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最大的勢,還是在寡人這邊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現在是開玩笑的時候嗎?”
張良緩緩敲出一個問號後,也不由得麵露苦笑。
上一次任性放走薑維,那是兩人共同的決定。
為了讓薑維給大漢一場完美的落幕。
可這一次再度任性,甚至是有可能改變最終挑戰結果的!
原本這場挑戰已經勝券在握,若是因接連兩次的任性而失敗,不僅可惜,而且可笑!
“乃公也沒在開玩笑啊,莫說八州,縱使十二州皆反又如何呢?”
“子房,你以為寡人會沒給自己留退路嗎?”
“陳泰領的那兩萬兵馬,就是寡人的退路。”
“若能順利平定各大州郡的叛亂,那自是最好,若是不能……”
“薑維能自子午穀而出來那麽一場奇襲,寡人也未必不能效仿之退而取蜀中!”
這就是劉邦的想法。
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如鴻門宴後,他被迫入蜀時一樣。
那時他要有韓信才能出蜀中的原因,是因對手是項羽,是章邯等頂尖名將。
可現在,對手都是什麽些臭魚爛蝦?
真不是他自大,著實是這幫出身士族的家夥,沒人配讓他瞧得上。
然而見這般狀態的劉邦,張良反而越發擔心。
“陛下是否忘了一件事?司馬昭還沒消息,司馬家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無意外發生,他固然不會有太大威脅,可若其他州郡皆亂,那他也同樣不可小覷啊!”
順風順水時,自然什麽都不會是問題。
一旦不順,那問題便會接踵而至。
除卻至少有八州的叛亂之外,司馬昭以及昔日對司馬家忠心耿耿的鍾會、鄧艾等人都是威脅!
他還記得,在之前天幕上的意難平盤點中,鍾會與鄧艾這兩人都是亡蜀之功臣。
尤其是鄧艾,雖有部分運氣的嫌疑,但能夠自險道而入蜀,也能看出他的能力與魄力。
這樣的對手若是小覷,那定然是會出大問題的!
“司馬昭啊,寡人還真的險些將他給忘了。”
“不過問題不大,還是那句話,蜀中與江東都是退路。”
“若司馬昭聰明,他會取其中之一,那寡人取另一個就是,至於士族,他們即便叛亂,頂多也就是偏安一隅。”
劉邦依舊沒有太過緊張與懊惱。
他當然知道,在過去很多時候自己都沒能做到最好。
但他從不會過多惋惜已經發生的過去,而是會將自己的目光一直留在還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再者說了,寡人雖不是韓信,卻也未必會輸。”
“畢竟他們也並非人人都是項羽,不是麽?”
至少在這場挑戰中,還沒人有資格讓他感到挫敗。
“臣也並非在指責陛下做錯,隻是提醒陛下,該要早做準備了。”
“這消息捂不住,頂多數日的時間,各大州郡的叛亂便要掀起。”
“雖然士族未必能夠掌控所有州郡,但我等至少要做好同時麵對八州反叛的準備,這樣一來才能夠遊刃有餘的應付任何突發事件。”
對劉邦沒信心?
開玩笑!
張良是最了解劉邦能力的。
在劉邦剛從沛縣出來的時候,他們兩人便已經打過照麵。
那時兩人雖然相談甚歡,但張良也並未覺得他有作為天下之主的能力。
可再一次見麵的時候,可以說劉邦的進步讓他感到驚恐。
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人的進步竟然能這般的肉眼可見。
再往後,便是他認定此人定非池中之物,選擇輔佐的時候。
相識最早,張良自然最是清楚,劉邦真正強悍的地方並不在於他的手腕,而在於他對任何情況,任何局麵都能夠迅速的適應,並且找到方法解決麵對的困境。
就如當初他能領著幾百人上山落草為寇,後又能憑數萬兵馬領先項羽四十萬大軍一步而入關中。
鴻門宴上很是有眼力見的撿迴條命,入蜀中為漢王之時也同樣做的有聲有色。
即便沒有韓信,他相信劉邦也同樣會自己想辦法出蜀中。
當然,那樣一來結果如何誰也說不好,但他能夠肯定,劉邦從來都不是會向困難低頭的主。
也從來都不是貪圖眼前享樂……
不對,這個說不好,但問題是,現在也沒得給他享樂,自然也沒什麽好貪圖的。
目前來說,張良覺得自己能做的,隻有提醒。
聽了他的話,劉邦笑著搖搖頭。
“八州?”
“乃公都做好入蜀逃亡的準備了,料想中最壞的情況裏,敵人又何止八州?”
“但子房你要知道,我們真正要麵對的叛亂,定然會少於這個數字。”
“首先許都周遭乃是曹氏老巢,沒了司馬家的壓製,但凡曹氏那些族老不是傻子,定然都能想辦法奪迴權柄。”
“淮南自是不用多說,諸葛誕雖怯懦,可他對淮南的掌控還是不錯的,士族在他手上,叛不了,加上還有毋丘儉等人在,更是板上釘釘。”
“至於祁山那塊,現在天水等地都還在薑維手裏呢,那些士族想反我,也隻能投靠薑維,但他們願意將這麽多年經營的手段拱手讓給益州士族嗎?”
“陳泰守住長安,加上寡人穩坐京師,留給司馬昭的選擇隻有東吳,而留給那些士族的選擇,也同樣不會很多。”
“畢竟士族,也並非是沒有對手的。”
“子房,你總是習慣性的將局麵往最壞的方向去想,但事實上,最大的勢,還是在寡人這邊。”
聞言,張良的神情逐漸放鬆了下來。
方才他的確想的有些悲觀。
事實也如劉邦所言,雖然做出的並非是最優選,但局麵還在掌控之內。
相比於他們,接下來遺落在外的那些士族出身的子弟,以及司馬昭才真正該要頭疼。
無論怎麽說,如今的京師是在他們掌控之中的!
“你我要思慮的不是已經發生的過去,而是接下來,寡人這封詔書要怎麽發。”
“是通緝,還是赦免?”
張良知道他說的是針對各大州郡士族的手段,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他沒有絲毫猶豫。
“赦免!”
通緝是在將所有人往對立麵上逼,而赦免,雖然士族多半也不會買賬,但至少在道義上,在人心上,能夠占據主動!
張良緩緩敲出一個問號後,也不由得麵露苦笑。
上一次任性放走薑維,那是兩人共同的決定。
為了讓薑維給大漢一場完美的落幕。
可這一次再度任性,甚至是有可能改變最終挑戰結果的!
原本這場挑戰已經勝券在握,若是因接連兩次的任性而失敗,不僅可惜,而且可笑!
“乃公也沒在開玩笑啊,莫說八州,縱使十二州皆反又如何呢?”
“子房,你以為寡人會沒給自己留退路嗎?”
“陳泰領的那兩萬兵馬,就是寡人的退路。”
“若能順利平定各大州郡的叛亂,那自是最好,若是不能……”
“薑維能自子午穀而出來那麽一場奇襲,寡人也未必不能效仿之退而取蜀中!”
這就是劉邦的想法。
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如鴻門宴後,他被迫入蜀時一樣。
那時他要有韓信才能出蜀中的原因,是因對手是項羽,是章邯等頂尖名將。
可現在,對手都是什麽些臭魚爛蝦?
真不是他自大,著實是這幫出身士族的家夥,沒人配讓他瞧得上。
然而見這般狀態的劉邦,張良反而越發擔心。
“陛下是否忘了一件事?司馬昭還沒消息,司馬家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無意外發生,他固然不會有太大威脅,可若其他州郡皆亂,那他也同樣不可小覷啊!”
順風順水時,自然什麽都不會是問題。
一旦不順,那問題便會接踵而至。
除卻至少有八州的叛亂之外,司馬昭以及昔日對司馬家忠心耿耿的鍾會、鄧艾等人都是威脅!
他還記得,在之前天幕上的意難平盤點中,鍾會與鄧艾這兩人都是亡蜀之功臣。
尤其是鄧艾,雖有部分運氣的嫌疑,但能夠自險道而入蜀,也能看出他的能力與魄力。
這樣的對手若是小覷,那定然是會出大問題的!
“司馬昭啊,寡人還真的險些將他給忘了。”
“不過問題不大,還是那句話,蜀中與江東都是退路。”
“若司馬昭聰明,他會取其中之一,那寡人取另一個就是,至於士族,他們即便叛亂,頂多也就是偏安一隅。”
劉邦依舊沒有太過緊張與懊惱。
他當然知道,在過去很多時候自己都沒能做到最好。
但他從不會過多惋惜已經發生的過去,而是會將自己的目光一直留在還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再者說了,寡人雖不是韓信,卻也未必會輸。”
“畢竟他們也並非人人都是項羽,不是麽?”
至少在這場挑戰中,還沒人有資格讓他感到挫敗。
“臣也並非在指責陛下做錯,隻是提醒陛下,該要早做準備了。”
“這消息捂不住,頂多數日的時間,各大州郡的叛亂便要掀起。”
“雖然士族未必能夠掌控所有州郡,但我等至少要做好同時麵對八州反叛的準備,這樣一來才能夠遊刃有餘的應付任何突發事件。”
對劉邦沒信心?
開玩笑!
張良是最了解劉邦能力的。
在劉邦剛從沛縣出來的時候,他們兩人便已經打過照麵。
那時兩人雖然相談甚歡,但張良也並未覺得他有作為天下之主的能力。
可再一次見麵的時候,可以說劉邦的進步讓他感到驚恐。
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人的進步竟然能這般的肉眼可見。
再往後,便是他認定此人定非池中之物,選擇輔佐的時候。
相識最早,張良自然最是清楚,劉邦真正強悍的地方並不在於他的手腕,而在於他對任何情況,任何局麵都能夠迅速的適應,並且找到方法解決麵對的困境。
就如當初他能領著幾百人上山落草為寇,後又能憑數萬兵馬領先項羽四十萬大軍一步而入關中。
鴻門宴上很是有眼力見的撿迴條命,入蜀中為漢王之時也同樣做的有聲有色。
即便沒有韓信,他相信劉邦也同樣會自己想辦法出蜀中。
當然,那樣一來結果如何誰也說不好,但他能夠肯定,劉邦從來都不是會向困難低頭的主。
也從來都不是貪圖眼前享樂……
不對,這個說不好,但問題是,現在也沒得給他享樂,自然也沒什麽好貪圖的。
目前來說,張良覺得自己能做的,隻有提醒。
聽了他的話,劉邦笑著搖搖頭。
“八州?”
“乃公都做好入蜀逃亡的準備了,料想中最壞的情況裏,敵人又何止八州?”
“但子房你要知道,我們真正要麵對的叛亂,定然會少於這個數字。”
“首先許都周遭乃是曹氏老巢,沒了司馬家的壓製,但凡曹氏那些族老不是傻子,定然都能想辦法奪迴權柄。”
“淮南自是不用多說,諸葛誕雖怯懦,可他對淮南的掌控還是不錯的,士族在他手上,叛不了,加上還有毋丘儉等人在,更是板上釘釘。”
“至於祁山那塊,現在天水等地都還在薑維手裏呢,那些士族想反我,也隻能投靠薑維,但他們願意將這麽多年經營的手段拱手讓給益州士族嗎?”
“陳泰守住長安,加上寡人穩坐京師,留給司馬昭的選擇隻有東吳,而留給那些士族的選擇,也同樣不會很多。”
“畢竟士族,也並非是沒有對手的。”
“子房,你總是習慣性的將局麵往最壞的方向去想,但事實上,最大的勢,還是在寡人這邊。”
聞言,張良的神情逐漸放鬆了下來。
方才他的確想的有些悲觀。
事實也如劉邦所言,雖然做出的並非是最優選,但局麵還在掌控之內。
相比於他們,接下來遺落在外的那些士族出身的子弟,以及司馬昭才真正該要頭疼。
無論怎麽說,如今的京師是在他們掌控之中的!
“你我要思慮的不是已經發生的過去,而是接下來,寡人這封詔書要怎麽發。”
“是通緝,還是赦免?”
張良知道他說的是針對各大州郡士族的手段,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他沒有絲毫猶豫。
“赦免!”
通緝是在將所有人往對立麵上逼,而赦免,雖然士族多半也不會買賬,但至少在道義上,在人心上,能夠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