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所謂時機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人,如今我們應該怎麽將人找出來?”護衛們的目光都看向了王茂平。
王茂平隻說了四個字:“守株待兔!”
“大人的意思是說醉棲樓?”
“沒錯!”牛興力兩次都在醉棲樓碰到此人,說明那裏對吳昆年是有吸引力的。
而此人之前開了一間瓷器鋪,在那處院子也租住了好幾年的時間。顯然他就生活在府城之中。
即使因為要避風頭,近期沒有現身,但過段時間出現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所以守在醉棲樓,總好過滿府城的去搜尋此人要好的多。畢竟守株待兔,比大海撈針要來的容易。
看來還得見那個牛興力一麵,總得把吳昆年的畫像畫出來,還有一些其他的細節需要詢問。
那自然是事不宜遲!
等王茂平根據牛興力的描述,畫出畫像之後,心中暗暗感慨,自己身邊也應該找一個畫師,這樣以後也就不用親自動筆了。
“迴來了?”
王茂平迴到臥房的時候,已經到了後半夜。不過安初筠還是很快便迎了出來,想來是一邊構思話本,一邊在等他迴來。
和以往一樣,總歸是要等到他迴來,媳婦才能放心的休息。雖然也勸過好幾次,但沒有任何的成效。
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夫妻倆算是相當有事業心的人了。
王茂平從懷中將腰佩拿了出來,遞到了安初筠的手上,後者十分的意外,在燭光下仔細的比對了起來,沒有放過任何細微之處。
半晌,才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竟然完整了。”從阜安州到肇原府,沒想到,那一小塊腰佩,竟然也到了自家夫君的手中。
“是啊,腰佩雖然完整了,可這人卻還沒有找出來呢!”王茂平有些無奈。
另一個腰佩的主人他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嚴定懷,那麽眼前的呢?他的主人會是誰?與嚴定懷又是否認識?
安初筠聽出了他語氣中的無奈,出言安慰道:“沒關係,這腰佩都能夠完整,人也一定可以找到的。”
“談何容易,那算命先生我們都還沒有找到。”雖說是守株待兔,但也不知道要守到什麽時候。希望最後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吧。
“那算命先生會不會已經離開了?”安初筠這幾天的心情已經從最開始的忐忑變成了如今的失望。
王茂平拍了拍她的手:“也許過兩天就找到了呢!別想那麽多,早點休息吧。”
這話題還是趕緊終止吧,要不然這小半宿就不用睡了。不過雖然是結束了話題,他這覺也沒有睡踏實,夢裏還在找人。
既然是夢,都不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結果嗎???
雖然一大早,王茂平因為睡眠不足,做了半宿無疾而終的找人夢,而感到十分的不爽。
但今天絕大部分愛湊熱鬧的百姓,心情卻是相當好的,而且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雖然以前聽說過,但今天終於能夠知道這秋收大賽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了。
所以,能夠抽的開身的百姓,都想要去湊一個熱鬧。而離得近的攤販們也是在結束宵禁之後的第一時間,便向馬球場而去。
畢竟賺錢的事情,怎麽能夠耽誤呢!
除了府城的百姓,如今路過肇原府的商隊、旅人也選擇來湊一個熱鬧。使得巳時中才開始的大賽,清早就已經開始變得人聲鼎沸了起來。
攤販們不說賺的盆滿缽滿,但至少是比平時翻了兩番。那些給秋收大賽投了銀錢的商鋪們,更是希望人來的越多越好。
“嗯,進去吧!”馬球場的門口,官差們也是盡職盡責的目視著進場的百姓,以免有人帶武器進來,或者圖謀不軌。
“嗯?”差役將一行三人攔了下來。
“差爺,孩子的臉上有燒傷,所以帶著麵具。”其中一個人開口解釋道。
差役又看了一眼,擺了擺手,讓他們走了進去。
“沒想到這馬球場裏如此的熱鬧!”老人捋了捋胡須,看著周圍的百姓感慨道。
“所以說,這秋收大賽的熱鬧,道長您和徒弟一定得湊一下再離開嘛。”
“借住在你家裏,本來就諸多打擾!”
“您這說的是哪裏話,要不是您,我這條命……”
戴麵具的年輕人站在一旁,並沒有聽二人的對話,而是仔細的打量著馬球場,他從來到肇原府開始,就想要對這座府城有一個了解。
雖然對他而言是陌生的,但希望這裏可以欣欣向榮,時和歲豐。
之前他很想要去寧江看上一眼,那是他從遇到王大哥之後,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師父卻告訴他,時機還沒有到。
不論是那時年紀尚輕的他,還是如今的他都無法知道,那個時機指的到底是什麽。明明是四海為家,為什麽有些地方卻需要時機呢。
這樣過了一年,兩年,三年,就在他以為時機遙遙無期的時候,卻去到了寧江,去到了上陽縣。
原來幾年以後的王大哥,已經考中了進士,成了朝廷的官員。雖然對沒有見到本人而感到失望,但是他的心裏也是為王大哥感到高興的。
自己看到了上陽縣的樣子,看到了王大哥的父母,也聽到了百姓口中他。有些陌生而又暗自替他欣喜。
後來和師父又去到了阜安州,如今又來到了肇原府。雖然是百姓口中的知州大人,知府大人,卻和他記憶中的人逐漸重合了起來。
原來當時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如今也改變了更多人的日子。
“李叔,今天知府大人真的會來嗎?”雖然之前已經問過,但他還是想要再確認一次。
“那是自然!好像外鄉人,對於我們的知府大人都很好奇!”被叫李叔的男子笑了笑,仿佛是與有榮焉。
對於府城這些普通百姓而言,王茂平的到來讓他們的日子開始變得有盼頭。所以,他們十分看重知府大人在其他人心中的評價。
在別人問起之時,也會十分自豪,並且不厭其煩的說起府城的變化,說起他們引以為傲的知府大人。
“都靜一靜!”
王茂平隻說了四個字:“守株待兔!”
“大人的意思是說醉棲樓?”
“沒錯!”牛興力兩次都在醉棲樓碰到此人,說明那裏對吳昆年是有吸引力的。
而此人之前開了一間瓷器鋪,在那處院子也租住了好幾年的時間。顯然他就生活在府城之中。
即使因為要避風頭,近期沒有現身,但過段時間出現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所以守在醉棲樓,總好過滿府城的去搜尋此人要好的多。畢竟守株待兔,比大海撈針要來的容易。
看來還得見那個牛興力一麵,總得把吳昆年的畫像畫出來,還有一些其他的細節需要詢問。
那自然是事不宜遲!
等王茂平根據牛興力的描述,畫出畫像之後,心中暗暗感慨,自己身邊也應該找一個畫師,這樣以後也就不用親自動筆了。
“迴來了?”
王茂平迴到臥房的時候,已經到了後半夜。不過安初筠還是很快便迎了出來,想來是一邊構思話本,一邊在等他迴來。
和以往一樣,總歸是要等到他迴來,媳婦才能放心的休息。雖然也勸過好幾次,但沒有任何的成效。
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夫妻倆算是相當有事業心的人了。
王茂平從懷中將腰佩拿了出來,遞到了安初筠的手上,後者十分的意外,在燭光下仔細的比對了起來,沒有放過任何細微之處。
半晌,才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竟然完整了。”從阜安州到肇原府,沒想到,那一小塊腰佩,竟然也到了自家夫君的手中。
“是啊,腰佩雖然完整了,可這人卻還沒有找出來呢!”王茂平有些無奈。
另一個腰佩的主人他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嚴定懷,那麽眼前的呢?他的主人會是誰?與嚴定懷又是否認識?
安初筠聽出了他語氣中的無奈,出言安慰道:“沒關係,這腰佩都能夠完整,人也一定可以找到的。”
“談何容易,那算命先生我們都還沒有找到。”雖說是守株待兔,但也不知道要守到什麽時候。希望最後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吧。
“那算命先生會不會已經離開了?”安初筠這幾天的心情已經從最開始的忐忑變成了如今的失望。
王茂平拍了拍她的手:“也許過兩天就找到了呢!別想那麽多,早點休息吧。”
這話題還是趕緊終止吧,要不然這小半宿就不用睡了。不過雖然是結束了話題,他這覺也沒有睡踏實,夢裏還在找人。
既然是夢,都不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結果嗎???
雖然一大早,王茂平因為睡眠不足,做了半宿無疾而終的找人夢,而感到十分的不爽。
但今天絕大部分愛湊熱鬧的百姓,心情卻是相當好的,而且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雖然以前聽說過,但今天終於能夠知道這秋收大賽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了。
所以,能夠抽的開身的百姓,都想要去湊一個熱鬧。而離得近的攤販們也是在結束宵禁之後的第一時間,便向馬球場而去。
畢竟賺錢的事情,怎麽能夠耽誤呢!
除了府城的百姓,如今路過肇原府的商隊、旅人也選擇來湊一個熱鬧。使得巳時中才開始的大賽,清早就已經開始變得人聲鼎沸了起來。
攤販們不說賺的盆滿缽滿,但至少是比平時翻了兩番。那些給秋收大賽投了銀錢的商鋪們,更是希望人來的越多越好。
“嗯,進去吧!”馬球場的門口,官差們也是盡職盡責的目視著進場的百姓,以免有人帶武器進來,或者圖謀不軌。
“嗯?”差役將一行三人攔了下來。
“差爺,孩子的臉上有燒傷,所以帶著麵具。”其中一個人開口解釋道。
差役又看了一眼,擺了擺手,讓他們走了進去。
“沒想到這馬球場裏如此的熱鬧!”老人捋了捋胡須,看著周圍的百姓感慨道。
“所以說,這秋收大賽的熱鬧,道長您和徒弟一定得湊一下再離開嘛。”
“借住在你家裏,本來就諸多打擾!”
“您這說的是哪裏話,要不是您,我這條命……”
戴麵具的年輕人站在一旁,並沒有聽二人的對話,而是仔細的打量著馬球場,他從來到肇原府開始,就想要對這座府城有一個了解。
雖然對他而言是陌生的,但希望這裏可以欣欣向榮,時和歲豐。
之前他很想要去寧江看上一眼,那是他從遇到王大哥之後,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師父卻告訴他,時機還沒有到。
不論是那時年紀尚輕的他,還是如今的他都無法知道,那個時機指的到底是什麽。明明是四海為家,為什麽有些地方卻需要時機呢。
這樣過了一年,兩年,三年,就在他以為時機遙遙無期的時候,卻去到了寧江,去到了上陽縣。
原來幾年以後的王大哥,已經考中了進士,成了朝廷的官員。雖然對沒有見到本人而感到失望,但是他的心裏也是為王大哥感到高興的。
自己看到了上陽縣的樣子,看到了王大哥的父母,也聽到了百姓口中他。有些陌生而又暗自替他欣喜。
後來和師父又去到了阜安州,如今又來到了肇原府。雖然是百姓口中的知州大人,知府大人,卻和他記憶中的人逐漸重合了起來。
原來當時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如今也改變了更多人的日子。
“李叔,今天知府大人真的會來嗎?”雖然之前已經問過,但他還是想要再確認一次。
“那是自然!好像外鄉人,對於我們的知府大人都很好奇!”被叫李叔的男子笑了笑,仿佛是與有榮焉。
對於府城這些普通百姓而言,王茂平的到來讓他們的日子開始變得有盼頭。所以,他們十分看重知府大人在其他人心中的評價。
在別人問起之時,也會十分自豪,並且不厭其煩的說起府城的變化,說起他們引以為傲的知府大人。
“都靜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