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軍裝的鄭世傑站在百姓中十分明顯,幾乎立刻被近衛團士兵發現,餘誠也改變方向,朝鄭世傑走了過來。


    鄭世傑挺胸抬頭,身體站的筆直向餘誠行禮:“屬下見過總司令!”


    “你是叫鄭世傑,對吧?”


    鄭世傑激動萬分:“司令您還記得我?”


    餘誠笑著說:“記得記得,印象深刻呀!”


    鄭世傑聽後漲紅了臉,當時他在軍中賭博被餘誠視察時抓到,又挨軍棍又關禁閉。好在餘誠沒有提這件事,否則他此刻找條地縫鑽進去的心都有。


    其實餘誠記得這件事,但當時那個士兵的名字他已經不記得了,還是付應平先認出來鄭世傑,悄聲給餘誠提前說了。


    餘誠上下打量著鄭世傑,眼光最後停留在鄭世傑胸前別著的一枚勳章上。那是一枚直徑不到三厘米的銀色圓形勳章,勳章中間鑲嵌有一條豎著的劍形紋飾。


    “二等白刃突擊勳章,獎賞給在戰鬥中英勇突擊,斃敵兩人以上的戰士。”餘誠講著這枚勳章的頒發條件,伸手拍了拍鄭世傑的臂膀,誇讚道:“是個棒小夥!”


    鄭世傑眼眶有些濕潤,他還擔心餘誠在家人麵前說起自己的黑曆史,沒想到餘誠隻讚揚了他的軍功。


    其實鄭世傑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像他這種明顯是迴鄉探親的,這種情況下餘誠要是在鄭世傑家人麵前翻出他的黑曆史,那不是拉攏軍心,而是給士兵心裏埋刺呢,所以餘誠隻管錦上添花。


    鄭老實開始還不知道鄭世傑別在胸前的那塊小牌牌是做什麽的,聽到餘誠的話才知道這勳章的來曆,一時又是擔心又是自豪。


    餘誠伸出手,身後近衛遞上一提捆紮好的禮盒。


    “這是給餘家軍軍屬的禮物,要感謝你們把孩子送到軍隊上,保衛我們的勝利果實!”


    鄭老實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隻一個勁的推辭:“不不不…”


    餘誠笑著說:“收下吧,這是餘家軍的一點心意。不止你家有,每位餘家軍的戰士家屬都有這麽一份。”


    餘誠今天下來為的就是春節慰問,禮盒裏邊有一袋糖果,一包幹果,五斤豬肉。邵站長手中那批冷凍儲備肉,最終還是被沈葶買到了手,一共兩百噸凍豬肉,這次全被餘誠用來籠絡人心了。


    禮物不是多貴重,主要就是為了表明對戰士家屬的關懷,提高戰士忠誠度的。


    像他這種慰問團不止一支,每個縣城和駐軍都接到了一樣的命令,文武官員在春節前走訪戰士家中,給戰士送上春節溫暖包。


    由於當初征兵時戰士主要來源於荊州周邊,所以荊州的慰問團最多,每個慰問團承包一個村子,餘誠抽中的就是趙家台村。


    鄭老實感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握著餘誠的手不肯撒,當場就訓誡兒子在部隊上好好的幹,多立功勞,把總司令的敵人全部打趴下。


    離開鄭家,因為鄭世傑要去的好幾個戰友也在慰問名單上,餘誠便喊了鄭世傑一同去。


    路上餘誠向鄭世傑了解了一些部隊上的情況,又詢問了這次探親名額的分配方式。


    當得知這些名額都是拿了戰功的士兵通過技能比武選拔出來的之後,餘誠十分滿意。他怕的就是軍事主官有了點權利就搞暗箱操作,使得士兵離心離德。


    好在吳殳治軍極嚴,這次探親的名額全給了士兵,各級軍官全都不許擅離職守。


    村子裏凡是有子弟參軍的,家屬全都收到了禮物,讓其餘人家羨慕不已。


    餘誠走在路上,不時有農戶壯著膽子詢問餘家軍何時再招新兵,一定讓家裏的小子去參軍。


    年後招收新兵早在餘家軍的工作計劃內,但是這次新兵招收主要集中在其餘幾個州縣,免得荊州這邊村子裏的壯勞力抽取過多,影響了農業生產。


    趙家台村除了軍屬外還有一戶烈士家屬,是這次春節慰問的重中之重。


    這名戰士並不是犧牲在戰鬥中,而是在前段時間的剿匪行動中不幸失足掉下了山澗。


    給烈士家屬的慰問品要比別人更豐富,除了糖和幹果以外,豬肉換成了十斤,還有一袋五十斤的大米,一桶菜籽油,以及十塊銀元的慰問金。


    餘誠從檔案中知曉這名烈士的家屬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妻子和四歲的女兒,便又特意準備了一些小零食,一起帶了過來。


    到了烈屬家中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經改嫁了,女兒留給了爺爺奶奶。


    老夫妻兩個得知是餘家軍的司令來探望烈士家屬,還帶了許多禮物,禁不住老淚縱橫。


    四歲的小丫頭遠比同齡的孩子更瘦小,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縮在屋子角落裏,看著餘誠提來的糖果偷偷流口水。


    餘誠見到房子破破爛爛,房頂有一角應該是屋頂破了,雪水順著牆壁滴下來,在牆壁上留下一片水漬。


    不用餘誠吩咐,付應平帶著近衛團的戰士們開始修補屋頂,餘誠拿起一塊糖果給小丫頭示意,小丫頭猶猶豫豫的挪過來,飛快的搶過糖果塞進嘴裏。


    餘誠順手將小丫頭抱起放在自己腿上,感覺到小丫頭冷得發顫,便解下自己的披風裹在小丫頭身上,然後拉住烈士父母噓寒問暖。


    老兩口說起再嫁的兒媳滿是憤恨,言語間的意思想讓餘誠處罰兒媳,都被餘誠打個哈哈略了過去。


    清官難斷家務事,古人把貞節牌坊看得重,餘誠看著那些牌坊卻隻覺得刺眼。


    何況這老兩口顯然是重男輕女,哪怕家中隻剩下這個小丫頭,也沒有轉變這個思想。那個小丫頭幾次偷偷蹭向床上的毛毯,都被老太婆把手拍開。


    這孩子若是一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隻怕童年艱辛難言,餘誠有心再建立一所烈士子女寄宿學校,將家中這種情況的烈士子女都照顧起來。


    餘誠將話題扯到烈士的撫恤上邊,詢問老兩口有沒有收到撫恤金和生活補助,並且拿出發放記錄一一核對。


    這一對還真核對出了問題,撫恤金雖然沒有問題,但烈士家屬每個月應當有八十斤大米的生活補助,老兩口卻反映他們隻收到了五十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