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趙昚被封皇子,劉邦等人的目光卻沒有絲毫的輕鬆。


    雖然老朱父子已經透露,這趙昚算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


    可問題就在於。


    這個榜單,仙人說的很明確,意難平。


    何謂意難平?


    說到底,無論能力如何,終究都還是沒能達到目的。


    令人惋惜,方為意難平。


    或許這就是此番盤點與明君榜盤點最大的不同之處。


    明君榜盤點中,個個都是龍鳳之姿,甚至說是一路平推都不過分。


    要能力有能力,麾下精兵強將數不勝數。


    哪怕是出身最慘的老朱,在參加紅巾軍之後,也同樣是迅速崛起。


    能力,氣運一概不缺。


    所以他的故事結局,是驅逐韃虜,光複中原。


    可趙昚不同。


    他的意難平,可能就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


    即便他成功得到皇太子之位,結局也同樣不會太好。


    察覺到絕大部分人心情沉重,朱棣笑著開口,試圖轉移話題。


    “沒什麽好可惜的,至少從趙大這一脈奪迴皇位之後,大宋便再沒有那般慫過。”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多了些骨氣,也算好事。”


    “的確如此,看來朕這一脈要合適的多。”


    相比於其他人的意難平,趙匡胤倒是不太在意。


    這樣的結局,至少他已經滿意了。


    甭管勝敗如何,至少得敢打,這就是最重要的!


    哪怕打輸了,也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這就是他想看到的大宋!


    “更何況,你們在惋惜什麽?”


    “替朕的大宋惋惜?那完全不用,這樣的繼承之人,朕很滿意。”


    “至於替中原惋惜的話,那就更沒必要了。”


    “朕不知道蒙元鐵騎究竟有多強橫,也不知蒙元入關之後,中原百姓如何度日,但朕知道最後的結局。”


    “驅逐韃虜,光複中原,老朱辦的事,靠譜!”


    雖大宋難以延續下去,但知道最後這天下重歸於中原,那對趙匡胤而言,便已經是能夠接受的結局了。


    至少沒有因為他大宋的軟弱,而丟掉中原的萬裏河山。


    “所以從方才那些破碎的畫麵中也能看出來,孝宗的處境究竟有多艱難。”


    “對待趙構之時,百官敢欺上瞞下,敢做這等忤逆之事,對孝宗也是同樣。”


    “甚至孝宗的處境還會更難幾分,畢竟趙構隻是禪讓,可不是死了,作為主戰派,頭頂上還有個投降派的太上皇壓著,你們想想,該有多窒息。”


    老朱這一言,道盡了趙昚的心酸。


    南宋年間,趙昚雙目泛紅。


    他的確繼承皇位登基了,可事實就如老朱說的一般。


    束手束腳!


    他本以為登基之後,一切都能如自己所願的做出改變。


    可越是想要改變,接踵而至的問題便越來越多。


    朝堂上下的文武百官,有幾個身上是幹淨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知道這些,他也無力改變,金國的壓力一直存在,若朝堂上再大動幹戈,虎視眈眈的金人絕不會放過南下的機會。


    對外他雖有北伐之心,卻沒有多少能用之將。


    【有北伐之心,卻無北伐之將。


    趙昚所麵對的便是這樣的處境。


    剛剛登基,他便不甘心偏安一隅。


    繼位的第二個月,他便決定頂著滿朝文武,頂著太上皇趙構的壓力,為嶽飛平反。


    昔年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嶽飛,在孝宗年間得以昭雪平反!


    趙昚將其改葬在西湖畔,追諡之時,太常寺禮官原本上奏為嶽飛定諡為忠湣。


    可問題再度出現,嶽飛案的元兇還活著。


    趙昚雖有平反之誌,卻也不敢背負不孝之名,隻能為趙構遮掩一二。


    最終嶽飛追諡定為武穆!


    即便平反不夠徹底,卻也讓滿朝文武看到了趙昚出兵北伐的決心。


    昔日的主戰派大臣張浚等人被一一起用,同時厲兵秣馬,甚至親自在宮中操練。


    乃至於曾經助他登上皇位的史浩,因反對北伐也被他逐漸疏遠。


    對於趙昚而言,他登上皇位唯一的目的便是光複中原,還於舊都!


    且他這一生,也一直在為此不懈的努力著!】


    “這才是我大宋皇帝該有的氣魄!”


    趙匡胤激動的雙手都止不住的顫抖。


    這麽長時間以來,但凡天幕上出現大宋皇帝的身影,對他而言都是濃濃的屈辱。


    明明能守卻開城投降,明明能勝,卻硬生生的扼殺功臣,卑躬屈膝的稱臣以換得屈辱的和平!


    甚至看的他有時候都忍不住懷疑,難道他的大宋,從頭到尾真的就隻剩下一個慫字了嗎?


    “不過,他也並非真的無能用之將吧?不過有的人他是不敢去用罷了。”


    朱棣想了想道。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南宋的那些文官的確是一言難盡,可武將上卻從未少過。


    “不敢去用?你說的是辛棄疾?”


    早已經連夜通讀史書的老朱自然知道朱棣說的是誰。


    反金歸宋,率五十人直搗黃龍,在金兵大營中來去自如,生擒叛徒張安國後突圍而出。


    要說將,的確算得上不世出的猛將。


    可問題是,他的出身太過令人忌憚。


    “別說宋孝宗,就是老四你,你能拍著胸脯說自己敢用他?”


    那年頭,趙昚一心想著北伐,你突然蹦出個金人地盤出身的猛將,換了誰,誰敢重用?


    真不怕前腳給了兵權,後腳人出了大宋便轉頭自立?


    “既然無人能用,那為何不用?”


    “誰說無人能用?”


    “隆興北伐初期,近乎連戰連捷的李顯忠你忘了?”


    “隻可惜張浚雖是個堅定的主戰派,卻管不住麾下將領。”


    “說到底,孝宗缺的並非將才,而是帥才。”


    “隆興北伐,本不該那般的虎頭蛇尾。”


    老朱歎道。


    張浚對下麵的人做不到令行禁止。


    甚至不少人在北伐還未見成效之時,便因妒忌而內亂,最終導致這最有希望的一場翻身仗,以失敗而告終。


    李顯忠也因此引咎罷官,最終鬱鬱離世。


    說到底,趙昚不缺辛棄疾,他缺的是嶽飛。


    “大概也正是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在登基之後,他才迫不及待的為嶽飛平反昭雪。”


    “隻可惜,嶽飛生的早了,而他生的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個火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個火鍋並收藏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