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冰室主人?”
張民表將報紙放下,又將餘誠送的眼鏡放在報紙上,然後用手輕輕按摩著眼睛。
“能寫出此等文章,絕不會是籍籍無名之人,你可知此人來曆?”
張允和道:“文章是從司令府送來的,大概是崔、李二人中的一個吧?”
張民表恨鐵不成鋼的瞪著兒子,要不是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真想把他腦袋敲開看看裏邊裝了多少漿糊:“各人行文均有特點,這篇文章絕不是他二人的手筆。”
“會不會是餘司令親筆寫的?聽說當初在開封時風靡一時的那本《紅樓夢》,就是餘司令化名所著。”
“胡說八道,那本書我也看過,無論行文風格還是背後作者的人生際遇,都與餘司令截然不同。”
張民表還想給兒子多教一些,可看到張允和那迷茫的眼神,終於還是放棄了。這麽多年都沒調教出來,也不指望他能開竅了。
“這篇文章發出去反響如何?”
張允和興高采烈的說:“反響很大,城內許多士人都寫了信來,大多是駁斥的,也有一些持讚同意見的。我按照餘司令的意思,準備挑選一些刊印出來。”
“都刊印哪些,拿來給我瞧瞧。”
張允和為難道:“這些信都被司令府收走了,刊印哪些,最後要司令府決定。”
張民表聽完卻鬆了口氣,有司令府把關,至少不用擔心自己這兒子犯傻,犯了餘司令的忌諱。
“給家裏各房都傳達到,以後家中女眷,一律禁止纏足,已經纏足的,也要放開。”
“這樣傳出去怕是要招人笑話。而且九娘十一娘她們以後要結親…”
張民表氣急拍著桌子:“招人笑話?是誰要笑話?敢笑話此事,那就是和司令對著幹,他們還會有以後嗎?”
“咱們張家現在已經上了餘家軍的船,就要一條道走到底。難道你以為咱們還能迴頭?真有那一天餘家軍失勢官軍打來了,咱們張家還會有好下場?”
張允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訥訥說不出話來。
“記住,以後咱們張家娶婦不娶纏足婦,嫁女不嫁纏足女。”
同樣的情形,也在崔家、李家上演。跟隨餘誠這麽久,他們很清楚餘誠下決心要做一件事,眼睛肯定在四處亂瞄,看有哪個不長眼的會跳出來當靶子。
作為荊州治下唯一一份麵向大眾公開發行的報紙,此刻充分發揮著餘家軍喉舌的作用。為了掀起討論此事的浪潮,特意增發了兩期專刊,上麵刊載了各種文章。
當然,餘家軍在其中做了些手腳,讚同廢止纏足的文章幾乎是反對者的五倍多,被選中刊印出來的反對者文章也大多文筆粗劣毫無邏輯,仿佛小醜一般。
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老百姓們聽不懂,但是報紙上一些關於親曆者的訪談他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張財主家的閨女,那可是俺們村出了名的俊俏姑娘。張財主對這閨女那叫一個稀罕,打小就養在繡樓裏,還與登封一戶官宦人家結了親,隻等到了年紀就嫁過去。”
“…那幫兵痞搶了金銀糧食還不算,眼睛又盯上了女子。大家沒命得逃呀,那張小姐被家裏的仆婦背著逃,沒跑多遠就被仆婦嫌累贅給扔了。”
“可憐張小姐纏了足,走都走不快,哪裏還能跑,連村子都沒逃出去,就被那幫兵痞給攆上擄了去。”
“等兵痞走了大家迴到村裏,才在張家宅子的廢墟裏找到張小姐,那叫一個慘喲…”
“然後呢,然後呢?”
周圍聽報紙的百姓磕著瓜子追問,還有人伸長脖子往報紙上瞧:“有圖嗎?有圖嗎?”
吳秀才紅著一張臉,不知是羞還是氣,拍著桌子道:“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一個貨郎聽得津津有味,大聲朝茶攤老板喊:“老板,給吳秀才上盤桂花赤豆糕,算我賬上。”
“吳秀才,把剛才那段在講講。”
吳秀才吹胡子瞪眼:“豈有此理,真是世風日下…”
“那老板,糕點不要了!”
吳秀才一手按住裝著糕點的盤子,臉上又紅幾分:“既然爾等心向教化,我就為你們再讀一遍,下不為例啊!”
如此風波,持續了足有一個月,在第一場冬雪落下的同一天,餘家軍終於發布了一條《禁纏足令》。
自即日起,餘家軍下轄境內,婦女一律禁止纏足。已經纏足的要逐漸放足,若發現有新纏足的,要對其家進行罰款並勒令改正。同時鼓勵大家舉報,一經查實,舉報者還能得到罰款的三成作為獎勵。
若是以前,富貴人家的奴仆大多都有奴契在主人手裏,才不怕奴仆反了天去。
可是自從餘家軍下令廢除奴契後,那些往日的奴仆都轉成了雇工,若是真能舉報成功一例,那獎金能頂兩三年的薪水。
更何況,舉報也可以是匿名舉報。這讓那些富戶更覺如芒在背,仿佛家中處處都是餘家軍的眼線。
迫於無奈,有部分富戶動了遷徙的心思。這也正中餘誠下懷。這些富戶浮財帶得走,土地田產總帶不走吧?
以現在荊州的土地政策,因為限製地租的原因,田地帶來的產出大大縮水,而且占有土地越多要交的稅收更多,所以田地的價格一落千丈。
這些土地田產最終都是由餘家軍低價迴收,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張民表將報紙放下,又將餘誠送的眼鏡放在報紙上,然後用手輕輕按摩著眼睛。
“能寫出此等文章,絕不會是籍籍無名之人,你可知此人來曆?”
張允和道:“文章是從司令府送來的,大概是崔、李二人中的一個吧?”
張民表恨鐵不成鋼的瞪著兒子,要不是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真想把他腦袋敲開看看裏邊裝了多少漿糊:“各人行文均有特點,這篇文章絕不是他二人的手筆。”
“會不會是餘司令親筆寫的?聽說當初在開封時風靡一時的那本《紅樓夢》,就是餘司令化名所著。”
“胡說八道,那本書我也看過,無論行文風格還是背後作者的人生際遇,都與餘司令截然不同。”
張民表還想給兒子多教一些,可看到張允和那迷茫的眼神,終於還是放棄了。這麽多年都沒調教出來,也不指望他能開竅了。
“這篇文章發出去反響如何?”
張允和興高采烈的說:“反響很大,城內許多士人都寫了信來,大多是駁斥的,也有一些持讚同意見的。我按照餘司令的意思,準備挑選一些刊印出來。”
“都刊印哪些,拿來給我瞧瞧。”
張允和為難道:“這些信都被司令府收走了,刊印哪些,最後要司令府決定。”
張民表聽完卻鬆了口氣,有司令府把關,至少不用擔心自己這兒子犯傻,犯了餘司令的忌諱。
“給家裏各房都傳達到,以後家中女眷,一律禁止纏足,已經纏足的,也要放開。”
“這樣傳出去怕是要招人笑話。而且九娘十一娘她們以後要結親…”
張民表氣急拍著桌子:“招人笑話?是誰要笑話?敢笑話此事,那就是和司令對著幹,他們還會有以後嗎?”
“咱們張家現在已經上了餘家軍的船,就要一條道走到底。難道你以為咱們還能迴頭?真有那一天餘家軍失勢官軍打來了,咱們張家還會有好下場?”
張允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訥訥說不出話來。
“記住,以後咱們張家娶婦不娶纏足婦,嫁女不嫁纏足女。”
同樣的情形,也在崔家、李家上演。跟隨餘誠這麽久,他們很清楚餘誠下決心要做一件事,眼睛肯定在四處亂瞄,看有哪個不長眼的會跳出來當靶子。
作為荊州治下唯一一份麵向大眾公開發行的報紙,此刻充分發揮著餘家軍喉舌的作用。為了掀起討論此事的浪潮,特意增發了兩期專刊,上麵刊載了各種文章。
當然,餘家軍在其中做了些手腳,讚同廢止纏足的文章幾乎是反對者的五倍多,被選中刊印出來的反對者文章也大多文筆粗劣毫無邏輯,仿佛小醜一般。
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老百姓們聽不懂,但是報紙上一些關於親曆者的訪談他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張財主家的閨女,那可是俺們村出了名的俊俏姑娘。張財主對這閨女那叫一個稀罕,打小就養在繡樓裏,還與登封一戶官宦人家結了親,隻等到了年紀就嫁過去。”
“…那幫兵痞搶了金銀糧食還不算,眼睛又盯上了女子。大家沒命得逃呀,那張小姐被家裏的仆婦背著逃,沒跑多遠就被仆婦嫌累贅給扔了。”
“可憐張小姐纏了足,走都走不快,哪裏還能跑,連村子都沒逃出去,就被那幫兵痞給攆上擄了去。”
“等兵痞走了大家迴到村裏,才在張家宅子的廢墟裏找到張小姐,那叫一個慘喲…”
“然後呢,然後呢?”
周圍聽報紙的百姓磕著瓜子追問,還有人伸長脖子往報紙上瞧:“有圖嗎?有圖嗎?”
吳秀才紅著一張臉,不知是羞還是氣,拍著桌子道:“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一個貨郎聽得津津有味,大聲朝茶攤老板喊:“老板,給吳秀才上盤桂花赤豆糕,算我賬上。”
“吳秀才,把剛才那段在講講。”
吳秀才吹胡子瞪眼:“豈有此理,真是世風日下…”
“那老板,糕點不要了!”
吳秀才一手按住裝著糕點的盤子,臉上又紅幾分:“既然爾等心向教化,我就為你們再讀一遍,下不為例啊!”
如此風波,持續了足有一個月,在第一場冬雪落下的同一天,餘家軍終於發布了一條《禁纏足令》。
自即日起,餘家軍下轄境內,婦女一律禁止纏足。已經纏足的要逐漸放足,若發現有新纏足的,要對其家進行罰款並勒令改正。同時鼓勵大家舉報,一經查實,舉報者還能得到罰款的三成作為獎勵。
若是以前,富貴人家的奴仆大多都有奴契在主人手裏,才不怕奴仆反了天去。
可是自從餘家軍下令廢除奴契後,那些往日的奴仆都轉成了雇工,若是真能舉報成功一例,那獎金能頂兩三年的薪水。
更何況,舉報也可以是匿名舉報。這讓那些富戶更覺如芒在背,仿佛家中處處都是餘家軍的眼線。
迫於無奈,有部分富戶動了遷徙的心思。這也正中餘誠下懷。這些富戶浮財帶得走,土地田產總帶不走吧?
以現在荊州的土地政策,因為限製地租的原因,田地帶來的產出大大縮水,而且占有土地越多要交的稅收更多,所以田地的價格一落千丈。
這些土地田產最終都是由餘家軍低價迴收,也算是一舉兩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