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師行轅外。


    傅山迴首最後看了一眼旗杆上飄著的“李”字大旗,重重歎了一口氣。


    這裏是真定府,受命代帝出征的大學士李建泰率領三千禁軍就駐紮在這裏。


    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大順,隨後渡河東征。消息傳到京城後,崇禎皇帝寢食難安。


    此時大明朝風雨飄搖,黃河以北幾無可戰之軍。崇禎不甘心就此失敗,在早朝時痛哭流涕,誓要禦駕親征,與大順軍決一死戰。


    朝廷重臣紛紛勸阻,願意以身相代,崇禎最後選定了大學士李建泰,以“督師輔臣”的身份代帝出征。


    由於是代帝出征,這場出征聲勢浩大,舉行了非常隆重的典禮,正陽門城樓上,崇禎以金杯斟酒連賜三杯,又把自己親筆撰寫的手敕及尚方寶劍交給李建泰,目送他率軍出城。


    這麽盛大的儀式,李建泰帶走的兵力卻隻有三千禁軍。


    李建泰率軍離京之後,取道保定南下,想要糾集保定兵、宣大兵再與大順軍決戰。


    滿朝文武中,崇禎之所以選擇李建泰代帝出征,就是因為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家中豪富,指望他破家紓難。


    李建泰也十分光棍,他家就在大順軍東征的必經之路上,與其家業被大順軍搶了去,還不如變賣家業募軍作戰,說不定還能博一場大的。


    行軍至真定府,李建泰才收到消息,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州縣望風而降,他的老家曲沃也已經被大順軍占領,萬貫家私全成了大順軍的囊中之物。


    李建泰由此進退失據,駐兵真定府猶豫不決,想往前與宣大兵匯合共拒大順軍,卻貪生怕死;想率軍撤退迴京,臉上又掛不住。


    這時,被聘為軍前讚畫的山西名士傅山勸他率軍進駐太原,以為幾輔屏障,卻被李建泰理所當然的拒絕掉。


    在李建泰這裏碰了一鼻子灰,傅山垂頭喪氣的返迴住所,看到與自己同時被募為軍前讚畫的韓霖正在收拾行囊。


    韓霖是絳州人,在河東韓家久負盛名,韓霖與兄弟韓雲、韓霞被譽為“河東三韓”。其中韓霖博學多才,學貫中西,更曾拜徐光啟為師學習兵法,又向高一誌學炮術,以兵學聞名當世。


    “青主迴來啦。”韓霖看到是傅山迴來,口中打著招唿,手裏一刻不停的收拾書卷。行李可以由下人整理,書卷韓霖卻從來都是自己動手。


    韓霖愛好藏書,看到沒見過的書卷畫冊都千方百計的求來。傅山手裏原有一卷北宋畫家燕文貴的《溪山樓觀》山水畫卷,轉賣給太原潘氏,韓霖知道後跑去太原,磨了半個月,花費重金又從潘家購買到手,方才滿意而歸。


    “雨公兄這是要走?”


    韓霖歎了口氣,看看屋外沒有其他人,這才說道:“李督師靠不住,青主你也早做打算吧!”


    想到剛才勸說李建泰出發太原又遭失敗,傅山也忍不住歎氣。


    韓霖道:“如今天下大亂,我欲帶家人隱居山野以避戰亂,青主不妨同去。”


    傅山聽得意動,他家中父親早亡,隻餘老母在堂,十年前妻子張氏病故後,傅山誓不再娶,帶著兒子傅眉與老母相依為命。


    天下紛亂,避世不出也不失為一個選擇,可傅山依舊有些不甘。


    “雨公兄,山西地形險峻,大同、宣府尚有駐軍可堪一戰,隻要籌劃得當,定讓那李闖舉步維艱!”


    這話就有些自欺欺人了,大順軍自過河後一路勢如破竹,所過州縣望風而降,哪裏能看出一絲步履維艱的影子來?


    韓霖也猶豫片刻,想到自己要迴鄉,少不得從太原經過,正好可以順道看看太原官軍防務如何,能不能擋得住李闖兵鋒。


    計議已定,兩人收拾好行囊,隻帶著幾名健仆離開真定府,騎馬經井陘往太原而去。


    兩人都是知兵之人,曉得戰事瞬息萬變,所以一刻也不敢耽擱,沒幾日便到太原境內。


    此時他們立馬高山之上,遙望太原城,看到城內炊煙嫋嫋,一片祥和,並無戰亂烽火的景象。


    傅山長出口氣:“還好還好,來得不晚。”


    山勢險峻,兩人牽馬下山,在山腰古寺前看到有一茶攤,便在此歇息片刻。


    茶攤老板是個瘸了條腿的老漢,臉頰上有一道四五寸長的舊傷,幾乎將整個臉皮掀起,看著分外恐怖。


    是刀傷!


    傅山與韓霖對視一眼,心中都多了些許提防。


    或許是發現兩人注意到自己傷口,老漢送上茶水後笑著指著自己臉上舊傷說:“客官莫慌,我不是歹人,這傷口是幾年前韃子砍得。”


    幾年前,韃子?


    韓霖問道:“莫非是五年前韃子入關那次?”


    老漢道:“是啊,當初老漢我跟著盧總督在真定府與韃子拚命,臉上挨了這一刀,當時就昏死過去。也是我命不該絕,半夜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才一路熬著迴到家鄉。”


    兩人肅然起敬:“原來老丈是為國奮戰的老軍,失敬失敬。”


    老漢自嘲一笑:“什麽為國奮戰,就是圖口飯吃。盧總督那才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隻可惜下場不好。”


    想到盧象升,兩人也都是長籲短歎。當時韃子繞道殺入大明腹地,盧象升正值父喪期間,被朝廷奪情,盔甲下盡是麻布喪服。


    就在盧象升率軍與滿清血戰之時,太監高起潛督關寧軍就在幾十裏外,直至盧象升壯烈戰死也未發一兵援救。甚至盧象升戰死後過了八十多天,屍身才得收殮,淒慘至極。


    事隔經年,老漢想起此事,依舊雙眼泛紅,咬牙切齒道:“如此朝廷,活該被李闖奪了江山!”


    傅山被老漢一番話氣得怒火中燒,想要駁斥,卻又想起老漢的遭遇,最後也隻能勸說一句:“老丈,這話可不興講,小心被官府聽了去。”


    老漢輕蔑一笑:“哪還來的官府,太原城都已經被闖王占了。”


    傅山與韓霖如遭雷擊,韓霖說話聲音都在顫抖:“怎麽會?我倆在山上看,並無戰火痕跡。”


    “嘿,要什麽戰火痕跡,巡撫標營的兵打開城門投降了,就在三天前。”


    傅山與韓霖無語對視,均是滿心苦澀。


    如此堅城,竟被李自成兵不血刃的拿下,難道這大明,真的要亡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