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乃公自然是英明神武的!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何:“……”
雖然劉邦這個念頭他大概已經猜到了。
可真正聽他說出來,依舊還是覺得有些無奈。
陛下,您又忘了,您是千金之軀啊!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您該明白的才對!
“陛下,若真要如此的話,不如讓臣代陛下去試試?”
“吳三桂這樣的人,太危險了,他是真有可能威脅到陛下的。”
“且陛下您能做的,臣也都一樣能夠代勞。”
想了想,蕭何還是勸道。
盡管他知道,這個時候說這種話,可能會讓劉邦不悅。
但作為臣子的,他還是要說。
劉邦聽與不聽是一迴事,他說與不說,就是另一迴事了。
“寡人能做的事,你不一定能做。”
“另外,蕭何啊,你也別覺得留下來有多安全,關內有吳三桂,關外還有滿清大軍,有努爾哈赤呢。”
“項籍在的時候,自然不用將他們放在心上,可項籍現在已經跟著韓信入關了。”
“除了他之外,哪怕領著的是同樣的江東子弟兵,也不可能做到領兵衝散十倍於己方的敵軍。”
“所以留在關外,就等同於要隨時麵對殺個迴馬槍的滿清,你真覺得讓寡人留下來會更安全?”
蕭何聞言,眨巴著無辜的雙眼,眼中滿是迷茫。
好像,還真是這麽個道理!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留在關外還要更加危險。
畢竟滿清的殘忍,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啊,蕭何,你負責留下來。”
“寡人也不指望你能領兵擋住滿清大軍,隻需與他們周全即可。”
“若他們來襲,你便領著他們在關外兜圈子,隻要不全軍覆沒,你想往哪兜都無所謂。”
這樣聽來,好像留下的確不是什麽好的選擇!
可入關,真就比留下來安全嗎?
留在關外,還能有機會跟滿清騎兵周旋,入關,一旦引起吳三桂的殺心,那可就連逃都無處可逃!
蕭何一時間有些分不清哪一種選擇更保險,但既然劉邦這麽說了,他也知道自己並沒有反對的餘地。
他隻能乖乖領旨。
“還請陛下放心,臣定會全力與滿清周旋,絕不會折損太多兵力。”
“隻要陛下自關內傳出消息,臣定然第一時間帶人殺到!”
他感覺,劉邦好像就在等他這句話。
話音未落,就看到其抬手脫去華服,穿上提前準備好的一襲勁裝,看上去瞬間便沒了一國之君的氣質。
盯著看了片刻後,反而讓蕭何覺得,好像看到了十幾年前,村頭那滿口仁義,廣交天下好友的那個遊手好閑的遊俠劉邦。
“曾經乃公也是行走過這江湖的。”
“江湖上雖沒留下過乃公的傳說,但那隻是當初的江湖沒有眼力見!”
“蕭何,且看著乃公如何在這邊關之中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放心,你隻需要保證好自己的安危,邊關之內的事,有乃公在,還不需要你操心!”
這一刻,劉邦感覺自己好像也年輕了很多歲。
身體在進入挑戰的第一時間,便已經恢複到了自己最年輕,最巔峰的時期。
當下改變的,隻有他的心態。
他不再當自己是大漢天子,隻當自己是那個從頭來過的遊俠。
但縱使隻是遊俠,他也同樣有著必贏的信心!
“臣,恭祝陛下馬到功成,陛下英明神武,定不會有半分意外發生!”
盯著劉邦看了良久之後,蕭何深深的一鞠躬。
他沒有懷疑的理由。
或者說,他意識到了。
在這樣一場挑戰中,孤身進入關內招兵買馬的韓信與項羽是在拿命去拚。
留下與滿清周旋的他,也是將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
孤身入關,試圖搞定吳三桂的劉邦更是如此。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這場挑戰的難度,似乎比起他們剛開始預想的,要難。
他們要做的,也不僅僅是當初所設想的,推翻滿清。
當下關內百姓多數都還未遭受到滿清的毒手,那他們要做的,就隻會更多。
“乃公自然是英明神武的!”
“三年亡秦,四年滅楚。”
“這樣的乃公若是都夠不上英明神武的話,那放眼天下,怕是也無人配得上這個詞了!”
“至於能不能拿下吳三桂,那自然更不用多說。”
“他總不會比秦、楚更難搞定了!”
劉邦走入營帳,取了自己的佩劍,最後看了一眼被滿清摧殘的百姓之後,便頭也不迴的離開。
看著他那孤身一人的背影,蕭何凝視良久,後輕聲下令。
“派郎中看看這些百姓,能救的,便盡力救治後,送他們迴關內,若是無力救治的,便給他們吃頓飽飯,給他們個痛快吧。”
“接下來,怕是要不了多久,我們也沒能力帶著他們了。”
這是他首先需要決定的。
舍棄該舍棄的人。
這個決定,是劉邦刻意留給他來做的。
這也是劉邦帶他,而非帶張良進入此番挑戰的原因之一。
張良算無遺策,但真正到了執行的那一步,終究還是會被情感所拖累,可能會有婦人之仁。
而他蕭何在相國之位上待了這麽久,鐵血手腕是必須要有的。
所以在這件事上,劉邦會更信任他,他也絕不會辜負這份信任。
……
“怎麽感覺進入挑戰之後,劉邦反而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
“原本要做的,不應該隻是圍剿滿清,光複中原嗎?”
“他為何將能用之人盡數都給拆散,還將自己置身於險境?”
孫大帝表示自己沒看明白。
“若滿清已經入關,已經入主這天下,那高祖要做的,自然就隻是順著大勢,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一門心思推翻滿清朝廷。”
“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發生,早已經無法阻止,也無法挽迴了。”
“可誰能想到,高祖進入挑戰的時間,竟然會在滿清入關之前。”
“這個時間讓局麵更加複雜,也讓他可操作的地方變得更多,若是所做得當,不管是揚州十日還是嘉定三屠,都能夠被阻止在萌芽中。”
“但也恰恰是這個時間節點,留給他的時間,屈指可數!”
雖然劉邦這個念頭他大概已經猜到了。
可真正聽他說出來,依舊還是覺得有些無奈。
陛下,您又忘了,您是千金之軀啊!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您該明白的才對!
“陛下,若真要如此的話,不如讓臣代陛下去試試?”
“吳三桂這樣的人,太危險了,他是真有可能威脅到陛下的。”
“且陛下您能做的,臣也都一樣能夠代勞。”
想了想,蕭何還是勸道。
盡管他知道,這個時候說這種話,可能會讓劉邦不悅。
但作為臣子的,他還是要說。
劉邦聽與不聽是一迴事,他說與不說,就是另一迴事了。
“寡人能做的事,你不一定能做。”
“另外,蕭何啊,你也別覺得留下來有多安全,關內有吳三桂,關外還有滿清大軍,有努爾哈赤呢。”
“項籍在的時候,自然不用將他們放在心上,可項籍現在已經跟著韓信入關了。”
“除了他之外,哪怕領著的是同樣的江東子弟兵,也不可能做到領兵衝散十倍於己方的敵軍。”
“所以留在關外,就等同於要隨時麵對殺個迴馬槍的滿清,你真覺得讓寡人留下來會更安全?”
蕭何聞言,眨巴著無辜的雙眼,眼中滿是迷茫。
好像,還真是這麽個道理!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留在關外還要更加危險。
畢竟滿清的殘忍,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啊,蕭何,你負責留下來。”
“寡人也不指望你能領兵擋住滿清大軍,隻需與他們周全即可。”
“若他們來襲,你便領著他們在關外兜圈子,隻要不全軍覆沒,你想往哪兜都無所謂。”
這樣聽來,好像留下的確不是什麽好的選擇!
可入關,真就比留下來安全嗎?
留在關外,還能有機會跟滿清騎兵周旋,入關,一旦引起吳三桂的殺心,那可就連逃都無處可逃!
蕭何一時間有些分不清哪一種選擇更保險,但既然劉邦這麽說了,他也知道自己並沒有反對的餘地。
他隻能乖乖領旨。
“還請陛下放心,臣定會全力與滿清周旋,絕不會折損太多兵力。”
“隻要陛下自關內傳出消息,臣定然第一時間帶人殺到!”
他感覺,劉邦好像就在等他這句話。
話音未落,就看到其抬手脫去華服,穿上提前準備好的一襲勁裝,看上去瞬間便沒了一國之君的氣質。
盯著看了片刻後,反而讓蕭何覺得,好像看到了十幾年前,村頭那滿口仁義,廣交天下好友的那個遊手好閑的遊俠劉邦。
“曾經乃公也是行走過這江湖的。”
“江湖上雖沒留下過乃公的傳說,但那隻是當初的江湖沒有眼力見!”
“蕭何,且看著乃公如何在這邊關之中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放心,你隻需要保證好自己的安危,邊關之內的事,有乃公在,還不需要你操心!”
這一刻,劉邦感覺自己好像也年輕了很多歲。
身體在進入挑戰的第一時間,便已經恢複到了自己最年輕,最巔峰的時期。
當下改變的,隻有他的心態。
他不再當自己是大漢天子,隻當自己是那個從頭來過的遊俠。
但縱使隻是遊俠,他也同樣有著必贏的信心!
“臣,恭祝陛下馬到功成,陛下英明神武,定不會有半分意外發生!”
盯著劉邦看了良久之後,蕭何深深的一鞠躬。
他沒有懷疑的理由。
或者說,他意識到了。
在這樣一場挑戰中,孤身進入關內招兵買馬的韓信與項羽是在拿命去拚。
留下與滿清周旋的他,也是將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
孤身入關,試圖搞定吳三桂的劉邦更是如此。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這場挑戰的難度,似乎比起他們剛開始預想的,要難。
他們要做的,也不僅僅是當初所設想的,推翻滿清。
當下關內百姓多數都還未遭受到滿清的毒手,那他們要做的,就隻會更多。
“乃公自然是英明神武的!”
“三年亡秦,四年滅楚。”
“這樣的乃公若是都夠不上英明神武的話,那放眼天下,怕是也無人配得上這個詞了!”
“至於能不能拿下吳三桂,那自然更不用多說。”
“他總不會比秦、楚更難搞定了!”
劉邦走入營帳,取了自己的佩劍,最後看了一眼被滿清摧殘的百姓之後,便頭也不迴的離開。
看著他那孤身一人的背影,蕭何凝視良久,後輕聲下令。
“派郎中看看這些百姓,能救的,便盡力救治後,送他們迴關內,若是無力救治的,便給他們吃頓飽飯,給他們個痛快吧。”
“接下來,怕是要不了多久,我們也沒能力帶著他們了。”
這是他首先需要決定的。
舍棄該舍棄的人。
這個決定,是劉邦刻意留給他來做的。
這也是劉邦帶他,而非帶張良進入此番挑戰的原因之一。
張良算無遺策,但真正到了執行的那一步,終究還是會被情感所拖累,可能會有婦人之仁。
而他蕭何在相國之位上待了這麽久,鐵血手腕是必須要有的。
所以在這件事上,劉邦會更信任他,他也絕不會辜負這份信任。
……
“怎麽感覺進入挑戰之後,劉邦反而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
“原本要做的,不應該隻是圍剿滿清,光複中原嗎?”
“他為何將能用之人盡數都給拆散,還將自己置身於險境?”
孫大帝表示自己沒看明白。
“若滿清已經入關,已經入主這天下,那高祖要做的,自然就隻是順著大勢,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一門心思推翻滿清朝廷。”
“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發生,早已經無法阻止,也無法挽迴了。”
“可誰能想到,高祖進入挑戰的時間,竟然會在滿清入關之前。”
“這個時間讓局麵更加複雜,也讓他可操作的地方變得更多,若是所做得當,不管是揚州十日還是嘉定三屠,都能夠被阻止在萌芽中。”
“但也恰恰是這個時間節點,留給他的時間,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