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一隊騎士風塵仆仆來到荊門城外,自稱是闖王使者。
城門處守軍不敢怠慢,急忙向上匯報。不一會兒,副團長趙選出城迎接,看到城外有十餘騎,隊伍中有男有女,不禁有些詫異。
見有管事的出來,一名騎士上前說道:“在下李岩,是闖王使者,你是何人?”
“可是杞縣李公子?”李岩之名趙選也曾聽聞,急忙自報家門:“在下餘家軍第一團團副趙選,不知李公子來此有何貴幹?”
團?團副?這是什麽職銜?
李岩按捺住心頭疑惑,問:“此地是誰主事?我奉闖王之命出使荊州,不知餘家軍首領是誰?”
這算不上機密,趙選答道:“餘家軍皆聽餘司令調遣,不過餘司令遠在荊州,此地由朱總指揮全權負責。”
“聽說闖王使者到來,朱總指揮已在城內備好酒宴,特派我來為李公子領路。”
團副、司令、指揮,一連串頭銜聽得李岩直冒迷糊,也不曉得餘家軍都是從哪弄出來這許多名號。
“餘司令?可是餘誠?”
趙選點頭:“正是!”
“那朱總指揮就是朱呈祥嘍?”李岩經曆過開封城陷,知道就是這兩人帶頭獻城的。
得到趙選肯定的迴答後,李岩也介紹起自己隊伍中的其他人:負責使團安全的副使郝搖旗,至於隊伍中的女性,則是自己的妻子紅娘子以及曹營的羅瑛。
紅娘子也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女將,聽說李岩出使,擔心他的安全便執意跟著要來。羅瑛則是聽說餘家軍的首領可能是餘誠,便在好奇心的催使下跟著來了。
赴宴途中,李岩發現荊門街道上比自己想象中的更繁華,百姓往來行走,與全副武裝的餘家軍士卒擦肩而過,從來不見慌張。
這餘家軍的軍民關係經營的不錯呀。李岩將此事暗暗記下,郝搖旗則湊過來說:“當初在開封,那家夥還說他手中一共就五百副甲,原來是在騙闖王。這一路上,是個當兵的都披著甲,他手頭到底有多少甲胄?”
“我看這家夥怕是早就想著造反了,不然哪來這麽多軍械?”
朱呈祥就在將軍府裏擺下酒席,招待闖軍使團。
入席之後,朱呈祥問起使團來意,李岩說道:“闖王擁兵百萬,獨霸中原。如今大軍正在襄陽,原要派兵南下奪取荊州,隻是聽說荊州已被人占據,所以才派我出使。”
郝搖旗扮起紅臉來:“早在開封時,你和那餘誠就已投靠闖王,這荊州之地也理當是歸屬闖王…”
話未說完,陪席的謝明勝拍案而起,“放肆,竟敢直唿我家司令名諱!”
郝搖旗斜眼看著他:“怎麽,要練練?”
朱呈祥輕輕擺手,安撫下謝三,對李岩說道:“當初在開封,我與餘司令隻是不願見黎民受苦,所以才打開了城門,並無投靠闖王的心思。”
郝搖旗插話道:“讓你們投靠是看得起你們,小小餘家軍,隻要闖王發令,我旦夕之間就能平定。”
謝明勝氣急而笑:“當初左良玉也是這麽想的,結果五萬大軍被我幾千人殺散,俘虜們現在還在挖渠呢。”
李岩道:“如今朝廷大勢已去,改天換日就在眼前。你們早日歸附,不失公侯之賞,若是圖謀抗拒,何異螳臂當車!”
朱呈祥又試探了幾句,知道闖軍開出的條件是餘家軍攜荊州之地歸附,可以賞黃金一萬兩,白銀五萬兩,餘家軍首領餘誠與朱呈祥兩人地位與闖軍主將相同。
如此大事,怎麽可能繞過餘誠這個餘家軍大首領。李岩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問過朱呈祥,得知明日朱呈祥會派人送他們前往荊州,麵見餘誠。
第二日一早,李岩便見到了護送他們前往荊州的隊伍,一共十人,為首的是一個年輕軍官,名叫陳達。
李岩使團中的十幾騎護衛不被允許隨之前往荊州,理由是這一路護衛由餘家軍負責。李岩爭執了幾句,見餘家軍態度堅決,便也沒有堅持,讓他們留在荊門等候。
荊州與荊門相距不到兩百裏,騎馬一天可到。可是陳達所帶護衛全是步卒,隻有一頭騾子當腳力,馱著些輜重。
李岩他們雖然人手一匹馬,但總不能撇下陳達他們自己走,這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
李岩猜測這是餘家軍故意拖慢速度,好方便荊門派出信使快馬趕往荊州匯報。這一點他卻想錯了,荊門與荊州有無線電台作為通訊手段,闖軍使團的情報早就已經送到荊州了。
製約餘家軍的其實就是戰馬,軍中有限的馬匹都被劃撥給了偵察兵和炮兵,隻有團級及以上級別的才會配發戰馬。
此時天氣已經逐漸熱起來,李岩發現這幾個餘家軍士卒一路都披甲行軍,不像其他軍隊在行軍時會解下鎧甲,隻有臨戰才會著甲。
一上午估計走了有三四十裏,到中午時眾人找了個樹林休息,躲避日頭。
這隊餘家軍士兵放出一人警戒,其餘人此時才解下鎧甲,開始準備午飯。
他們將一口鍋從騾子背上解下,撿柴的撿柴,打水的打水,還有一個士兵用短鍬在地上挖出一口灶台來。
李岩他們自己攜帶了幹糧,一邊就著水囊裏的水啃著幹餅子,一邊看餘家軍忙活。
水燒開以後,每個餘家軍士兵從身上解下一個用布套裝著的鐵水壺,這水壺極為精巧,外層套著殼體可以做碗,看外壁煙熏火燎的模樣,顯然平常還可以直接放火上燒煮。
他們從糧袋中倒出一些麵粉,用燒開的水泡成糊糊,然後把餅子也掰碎泡在裏邊吃。
李岩十分好奇,要了一點迴來,發現這麵粉竟然是用油炒熟的,裏邊還放了鹽、糖、還有芝麻與花生碎,吃起來味道還不錯。
郝搖旗隻是在感歎餘家軍行軍夥食不錯,還有那種壺碗一體的水壺十分精妙,在行軍中相當有用。郝搖旗還想找這些士兵買一個,但陳達說這水壺每人隻配發一個,不能給他,讓郝搖旗十分遺憾。
李岩麵色越來越鄭重,這餘家軍無論是從士兵、後勤,還是軍規、軍製,都已經相當成熟,就是闖軍也比不上,他此行真的能成功嗎?
城門處守軍不敢怠慢,急忙向上匯報。不一會兒,副團長趙選出城迎接,看到城外有十餘騎,隊伍中有男有女,不禁有些詫異。
見有管事的出來,一名騎士上前說道:“在下李岩,是闖王使者,你是何人?”
“可是杞縣李公子?”李岩之名趙選也曾聽聞,急忙自報家門:“在下餘家軍第一團團副趙選,不知李公子來此有何貴幹?”
團?團副?這是什麽職銜?
李岩按捺住心頭疑惑,問:“此地是誰主事?我奉闖王之命出使荊州,不知餘家軍首領是誰?”
這算不上機密,趙選答道:“餘家軍皆聽餘司令調遣,不過餘司令遠在荊州,此地由朱總指揮全權負責。”
“聽說闖王使者到來,朱總指揮已在城內備好酒宴,特派我來為李公子領路。”
團副、司令、指揮,一連串頭銜聽得李岩直冒迷糊,也不曉得餘家軍都是從哪弄出來這許多名號。
“餘司令?可是餘誠?”
趙選點頭:“正是!”
“那朱總指揮就是朱呈祥嘍?”李岩經曆過開封城陷,知道就是這兩人帶頭獻城的。
得到趙選肯定的迴答後,李岩也介紹起自己隊伍中的其他人:負責使團安全的副使郝搖旗,至於隊伍中的女性,則是自己的妻子紅娘子以及曹營的羅瑛。
紅娘子也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女將,聽說李岩出使,擔心他的安全便執意跟著要來。羅瑛則是聽說餘家軍的首領可能是餘誠,便在好奇心的催使下跟著來了。
赴宴途中,李岩發現荊門街道上比自己想象中的更繁華,百姓往來行走,與全副武裝的餘家軍士卒擦肩而過,從來不見慌張。
這餘家軍的軍民關係經營的不錯呀。李岩將此事暗暗記下,郝搖旗則湊過來說:“當初在開封,那家夥還說他手中一共就五百副甲,原來是在騙闖王。這一路上,是個當兵的都披著甲,他手頭到底有多少甲胄?”
“我看這家夥怕是早就想著造反了,不然哪來這麽多軍械?”
朱呈祥就在將軍府裏擺下酒席,招待闖軍使團。
入席之後,朱呈祥問起使團來意,李岩說道:“闖王擁兵百萬,獨霸中原。如今大軍正在襄陽,原要派兵南下奪取荊州,隻是聽說荊州已被人占據,所以才派我出使。”
郝搖旗扮起紅臉來:“早在開封時,你和那餘誠就已投靠闖王,這荊州之地也理當是歸屬闖王…”
話未說完,陪席的謝明勝拍案而起,“放肆,竟敢直唿我家司令名諱!”
郝搖旗斜眼看著他:“怎麽,要練練?”
朱呈祥輕輕擺手,安撫下謝三,對李岩說道:“當初在開封,我與餘司令隻是不願見黎民受苦,所以才打開了城門,並無投靠闖王的心思。”
郝搖旗插話道:“讓你們投靠是看得起你們,小小餘家軍,隻要闖王發令,我旦夕之間就能平定。”
謝明勝氣急而笑:“當初左良玉也是這麽想的,結果五萬大軍被我幾千人殺散,俘虜們現在還在挖渠呢。”
李岩道:“如今朝廷大勢已去,改天換日就在眼前。你們早日歸附,不失公侯之賞,若是圖謀抗拒,何異螳臂當車!”
朱呈祥又試探了幾句,知道闖軍開出的條件是餘家軍攜荊州之地歸附,可以賞黃金一萬兩,白銀五萬兩,餘家軍首領餘誠與朱呈祥兩人地位與闖軍主將相同。
如此大事,怎麽可能繞過餘誠這個餘家軍大首領。李岩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問過朱呈祥,得知明日朱呈祥會派人送他們前往荊州,麵見餘誠。
第二日一早,李岩便見到了護送他們前往荊州的隊伍,一共十人,為首的是一個年輕軍官,名叫陳達。
李岩使團中的十幾騎護衛不被允許隨之前往荊州,理由是這一路護衛由餘家軍負責。李岩爭執了幾句,見餘家軍態度堅決,便也沒有堅持,讓他們留在荊門等候。
荊州與荊門相距不到兩百裏,騎馬一天可到。可是陳達所帶護衛全是步卒,隻有一頭騾子當腳力,馱著些輜重。
李岩他們雖然人手一匹馬,但總不能撇下陳達他們自己走,這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
李岩猜測這是餘家軍故意拖慢速度,好方便荊門派出信使快馬趕往荊州匯報。這一點他卻想錯了,荊門與荊州有無線電台作為通訊手段,闖軍使團的情報早就已經送到荊州了。
製約餘家軍的其實就是戰馬,軍中有限的馬匹都被劃撥給了偵察兵和炮兵,隻有團級及以上級別的才會配發戰馬。
此時天氣已經逐漸熱起來,李岩發現這幾個餘家軍士卒一路都披甲行軍,不像其他軍隊在行軍時會解下鎧甲,隻有臨戰才會著甲。
一上午估計走了有三四十裏,到中午時眾人找了個樹林休息,躲避日頭。
這隊餘家軍士兵放出一人警戒,其餘人此時才解下鎧甲,開始準備午飯。
他們將一口鍋從騾子背上解下,撿柴的撿柴,打水的打水,還有一個士兵用短鍬在地上挖出一口灶台來。
李岩他們自己攜帶了幹糧,一邊就著水囊裏的水啃著幹餅子,一邊看餘家軍忙活。
水燒開以後,每個餘家軍士兵從身上解下一個用布套裝著的鐵水壺,這水壺極為精巧,外層套著殼體可以做碗,看外壁煙熏火燎的模樣,顯然平常還可以直接放火上燒煮。
他們從糧袋中倒出一些麵粉,用燒開的水泡成糊糊,然後把餅子也掰碎泡在裏邊吃。
李岩十分好奇,要了一點迴來,發現這麵粉竟然是用油炒熟的,裏邊還放了鹽、糖、還有芝麻與花生碎,吃起來味道還不錯。
郝搖旗隻是在感歎餘家軍行軍夥食不錯,還有那種壺碗一體的水壺十分精妙,在行軍中相當有用。郝搖旗還想找這些士兵買一個,但陳達說這水壺每人隻配發一個,不能給他,讓郝搖旗十分遺憾。
李岩麵色越來越鄭重,這餘家軍無論是從士兵、後勤,還是軍規、軍製,都已經相當成熟,就是闖軍也比不上,他此行真的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