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後世有人評價,三代之後,聖君,首推漢文帝!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若文帝賞賜鄧通是他做出的昏庸決定,那位列明君榜第八或許還算是合理。
但連這件事都是他算計好的。
除此之外,文帝或許還有其他的一些小毛病,但比起他的功績,比起他做出的那些成就,那些算是事嗎?
若說因為那些許能夠被忽略的小毛病都能影響到他最終排名的話。
那往後還排在劉恆前麵的明君們,估摸著多少都得有些羞愧。
“的確,第八名多少是有些低了。”
“依咱看來,文帝至少是保三爭一的存在!”
“就是不知仙人究竟是以何為標準評判的這等級了。”
先前明君榜上的兩人,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合理。
甚至還有少數人覺得,這兩人都能上,那他們也應該能上明君榜才對。
可文帝劉恆一出現,想取而代之的不見了,轉而不少人都在質疑,
堂堂漢太宗文皇帝,竟然隻能排到第八名嗎?!
那前麵的到底該做出多大的功績才能服眾?
“朕大概是能猜到的,應當是以那位帝皇對於後世的影響,以及對於自己王朝的影響,這二者結合作為評判。”
“可能前者占的份量還要更大些。”
“或許這才是前兩名皇帝能夠上榜,且文帝隻排在第八的原因。”
對於仙人排列出的榜單,早在昏君榜盤點之時,李二就有所推測。
眼下劉恆的排名也算是進一步肯定了他的推測。
這話一出,不少人都覺得有道理,紛紛在心中開始盤點,以自己的功績能否上個明君榜。
那些真正完成大一統的皇帝,都知曉無論如何,自己的評價應該都不會太低。
可趙匡胤就有些糾結了。
主要他不清楚自己到底算不算達成了大一統。
要說有吧,他沒收迴燕雲十六州。
要說沒有吧,他也算是終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
“趙黑子,在糾結自己算不算大一統的開國皇帝?”
“你求求咱,說不定咱一個高興,就將後世對你的評價告訴你了。”
老朱趁火打劫。
他知道除卻自己之外,爭議最大的就是趙匡胤這位宋祖了。
甚至趙匡胤的壓力比他還大。
畢竟大明已經有人上了明君榜了,即便老朱自己不被仙人承認,也算不得太過丟臉。
可大宋那情況,除卻宋祖之外,其餘人對這明君榜那就是想都不帶想的。
一旦趙匡胤無緣明君榜,那便可能意味著整個趙宋,無人能夠得到仙人的肯定!
趙匡胤:“……”
“朕自當有信心,仙人定然會承認朕所做的一切,哪怕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的。”
麵對老朱的挑釁,趙匡胤的迴答穩如老狗。
但他內心究竟慌不慌,那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嗬嗬,表麵說著朕自當有信心,背地裏身上都要被冷汗浸濕透了吧?”
“咱也不想逗你了,同為開國皇帝,咱隻能說,你是被後世所承認的,不過你那些後世傳人,屬實是敗了你大宋的威名。”
見趙匡胤那一副色厲內荏的模樣,老朱不由得笑著道。
不管後世繼承人如何,單論自己的話,趙匡胤絕對算是頂尖的開國明君!
後世那些人如何龜縮,如何慫,說到底那些也怨不得趙匡胤。
“哼,算你說了一次人話。”
“後世子孫,朕自會教導,能教導到何等程度,朕雖不敢保證,但至少不可能再如原本一般步步退讓,沒有半分血性!”
得到老朱的答案之後,雖然看不見麵容,但從他說話的語氣裏,眾人都能感覺出趙匡胤深深的鬆了口氣。
整個趙宋的壓力都在他一人之身。
從先前的昏君榜盤點中也不難聽出,對於軟弱的趙宋,仙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
他是整個大宋唯一的希望!
“但不得不說的是,就咱所知,漢高祖他老劉家的後代算得上是最優秀的。”
“除卻高祖自己之外,文景二帝、昭宣二帝,甚至武帝都有機會能夠爭一爭前十明君的位置。”
“你趙黑子在大一統王朝中就算是最差的了,隻有你一人有希望入仙人之眼。”
老朱這話本是繼續嘲諷趙匡胤的,但劉邦看著心中那叫一個舒暢啊。
就老朱說的那些人,再加上他自己,那就是六位千古明君!
哪個朝代能有這樣的輝煌?
哪怕是昔日大秦的奮六世之餘烈,怕是也不過如此了吧!
“低調,低調,諸位還是等著看仙人的評判吧,現在仙人還在盤點寡人那不成器的四子,不如看看仙人對他的總結?”
隨著劉邦的話音落下,天幕上的字跡也幾乎同時發生變化。
【大漢太宗文皇帝,劉恆!
他的這一生,雖沒有太大的波瀾,卻也算得上傳奇。
很多人都說他的皇位是撿來的。
但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人,皇位或許是撿來的,可在天降皇位之前,他便已經將整個代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他先是擁有了作為一名千古明君的能力,然後才得到了這個皇位的機會。
做皇帝這件事,仿佛真的有天賦。
登基之後,他放權讓利,幾乎將劉氏諸王以及群臣的地位無限的抬高。
換做其他人,此生恐怕都隻能作為傀儡皇帝的身份活著。
可劉恆用自己的手段,一步步取迴了皇權,並且將劉氏諸王的力量抑製在朝廷能夠處理的範疇之內。
他這一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繼承了呂雉重農寬商的政策,進一步讓利於百姓,免去賦稅,減輕徭役。
他這一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
名為皇帝,實則他登基之後的生活,與他還是代王之時一般無二。
以身作則的同時,還裁撤了不少朝廷中無用的官位,將為國為民這四個字做到了極致。
乃至於直至駕崩之前,他留下的遺詔,也同樣令人動容!
後世有人評價,三代之後,聖君,首推漢文帝!
數千年曆史之中,明君榜之上當有其名。】
遺詔?
令人動容?
遺詔還能玩出什麽個花樣?
劉邦有些不解,也有些期待的看著天幕。
他很想知道,自己這不起眼的四子,究竟還能給自己帶來多少驚喜。
同時他心中已經隱隱下定了決心,連仙人都如此讚不絕口,如若還不能決定儲君的人選,那可多少就有些不識時務了!
但連這件事都是他算計好的。
除此之外,文帝或許還有其他的一些小毛病,但比起他的功績,比起他做出的那些成就,那些算是事嗎?
若說因為那些許能夠被忽略的小毛病都能影響到他最終排名的話。
那往後還排在劉恆前麵的明君們,估摸著多少都得有些羞愧。
“的確,第八名多少是有些低了。”
“依咱看來,文帝至少是保三爭一的存在!”
“就是不知仙人究竟是以何為標準評判的這等級了。”
先前明君榜上的兩人,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合理。
甚至還有少數人覺得,這兩人都能上,那他們也應該能上明君榜才對。
可文帝劉恆一出現,想取而代之的不見了,轉而不少人都在質疑,
堂堂漢太宗文皇帝,竟然隻能排到第八名嗎?!
那前麵的到底該做出多大的功績才能服眾?
“朕大概是能猜到的,應當是以那位帝皇對於後世的影響,以及對於自己王朝的影響,這二者結合作為評判。”
“可能前者占的份量還要更大些。”
“或許這才是前兩名皇帝能夠上榜,且文帝隻排在第八的原因。”
對於仙人排列出的榜單,早在昏君榜盤點之時,李二就有所推測。
眼下劉恆的排名也算是進一步肯定了他的推測。
這話一出,不少人都覺得有道理,紛紛在心中開始盤點,以自己的功績能否上個明君榜。
那些真正完成大一統的皇帝,都知曉無論如何,自己的評價應該都不會太低。
可趙匡胤就有些糾結了。
主要他不清楚自己到底算不算達成了大一統。
要說有吧,他沒收迴燕雲十六州。
要說沒有吧,他也算是終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
“趙黑子,在糾結自己算不算大一統的開國皇帝?”
“你求求咱,說不定咱一個高興,就將後世對你的評價告訴你了。”
老朱趁火打劫。
他知道除卻自己之外,爭議最大的就是趙匡胤這位宋祖了。
甚至趙匡胤的壓力比他還大。
畢竟大明已經有人上了明君榜了,即便老朱自己不被仙人承認,也算不得太過丟臉。
可大宋那情況,除卻宋祖之外,其餘人對這明君榜那就是想都不帶想的。
一旦趙匡胤無緣明君榜,那便可能意味著整個趙宋,無人能夠得到仙人的肯定!
趙匡胤:“……”
“朕自當有信心,仙人定然會承認朕所做的一切,哪怕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的。”
麵對老朱的挑釁,趙匡胤的迴答穩如老狗。
但他內心究竟慌不慌,那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嗬嗬,表麵說著朕自當有信心,背地裏身上都要被冷汗浸濕透了吧?”
“咱也不想逗你了,同為開國皇帝,咱隻能說,你是被後世所承認的,不過你那些後世傳人,屬實是敗了你大宋的威名。”
見趙匡胤那一副色厲內荏的模樣,老朱不由得笑著道。
不管後世繼承人如何,單論自己的話,趙匡胤絕對算是頂尖的開國明君!
後世那些人如何龜縮,如何慫,說到底那些也怨不得趙匡胤。
“哼,算你說了一次人話。”
“後世子孫,朕自會教導,能教導到何等程度,朕雖不敢保證,但至少不可能再如原本一般步步退讓,沒有半分血性!”
得到老朱的答案之後,雖然看不見麵容,但從他說話的語氣裏,眾人都能感覺出趙匡胤深深的鬆了口氣。
整個趙宋的壓力都在他一人之身。
從先前的昏君榜盤點中也不難聽出,對於軟弱的趙宋,仙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
他是整個大宋唯一的希望!
“但不得不說的是,就咱所知,漢高祖他老劉家的後代算得上是最優秀的。”
“除卻高祖自己之外,文景二帝、昭宣二帝,甚至武帝都有機會能夠爭一爭前十明君的位置。”
“你趙黑子在大一統王朝中就算是最差的了,隻有你一人有希望入仙人之眼。”
老朱這話本是繼續嘲諷趙匡胤的,但劉邦看著心中那叫一個舒暢啊。
就老朱說的那些人,再加上他自己,那就是六位千古明君!
哪個朝代能有這樣的輝煌?
哪怕是昔日大秦的奮六世之餘烈,怕是也不過如此了吧!
“低調,低調,諸位還是等著看仙人的評判吧,現在仙人還在盤點寡人那不成器的四子,不如看看仙人對他的總結?”
隨著劉邦的話音落下,天幕上的字跡也幾乎同時發生變化。
【大漢太宗文皇帝,劉恆!
他的這一生,雖沒有太大的波瀾,卻也算得上傳奇。
很多人都說他的皇位是撿來的。
但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人,皇位或許是撿來的,可在天降皇位之前,他便已經將整個代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他先是擁有了作為一名千古明君的能力,然後才得到了這個皇位的機會。
做皇帝這件事,仿佛真的有天賦。
登基之後,他放權讓利,幾乎將劉氏諸王以及群臣的地位無限的抬高。
換做其他人,此生恐怕都隻能作為傀儡皇帝的身份活著。
可劉恆用自己的手段,一步步取迴了皇權,並且將劉氏諸王的力量抑製在朝廷能夠處理的範疇之內。
他這一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繼承了呂雉重農寬商的政策,進一步讓利於百姓,免去賦稅,減輕徭役。
他這一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
名為皇帝,實則他登基之後的生活,與他還是代王之時一般無二。
以身作則的同時,還裁撤了不少朝廷中無用的官位,將為國為民這四個字做到了極致。
乃至於直至駕崩之前,他留下的遺詔,也同樣令人動容!
後世有人評價,三代之後,聖君,首推漢文帝!
數千年曆史之中,明君榜之上當有其名。】
遺詔?
令人動容?
遺詔還能玩出什麽個花樣?
劉邦有些不解,也有些期待的看著天幕。
他很想知道,自己這不起眼的四子,究竟還能給自己帶來多少驚喜。
同時他心中已經隱隱下定了決心,連仙人都如此讚不絕口,如若還不能決定儲君的人選,那可多少就有些不識時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