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直接糊自己臉上,一時讓餘誠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密營在襄陽安插的窩點被闖軍發現了,所以闖軍來了個將計就計。
徐望解釋道:“東家帶來的那竊聽器實在奇妙,直如順風耳一般,任李闖想破了頭也想不到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我們的探子聽得清清楚楚。”
餘誠一想也確實,這是超出古人想象力的物件,李自成那邊真要能聯想到這方麵,自己就該懷疑他是不是現代人魂穿附身了。
餘誠想起蘇聯大名鼎鼎的金唇計劃,自己要不要也效仿一下,給李自成送個寶貝過去?
“東家,竊聽器如此寶物,任誰都防不勝防,用來掌控內部極為方便。依屬下看…”
“你覺得應該如何做?”
徐望言辭懇切道:“東家,總指揮在荊門連戰連捷,於軍中威望過甚,軍中將領又多有其親信。一旦總指揮起了異心,隻怕將有不忍言之事啊!”
“你不知道他是我的結義兄長嗎?我們八拜之交,在開封要不是他幾次出手相助,我可能已經身首異處了!”
“東家,此一時,彼一時啊!”
“更何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總指揮今時今日固然沒有此等心思,可是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餘誠冷冷盯著徐望,許久之後才緩緩道:“你知道從古至今,做這些陰私事的罕有能善終的嗎?”
徐望跪倒在地,將頭埋在肘彎裏,仿佛沒有聽到餘誠的話一般。
餘誠歎了口氣,伸手抓著徐望的肩膀將他扶起來,道:“你也是從田莊開始就跟我的老人了,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善始善終,同患難、共榮華的!”
徐望動容道:“徐望始終記得當初投效東家時的誓言:東家旌旗所指,就是徐望長刀所向!”
“東家說過,要帶著我們砍翻了這黑暗的世道,為這天下萬民殺出個朗朗乾坤來!在荊州,我已經看到了東家許給我們的未來,隻要能完成東家夙願,徐望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餘誠答應道:“竊聽可以,絕不能掐頭去尾,以此構陷他人。”
徐望點頭應是,餘誠又道:“密營是我手中最隱蔽的刀,最貼身的甲,所以我對密營的忠誠要求也最高。”
“你要記得,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徐望臉色狂熱的點頭:“屬下明白!”
徐望下去後,餘誠坐在躺椅裏,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人就是這麽複雜而多變的生物,當他忍饑挨餓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粥他都會對你感激涕零。可當你讓他高官得作,駿馬得騎的時候,他又會將眼睛盯上更尊貴的椅子。
朱呈祥、李河、樊虎、劉二牛、徐望…
餘誠真的想和他們君臣相得,善始善終。
隻要他們不負我!
隻休息片刻,餘誠又召見了鄭鐸。
鄭鐸是鄭雄的堂弟,同為匠戶出身。鄭雄如今官任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執掌軍中火炮力量,既要訓練炮手,也要研究火炮製造。一心不能二用,餘誠便將槍械製造交給了鄭鐸。
現在看到鄭鐸來時捧著一個方盒子,餘誠驚喜道:“你造出來了?”
鄭鐸也十分激動,他小心翼翼將木盒放在桌上,道:“按照司令所給的圖紙,小人已經做出了兩把。”
餘誠打開盒子,紅色絨布上擺放著兩支左輪手槍,一旁還有兩盒子彈,共計四十八顆。
這兩支左輪手槍是仿製的柯爾特蟒蛇,由餘誠提供的圖紙,鄭鐸帶著一眾工匠手工製造出來的。
餘誠欣喜的拿起一把,象牙雕刻的握把手感非常好,他推開彈巢,將六枚子彈一顆接一顆的填進去,然後瞄準對麵博古架上的青花瓶,但卻沒有擊發。
“造這兩把槍用了多久?”
“我們六個人,用了十一天。”
餘誠失望的搖頭,他想要的不是一兩件玩具,而是能裝備軍隊的武器。
要造槍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容易是因為餘誠可以提供圖紙,省去了自己摸索的過程。隻要有材料有工具,就靠這幾個老師傅手搓也能搓出來,就像擺在自己麵前的這兩把。
說難則是產業化規模化,想要武裝自己的軍隊,總不能靠幾個老師傅手工搓吧?那李闖都打到京城去了,可能自己的親衛團都沒換裝完全。
“就隻有手槍?步槍還沒造成嗎?”
“步槍再有幾日也就能造成了,主要是槍管的膛線不好拉,步槍槍管長,十根裏也就能成那麽兩三根。”
“你們要總結經驗教訓,盡快摸索出一套工藝流程來。把每個零件都分開來,流水線作業,我是給你們講過的。”
“人手不夠了就給我說,以後全軍換裝可都指望著你們呢!”
鄭鐸諾諾答應,餘誠又問:“這槍造成以後你們試射過嗎?”
鄭鐸道:“試射過兩顆,子彈一共就造出來這麽點,十分珍貴,所以我們沒敢多試,能打響就趕緊跑來給司令道喜來了。”
確實,子彈要造起來也不容易。這次造子彈的化學品還是餘誠想辦法從現代搞來的,估計也就夠做個幾百發。
這也是製約餘家軍裝備槍械的原因之一,估計要等到明朝這邊化工廠建成才能好點。
“走,試試去。”
餘誠像是貪玩的孩童一般,帶著鄭鐸在幾名親衛的簇擁下來到後花園,在假山上擺了幾個陶罐當靶子。
餘誠相隔二十米站定,舉槍瞄準後擊發。隻聽“砰”得一聲槍響,陶罐完好無損,後邊的假山卻被打得碎石飛濺。
雖然早就知道槍的後坐力大,實際用起來餘誠發現自己還是有些低估了。他調整了一下姿勢,重新開了一槍,陶罐應聲而碎。
餘誠將六顆子彈全部打完,然後才意猶未盡的將槍放迴去。
“子彈也要加緊點做,可別到時候有槍無彈。”
這個鄭鐸就有底氣多了:“子彈的模具已經調整好了,隻要火藥跟得上,以後做起來就快多了。”
餘誠將自己試射的那支槍收起來,又給自己留下三十發子彈,然後對親衛道:“盒子裏這支槍送到荊門總指揮那去,讓總指揮也品鑒一下。”
徐望解釋道:“東家帶來的那竊聽器實在奇妙,直如順風耳一般,任李闖想破了頭也想不到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我們的探子聽得清清楚楚。”
餘誠一想也確實,這是超出古人想象力的物件,李自成那邊真要能聯想到這方麵,自己就該懷疑他是不是現代人魂穿附身了。
餘誠想起蘇聯大名鼎鼎的金唇計劃,自己要不要也效仿一下,給李自成送個寶貝過去?
“東家,竊聽器如此寶物,任誰都防不勝防,用來掌控內部極為方便。依屬下看…”
“你覺得應該如何做?”
徐望言辭懇切道:“東家,總指揮在荊門連戰連捷,於軍中威望過甚,軍中將領又多有其親信。一旦總指揮起了異心,隻怕將有不忍言之事啊!”
“你不知道他是我的結義兄長嗎?我們八拜之交,在開封要不是他幾次出手相助,我可能已經身首異處了!”
“東家,此一時,彼一時啊!”
“更何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總指揮今時今日固然沒有此等心思,可是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餘誠冷冷盯著徐望,許久之後才緩緩道:“你知道從古至今,做這些陰私事的罕有能善終的嗎?”
徐望跪倒在地,將頭埋在肘彎裏,仿佛沒有聽到餘誠的話一般。
餘誠歎了口氣,伸手抓著徐望的肩膀將他扶起來,道:“你也是從田莊開始就跟我的老人了,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善始善終,同患難、共榮華的!”
徐望動容道:“徐望始終記得當初投效東家時的誓言:東家旌旗所指,就是徐望長刀所向!”
“東家說過,要帶著我們砍翻了這黑暗的世道,為這天下萬民殺出個朗朗乾坤來!在荊州,我已經看到了東家許給我們的未來,隻要能完成東家夙願,徐望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餘誠答應道:“竊聽可以,絕不能掐頭去尾,以此構陷他人。”
徐望點頭應是,餘誠又道:“密營是我手中最隱蔽的刀,最貼身的甲,所以我對密營的忠誠要求也最高。”
“你要記得,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徐望臉色狂熱的點頭:“屬下明白!”
徐望下去後,餘誠坐在躺椅裏,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人就是這麽複雜而多變的生物,當他忍饑挨餓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粥他都會對你感激涕零。可當你讓他高官得作,駿馬得騎的時候,他又會將眼睛盯上更尊貴的椅子。
朱呈祥、李河、樊虎、劉二牛、徐望…
餘誠真的想和他們君臣相得,善始善終。
隻要他們不負我!
隻休息片刻,餘誠又召見了鄭鐸。
鄭鐸是鄭雄的堂弟,同為匠戶出身。鄭雄如今官任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執掌軍中火炮力量,既要訓練炮手,也要研究火炮製造。一心不能二用,餘誠便將槍械製造交給了鄭鐸。
現在看到鄭鐸來時捧著一個方盒子,餘誠驚喜道:“你造出來了?”
鄭鐸也十分激動,他小心翼翼將木盒放在桌上,道:“按照司令所給的圖紙,小人已經做出了兩把。”
餘誠打開盒子,紅色絨布上擺放著兩支左輪手槍,一旁還有兩盒子彈,共計四十八顆。
這兩支左輪手槍是仿製的柯爾特蟒蛇,由餘誠提供的圖紙,鄭鐸帶著一眾工匠手工製造出來的。
餘誠欣喜的拿起一把,象牙雕刻的握把手感非常好,他推開彈巢,將六枚子彈一顆接一顆的填進去,然後瞄準對麵博古架上的青花瓶,但卻沒有擊發。
“造這兩把槍用了多久?”
“我們六個人,用了十一天。”
餘誠失望的搖頭,他想要的不是一兩件玩具,而是能裝備軍隊的武器。
要造槍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容易是因為餘誠可以提供圖紙,省去了自己摸索的過程。隻要有材料有工具,就靠這幾個老師傅手搓也能搓出來,就像擺在自己麵前的這兩把。
說難則是產業化規模化,想要武裝自己的軍隊,總不能靠幾個老師傅手工搓吧?那李闖都打到京城去了,可能自己的親衛團都沒換裝完全。
“就隻有手槍?步槍還沒造成嗎?”
“步槍再有幾日也就能造成了,主要是槍管的膛線不好拉,步槍槍管長,十根裏也就能成那麽兩三根。”
“你們要總結經驗教訓,盡快摸索出一套工藝流程來。把每個零件都分開來,流水線作業,我是給你們講過的。”
“人手不夠了就給我說,以後全軍換裝可都指望著你們呢!”
鄭鐸諾諾答應,餘誠又問:“這槍造成以後你們試射過嗎?”
鄭鐸道:“試射過兩顆,子彈一共就造出來這麽點,十分珍貴,所以我們沒敢多試,能打響就趕緊跑來給司令道喜來了。”
確實,子彈要造起來也不容易。這次造子彈的化學品還是餘誠想辦法從現代搞來的,估計也就夠做個幾百發。
這也是製約餘家軍裝備槍械的原因之一,估計要等到明朝這邊化工廠建成才能好點。
“走,試試去。”
餘誠像是貪玩的孩童一般,帶著鄭鐸在幾名親衛的簇擁下來到後花園,在假山上擺了幾個陶罐當靶子。
餘誠相隔二十米站定,舉槍瞄準後擊發。隻聽“砰”得一聲槍響,陶罐完好無損,後邊的假山卻被打得碎石飛濺。
雖然早就知道槍的後坐力大,實際用起來餘誠發現自己還是有些低估了。他調整了一下姿勢,重新開了一槍,陶罐應聲而碎。
餘誠將六顆子彈全部打完,然後才意猶未盡的將槍放迴去。
“子彈也要加緊點做,可別到時候有槍無彈。”
這個鄭鐸就有底氣多了:“子彈的模具已經調整好了,隻要火藥跟得上,以後做起來就快多了。”
餘誠將自己試射的那支槍收起來,又給自己留下三十發子彈,然後對親衛道:“盒子裏這支槍送到荊門總指揮那去,讓總指揮也品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