茂平雖然早就做出了猜測,但畢竟隻是猜測。
如今,這些外族下達任務的書信,張家都還留著,自然是王茂平最想看到的事情,或者說他想要從張家找到的就是這些。
雖然將書信留下來很危險,如果被官府發現就會萬劫不複,但是與虎謀皮又豈會不給自己留下籌碼與後路呢。王茂平賭的就是張家有這個想法。
而現在證明,他賭對了。
接下來的一封信,同樣是外族所交代的任務,但時間已經迴到了啟元三十年,是配合外族解決掉,林江都指揮使司的指揮僉事。
啟元二十二年,解決兩家林江不同府的富商。
下一個信封有些重量,於是將信紙抽出來後,王茂平將裏麵的東西拿在了手上,是半塊金佩,上麵刻著鹿角,一麵的邊緣有幾個弧度,想來是為了作為信物,兩半相合,驗明身份。
王茂平擺弄了幾下,便遞給了賀成他們。隨後將信紙展開:
“……由掃璧人運送皮製裘衣,鬥篷,鞋履……務必解決孟朝太子……事成後,賞金五百,金器……以半塊鹿紋金佩為信,張家及子孫,傲魯部必厚待……”
無論是賀成還是張衛,在看了金佩幾眼之後,便沒有了興趣。說實話,無論是做工還是樣式色彩,還是血金佩更勝一籌。
於是,兩人的目光便再次投向了看信的王茂平。
“大人?”對於這封信,大人看的未免太久了一些。而且神情極為嚴肅,讓兩人的心也提了起來。
這封信,該不會——
其實,即使兩個孩子不去拔剛剛露頭的野草,因為最近所發生的事情,他也沒有注意到春天的來臨。
隻是邊關外環境的變化,還是讓王茂平擔心會影響到肇原府。但,這種擔心被他強行按了下來,對於他來說,還是要先把那些釘子處理好。
但,今天閨女和兒子的表現,的確是讓王茂平覺得感動不已。隻是這種感動,在吃過飯以後,還沒有能好好與妻子分享,敲門聲便響了起來。
“大人,箱子打開了!”賀成的身邊,崔二銀一臉欣喜的開口道,手裏還捧著一個箱子。
“真的?”
王茂平的臉上也閃過一絲欣喜,隨後抬腳,快步向著書房而去。他一直沒有審問張家人,等的就是箱子被打開。
箱子是馮瑞從張家村的祠堂,所帶迴來的。原本是裝在一個上了鎖的銅箱之中,隻是即使銅箱被打開,木箱上仍舊上了鎖。
木箱上的鎖,相比銅箱要更加複雜一些,但王茂平還是對崔二銀有相當大的信心,而崔二銀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隻是木箱之中仍舊是木箱。
而裏麵的木箱更小一些,上麵雖然沒有掛鎖,但是從箱子上卻能夠看到鎖孔。
既然這個木箱如此的重要,王茂平當然知道裏麵裝著的東西對於張家也非常重要。但帶鎖孔的木箱,想來沒有那麽容易打開。
無非兩種方法,要不就逼問鑰匙所在,要不就繼續依靠崔二銀的能力。
雖然王茂平對於崔二銀有信心,但顯然對方並沒有什麽自信。這樣的鎖,他之前隻聽養父說起過。即使有鑰匙,也得知道打開的方法。
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方向,那麽箱子裏的東西恐怕就會被毀掉。
而聽到解釋的王茂平,自然知道逼問出鑰匙的下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張家人,寧願箱子裏的東西毀掉,也不會讓他得到。
況且,從最外麵的銅箱狀態來看,已經埋在地下很長的時間,張耘未必知道這個箱子的存在,即使知道,鑰匙也一定不在他的手上。
所以王茂平隻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崔二銀的身上,再祈禱上天能夠給他們一些好運氣。
如今看來是崔二銀的能力過硬,而且老天也站在了他們這一邊。
此時已經來到書房的王茂平,看著崔二銀小心翼翼的將木箱放在了桌子上。
王茂平的動作都下意識變輕了一些。將箱子打開,不得不說,木箱雖小但裏麵卻很複雜。隻有一小塊儲存的空間。
“大人,當鑰匙插進鎖眼之後,如果轉動的方向出現失誤,那麽這邊……”
此時崔二銀在說話的同時還加入了動作,試圖讓他對箱子有更詳細的了解。王茂平覺得對方講解的非常好。
奈何,專業知識的確是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所以即使有好的講解,聽的也是雲裏霧裏。
王茂平決定,有時間仔細研究一下。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看看箱子裏這幾封信到底寫的什麽內容。
於是在講解結束之後,便先給崔二銀灌了一壺雞湯,才讓人退了下去。當然,後續獎勵也是必不可少的。
將信小心翼翼的拿出來,往箱子裏又看了看,確認沒有其他東西了以後,王茂平才徹底放鬆下來。
雖然,還沒有看到信上的內容,但是從信封的狀態也能看出,有時間的差別。
於是王茂平拿起了看起來時間最近的那一封打開,裏麵雖然是孟朝的文字,但是從措辭上還是能夠看得出有些許別扭,再加上末尾的用印,已經能夠表明,這封信是外族所寫。
“大人?信上寫的什麽?”賀成和張衛都是一臉的好奇。
他們之前雖然一直沒有證據,但卻已經認定,張家是害死太子殿下的直接兇手。因此,自然格外關注信上的內容。
而此時在書房外的馮瑞,自然也好奇箱子裏究竟裝了什麽,奈何今天輪到了他守夜,所以他的好奇暫時得不到答案。
但賀成兩人卻可以,將王茂平手上的書信接過,快速看了起來。
“這是,外族給張家下達的任務,讓張家除掉前任知府丁牧祥。”張衛眼疾手快的說了出來。
“是啊!如今算是終於確定前任知府死在了張家的手上。”王茂平雖然早就做出了猜測,但畢竟隻是猜測。
如今,這些外族下達任務的書信,張家都還留著,自然是王茂平最想看到的事情,或者說他想要從張家找到的就是這些。
雖然將書信留下來很危險,如果被官府發現就會萬劫不複,但是與虎謀皮又豈會不給自己留下籌碼與後路呢。王茂平賭的就是張家有這個想法。
而現在證明,他賭對了。
接下來的一封信,同樣是外族所交代的任務,但時間已經迴到了啟元三十年,是配合外族解決掉,林江都指揮使司的指揮僉事。
啟元二十二年,解決兩家林江不同府的富商。
下一個信封有些重量,於是將信紙抽出來後,王茂平將裏麵的東西拿在了手上,是半塊金佩,上麵刻著鹿角,一麵的邊緣有幾個弧度,想來是為了作為信物,兩半相合,驗明身份。
王茂平擺弄了幾下,便遞給了賀成他們。隨後將信紙展開:
“……由掃璧人運送皮製裘衣,鬥篷,鞋履……務必解決孟朝太子……事成後,賞金五百,金器……以半塊鹿紋金佩為信,張家及子孫,傲魯部必厚待……”
無論是賀成還是張衛,在看了金佩幾眼之後,便沒有了興趣。說實話,無論是做工還是樣式色彩,還是血金佩更勝一籌。
於是,兩人的目光便再次投向了看信的王茂平。
“大人?”對於這封信,大人看的未免太久了一些。而且神情極為嚴肅,讓兩人的心也提了起來。
這封信,該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