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因為太過完美,所以存在感便也太低了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光武皇帝都隻能排在第六?那前麵五個到底幹了些啥?”
我嘞個孩兒!
老朱震驚了。
劉秀那傳奇一般的中興之主,在他心中絕對是坐五望三的存在!
結果竟然隻是第六?
“前五……定有朕一席之地!”
看到老朱的感歎,李二堅信不疑的道。
“那寡人作為光武皇帝的太祖,自然也該有一席之地吧?”
劉邦也同樣不示弱。
這兩位站出來,倒是沒人有異議了。
“可這還差著三個名額呢!”
這兩位老朱自然不會忽略。
可除卻這兩人之外,誰還能穩居劉秀之上?
“看下去就知道了,現在先讓寡人來看看,寡人這九世孫究竟幹了些什麽!”
劉邦倒是沒那麽重的好奇心,或者說,他現在好奇的是眼下這件事。
大漢是如何中興的!
【大漢是如何中興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也很好奇。
絕大部分看到那段曆史的人都想不明白,劉秀是如何翻身的。
在那個時候,大漢早已經亡國,王莽篡漢之後建立新朝,直至他被殺之前,在位整整十五年。
並且王莽在位的這段時間裏,推行了政策無數。
有不少後人推測,他並不屬於那個時代,他推行的不少政策都至少領先上千年。
他發明的不少東西,乃至於他的開放程度,也都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但史書告訴後人,他真切的屬於哪個時代,而且絕對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他想將天下田皆改為王田,山川河流皆收歸新朝所有。
改製,且還是如此大刀闊斧的改製,那便免不了流血!
當時便有無數人站出來反對,包括曾經支持他登基的自己人。
這一舉動,顯然是動了他們的蛋糕。
哪怕王莽強行將政策推行了下去,也依舊沒有人願意遵從。
在遭到反對之後,他還試圖以嚴刑峻法強製推行,但顯然收效甚微,反而百姓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為了彰顯新朝國威,他將昔日大漢的屬國由王降為侯,並且強行收迴匈奴單於璽毀去。
此舉直接導致了邊境衝突,數十萬大軍被無期限的困死於邊疆,徒耗無數錢糧,乃至於天災降臨之時,朝中竟然抽不出賑災的錢糧!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起義的聲音掀起。
宛城劉秀,也就是在這一刻開始嶄露頭角!】
“怎麽又出來了個新朝?不管這王莽是篡位還是其他什麽手段坐上的皇帝,這都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吧?”
“這種情況下真的還能再造大漢嗎?”
看到這裏,劉邦真的越發懵逼。
他怎麽感覺,這新朝與當初的始皇帝有些像呢?
不過當初討伐大秦的時候,他有項羽幫忙開路吸引敵軍注意。
可那個時代能有項羽那般的猛人?
即便比起大秦,王莽有所不如,但劉秀的這難度,也絕不遜色於開國!
“所以說這根本就是個奇跡!”
“除了天佑大漢之外,咱都找不到能夠解釋這件事的辦法。”
老朱表示自己無話可說。
不管是劉秀還是王莽,都無法解釋!
雖然他不知道仙人說領先上千年的政策,但他知道野史記載了一件事。
王莽好似知曉新朝亡於誰手一般,曾下旨公開通緝名為劉秀之人。
在這種前提下,光武皇帝仍舊走到了最後,開創了東漢基業。
隻能用奇跡來形容!
“不過王莽也著實是作死,他想將天下土地皆改為王田,事實上就是效仿周朝的井田製,也就是做出了些許改變罷了。”
“明明自己的位置還沒坐穩,便想效仿先賢,卻不知已經動了所有人的蛋糕,擁立他上位的那些人也同樣不會支持他。”
若要李二說,光武帝再造大漢就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
王莽篡漢之後,若不是他自己推出了大量作死的政策,不僅失了民心,還失去了原本支持他的力量,別說再造大漢,估摸著劉秀也壓根不會有起義的想法!
“帝王手腕還是不夠老辣,有些事要快刀斬亂麻,有些事卻隻能緩慢推行。”
“這一點,咱就不得不佩服高祖那一脈的人了,他老劉家不少人都好似生來就為了當皇帝一般,非但心性涼薄,且那般帝王手腕,著實讓人佩服。”
老朱這話也不知是褒是貶。
反正以劉邦的臉皮,那都全當是在誇他了。
“過獎,過獎了,子孫們自己爭氣,當然了,可能也有寡人教導有方的功勞在其中。”
眾人:“……”
“漢高祖,老朱這是在諷刺你們劉家人天性涼薄,你從哪聽出是在誇你了?”
趙匡胤忍不住道。
“什麽?寡人隻聽到老朱說咱老劉家的人生來就是皇帝的料,還有別的嗎?”
開玩笑,作為最能屈能伸的皇帝,自動過濾一些不想聽的話,那不是被動技能嗎?
“這麽說的話,倒是也沒錯,畢竟皇帝這個位置,本就是孤家寡人,若是抱有太多個人感情也做不好皇帝。”
李二表示讚同。
老朱不說話。
他怕自己再說就又要戳人痛點了。
“不過光武帝也真不是什麽無情無義之人,至少他對陰皇後還是有真感情的。”
見無人答話,李二便再自顧自的道。
能夠在心中給最愛的人留一片淨土,這一點他還是認同光武帝的。
“這也值得誇嗎?”
一直潛水的劉秀忍不住冒頭了。
廢後重立陰麗華這件事,他一直覺得會是自己一生的汙點。
畢竟郭皇後並未犯什麽實質性的大錯,他算是無故廢後,並且另立太子了。
“倒不是值不值得誇,而是光武帝你在史書上的存在感太低了,如果沒有陰皇後這件事,怕是存在感還會進一步降低。”
老朱冒頭了。
“存在感低?這又是為何?他中興大漢,不應該為天下人所讚揚嗎?”
“哪怕為人一般,這般功績也是不該抹殺的吧?”
劉邦表示不解。
哪怕劉秀稱自己是開國皇帝,估摸著都沒什麽人會跳出來反駁。
開國皇帝,存在感又怎麽會低?
“他太完美了。”
我嘞個孩兒!
老朱震驚了。
劉秀那傳奇一般的中興之主,在他心中絕對是坐五望三的存在!
結果竟然隻是第六?
“前五……定有朕一席之地!”
看到老朱的感歎,李二堅信不疑的道。
“那寡人作為光武皇帝的太祖,自然也該有一席之地吧?”
劉邦也同樣不示弱。
這兩位站出來,倒是沒人有異議了。
“可這還差著三個名額呢!”
這兩位老朱自然不會忽略。
可除卻這兩人之外,誰還能穩居劉秀之上?
“看下去就知道了,現在先讓寡人來看看,寡人這九世孫究竟幹了些什麽!”
劉邦倒是沒那麽重的好奇心,或者說,他現在好奇的是眼下這件事。
大漢是如何中興的!
【大漢是如何中興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也很好奇。
絕大部分看到那段曆史的人都想不明白,劉秀是如何翻身的。
在那個時候,大漢早已經亡國,王莽篡漢之後建立新朝,直至他被殺之前,在位整整十五年。
並且王莽在位的這段時間裏,推行了政策無數。
有不少後人推測,他並不屬於那個時代,他推行的不少政策都至少領先上千年。
他發明的不少東西,乃至於他的開放程度,也都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但史書告訴後人,他真切的屬於哪個時代,而且絕對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他想將天下田皆改為王田,山川河流皆收歸新朝所有。
改製,且還是如此大刀闊斧的改製,那便免不了流血!
當時便有無數人站出來反對,包括曾經支持他登基的自己人。
這一舉動,顯然是動了他們的蛋糕。
哪怕王莽強行將政策推行了下去,也依舊沒有人願意遵從。
在遭到反對之後,他還試圖以嚴刑峻法強製推行,但顯然收效甚微,反而百姓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為了彰顯新朝國威,他將昔日大漢的屬國由王降為侯,並且強行收迴匈奴單於璽毀去。
此舉直接導致了邊境衝突,數十萬大軍被無期限的困死於邊疆,徒耗無數錢糧,乃至於天災降臨之時,朝中竟然抽不出賑災的錢糧!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起義的聲音掀起。
宛城劉秀,也就是在這一刻開始嶄露頭角!】
“怎麽又出來了個新朝?不管這王莽是篡位還是其他什麽手段坐上的皇帝,這都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吧?”
“這種情況下真的還能再造大漢嗎?”
看到這裏,劉邦真的越發懵逼。
他怎麽感覺,這新朝與當初的始皇帝有些像呢?
不過當初討伐大秦的時候,他有項羽幫忙開路吸引敵軍注意。
可那個時代能有項羽那般的猛人?
即便比起大秦,王莽有所不如,但劉秀的這難度,也絕不遜色於開國!
“所以說這根本就是個奇跡!”
“除了天佑大漢之外,咱都找不到能夠解釋這件事的辦法。”
老朱表示自己無話可說。
不管是劉秀還是王莽,都無法解釋!
雖然他不知道仙人說領先上千年的政策,但他知道野史記載了一件事。
王莽好似知曉新朝亡於誰手一般,曾下旨公開通緝名為劉秀之人。
在這種前提下,光武皇帝仍舊走到了最後,開創了東漢基業。
隻能用奇跡來形容!
“不過王莽也著實是作死,他想將天下土地皆改為王田,事實上就是效仿周朝的井田製,也就是做出了些許改變罷了。”
“明明自己的位置還沒坐穩,便想效仿先賢,卻不知已經動了所有人的蛋糕,擁立他上位的那些人也同樣不會支持他。”
若要李二說,光武帝再造大漢就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
王莽篡漢之後,若不是他自己推出了大量作死的政策,不僅失了民心,還失去了原本支持他的力量,別說再造大漢,估摸著劉秀也壓根不會有起義的想法!
“帝王手腕還是不夠老辣,有些事要快刀斬亂麻,有些事卻隻能緩慢推行。”
“這一點,咱就不得不佩服高祖那一脈的人了,他老劉家不少人都好似生來就為了當皇帝一般,非但心性涼薄,且那般帝王手腕,著實讓人佩服。”
老朱這話也不知是褒是貶。
反正以劉邦的臉皮,那都全當是在誇他了。
“過獎,過獎了,子孫們自己爭氣,當然了,可能也有寡人教導有方的功勞在其中。”
眾人:“……”
“漢高祖,老朱這是在諷刺你們劉家人天性涼薄,你從哪聽出是在誇你了?”
趙匡胤忍不住道。
“什麽?寡人隻聽到老朱說咱老劉家的人生來就是皇帝的料,還有別的嗎?”
開玩笑,作為最能屈能伸的皇帝,自動過濾一些不想聽的話,那不是被動技能嗎?
“這麽說的話,倒是也沒錯,畢竟皇帝這個位置,本就是孤家寡人,若是抱有太多個人感情也做不好皇帝。”
李二表示讚同。
老朱不說話。
他怕自己再說就又要戳人痛點了。
“不過光武帝也真不是什麽無情無義之人,至少他對陰皇後還是有真感情的。”
見無人答話,李二便再自顧自的道。
能夠在心中給最愛的人留一片淨土,這一點他還是認同光武帝的。
“這也值得誇嗎?”
一直潛水的劉秀忍不住冒頭了。
廢後重立陰麗華這件事,他一直覺得會是自己一生的汙點。
畢竟郭皇後並未犯什麽實質性的大錯,他算是無故廢後,並且另立太子了。
“倒不是值不值得誇,而是光武帝你在史書上的存在感太低了,如果沒有陰皇後這件事,怕是存在感還會進一步降低。”
老朱冒頭了。
“存在感低?這又是為何?他中興大漢,不應該為天下人所讚揚嗎?”
“哪怕為人一般,這般功績也是不該抹殺的吧?”
劉邦表示不解。
哪怕劉秀稱自己是開國皇帝,估摸著都沒什麽人會跳出來反駁。
開國皇帝,存在感又怎麽會低?
“他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