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入京雖然隻有短短五天,可是在一比三的時間流速下,明朝已經半個月過去了。


    此時已經是崇禎十四年四月底,田間地頭已經是綠意盎然,尤其種下的苜蓿已經開起了藍色的小花,夥房的幫廚們人手挎著一個大籃子,裏邊裝滿了苜蓿嫩葉,迴去焯水涼拌後就是一道可口的小菜。


    田地裏玉米土豆都已經抽芽了,種植組在林芽子的帶領下正在給地裏除草。他們一舉一動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了田裏的幼苗。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兩種作物,對餘誠所說的作物畝產抱著一絲懷疑。


    這還是餘誠威望所致,換個人說一畝地能產上千斤的糧食,他們都隻會當那是在說夢話。


    田莊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臉,那是對美好前景的憧憬。


    餘誠滿意的對李河說:“你管理的不錯,田莊的一切已經走上正軌了。”


    在無雙閣的管事位置上鍛煉過的李河,管理能力進步很大。


    得到誇讚的李河笑開了花:“都是東家安排的好。因為有東家在,莊裏農具種子全都不缺,糧倉裏的糧食能讓每個人都敞開肚皮往飽吃。別說現在是大災之年,就是以往的豐年大家都沒活得這麽舒坦過。”


    餘誠打趣道:“學會拍馬屁了啊。”


    李河認真的說:“是打心底裏對東家的感激,您可以問問,田莊裏老少爺們哪個不是如此。”


    “今年應該能有一個好收成吧?”


    李河正色道:“東家,恐怕還是危險。我問過隔壁村子了,今年到現在隻下過一場小雨,隻怕還是要鬧旱災。”


    “田莊好在是靠著這條河,所以地裏才能有水灌溉。不過我問過隔壁村子了,今年河水比往年水量少了一半,別的地方恐怕還是要鬧饑荒。”


    說到這裏,李河看看四周,壓低聲音說:“東家,今年災荒要是還像去年一樣,肯定還是遍地流民,正是東家起事的好時機啊。”


    餘誠沒有反駁:“社兵現在招募到多少人了?”


    李河道:“入春後流民大多都想迴鄉找生路,不過滿足咱們田莊的光景好,也有許多想要投庇的。隻是這裏邊滿足東家您要求的不多,現在社兵隻有兩百零六。”


    這其實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一家人中老弱婦孺大多已經死在了凜冽的寒風中,隻有身體相對好的青壯在這饑寒交迫的世道裏存活下來的概率最大。


    “把標準放低一點吧,拖家帶口的優先吸納。獨身一人的青壯不能超過戶數的四成。社兵數量暫時控製在四百人左右。”


    “四百人?會不會有些太少了?”


    “兵在精不在多,就這麽大點的田莊,四百人已經是能容納的極限了。”


    社兵四百人,就意味著有差不多三百戶人家,再加上收養的孤兒,田莊就有將近兩千人。如果不是有餘誠在,光靠田莊的這八百畝地,是養活不了這麽多人口的。


    這時,因為羊吃了地裏的幼苗,放羊的與除草的人吵了起來,繼而變成了養殖組與種植組罵戰。雙方人越聚越多,眼看就少不了一番撕打。


    餘誠笑嘻嘻瞧著熱鬧,一旁李河臉都快綠了,告了聲罪就跑去田裏調解。


    沒瞧上熱鬧的餘誠咂吧著嘴,迴頭看到十幾步外一直跟著的一人,便揮手招他過來。


    此人正是在野店裏救下的那個父親被殺的小夥子,名叫徐望。大火過後,他收集起父親的骨灰,然後一路跟著餘誠他們不走。餘誠看他可憐,就將他收進了田莊。


    徐望來到餘誠麵前,麵無表情的問:“東家找我何事?”


    自從醒來之後,徐望就盡顯孤僻,對誰都是一副死人臉。開始知道他經曆的社兵還十分同情他,可他們的照顧都被徐望冷臉迴絕,那表情倒像是他們倒欠了徐望似的。


    幾次之後,社兵們也不待見徐望。不過徐望讀過書認識字,餘誠便把徐望調在身邊當了書辦兼職護衛。


    餘誠出現在田莊時,徐望跟隨他身邊聽候使喚;餘誠不在時,徐望就跟隨社兵一起打熬身體錘煉武藝。


    “田莊裏的孩子們缺一個老師,你想不想去?”


    餘誠早就想給田莊裏的孩子找個老師,可是到現在都還沒找到合意的。在田莊裏識字最多的是李河與謝三,這倆人自己都忙不過來,哪還有時間教學生。


    徐望也是讀書人,雖然連秀才都沒考上,但是教孩子認字啟蒙總還是行的。


    可是徐望聽後幹脆利落的拒絕了:“不去。”


    “為什麽不去?教書先生不比你每日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強?”


    “我十年寒窗苦讀又有什麽用?當我被綁在柱子上像豬羊一樣等著被開膛破肚的時候,那些學問也不曾救過我。”


    徐望撫摸著掛在腰間的佩刀:“這世上,還是刀槍說出來的話才有用。”


    這是遇上古代版讀書無用論了啊。


    “你總不能一輩子當個護衛吧?”


    “可東家也不會一直窩在這田莊裏當個富家翁。”


    “哦?”餘誠眼神玩味的看著徐望:“你的意思是?”


    徐望道:“那日我昏迷之中,耳中隱隱聽到東家說要滌蕩這世間,還這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東家斬殺賊人替我報了殺父之仇,這是一恩;於賊人手中救我性命,這也是一恩。徐望並無什麽誌向,可是欠了東家兩條大恩,又豈能不報!”


    徐望解下腰刀雙手捧著跪在餘誠麵前:“徐望這條命是東家的,隻等著還給東家。以後東家所指,便是徐望揮刀的方向。”


    這是又多了一個忠心下屬啊!餘誠扶起徐望,道:“好好好,你心意我知道了,何須行此大禮。”


    李河調解完糾紛迴來,正好看到徐望表忠心的這一幕。直到餘誠扶起徐望,他才將手從刀柄上挪開,展顏笑道:“恭喜東家,又添一助力。”


    在田莊的舒坦日子沒過幾天,開封城內就有消息傳達:“縣令王燮有命,要餘誠去開封見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