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大將軍之勢與孫綝相比孰優孰劣?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可千萬要抓住這機會啊。”
身處軍營的鍾會滿心惆悵。
他當然知道,這個選擇會讓自己身陷險境,甚至可能直接將小命都丟在東吳。
若按照他從前的性子來,哪怕是為了司馬師,也絕不可能將自己置身於這等境況。
可那小天子不知有何等魔力。
當時在大殿中,對於司馬昭與賈充毫不留情的處置與他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一刻,鍾會便下定了決心,君以國士待我,我自當以命報之!
但如果可以的話,他不希望自己死的毫無意義。
天子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否則一旦讓孫綝順利的掌控了邊軍,加上廢掉孫亮的帝位另立新君,他的威望將達到無以複加的地位,甚至可能超過昔日的司馬師。
這種情況下,整個東吳可能都隻會剩下他一人的聲音。
屆時再想攻破天險而取江東之地,難度將會幾何數倍的增加!
他眼下已身處邊關之地,不久後便要麵見陸抗。
鍾會知道,自己隻要見過陸抗,不管談論的是否順利,他帶來的這千餘人都會讓他死在邊關,然後以謀害監察使的罪名拿下陸抗,順勢接手邊關。
機會,隻在這一夜!
懷揣著這般忐忑的心情,在眾人的帶領下,鍾會於會客廳中見到了陸氏的這位天驕。
“鍾大人,我曾聽聞,良臣不侍二主,你這般的才能,應該不至於想不到這一點吧?”
坐下第一句,陸抗便沒有絲毫虛偽的恭維。
“良禽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事,怎麽到了陸大人嘴裏,就變成了另一番味道?”
鍾會也絲毫不讓,自顧自的給自己倒了杯酒。
“可你這擇的也不是好主啊,司馬師的敗亡難道還不能讓你看清一些事嗎?”
“權臣最終的下場是注定的,天命終究不在狼子野心之輩。”
“若你經曆了一場變動之後還依舊看不清這些,那我便隻能說,原來鍾氏的鍾士季竟也隻是個庸才。”
陸抗神情越發不屑。
並且他心中也同樣是這般的想法。
這般的庸才,若非出身鍾氏,甚至連見他一麵的資格都沒有!
“你怎知,我看不清?”
感受到他那鄙夷的神態,瞬間鍾會心頭便有火起。
他本就是高傲的性子,從來都隻有他瞧不起別人的份。
但凡有誰瞧不起他,那定然就要讓其付出代價!
“你若能看清,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被人當刀使?還是把使了就丟的刀。”
“出現在這裏,你就已經是死人了。”
“今日與死人同飲一場,我已仁至義盡,接下來你要飲,便痛快的飲這一場,我不奉陪了。”
話不投機,陸抗起身就要離開。
然而此時鍾會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猛然將酒杯摔碎在地上。
“陸幼節,你少在這瞧不起人。”
“或許以你之能,能夠瞧不起旁人,能夠視尋常之人如庸才,但你沒資格瞧不起我。”
“你沒看明白我為何在此,也沒看透我身後的人究竟是誰!”
“若我是你,我會坐下來,好生喝完這頓酒。”
“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痛快的一頓酒,我也會給你講述一個,你連想都不敢想的故事。”
聞言,陸抗急忙轉身。
他從鍾會的語氣中聽出了篤定。
這話是什麽意思?
難道他不是要投靠孫綝?
還是說,他背叛大魏這件事,其中另有隱情?
不應該吧,若真是如此的話,孫綝又怎會那般輕易的接納?
“你若是沒給孫綝納投名狀,他又怎會相信你?又怎會將這樣的機會交給你?”
雖然口中依舊是質疑,但陸抗還是重新轉身坐了下來。
他的確被鍾會的話勾起了好奇心。
“投名狀,也可以是假的,是刻意準備的。”
“若非今日你激我,若非孫綝的那些死士都被你攔在了外麵,那縱使你死,這些事你也不可能得知。”
“陸幼節,你有沒有想過,這天下人可能都是棋子?”
棋子?
陸抗愣了愣,隨即便笑了。
“我還當你要說什麽,這不是眾所周知的嗎?”
“天下人為棋,我等為棋手,執掌其中風雲。”
“若你隻是要說這些的話,那看來我是多餘浪費了這些時間。”
誰知鍾會卻是比他笑的還要大聲。
“你為棋手?你也配?”
“曾經我與你一般的驕傲,甚至猶有過之,那時我也覺得,憑我之才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過輕而易舉。”
“可後來我才知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的跳出去看時,我們這些自詡棋手之人,也不過是更大些的棋子。”
“現在,我隻問你一句話。”
“憑你的能力,你能想到吳主孫亮翻盤的機會嗎?”
“?”
陛下翻盤的機會?
陸抗沒明白為何鍾會的話題會突然這般跳躍。
孫綝掌控朝堂,甚至掌控了絕大部分兵權。
這種情況下,所有的話語權都在那權臣手中,陛下若想要翻盤,那難度無異於登天。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這幾乎不可能。”
“除非能夠有人除掉孫綝,同時幾大頂尖士族站隊於陛下,這才有機會在短時間內穩住朝局。”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孫綝不會給他那個機會,士族也不會站一個空殼天子。”
陸家也同樣是江東頂尖門閥之一。
他陸抗的想法,幾乎就能代表絕大部分江東士族的想法。
沒人會站天子,哪怕是他陸家,也隻是站在了孫綝的對立麵。
聞言,鍾會嗤笑一聲。
“那你知道在大魏劇變之前,大將軍的權勢嗎?”
“你或許知道其中一部分,但定然不會有我清楚。”
“那個時候,京中上下數十家門閥士族皆以大將軍為首,內有禁軍、城防軍掌控京師,外有各路邊軍都以大將軍馬首是瞻。”
“曹氏族老被徹底打壓,唯一忠於皇室的將軍毋丘儉也同樣勢弱,真要起兵也難逃被迅速鎮壓的命運。”
“那時,天子的旨意別說出京師,就算是想出皇宮,那也得大將軍點頭!”
“你覺得,大將軍之勢與孫綝相比孰優孰劣?”
身處軍營的鍾會滿心惆悵。
他當然知道,這個選擇會讓自己身陷險境,甚至可能直接將小命都丟在東吳。
若按照他從前的性子來,哪怕是為了司馬師,也絕不可能將自己置身於這等境況。
可那小天子不知有何等魔力。
當時在大殿中,對於司馬昭與賈充毫不留情的處置與他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一刻,鍾會便下定了決心,君以國士待我,我自當以命報之!
但如果可以的話,他不希望自己死的毫無意義。
天子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否則一旦讓孫綝順利的掌控了邊軍,加上廢掉孫亮的帝位另立新君,他的威望將達到無以複加的地位,甚至可能超過昔日的司馬師。
這種情況下,整個東吳可能都隻會剩下他一人的聲音。
屆時再想攻破天險而取江東之地,難度將會幾何數倍的增加!
他眼下已身處邊關之地,不久後便要麵見陸抗。
鍾會知道,自己隻要見過陸抗,不管談論的是否順利,他帶來的這千餘人都會讓他死在邊關,然後以謀害監察使的罪名拿下陸抗,順勢接手邊關。
機會,隻在這一夜!
懷揣著這般忐忑的心情,在眾人的帶領下,鍾會於會客廳中見到了陸氏的這位天驕。
“鍾大人,我曾聽聞,良臣不侍二主,你這般的才能,應該不至於想不到這一點吧?”
坐下第一句,陸抗便沒有絲毫虛偽的恭維。
“良禽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事,怎麽到了陸大人嘴裏,就變成了另一番味道?”
鍾會也絲毫不讓,自顧自的給自己倒了杯酒。
“可你這擇的也不是好主啊,司馬師的敗亡難道還不能讓你看清一些事嗎?”
“權臣最終的下場是注定的,天命終究不在狼子野心之輩。”
“若你經曆了一場變動之後還依舊看不清這些,那我便隻能說,原來鍾氏的鍾士季竟也隻是個庸才。”
陸抗神情越發不屑。
並且他心中也同樣是這般的想法。
這般的庸才,若非出身鍾氏,甚至連見他一麵的資格都沒有!
“你怎知,我看不清?”
感受到他那鄙夷的神態,瞬間鍾會心頭便有火起。
他本就是高傲的性子,從來都隻有他瞧不起別人的份。
但凡有誰瞧不起他,那定然就要讓其付出代價!
“你若能看清,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被人當刀使?還是把使了就丟的刀。”
“出現在這裏,你就已經是死人了。”
“今日與死人同飲一場,我已仁至義盡,接下來你要飲,便痛快的飲這一場,我不奉陪了。”
話不投機,陸抗起身就要離開。
然而此時鍾會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猛然將酒杯摔碎在地上。
“陸幼節,你少在這瞧不起人。”
“或許以你之能,能夠瞧不起旁人,能夠視尋常之人如庸才,但你沒資格瞧不起我。”
“你沒看明白我為何在此,也沒看透我身後的人究竟是誰!”
“若我是你,我會坐下來,好生喝完這頓酒。”
“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痛快的一頓酒,我也會給你講述一個,你連想都不敢想的故事。”
聞言,陸抗急忙轉身。
他從鍾會的語氣中聽出了篤定。
這話是什麽意思?
難道他不是要投靠孫綝?
還是說,他背叛大魏這件事,其中另有隱情?
不應該吧,若真是如此的話,孫綝又怎會那般輕易的接納?
“你若是沒給孫綝納投名狀,他又怎會相信你?又怎會將這樣的機會交給你?”
雖然口中依舊是質疑,但陸抗還是重新轉身坐了下來。
他的確被鍾會的話勾起了好奇心。
“投名狀,也可以是假的,是刻意準備的。”
“若非今日你激我,若非孫綝的那些死士都被你攔在了外麵,那縱使你死,這些事你也不可能得知。”
“陸幼節,你有沒有想過,這天下人可能都是棋子?”
棋子?
陸抗愣了愣,隨即便笑了。
“我還當你要說什麽,這不是眾所周知的嗎?”
“天下人為棋,我等為棋手,執掌其中風雲。”
“若你隻是要說這些的話,那看來我是多餘浪費了這些時間。”
誰知鍾會卻是比他笑的還要大聲。
“你為棋手?你也配?”
“曾經我與你一般的驕傲,甚至猶有過之,那時我也覺得,憑我之才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過輕而易舉。”
“可後來我才知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的跳出去看時,我們這些自詡棋手之人,也不過是更大些的棋子。”
“現在,我隻問你一句話。”
“憑你的能力,你能想到吳主孫亮翻盤的機會嗎?”
“?”
陛下翻盤的機會?
陸抗沒明白為何鍾會的話題會突然這般跳躍。
孫綝掌控朝堂,甚至掌控了絕大部分兵權。
這種情況下,所有的話語權都在那權臣手中,陛下若想要翻盤,那難度無異於登天。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這幾乎不可能。”
“除非能夠有人除掉孫綝,同時幾大頂尖士族站隊於陛下,這才有機會在短時間內穩住朝局。”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孫綝不會給他那個機會,士族也不會站一個空殼天子。”
陸家也同樣是江東頂尖門閥之一。
他陸抗的想法,幾乎就能代表絕大部分江東士族的想法。
沒人會站天子,哪怕是他陸家,也隻是站在了孫綝的對立麵。
聞言,鍾會嗤笑一聲。
“那你知道在大魏劇變之前,大將軍的權勢嗎?”
“你或許知道其中一部分,但定然不會有我清楚。”
“那個時候,京中上下數十家門閥士族皆以大將軍為首,內有禁軍、城防軍掌控京師,外有各路邊軍都以大將軍馬首是瞻。”
“曹氏族老被徹底打壓,唯一忠於皇室的將軍毋丘儉也同樣勢弱,真要起兵也難逃被迅速鎮壓的命運。”
“那時,天子的旨意別說出京師,就算是想出皇宮,那也得大將軍點頭!”
“你覺得,大將軍之勢與孫綝相比孰優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