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陛下,真就一定要這麽揭人老底嗎?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雉並不覺得自己能改變劉邦的主意,替韓信將王位給要迴來。
而韓信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都已經清掃了所有的異姓王,為此劉邦也是費了不少力的,他絕不可能再開這個口子。
說到底,呂雉問出這個問題就是想讓韓信難堪,而韓信也同樣隻是想看她出醜。
“那本宮便等著,若到時候你說錯了,本宮要你三拜九叩,向本宮道歉,也不過分吧?”
看著呂雉那咬牙切齒的模樣,韓信笑了,笑的很開心。
三拜九叩?
那對他而言還真不算個事。
更何況,他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他大概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看透劉邦的呢?
大抵是,借機索要假齊王的時候。
……
“陛下,薑維已厲兵秣馬準備兵發長安,陳泰也已養精蓄銳,可以準備收網了。”
挑戰之中,張良輕聲提醒道。
江東之地已不用多言。
毋丘儉攻破天險,陸抗以身殉國之後,整個江東便充斥了投降派的聲音,再無反抗餘地。
“那便傳旨吧,賊寇薑維勢大,遷都許昌暫避鋒芒。”
“咱們將京師讓給薑維。”
“若他與劉諶可造,寡人便成全他們,若他們不可造,那終究還是要以完成挑戰,替百姓著想為主。”
劉邦的確不知道劉諶的能力究竟如何。
若隻有滿腔的血性,那定然是不夠的,至少做不好一個皇帝。
他在以自己的方法試探其手段。
“那是否需要臣留下後手?若那北地王能力欠缺,也能讓陛下少費些力氣。”
張良想了想道。
他已經徹底明白劉邦想做什麽了。
說實話,對於其這般大膽的想法,他還挺讚同的。
畢竟相比於自己的故國,大漢更像是他親手培養出的孩子。
若能夠三造大漢,也同樣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
“留下後手?”
“子房,你覺得這種情況下,誰來作為後手才能讓寡人放心呢?”
將京師給讓出去,若留下的後手忠誠度不夠,那可能直接便反水了。
說到底,大漢這個名頭,依舊還是響亮的。
眼下劉邦身邊真正能信得過的,僅有焦伯一人。
可他忠心雖然夠用,能力上卻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留他下來不像後手,反而更像是給薑維留的一盤菜。
“那自然是臣親自留下最合適了,陛下放心,君子六藝中的騎射,良不說精通,至少夠用。”
劉邦:“……”
“乃公怎麽記得,上次你我出城伏擊薑維的時候,你也是這麽說的?”
“你這話說的,好像那幾個迴合被打的哇哇叫的不是你一樣。”
張良:“……”
陛下,真就一定要這麽揭人老底嗎?
上次就不能是我一時失誤了?
更何況,薑維也算是一代名將,跟他打了十餘迴合不分勝負,怎麽就不夠看了!
“可陛下,除了臣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吧?”
“實在不行,你把文鴦留下來,有他在應該就十拿九穩了!”
聞言,劉邦險些蹦了起來。
“也行,再給你留三千兵馬,如何安置,如何避開漢軍的視線,你自己想辦法。”
“若劉諶與薑維是可造之材,你替寡人與他們議和,就說寡人願還位於漢。”
“若劉諶空有一腔熱血,而無帝王之能,那便想辦法,弄死他。”
反正陳泰是不可能放蜀中任何一個人離開的,即便是劉禪,在塵埃落定之前也一定會被監禁起來。
想要解決薑維的麻煩也很簡單,破蜀中的同時襲殺劉諶,沒了主,他也就成了沒了頭的蒼蠅。
張良所說的後手,就是做這個的。
隨著劉邦的旨意頒布下去,朝野上下雖然很多人都感覺到了不對,卻沒人敢表現出絲毫反對的意見。
畢竟朝堂上下都被換了一遍,如今在位的都是臨時提拔上來的寒門子弟。
他們沒有後台,沒有底蘊,沒有家族。
在他們看來,一旦惹得天子不悅,不僅會丟掉自己的職位,同時還有可能丟掉自己的小命。
連那幫頂尖士族都被清洗了,他們這些寒門子弟的命,真的還是命嗎?
縱使心中真的知道,不該遷都,不能因忌憚賊寇之威而將京師拱手相讓,可在接到聖旨之後,依舊隻能乖乖領旨下去準備。
一時間,整個大魏上下對未來都充斥著迷茫。
“不應該啊,從天子從前的手段上來看,不該是做出這般昏庸決斷的人啊!”
“噤聲,沒見那些士族的下場嗎?連司馬家、鄭家都是說殺就殺,你還敢發牢騷,你有幾個腦袋?”
“那你又有幾個腦袋?敢這般評價天子之前所做之事!”
“怎麽的?實話還不能說了?我就感覺天子做的不對,一旦讓出京師,便等同於壯大賊寇聲勢!”
“諸位可別忘了,從大漢手中接過江山,接過天子之位這才多少年?若令賊寇占據京師,大魏的名聲……”
“事實就是如此,奈何我等人微言輕,縱使我們知曉又如何?還不是隻能乖乖領旨!”
就在宮外眾人議論之際,忽然有個人咳嗽一聲。
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焦伯就那麽冷冷的站在不遠處,死死的盯著這些人。
“焦公公,我等方才是在說胡話呢,您請息怒,我等對陛下絕無半分忤逆之意!”
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這還是天子最為信賴的公公。
一時間,不少人的臉色都變了。
唯獨少數人還在堅持。
“慫個什麽?我等說的有哪裏不對嗎?陛下此番決定就是糊塗了,他就算要砍我的腦袋,我也認了!”
“縱使知道人微言輕,但既然在其位,就得謀其政,若連實話都不敢說,不敢勸諫,那我也不配穿這身衣裳!”
原本這喊出聲來的少數人都覺得,自己多半是要被焦伯拖入大牢問罪了。
誰知他卻隻是目光陰冷的掃了所有人一眼後,轉身便迴了宮。
他雖算得上寵臣,卻絕不是奸佞,他知道忠言逆耳,也知道這些人說的話難聽,卻句句屬實。
遷都,將京師讓給漢軍,那絕對是一步昏棋!
那般賢明的陛下,怎會做出這等昏庸的決定?
而韓信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都已經清掃了所有的異姓王,為此劉邦也是費了不少力的,他絕不可能再開這個口子。
說到底,呂雉問出這個問題就是想讓韓信難堪,而韓信也同樣隻是想看她出醜。
“那本宮便等著,若到時候你說錯了,本宮要你三拜九叩,向本宮道歉,也不過分吧?”
看著呂雉那咬牙切齒的模樣,韓信笑了,笑的很開心。
三拜九叩?
那對他而言還真不算個事。
更何況,他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他大概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看透劉邦的呢?
大抵是,借機索要假齊王的時候。
……
“陛下,薑維已厲兵秣馬準備兵發長安,陳泰也已養精蓄銳,可以準備收網了。”
挑戰之中,張良輕聲提醒道。
江東之地已不用多言。
毋丘儉攻破天險,陸抗以身殉國之後,整個江東便充斥了投降派的聲音,再無反抗餘地。
“那便傳旨吧,賊寇薑維勢大,遷都許昌暫避鋒芒。”
“咱們將京師讓給薑維。”
“若他與劉諶可造,寡人便成全他們,若他們不可造,那終究還是要以完成挑戰,替百姓著想為主。”
劉邦的確不知道劉諶的能力究竟如何。
若隻有滿腔的血性,那定然是不夠的,至少做不好一個皇帝。
他在以自己的方法試探其手段。
“那是否需要臣留下後手?若那北地王能力欠缺,也能讓陛下少費些力氣。”
張良想了想道。
他已經徹底明白劉邦想做什麽了。
說實話,對於其這般大膽的想法,他還挺讚同的。
畢竟相比於自己的故國,大漢更像是他親手培養出的孩子。
若能夠三造大漢,也同樣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
“留下後手?”
“子房,你覺得這種情況下,誰來作為後手才能讓寡人放心呢?”
將京師給讓出去,若留下的後手忠誠度不夠,那可能直接便反水了。
說到底,大漢這個名頭,依舊還是響亮的。
眼下劉邦身邊真正能信得過的,僅有焦伯一人。
可他忠心雖然夠用,能力上卻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留他下來不像後手,反而更像是給薑維留的一盤菜。
“那自然是臣親自留下最合適了,陛下放心,君子六藝中的騎射,良不說精通,至少夠用。”
劉邦:“……”
“乃公怎麽記得,上次你我出城伏擊薑維的時候,你也是這麽說的?”
“你這話說的,好像那幾個迴合被打的哇哇叫的不是你一樣。”
張良:“……”
陛下,真就一定要這麽揭人老底嗎?
上次就不能是我一時失誤了?
更何況,薑維也算是一代名將,跟他打了十餘迴合不分勝負,怎麽就不夠看了!
“可陛下,除了臣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吧?”
“實在不行,你把文鴦留下來,有他在應該就十拿九穩了!”
聞言,劉邦險些蹦了起來。
“也行,再給你留三千兵馬,如何安置,如何避開漢軍的視線,你自己想辦法。”
“若劉諶與薑維是可造之材,你替寡人與他們議和,就說寡人願還位於漢。”
“若劉諶空有一腔熱血,而無帝王之能,那便想辦法,弄死他。”
反正陳泰是不可能放蜀中任何一個人離開的,即便是劉禪,在塵埃落定之前也一定會被監禁起來。
想要解決薑維的麻煩也很簡單,破蜀中的同時襲殺劉諶,沒了主,他也就成了沒了頭的蒼蠅。
張良所說的後手,就是做這個的。
隨著劉邦的旨意頒布下去,朝野上下雖然很多人都感覺到了不對,卻沒人敢表現出絲毫反對的意見。
畢竟朝堂上下都被換了一遍,如今在位的都是臨時提拔上來的寒門子弟。
他們沒有後台,沒有底蘊,沒有家族。
在他們看來,一旦惹得天子不悅,不僅會丟掉自己的職位,同時還有可能丟掉自己的小命。
連那幫頂尖士族都被清洗了,他們這些寒門子弟的命,真的還是命嗎?
縱使心中真的知道,不該遷都,不能因忌憚賊寇之威而將京師拱手相讓,可在接到聖旨之後,依舊隻能乖乖領旨下去準備。
一時間,整個大魏上下對未來都充斥著迷茫。
“不應該啊,從天子從前的手段上來看,不該是做出這般昏庸決斷的人啊!”
“噤聲,沒見那些士族的下場嗎?連司馬家、鄭家都是說殺就殺,你還敢發牢騷,你有幾個腦袋?”
“那你又有幾個腦袋?敢這般評價天子之前所做之事!”
“怎麽的?實話還不能說了?我就感覺天子做的不對,一旦讓出京師,便等同於壯大賊寇聲勢!”
“諸位可別忘了,從大漢手中接過江山,接過天子之位這才多少年?若令賊寇占據京師,大魏的名聲……”
“事實就是如此,奈何我等人微言輕,縱使我們知曉又如何?還不是隻能乖乖領旨!”
就在宮外眾人議論之際,忽然有個人咳嗽一聲。
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焦伯就那麽冷冷的站在不遠處,死死的盯著這些人。
“焦公公,我等方才是在說胡話呢,您請息怒,我等對陛下絕無半分忤逆之意!”
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這還是天子最為信賴的公公。
一時間,不少人的臉色都變了。
唯獨少數人還在堅持。
“慫個什麽?我等說的有哪裏不對嗎?陛下此番決定就是糊塗了,他就算要砍我的腦袋,我也認了!”
“縱使知道人微言輕,但既然在其位,就得謀其政,若連實話都不敢說,不敢勸諫,那我也不配穿這身衣裳!”
原本這喊出聲來的少數人都覺得,自己多半是要被焦伯拖入大牢問罪了。
誰知他卻隻是目光陰冷的掃了所有人一眼後,轉身便迴了宮。
他雖算得上寵臣,卻絕不是奸佞,他知道忠言逆耳,也知道這些人說的話難聽,卻句句屬實。
遷都,將京師讓給漢軍,那絕對是一步昏棋!
那般賢明的陛下,怎會做出這等昏庸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