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軍撤離的消息並不是秘密,還在河對岸的官軍很輕易就獲得了這個情報。
隨著闖軍的離開,開封似乎變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幾支遊離在外的官軍蠢蠢欲動,想要將收複開封的功勞搶到自己手中。
之所以還忍耐了幾天,隻是因為他們還不清楚黃河決口對於開封能造成怎樣的影響。萬一衝進城去,一轉頭發現自己被洪水堵在了城內,那就有樂子瞧了。
等到洪水平靜下來,第一支官軍試探著向開封進發。這支官軍約有兩千,其中有騎兵百餘,剩下都是步卒。
原本用來保護開封免遭洪水侵襲的土堤此時起了反作用,湧入的黃河水被土堤堵著流不出去,形成了一個長寬皆有十數裏的大湖。
開封城就處於這個大湖中央,猶如洪水中的孤島。
從土堤往城內,水深處能淹到人胸口,淺處卻隻及人大腿。這種情況下難以行船,兵士們隻能在泥水中艱難跋涉。
到城門附近,水勢又淺了許多,水麵隻到人膝蓋。領軍的將官是個雜號將軍,姓鄧名子善。他騎在馬上,不停催促士兵加速前進。
鄧子善心中所想,與餘誠一般無二,都是想將開封城搜刮一番。畢竟義軍在城中待的時間不長,就算放開來搶也搬不空開封。
“將軍啊!”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嚎響起,把鄧子善嚇得一個激靈,他尋聲看去,發現哭嚎的是一個精瘦的男子,渾身被泥水浸透,躺在城牆根仿佛一截枯木。要不是他嚎叫一聲,還真不好發現他。
此人跪倒在泥水裏,未語淚先流,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鄧子善手扶寶刀,問:“你是何人啊?”
男子哭訴道:“小人段雷,求將軍為小人做主!”
“做主?你有何冤屈?”
段雷迴答說:“小人世居開封,自那闖賊圍困開封,城中居民上下一心抵抗,沒想到有奸人餘誠,勾結亂軍打開城門投降闖賊。”
“洪水來後闖賊退軍,那奸賊又收攏了一批賊人,占據了周王府,在城中欺男霸女、橫征暴斂。”
“你且不哭,那賊人有多少人馬?”
“怕不得有七八百人!”
七八百賊人,自己手下官兵足足兩千,優勢在我啊!
情報來得太容易,鄧子善一時有些懷疑,這人莫不是賊人探子想誆自己入城吧?
不過看到甕城城門都已經被人拆去做了木排,門洞大開,就算有埋伏也能輕易衝出來。
為防萬一,鄧子善還是先派了十餘騎進城打探。很快探騎迴報,城牆上隻有幾十躲水的饑民,已被驅散,並無伏兵。
鄧子善大喜,這潑天的功勞合該落在我的頭上。他當即命令段雷頭前帶路,大隊官軍徑直殺向周王府。
行至一條街道,水中忽然升起一道絆馬索,將衝得最前的幾個騎兵絆倒。街道兩側的房頂出現大批弩手,亂箭飛來,頓時將官兵射倒一片。
“有埋伏!”鄧子善心中大恨,想提刀砍了段雷,卻發現段雷跳入河道,一個猛子紮進去,再浮出水麵已經在幾十步外。
敵人居高臨下不斷放箭,官軍卻因為在水中,弓弦火器俱被水浸泡難以還擊。鄧子善大喊撤退,卻發現來時的路被敵軍扔下大量的鐵蒺藜。
這些鐵蒺藜落入水中,官軍哪能看得見,不知多少官軍被紮穿腳掌,行走不得,隻能在泥水中抱著傷腳翻滾哀嚎。
鄧子善引著數百親信突出重圍,迴到城門,發現城牆已經被賊人占據,自己留下看守城門的幾十士兵都已橫屍當場。
城牆上朱呈祥看著底下倉皇敗退的官兵,冷冷的下令:“開炮!”
城頭隻有兩門佛朗機炮,闖軍撤離時太亂沒有帶走,倒是便宜了餘誠。
火炮聲中,鄧子善被一枚鉛子打中胸膛,當即斃命,其餘官兵群龍無首,頓時潰散。
餘誠沿城牆巡視一圈,來到東門時,戰場已經打掃完了。朱呈祥聽說餘誠過來了,急忙上城來見,看到餘誠扶著城牆望著城外大水出神。
“賢弟在看什麽?”
餘誠撫摸著粗糲的城牆,悠悠歎了句:“這永遠充斥著我們悲憤的河流啊!”
朱呈祥不明白餘誠為何突然意氣消沉,建議道:“賢弟,咱們是不是不用走了?”
“我想了想,打完這支官軍,其餘官兵也該長長記性了。咱們趁此時機整頓城防,將招募來的兵勇訓練出來。到時咱們占據名城,手下有萬八千的精銳士卒,管他朝廷還是義軍,誰敢給咱們臉色看?”
餘誠搖頭:“開封已成絕地,待不得了。”
“開封緊靠黃河,那黃河的河床比開封城還高。往年還有官府不停修繕河堤,才能免於水患。現在官府走了,難道要我們去組織民夫整修河堤嗎?”
“現在還隻是春天,等到夏秋之際,河水暴漲,大水再衝過來可就不是今日這小場麵了!”
餘誠的話如同一盆冰水潑在朱呈祥頭上,他歎道:“賢弟說得對,我險些被這場勝仗衝昏頭腦了。”
“咱們什麽時候走?”
“明日便出發吧,招攬的百姓休養了這幾天,應該能行得遠路了。”
此次願意追隨餘誠南下的百姓有兩萬餘,還不包括朱呈祥招募的三千餘士兵。
五隊士兵頭前開路,他們十人一隊,相互之間以繩索相連,試探出水淺的道路,在兩側插好係著紅布的棍子作為標記。
大隊百姓扶老攜幼涉水而行,每人隻帶少數行李,一步三迴頭,辭別自幼生活的故鄉。
唯一能讓他們感到安心的,是背上的糧袋。每人背上的糧袋裏有五斤炒熟的玉米粒,還有一個裝滿了水的水壺。
隻要肯跟著走,就給發糧食。從來隻有被搶的份,今天卻有人發糧食,這樣的首領,總不會比官府和義軍差吧?
土堤上。
餘誠端坐在馬上,朱呈祥、劉二牛、付應平、徐望,還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李光壂隨侍在側。
餘誠看著在泥水中跋涉的隊伍,最後望向自己在明朝“安居”了一年的開封城。
那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喜悅,那在官府陰影下小心求存的謹慎,那被愛與恨糾纏的深情與背叛,還有那圍城中耳聞目睹的人性黑暗,最終都化作一聲長嘯!
餘誠揮舞馬鞭指著土堤外的廣闊天地,朗聲道:“這一去如鳥上青天,魚入大海,從此再不受羈絆了!”
隨著闖軍的離開,開封似乎變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幾支遊離在外的官軍蠢蠢欲動,想要將收複開封的功勞搶到自己手中。
之所以還忍耐了幾天,隻是因為他們還不清楚黃河決口對於開封能造成怎樣的影響。萬一衝進城去,一轉頭發現自己被洪水堵在了城內,那就有樂子瞧了。
等到洪水平靜下來,第一支官軍試探著向開封進發。這支官軍約有兩千,其中有騎兵百餘,剩下都是步卒。
原本用來保護開封免遭洪水侵襲的土堤此時起了反作用,湧入的黃河水被土堤堵著流不出去,形成了一個長寬皆有十數裏的大湖。
開封城就處於這個大湖中央,猶如洪水中的孤島。
從土堤往城內,水深處能淹到人胸口,淺處卻隻及人大腿。這種情況下難以行船,兵士們隻能在泥水中艱難跋涉。
到城門附近,水勢又淺了許多,水麵隻到人膝蓋。領軍的將官是個雜號將軍,姓鄧名子善。他騎在馬上,不停催促士兵加速前進。
鄧子善心中所想,與餘誠一般無二,都是想將開封城搜刮一番。畢竟義軍在城中待的時間不長,就算放開來搶也搬不空開封。
“將軍啊!”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嚎響起,把鄧子善嚇得一個激靈,他尋聲看去,發現哭嚎的是一個精瘦的男子,渾身被泥水浸透,躺在城牆根仿佛一截枯木。要不是他嚎叫一聲,還真不好發現他。
此人跪倒在泥水裏,未語淚先流,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鄧子善手扶寶刀,問:“你是何人啊?”
男子哭訴道:“小人段雷,求將軍為小人做主!”
“做主?你有何冤屈?”
段雷迴答說:“小人世居開封,自那闖賊圍困開封,城中居民上下一心抵抗,沒想到有奸人餘誠,勾結亂軍打開城門投降闖賊。”
“洪水來後闖賊退軍,那奸賊又收攏了一批賊人,占據了周王府,在城中欺男霸女、橫征暴斂。”
“你且不哭,那賊人有多少人馬?”
“怕不得有七八百人!”
七八百賊人,自己手下官兵足足兩千,優勢在我啊!
情報來得太容易,鄧子善一時有些懷疑,這人莫不是賊人探子想誆自己入城吧?
不過看到甕城城門都已經被人拆去做了木排,門洞大開,就算有埋伏也能輕易衝出來。
為防萬一,鄧子善還是先派了十餘騎進城打探。很快探騎迴報,城牆上隻有幾十躲水的饑民,已被驅散,並無伏兵。
鄧子善大喜,這潑天的功勞合該落在我的頭上。他當即命令段雷頭前帶路,大隊官軍徑直殺向周王府。
行至一條街道,水中忽然升起一道絆馬索,將衝得最前的幾個騎兵絆倒。街道兩側的房頂出現大批弩手,亂箭飛來,頓時將官兵射倒一片。
“有埋伏!”鄧子善心中大恨,想提刀砍了段雷,卻發現段雷跳入河道,一個猛子紮進去,再浮出水麵已經在幾十步外。
敵人居高臨下不斷放箭,官軍卻因為在水中,弓弦火器俱被水浸泡難以還擊。鄧子善大喊撤退,卻發現來時的路被敵軍扔下大量的鐵蒺藜。
這些鐵蒺藜落入水中,官軍哪能看得見,不知多少官軍被紮穿腳掌,行走不得,隻能在泥水中抱著傷腳翻滾哀嚎。
鄧子善引著數百親信突出重圍,迴到城門,發現城牆已經被賊人占據,自己留下看守城門的幾十士兵都已橫屍當場。
城牆上朱呈祥看著底下倉皇敗退的官兵,冷冷的下令:“開炮!”
城頭隻有兩門佛朗機炮,闖軍撤離時太亂沒有帶走,倒是便宜了餘誠。
火炮聲中,鄧子善被一枚鉛子打中胸膛,當即斃命,其餘官兵群龍無首,頓時潰散。
餘誠沿城牆巡視一圈,來到東門時,戰場已經打掃完了。朱呈祥聽說餘誠過來了,急忙上城來見,看到餘誠扶著城牆望著城外大水出神。
“賢弟在看什麽?”
餘誠撫摸著粗糲的城牆,悠悠歎了句:“這永遠充斥著我們悲憤的河流啊!”
朱呈祥不明白餘誠為何突然意氣消沉,建議道:“賢弟,咱們是不是不用走了?”
“我想了想,打完這支官軍,其餘官兵也該長長記性了。咱們趁此時機整頓城防,將招募來的兵勇訓練出來。到時咱們占據名城,手下有萬八千的精銳士卒,管他朝廷還是義軍,誰敢給咱們臉色看?”
餘誠搖頭:“開封已成絕地,待不得了。”
“開封緊靠黃河,那黃河的河床比開封城還高。往年還有官府不停修繕河堤,才能免於水患。現在官府走了,難道要我們去組織民夫整修河堤嗎?”
“現在還隻是春天,等到夏秋之際,河水暴漲,大水再衝過來可就不是今日這小場麵了!”
餘誠的話如同一盆冰水潑在朱呈祥頭上,他歎道:“賢弟說得對,我險些被這場勝仗衝昏頭腦了。”
“咱們什麽時候走?”
“明日便出發吧,招攬的百姓休養了這幾天,應該能行得遠路了。”
此次願意追隨餘誠南下的百姓有兩萬餘,還不包括朱呈祥招募的三千餘士兵。
五隊士兵頭前開路,他們十人一隊,相互之間以繩索相連,試探出水淺的道路,在兩側插好係著紅布的棍子作為標記。
大隊百姓扶老攜幼涉水而行,每人隻帶少數行李,一步三迴頭,辭別自幼生活的故鄉。
唯一能讓他們感到安心的,是背上的糧袋。每人背上的糧袋裏有五斤炒熟的玉米粒,還有一個裝滿了水的水壺。
隻要肯跟著走,就給發糧食。從來隻有被搶的份,今天卻有人發糧食,這樣的首領,總不會比官府和義軍差吧?
土堤上。
餘誠端坐在馬上,朱呈祥、劉二牛、付應平、徐望,還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李光壂隨侍在側。
餘誠看著在泥水中跋涉的隊伍,最後望向自己在明朝“安居”了一年的開封城。
那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喜悅,那在官府陰影下小心求存的謹慎,那被愛與恨糾纏的深情與背叛,還有那圍城中耳聞目睹的人性黑暗,最終都化作一聲長嘯!
餘誠揮舞馬鞭指著土堤外的廣闊天地,朗聲道:“這一去如鳥上青天,魚入大海,從此再不受羈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