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敢問唇亡齒寒何解?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上,太後方麵,陛下可以不必著急,可等試探過毋丘儉之子後,再行商議。”
走在前往後宮的路上,劉邦迴想起先前張良的勸諫。
保險起見,他稍稍等下去是沒問題的。
畢竟現在距離毋丘儉謀反還有很長時間,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試探。
但問題就在於,太後這一關,是張良幫不了的,他隻能自己去。
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這一刀,終究還是得劉邦自己去挨!
更何況,別的人,他或許還需要試探,但太後這一關,卻是完全沒必要!
“真要去啊。”
“高祖身居高位多年,估摸著已不知多久沒有與人卑躬屈膝過了吧?”
“朕現在就擔心,高祖一開口就露餡。”
“畢竟方才他與張良在宮中的對話,那語氣,一開口就是掌權多年的模樣,哪有半點像個傀儡皇帝了。”
“曹髦雖名義上也是皇帝,但他所作所為應當是小心翼翼的,高祖這……”
“的確是威嚴太過了些。”
天幕外的眾人看著劉邦這一副龍行虎步的模樣,紛紛搖頭。
以曹髦的地位來說,他在宮中可不該這麽囂張。
更何況,你真把這皇宮當成你大漢了啊?
若是在你劉邦的大漢,你抬手說要殺誰,哪怕那人是兵權在握的大將,也依舊是該殺就殺,不敢有半分反抗。
可這是在大魏,你是沒有半分權力的大魏天子曹髦啊!
你這麽囂張的模樣,知道的以為你是去求太後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去殺太後的!
然而就在大部分人扼腕歎息之時。
劉邦在見到太後宮門外的老太監時,卻忽然變了顏色。
那一副諂媚的模樣,簡直與片刻之前龍行虎步的他判若兩人。
“公公,朕來拜見太後,可否通稟?”
見他這副模樣,老太監隻是瞥了一眼便點點頭。
“在此等候。”
瞅他這一副駕輕就熟的模樣,估摸著從前的曹髦就是這待遇。
劉邦倒是也不惱。
他能從布衣出身一路走到皇帝那一步,靠的有很多技能,其中有一樣,那就是能屈能伸!
靜靜的等候片刻之後,老太監便走了出來。
“進去吧,不過今日太後有些乏了,你速速隨咱家來,莫要耽擱太後休息的時間。”
說罷,老太監轉身就走。
那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哪有半分將他當成皇帝的意思。
這地位,這處境,連這死太監都能如此輕視。
這皇帝當的,還真夠可憐。
劉邦苦笑一聲,連忙抬腳跟上。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有朝一日權在手,乃公弄死你們這幫狗眼看人低的!
跟著老太監走入永寧宮,一路上劉邦沒有多言語哪怕半句。
見到郭太後,他同樣是畢恭畢敬的行禮請安,動作之標準,哪怕是天幕外的人都要以為,這貨該不會突然曹髦附體了吧?
怎麽能轉換的這般自然!
可當劉邦行完禮,抬頭開口的那一刻,眾人瞬間確定了。
沒錯,還是那個大漢高太祖皇帝!
“母後,今日兒臣讀書之時,讀到一句話,自覺書上所注解不夠準確,這才想來請教。”
讀書?
郭太後正想說,文化方麵的事,別來問她,她也同樣不知。
可劉邦並未給她開口的機會。
“母後,敢問唇亡齒寒何解?”
“假道伐虢而唇亡齒寒之事,難道我兒也不知?”
郭皇後皺了皺眉,若是深奧的事,她自是不知。
可這昔日晉國假道伐虢之事,就是小畫本也該看過。
怎的向來讀書不錯的曹髦,今日竟然問出這麽簡單的問題?
“假道伐虢,虢亡而虞寒的道理,朕自然明白,看來母後也是明白的。”
“那若是朕亡呢?”
劉邦幽幽開口。
此話一出,郭皇後臉色瞬間大變。
“皇帝這是何意?”
“你乃是大魏天子,如何會亡?”
她試探性的問道,同時隱晦的衝著老太監使了個眼色。
老太監默默點頭後便下去了,隻剩下幾名宮女還在伺候。
“母後竟然不知?”
“以司馬氏如今的權勢,怕要不了多久便要讓朕禪位了。”
“朕是皇帝的時候,母後便是太後,可若到了那個時候,朕不再是皇帝,母後你覺得自己會怎樣?”
你覺得,你那個時候還能是太後嗎?
郭太後自然能聽出劉邦的言下之意。
這個問題,哪怕今日劉邦不說,她也早已經自己思考過。
別看如今司馬師與司馬昭二人對她這個太後還算尊重,乃至於對整個郭家都很好。
可這都是建立在司馬家沒有篡位的前提下。
一旦司馬家篡位,皇帝被迫禪位之後,她這個皇後豈不就是唇亡齒寒!
“我兒今日怎的突然想到了這些?”
“大將軍他向來對大魏忠心耿耿,你當是不用擔心,他不會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不會?
嗬嗬!
聽了郭太後的話,劉邦險些冷笑出聲。
司馬家之心,這天下還有幾人不知道的?
說他們不會篡位,那純純就是自欺欺人!
“朕自是放心大將軍,隻是這段時間來,大將軍身體算不得太好,他若是出了什麽意外,朕便是禪位也是無妨,隻是擔心母後你會受苦。”
雖然心中譏諷,表麵上劉邦還是表現的一副關心的模樣。
“皇帝,休要再胡說了,今日之話,哀家就當沒聽見,你迴去吧,平日裏多讀些有用的書,少想這些沒用的。”
眼見劉邦說的意猶未盡,郭太後連忙敲敲桌子要攆人。
下一刻,那老太監便帶著幾名侍衛前來。
隻見郭太後揮揮手,先前聽到兩人對話的宮女們便迅速被帶了下去。
“那朕明日再來拜見母後。”
聽著耳邊宮女們的求饒聲、慘叫聲,劉邦默默躬身拜退。
離開永寧宮之後,劉邦一改方才的沉重表情,反而是放鬆了下來。
這一趟至少能說明好幾件事。
太後不是司馬家的死黨,她也同樣有自己的想法。
另一點就是,司馬師也同樣不信任太後,因此郭太後也不敢保證自己身邊宮女是誰的人,在她們聽到不該聽的東西時,滅口是唯一的選擇。
由此能得出。
權力不小!
能被司馬家刻意安插眼線的,不說能與其扳手腕,至少也是能產生威脅的。
這一趟永寧宮,跑的值了!
走在前往後宮的路上,劉邦迴想起先前張良的勸諫。
保險起見,他稍稍等下去是沒問題的。
畢竟現在距離毋丘儉謀反還有很長時間,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試探。
但問題就在於,太後這一關,是張良幫不了的,他隻能自己去。
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這一刀,終究還是得劉邦自己去挨!
更何況,別的人,他或許還需要試探,但太後這一關,卻是完全沒必要!
“真要去啊。”
“高祖身居高位多年,估摸著已不知多久沒有與人卑躬屈膝過了吧?”
“朕現在就擔心,高祖一開口就露餡。”
“畢竟方才他與張良在宮中的對話,那語氣,一開口就是掌權多年的模樣,哪有半點像個傀儡皇帝了。”
“曹髦雖名義上也是皇帝,但他所作所為應當是小心翼翼的,高祖這……”
“的確是威嚴太過了些。”
天幕外的眾人看著劉邦這一副龍行虎步的模樣,紛紛搖頭。
以曹髦的地位來說,他在宮中可不該這麽囂張。
更何況,你真把這皇宮當成你大漢了啊?
若是在你劉邦的大漢,你抬手說要殺誰,哪怕那人是兵權在握的大將,也依舊是該殺就殺,不敢有半分反抗。
可這是在大魏,你是沒有半分權力的大魏天子曹髦啊!
你這麽囂張的模樣,知道的以為你是去求太後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去殺太後的!
然而就在大部分人扼腕歎息之時。
劉邦在見到太後宮門外的老太監時,卻忽然變了顏色。
那一副諂媚的模樣,簡直與片刻之前龍行虎步的他判若兩人。
“公公,朕來拜見太後,可否通稟?”
見他這副模樣,老太監隻是瞥了一眼便點點頭。
“在此等候。”
瞅他這一副駕輕就熟的模樣,估摸著從前的曹髦就是這待遇。
劉邦倒是也不惱。
他能從布衣出身一路走到皇帝那一步,靠的有很多技能,其中有一樣,那就是能屈能伸!
靜靜的等候片刻之後,老太監便走了出來。
“進去吧,不過今日太後有些乏了,你速速隨咱家來,莫要耽擱太後休息的時間。”
說罷,老太監轉身就走。
那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哪有半分將他當成皇帝的意思。
這地位,這處境,連這死太監都能如此輕視。
這皇帝當的,還真夠可憐。
劉邦苦笑一聲,連忙抬腳跟上。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有朝一日權在手,乃公弄死你們這幫狗眼看人低的!
跟著老太監走入永寧宮,一路上劉邦沒有多言語哪怕半句。
見到郭太後,他同樣是畢恭畢敬的行禮請安,動作之標準,哪怕是天幕外的人都要以為,這貨該不會突然曹髦附體了吧?
怎麽能轉換的這般自然!
可當劉邦行完禮,抬頭開口的那一刻,眾人瞬間確定了。
沒錯,還是那個大漢高太祖皇帝!
“母後,今日兒臣讀書之時,讀到一句話,自覺書上所注解不夠準確,這才想來請教。”
讀書?
郭太後正想說,文化方麵的事,別來問她,她也同樣不知。
可劉邦並未給她開口的機會。
“母後,敢問唇亡齒寒何解?”
“假道伐虢而唇亡齒寒之事,難道我兒也不知?”
郭皇後皺了皺眉,若是深奧的事,她自是不知。
可這昔日晉國假道伐虢之事,就是小畫本也該看過。
怎的向來讀書不錯的曹髦,今日竟然問出這麽簡單的問題?
“假道伐虢,虢亡而虞寒的道理,朕自然明白,看來母後也是明白的。”
“那若是朕亡呢?”
劉邦幽幽開口。
此話一出,郭皇後臉色瞬間大變。
“皇帝這是何意?”
“你乃是大魏天子,如何會亡?”
她試探性的問道,同時隱晦的衝著老太監使了個眼色。
老太監默默點頭後便下去了,隻剩下幾名宮女還在伺候。
“母後竟然不知?”
“以司馬氏如今的權勢,怕要不了多久便要讓朕禪位了。”
“朕是皇帝的時候,母後便是太後,可若到了那個時候,朕不再是皇帝,母後你覺得自己會怎樣?”
你覺得,你那個時候還能是太後嗎?
郭太後自然能聽出劉邦的言下之意。
這個問題,哪怕今日劉邦不說,她也早已經自己思考過。
別看如今司馬師與司馬昭二人對她這個太後還算尊重,乃至於對整個郭家都很好。
可這都是建立在司馬家沒有篡位的前提下。
一旦司馬家篡位,皇帝被迫禪位之後,她這個皇後豈不就是唇亡齒寒!
“我兒今日怎的突然想到了這些?”
“大將軍他向來對大魏忠心耿耿,你當是不用擔心,他不會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不會?
嗬嗬!
聽了郭太後的話,劉邦險些冷笑出聲。
司馬家之心,這天下還有幾人不知道的?
說他們不會篡位,那純純就是自欺欺人!
“朕自是放心大將軍,隻是這段時間來,大將軍身體算不得太好,他若是出了什麽意外,朕便是禪位也是無妨,隻是擔心母後你會受苦。”
雖然心中譏諷,表麵上劉邦還是表現的一副關心的模樣。
“皇帝,休要再胡說了,今日之話,哀家就當沒聽見,你迴去吧,平日裏多讀些有用的書,少想這些沒用的。”
眼見劉邦說的意猶未盡,郭太後連忙敲敲桌子要攆人。
下一刻,那老太監便帶著幾名侍衛前來。
隻見郭太後揮揮手,先前聽到兩人對話的宮女們便迅速被帶了下去。
“那朕明日再來拜見母後。”
聽著耳邊宮女們的求饒聲、慘叫聲,劉邦默默躬身拜退。
離開永寧宮之後,劉邦一改方才的沉重表情,反而是放鬆了下來。
這一趟至少能說明好幾件事。
太後不是司馬家的死黨,她也同樣有自己的想法。
另一點就是,司馬師也同樣不信任太後,因此郭太後也不敢保證自己身邊宮女是誰的人,在她們聽到不該聽的東西時,滅口是唯一的選擇。
由此能得出。
權力不小!
能被司馬家刻意安插眼線的,不說能與其扳手腕,至少也是能產生威脅的。
這一趟永寧宮,跑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