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文錢!足足五百文啊!”一個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痛心疾首:“你怎不去搶啊?搶錢來得還快些!”
此時船已行至江中,操船的船夫聽得不耐煩了,把船槳往腳下一扔,沒好氣的說:“我也沒求著你坐船,嫌價錢高我把錢退給你,你現在就滾下船遊迴去!”
同船幾人看到船夫發怒,紛紛勸說,商人也怕船夫生氣給船做了手腳,於是偃旗息鼓坐在船艙裏不說話了。
船夫熄了火氣,撿起船槳繼續劃船,口中不忘說道:“你們也別嫌船資貴,貴也是有貴的道理的。你們在碼頭那裏沒少等吧?別的船為啥不走?”
船上眾人也都十分好奇:“為啥?”
大家也都不是第一次過江了,平常幾十枚銅錢就能搭船過江,今天卻漲到了五百文錢。
“還不是打仗鬧的!”船夫說道:“前些日子江麵上的船一過了江就沒了音信,原來是被江對岸的八大王給扣下了,要用這些船運兵過江來打荊州的餘司令。”
“也就是我膽子大,才敢在這檔口操船送你們過江。五百文錢你們掏得不虧,換作是別人,你看他們哪個敢這麽幹?”
船老大眉飛色舞的說著,這一船總共七個人,加起來能賺將近四兩銀子。真得感謝八大王在這時候動刀兵,不然自己哪有這好機會?
“打仗了?誰贏了?”船上一個小夥子好奇追問。
“那還用說,當然是餘司令贏了!”說話的是一個精壯漢子,他眉飛色舞的說:“我出城的時候就看到餘家軍押著一隊又一隊的俘虜,都是這一仗抓來的。”
船上幾人聽到後都紛紛找這漢子打聽,其實他並不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不過被這麽多人圍著,漢子不免吹噓起來。
“…樊將軍好是神勇,雙手持一對宣花大斧,衝進陣去如虎入羊群,無人能擋…”
船上一個書生質疑道:“宣花大斧不是長兵器嗎?那樊將軍怎麽會拿著一對?”
漢子言語一滯,隨後反駁道:“你一個書生知道什麽?《水滸傳》你聽過吧?裏邊有個雙槍將董平。那槍不也是長兵器嗎,董平不也是用的一對。”
就在大家議論那位樊虎將軍的外號是不是叫雙斧將的時候,船夫突然大聲說:“都別說話,是餘家軍的戰船!”
眾人順著船老大的目光看過去,隻見下遊一艘銀白色的船隻徑朝他們而來。
“那是…鐵甲船?”書生看得目眩神迷。
船夫也目不轉睛的看著那船:“是啊,鐵做的船,真漂亮啊!”
那艘船隻航行極快,沒用多久就駛到這艘小船旁邊。鐵甲船的甲板上,一個軍官拿著大喇叭喊:“停船,接受檢查!”
小船畢竟地方有限,隻有兩個士兵跳幫上船檢查,其餘士兵則在鐵甲船的船舷後持槍警戒。
船夫陪著笑遞上一吊銅錢:“軍爺,一點心意,拿去喝茶。”
上船檢查的士兵瞪了船夫一眼:“怎麽?想害我?”
船夫趕緊請罪:“不敢,不敢!”
“收迴去!”士兵嗬斥道:“收了你的錢,你和我一起都得去牢裏走一圈!”
船夫嚇得趕緊收起銅錢,兩名士兵則開始盤問七名船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做何營生?過江目的是什麽?
眾人不敢隱瞞,挨個迴答。就像那個壯漢,原是夷陵城內一佃戶,剛被一家新開的木材廠招收,見木材廠收入待遇好,就想過江喊伯父家的堂兄弟一起過來幹。
輪到書生,他自稱姓李,叫李寧宇,過江是為了訪友。
士兵狐疑的看著李寧宇,剛跳上船的時候他就發現這個書生一直盯著他們戰船和背上的步槍看個不停,似乎十分好奇。
於是士兵翻看了書生的行李,隻有一套換洗的衣服,兩本書,還有一個碩大的古琴。
另一個士兵檢查完其他人,看同伴還在盤查這個書生,於是問道:“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看到同伴搖頭,士兵道:“長官說過了,一切從寬,沒有確鑿證據不能抓人!”
士兵查不出來個所以然,隻能返迴鐵甲船上,揮手放行。
其實這書生正是張定國,那場戰鬥他僅以身免,逃進山林中潛行數日,繞道來到江邊,等了數日才找到機會,裝扮成書生混上了這艘駛向長江南岸的小船。
鐵甲船離開後,船上眾人都鬆了口氣,一個船客說:“這餘家軍怎麽比官府更像官府?”
那個木材廠漢子說道:“是啊,這餘司令要是早來個幾年該多好啊!”
船夫忍不住說:“我聽說餘家軍治下田裏產出是二十稅一,真的假的?”
“二十稅一,朝廷定的不也是一樣?”
“那不一樣!”木材廠漢子說:“朝廷說得是二十稅一,其實還有各種捐要收,比農稅可要高好多。餘家軍說二十稅一,就真是二十稅一,從不納捐,也不抓人去服徭役,那日子過得有多美啊!”
張定國一言不發,默默聽船上幾人討論餘家軍施政,心中滿是苦悶。
餘家軍戰船走後,他們乘坐的小船再無任何阻礙,在長江南岸找了處水淺處放乘客們淌水上岸,隨後小船不敢停留,飛快得劃走了。
張定國辨了辨方向,沿著江岸向東行,到傍晚時終於遇到一隊大西軍騎兵。張定國亮明身份後,這隊騎兵連忙護送張定國返迴大營。
此時張獻忠親自坐鎮軍中,看到張定國迴來頓時大喜。
張定國羞愧難言,跪倒在地請罪:“孩兒無能,吃了敗仗,五千弟兄全都折在對岸了。”
張獻忠滿不在乎道:“兵沒了就沒了,遍地是人。想招多少就多少,我兒沒事就行!”
看到張定國此時身無長物,隻背著一張古琴,張獻忠調笑道:“怎麽,以後不想打仗想當樂師了?”
張定國抱起古琴在地上砸爛,露出一支去了槍托的步槍,正是他在哨所繳獲的那一把夏式步槍。
“這是餘家軍所用火銃,犀利異常!”
張定國將這場戰鬥的所見所聞向張獻忠講了一遍,強調道:“餘家軍所用軍械十分厲害,我軍連餘家軍陣前五十步都衝不過去。”
張獻忠陷入沉思,過得片刻後問:“這麽說,咱們想要西進蜀地,是過不去餘家軍這一關了?”
張定國道:“若餘家軍其餘軍隊都是這種裝備。隻怕我們全師壓上,也占不到便宜!”
張獻忠長歎口氣,目光幽幽望著太陽落下的方向:“西進若是不行,我們還能往何處去?”
此時船已行至江中,操船的船夫聽得不耐煩了,把船槳往腳下一扔,沒好氣的說:“我也沒求著你坐船,嫌價錢高我把錢退給你,你現在就滾下船遊迴去!”
同船幾人看到船夫發怒,紛紛勸說,商人也怕船夫生氣給船做了手腳,於是偃旗息鼓坐在船艙裏不說話了。
船夫熄了火氣,撿起船槳繼續劃船,口中不忘說道:“你們也別嫌船資貴,貴也是有貴的道理的。你們在碼頭那裏沒少等吧?別的船為啥不走?”
船上眾人也都十分好奇:“為啥?”
大家也都不是第一次過江了,平常幾十枚銅錢就能搭船過江,今天卻漲到了五百文錢。
“還不是打仗鬧的!”船夫說道:“前些日子江麵上的船一過了江就沒了音信,原來是被江對岸的八大王給扣下了,要用這些船運兵過江來打荊州的餘司令。”
“也就是我膽子大,才敢在這檔口操船送你們過江。五百文錢你們掏得不虧,換作是別人,你看他們哪個敢這麽幹?”
船老大眉飛色舞的說著,這一船總共七個人,加起來能賺將近四兩銀子。真得感謝八大王在這時候動刀兵,不然自己哪有這好機會?
“打仗了?誰贏了?”船上一個小夥子好奇追問。
“那還用說,當然是餘司令贏了!”說話的是一個精壯漢子,他眉飛色舞的說:“我出城的時候就看到餘家軍押著一隊又一隊的俘虜,都是這一仗抓來的。”
船上幾人聽到後都紛紛找這漢子打聽,其實他並不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不過被這麽多人圍著,漢子不免吹噓起來。
“…樊將軍好是神勇,雙手持一對宣花大斧,衝進陣去如虎入羊群,無人能擋…”
船上一個書生質疑道:“宣花大斧不是長兵器嗎?那樊將軍怎麽會拿著一對?”
漢子言語一滯,隨後反駁道:“你一個書生知道什麽?《水滸傳》你聽過吧?裏邊有個雙槍將董平。那槍不也是長兵器嗎,董平不也是用的一對。”
就在大家議論那位樊虎將軍的外號是不是叫雙斧將的時候,船夫突然大聲說:“都別說話,是餘家軍的戰船!”
眾人順著船老大的目光看過去,隻見下遊一艘銀白色的船隻徑朝他們而來。
“那是…鐵甲船?”書生看得目眩神迷。
船夫也目不轉睛的看著那船:“是啊,鐵做的船,真漂亮啊!”
那艘船隻航行極快,沒用多久就駛到這艘小船旁邊。鐵甲船的甲板上,一個軍官拿著大喇叭喊:“停船,接受檢查!”
小船畢竟地方有限,隻有兩個士兵跳幫上船檢查,其餘士兵則在鐵甲船的船舷後持槍警戒。
船夫陪著笑遞上一吊銅錢:“軍爺,一點心意,拿去喝茶。”
上船檢查的士兵瞪了船夫一眼:“怎麽?想害我?”
船夫趕緊請罪:“不敢,不敢!”
“收迴去!”士兵嗬斥道:“收了你的錢,你和我一起都得去牢裏走一圈!”
船夫嚇得趕緊收起銅錢,兩名士兵則開始盤問七名船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做何營生?過江目的是什麽?
眾人不敢隱瞞,挨個迴答。就像那個壯漢,原是夷陵城內一佃戶,剛被一家新開的木材廠招收,見木材廠收入待遇好,就想過江喊伯父家的堂兄弟一起過來幹。
輪到書生,他自稱姓李,叫李寧宇,過江是為了訪友。
士兵狐疑的看著李寧宇,剛跳上船的時候他就發現這個書生一直盯著他們戰船和背上的步槍看個不停,似乎十分好奇。
於是士兵翻看了書生的行李,隻有一套換洗的衣服,兩本書,還有一個碩大的古琴。
另一個士兵檢查完其他人,看同伴還在盤查這個書生,於是問道:“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看到同伴搖頭,士兵道:“長官說過了,一切從寬,沒有確鑿證據不能抓人!”
士兵查不出來個所以然,隻能返迴鐵甲船上,揮手放行。
其實這書生正是張定國,那場戰鬥他僅以身免,逃進山林中潛行數日,繞道來到江邊,等了數日才找到機會,裝扮成書生混上了這艘駛向長江南岸的小船。
鐵甲船離開後,船上眾人都鬆了口氣,一個船客說:“這餘家軍怎麽比官府更像官府?”
那個木材廠漢子說道:“是啊,這餘司令要是早來個幾年該多好啊!”
船夫忍不住說:“我聽說餘家軍治下田裏產出是二十稅一,真的假的?”
“二十稅一,朝廷定的不也是一樣?”
“那不一樣!”木材廠漢子說:“朝廷說得是二十稅一,其實還有各種捐要收,比農稅可要高好多。餘家軍說二十稅一,就真是二十稅一,從不納捐,也不抓人去服徭役,那日子過得有多美啊!”
張定國一言不發,默默聽船上幾人討論餘家軍施政,心中滿是苦悶。
餘家軍戰船走後,他們乘坐的小船再無任何阻礙,在長江南岸找了處水淺處放乘客們淌水上岸,隨後小船不敢停留,飛快得劃走了。
張定國辨了辨方向,沿著江岸向東行,到傍晚時終於遇到一隊大西軍騎兵。張定國亮明身份後,這隊騎兵連忙護送張定國返迴大營。
此時張獻忠親自坐鎮軍中,看到張定國迴來頓時大喜。
張定國羞愧難言,跪倒在地請罪:“孩兒無能,吃了敗仗,五千弟兄全都折在對岸了。”
張獻忠滿不在乎道:“兵沒了就沒了,遍地是人。想招多少就多少,我兒沒事就行!”
看到張定國此時身無長物,隻背著一張古琴,張獻忠調笑道:“怎麽,以後不想打仗想當樂師了?”
張定國抱起古琴在地上砸爛,露出一支去了槍托的步槍,正是他在哨所繳獲的那一把夏式步槍。
“這是餘家軍所用火銃,犀利異常!”
張定國將這場戰鬥的所見所聞向張獻忠講了一遍,強調道:“餘家軍所用軍械十分厲害,我軍連餘家軍陣前五十步都衝不過去。”
張獻忠陷入沉思,過得片刻後問:“這麽說,咱們想要西進蜀地,是過不去餘家軍這一關了?”
張定國道:“若餘家軍其餘軍隊都是這種裝備。隻怕我們全師壓上,也占不到便宜!”
張獻忠長歎口氣,目光幽幽望著太陽落下的方向:“西進若是不行,我們還能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