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不要誤會,我不是在笑你,我是在嘲笑在場所有人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度噤若寒蟬。
一旁蕭何不由得苦笑。
呂後被關禁閉這麽長時間,性格還是一點都不帶變的,依舊這般強勢。
並且她也向來說到做到,但凡在她開口之後,還有人發牢騷,是真會被當眾扔出去的。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被扔出去,那可就等同於社死了。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有個人不合時宜的冷笑了一聲。
“嗬嗬。”
呂雉:“?”
她目光死死盯向韓信。
“淮陰侯是在笑本宮?你有何高見?還是說,你想體會一番被人扔出去的感覺?”
“抱歉,或許讓皇後誤會了,我不是在笑你。”
韓信擺擺手,麵上的譏諷卻是越發明顯。
“我是在嘲笑在場所有人。”
“陛下是個什麽人,難道你們還不清楚?他若真是舍己為人的性子,又怎會削去曾經的各路諸侯王?”
“別忘了,這場挑戰若是失敗了,首先的懲罰可不是天災,而是他的五十年壽命。”
“縱使他對生死之事看的再開,也不至於願意為了些許的執念而舍棄自己的命吧?”
“所以你們這些廢物在這擔憂個什麽勁呢?”
舍棄自己的五十年壽命,隻為光複挑戰中的大漢?
反正在韓信看來,劉邦就算是腦子真被門夾了,也不可能做出這種事。
說到最後,他甚至還意猶未盡的瞥了呂雉一眼。
之前呂雉的話雖然是在震懾群臣,卻也表達出了對劉邦此番挑戰結果的不信任。
話裏話外表現出的意思都是,不管劉邦如何選,她都生死相隨。
但問題就在這。
你不信任個嘚啊?
聽見沒有,這擔憂的廢物說的也是你,呂雉!
呂雉:“?”
一時間她滿心的惱怒,可韓信這話卻說的讓她挑不出毛病來。
蕭何:“……”
在場的人裏,他應該是最了解韓信的了。
這番話說的,很韓信!
“看下去吧,我大概猜到陛下想幹什麽了。”
見呂雉等人都沒反駁,韓信有些意猶未盡的搖搖頭,後重新看向天幕。
他相信蕭何也同樣能看出來。
但出於某種忌憚,在呂雉開這個口之前,蕭何不能說,否則就等於在打呂雉的臉。
不過蕭何會考慮呂雉的麵子,他韓信可不會。
“你們這幫庸才,最好的選擇的確是閉上嘴,看看陛下是如何在挑戰中找到極限的平衡。”
……
“極限的平衡?”
“有些冒險,但陛下此番安排,也著實是精妙。”
韓信看出來的同時,在挑戰之中,接連收到各方戰報的張良也同樣看明白了劉邦的安排。
留下薑維,為的不僅僅是這位大漢的最後一位將軍,還有蜀中那庸君之子,蜀漢最後的意難平。
在得知薑維雄踞雍州,同時請求蜀中繼續派兵增援之後,北地王劉諶便自告奮勇的領兵來到了前線。
天幕外大部分人的猜測並沒有錯,隻等蜀中消亡,薑維便完全可以擁立北地王劉諶為帝,以雍州作為根基,繼續匡扶大漢的理想!
並且漢天子從劉禪換成劉諶,天子的能力更強,北伐光複漢室的態度更加堅決,以及劉諶與薑維都是無比堅定的主戰派。
這兩人一拍即合,加上後方又無人能夠再牽製他們的前提下,他們倆是真有可能隨時舉國之兵北伐的。
“子房,戰況如何?薑維麾下兵馬是否達到二十萬了?”
見張良看完戰報之後發愣,劉邦便開口問道。
他不關心子午穀棧道的奇襲,也不關心毋丘儉的戰報,反而更加關心薑維的狀況。
前兩者即便是敗了,他也還能找到其他的機會收複這兩處地方,可薑維若是敗了,再想找個替代之人可就難了。
“薑維已坐擁大部分雍州,隻等劉諶自蜀中而來的援軍趕到,便能向長安發動總攻,到那時,他便算是雄踞一州之地,徹底成氣候,隨時能夠取蜀中而代之了。”
“倒還真是沒讓寡人失望,子房,你是不是知道寡人想做什麽了?”
劉邦心滿意足的點點頭。
“大致是猜到了,但一州之地還不夠,陛下還得給薑維更多時間與機會。”
“不過臣有些好奇,陛下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靈感,竟然能想出這樣的手段在完成挑戰與光複大漢之間找到這般極限的平衡?”
張良忍不住問道。
如果說絕大部分安排都是兩人一開始想好的話,那這突發的靈感,可就是出乎意料了。
“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應該就是項籍。”
“雖然他當初並未稱帝,可誰又能說,分封天下諸侯之時的項籍不算天子呢?”
劉邦是在挑戰中的某一刻突然想明白的。
替代曹髦,再造大魏,跟阻止衣冠南渡,阻止五胡亂華可以看做兩個分開的條件。
亡蜀中,滅東吳之後,在薑維重新擁立新君之前的這段時間,他就已經算是代替曹髦再造了大魏,並且達成了大一統的王朝。
滿足前一段條件,後一段條件就未必需要他以大魏天子的名義去完成了。
“……所以陛下,不僅是大魏的士族,連蜀中的益州、荊州士族,還有江東士族,您是一個都沒打算放過啊!”
張良越想越明白,包括劉邦為何要亡蜀中,而獨獨將劉諶與薑維單拎出來。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也等同於將部分的懸念留在了那劉諶身上,若他是個昏君,亦或者其子孫能力不足,依舊導致了五胡亂華之事的發生,恐怕……”
話說到一半,他忽然笑了。
被自己蠢笑的。
怎麽會問出這麽愚蠢的問題。
五胡亂華源於八王之亂。
而八王之亂,則源於禮崩樂壞,源於司馬家當街弑君,將天子身上的光環徹底擊了個粉碎。
可若是劉禪或者劉諶三造大漢了呢?
那天子的威望,劉邦的金刀之讖還有人敢去試探嗎?
答案在仙人第一次開啟挑戰,李二完成的時候,他就已經說出來了。
若劉氏三造大漢,那從今往後,皇權就是天授的,再不會有野心家敢站出來篡位,自然就不會再有八王之亂的發生。
中原不因內鬥而削弱實力,胡人又憑什麽有機會入主?
一旁蕭何不由得苦笑。
呂後被關禁閉這麽長時間,性格還是一點都不帶變的,依舊這般強勢。
並且她也向來說到做到,但凡在她開口之後,還有人發牢騷,是真會被當眾扔出去的。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被扔出去,那可就等同於社死了。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有個人不合時宜的冷笑了一聲。
“嗬嗬。”
呂雉:“?”
她目光死死盯向韓信。
“淮陰侯是在笑本宮?你有何高見?還是說,你想體會一番被人扔出去的感覺?”
“抱歉,或許讓皇後誤會了,我不是在笑你。”
韓信擺擺手,麵上的譏諷卻是越發明顯。
“我是在嘲笑在場所有人。”
“陛下是個什麽人,難道你們還不清楚?他若真是舍己為人的性子,又怎會削去曾經的各路諸侯王?”
“別忘了,這場挑戰若是失敗了,首先的懲罰可不是天災,而是他的五十年壽命。”
“縱使他對生死之事看的再開,也不至於願意為了些許的執念而舍棄自己的命吧?”
“所以你們這些廢物在這擔憂個什麽勁呢?”
舍棄自己的五十年壽命,隻為光複挑戰中的大漢?
反正在韓信看來,劉邦就算是腦子真被門夾了,也不可能做出這種事。
說到最後,他甚至還意猶未盡的瞥了呂雉一眼。
之前呂雉的話雖然是在震懾群臣,卻也表達出了對劉邦此番挑戰結果的不信任。
話裏話外表現出的意思都是,不管劉邦如何選,她都生死相隨。
但問題就在這。
你不信任個嘚啊?
聽見沒有,這擔憂的廢物說的也是你,呂雉!
呂雉:“?”
一時間她滿心的惱怒,可韓信這話卻說的讓她挑不出毛病來。
蕭何:“……”
在場的人裏,他應該是最了解韓信的了。
這番話說的,很韓信!
“看下去吧,我大概猜到陛下想幹什麽了。”
見呂雉等人都沒反駁,韓信有些意猶未盡的搖搖頭,後重新看向天幕。
他相信蕭何也同樣能看出來。
但出於某種忌憚,在呂雉開這個口之前,蕭何不能說,否則就等於在打呂雉的臉。
不過蕭何會考慮呂雉的麵子,他韓信可不會。
“你們這幫庸才,最好的選擇的確是閉上嘴,看看陛下是如何在挑戰中找到極限的平衡。”
……
“極限的平衡?”
“有些冒險,但陛下此番安排,也著實是精妙。”
韓信看出來的同時,在挑戰之中,接連收到各方戰報的張良也同樣看明白了劉邦的安排。
留下薑維,為的不僅僅是這位大漢的最後一位將軍,還有蜀中那庸君之子,蜀漢最後的意難平。
在得知薑維雄踞雍州,同時請求蜀中繼續派兵增援之後,北地王劉諶便自告奮勇的領兵來到了前線。
天幕外大部分人的猜測並沒有錯,隻等蜀中消亡,薑維便完全可以擁立北地王劉諶為帝,以雍州作為根基,繼續匡扶大漢的理想!
並且漢天子從劉禪換成劉諶,天子的能力更強,北伐光複漢室的態度更加堅決,以及劉諶與薑維都是無比堅定的主戰派。
這兩人一拍即合,加上後方又無人能夠再牽製他們的前提下,他們倆是真有可能隨時舉國之兵北伐的。
“子房,戰況如何?薑維麾下兵馬是否達到二十萬了?”
見張良看完戰報之後發愣,劉邦便開口問道。
他不關心子午穀棧道的奇襲,也不關心毋丘儉的戰報,反而更加關心薑維的狀況。
前兩者即便是敗了,他也還能找到其他的機會收複這兩處地方,可薑維若是敗了,再想找個替代之人可就難了。
“薑維已坐擁大部分雍州,隻等劉諶自蜀中而來的援軍趕到,便能向長安發動總攻,到那時,他便算是雄踞一州之地,徹底成氣候,隨時能夠取蜀中而代之了。”
“倒還真是沒讓寡人失望,子房,你是不是知道寡人想做什麽了?”
劉邦心滿意足的點點頭。
“大致是猜到了,但一州之地還不夠,陛下還得給薑維更多時間與機會。”
“不過臣有些好奇,陛下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靈感,竟然能想出這樣的手段在完成挑戰與光複大漢之間找到這般極限的平衡?”
張良忍不住問道。
如果說絕大部分安排都是兩人一開始想好的話,那這突發的靈感,可就是出乎意料了。
“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應該就是項籍。”
“雖然他當初並未稱帝,可誰又能說,分封天下諸侯之時的項籍不算天子呢?”
劉邦是在挑戰中的某一刻突然想明白的。
替代曹髦,再造大魏,跟阻止衣冠南渡,阻止五胡亂華可以看做兩個分開的條件。
亡蜀中,滅東吳之後,在薑維重新擁立新君之前的這段時間,他就已經算是代替曹髦再造了大魏,並且達成了大一統的王朝。
滿足前一段條件,後一段條件就未必需要他以大魏天子的名義去完成了。
“……所以陛下,不僅是大魏的士族,連蜀中的益州、荊州士族,還有江東士族,您是一個都沒打算放過啊!”
張良越想越明白,包括劉邦為何要亡蜀中,而獨獨將劉諶與薑維單拎出來。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也等同於將部分的懸念留在了那劉諶身上,若他是個昏君,亦或者其子孫能力不足,依舊導致了五胡亂華之事的發生,恐怕……”
話說到一半,他忽然笑了。
被自己蠢笑的。
怎麽會問出這麽愚蠢的問題。
五胡亂華源於八王之亂。
而八王之亂,則源於禮崩樂壞,源於司馬家當街弑君,將天子身上的光環徹底擊了個粉碎。
可若是劉禪或者劉諶三造大漢了呢?
那天子的威望,劉邦的金刀之讖還有人敢去試探嗎?
答案在仙人第一次開啟挑戰,李二完成的時候,他就已經說出來了。
若劉氏三造大漢,那從今往後,皇權就是天授的,再不會有野心家敢站出來篡位,自然就不會再有八王之亂的發生。
中原不因內鬥而削弱實力,胡人又憑什麽有機會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