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在飄飄揚揚一場大雪中悄然來到,等早上餘誠走出房門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還好昨天就將火爐全部安裝好了,不然這天寒地凍的可真不好挨。
看著屋簷上好似棉花一般的積雪,餘誠一時詩興大發,口中吟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侍立在一旁的李河讚歎道:“原來東家也是飽讀詩書啊,難怪說要親自教晴兒小姐識字呢。”
餘誠經這一提醒,才想起還要給晴兒教識字這事兒。打發李河他們一起去廚房給李蘭芝打下手包餃子,餘誠則抽空迴了趟現代,將自己外甥當初用來識字的小卡片和刻著字的積木一並帶了過來。
餘誠原本是打算從漢語拚音開始教起的,可要教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那些漢語拚音自己念起來勉強也能記得齊全,可要成係統的按聲母韻母教給別人卻總是卡殼。最後餘誠也隻能用了笨辦法,從最簡單的漢字開始,要求晴兒每天要記住十個生字。
晴兒的悟性不錯,等到餃子下鍋,十個字雖然還不會寫,但是已經記住了外形,可以將對應字的卡片從一堆卡片中找出來了。
餃子是豬肉白菜餡的,餘誠兌現了自己的許諾,李河等人個個吃的肚皮溜圓。食量最大的果然還是要看樊虎,配著辣椒蒜泥的蘸汁一人消滅掉了滿滿六盤。餘誠不禁感慨,樊虎這飯量放到現代當個吃播,妥妥的能火啊!
吃過飯後,晴兒沒有迴房繼續認字,而是眼巴巴的看著餘誠。餘誠被看得莫名其妙,看晴兒眼睛不停的在自己和廚房兩處逡巡,於是問道:“怎麽,晴兒還想吃什麽嗎?”
晴兒扭捏了半天,口中輕輕道:“饅頭……”
餘誠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原來晴兒記掛著的是昨天自己答應過她去給難民施舍飯食,於是問李蘭芝道:“廚房裏還有多少饅頭?”
李蘭芝答道:“還有六七十個。”
餘誠吩咐將饅頭用背簍裝了由李河三人背著,隻留李蘭芝看家,然後牽著晴兒出了家門。
因為下雪的緣故,路上行人稀少,間或有上前乞食的乞丐或者流民,便每人舍給兩個饅頭。原本餘誠還想著這點饅頭不過杯水車薪,沒想到走完兩條街才全部舍完。隨意找了個乞丐問了,才曉得今日官府組織城內富商在上方寺施粥,流民中能動彈的基本都跑去上方寺了,還留在街上的要麽是餓的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要麽就是已經凍斃在風雪中了。
聽到有人施粥放賑,餘誠便吩咐李河道:“以後每天給粥棚捐五十斤糧食,省得樊虎媳婦還要費力氣蒸饅頭。”
李河道:“東家府上都是精米白麵,捐給粥棚太浪費了些,不如換成粗糧,還能多活幾個災民。”
餘誠讚許道:“你說的對,就這麽幹。”
帶出來的饅頭施舍完後,餘誠並沒有急著迴去,而是帶著幾人在街道上信步走著,觀察著街道兩旁的店鋪。
糧食生意畢竟太過麻煩,所以餘誠才答應了徐記隻承擔有限的供貨。市麵上究竟什麽賣得好,餘誠還要好好偵查偵查。另一方麵單純靠著黃金兌換來錢太過顯眼,餘誠也想找個性價比更高的貨物,希望可以帶迴現代賣錢。
因為是大年初一的緣故,街上店鋪大多已經閉門歇業,隻能從招牌上看店鋪的主營業務。像什麽飯店、香末店、雜貨鋪、巾帽鋪、當鋪、成衣局等等,可以看出放在平常開封城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繁華所在。
走到一處還開著的店鋪前,餘誠停下腳步。這家店鋪招牌上寫著“劉氏瓷器”四個大字,裏邊博古架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瓷器,櫃台後邊掌櫃包裹的嚴嚴實實靠在椅子上正在打瞌睡。
明清什麽最有名?餘誠知曉的也就是明清的小說、家具還有瓷器了。從這兒帶點瓷器迴去,那不妥妥的是古董嗎,一定能賣得上大價錢!
走進店鋪,腳步聲驚醒了掌櫃,看到有人進來急忙起身上前招待:“客官想買什麽,小店各式的瓷器都有,全是從景德鎮一路運來的,保管是貨真價實。”
餘誠隨手拿起一個香爐翻來覆去的看,他對於瓷器一竅不通,不曉得這物件放現代能賣多少錢。不過有一點餘誠能看出來,這些瓷器都太新了,一點使用過的痕跡都沒有。把這些瓷器拿迴去說這是明朝的,別人隻會哈哈笑著說你仿的真好,至於說幾百年前,幾天前還差不多吧。
如果有辦法做舊就好了。別人做舊是想把假的當真的賣,餘誠卻要反其道而行,把真的做假的賣。
“老板,你這兒有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嗎?”問這個單純就隻是因為餘誠隻聽說過這麽一個瓷器,聽說當年拍賣了兩億多的天價,著實讓餘誠流了不少口水。
掌櫃看傻子一樣看著餘誠,道:“客官說笑了,那可是禦用之物,小店哪裏會有。”
餘誠看掌櫃的表情就知道大抵自己是問了一句外行話。這也難怪,餘誠又不知道這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來曆。
據說當年成化皇帝見到一幅母雞帶領小雞在外覓食的場景,不禁觸景生情,就想按此情景製作一套瓷器,正好成化當年就是雞年,在多種有著美好寓意的情況下,製作出了一批雞缸杯,成為了皇帝的禦用酒杯。由於雞缸杯燒製極其困難,導致出品率很低,在微微夠滿足皇帝使用後就不再生產。即使後來的明清皇帝都曾下令仿製,卻因為技術失傳已經燒製不出那樣的效果了,可以說是真品僅此一批。就連後來的神宗皇帝手頭也隻有一對,當時每隻就價值十萬貫。可以說即便這掌櫃手裏真有,餘誠也是絕對買不起。
給李河幾人發過工資後,餘誠身上還剩下不到二十兩銀子。這兩天又是置辦家具又是準備年貨,如今隻剩五兩銀子。餘誠挑選一番,最後花一兩銀子買了一套白瓷茶具附帶一隻青花象耳瓶。
又在街上轉了一圈,一行人才迴到家中,就看見李蘭芝倚在門口翹首相望。看到餘誠迴來,李蘭芝忙迎上來說道:“東家,有位姓孫的掌櫃上門來訪,聽說東家不在也沒走,現在還在門房裏等呢。”
“孫掌櫃?”穿越過來認識的姓孫的掌櫃隻有一人,就是六陳行那位。當時樊虎李蘭芝夫妻兩個還沒入夥,自然是不認識。
進了大門,果然見瘦巴巴的孫掌櫃在門房裏坐著。餘誠笑著拱手道:“孫掌櫃消息當真好靈通。餘某搬進來沒兩天,自己都還記不清家門呢,孫掌櫃就能找過來。”
孫掌櫃笑道:“做生意嘛,耳朵不靈光銀子就從手邊溜走了。”
將孫掌櫃延請入堂屋坐下,問道:“孫掌櫃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貴幹啊?”
孫掌櫃道:“前番從餘老板手中買的那批糧食,可是解了敝行的燃眉之急。原以為餘老板生意做完是要迴鄉,哪知道餘老板是要在開封定居啊。”
餘誠答道:“如今年景不好,外頭實在太亂。餘某是不敢在外亂跑,隻能先在城內熬個一兩年了。”
兩人隨口討論了兩句時事,孫掌櫃才問道:“餘老板既然要定居開封,可想好了要做何營生?”
餘誠一聽就知道這孫掌櫃的來意和徐記米行的東主一樣,道:“實不相瞞,餘某打算在這開封城內開上一家商鋪,專門出售一些機巧之物。”
孫掌櫃錯愕道:“餘老板不是做糧食生意的嗎,怎的又要開雜貨鋪了?”
餘誠不急著迴答,說道:“孫掌櫃且看我屋裏這爐子如何?”
孫掌櫃道:“孫某也正想問,這火爐極盡巧思,頗為實用,不知是從何處買來?”
餘誠笑道:“不忙,再請孫掌櫃看一物。”說罷起身從臥室取出自己用來喝水的玻璃保溫杯展示給孫掌櫃,道:“用此物盛裝熱水,便是幾個時辰之後打開,依然滾燙,謂之保溫杯。”
孫掌櫃拿著杯子翻來覆去的看,保溫不保溫不知道,光是透明的玻璃瓶身就已經足夠吸引人眼球。
餘誠道:“糧食生意難做,孫掌櫃久在此行,自然清楚。還好在下年幼時跟隨家師拜訪過幾位能工巧匠,才能拿到這些器物,做安身立命的本錢。”
孫掌櫃正襟危坐道:“孫某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世間還有如此技藝高超的匠人。尊師能夠與這等人物結交,定然也是世外高人,敢問尊師名諱?”
餘誠麵露難色,實則腦袋飛速運轉,在給自己莫須有的師父起名號。無崖子?嗯,不是和尚,人設不符。無花?不行,這名字就透著股邪氣,不像是隱士高人啊。
孫掌櫃隻當他是不方便,忙說道:“餘老板若是不便說也無妨。”
腦海裏終於想出一人,餘誠道:“孫掌櫃既然問起,倒也沒什麽可隱瞞的。家師法號晦明,很少見外客,知曉他老人家名諱的人恐怕不多。”
孫掌櫃搜腸刮肚想了好久,實在是想不出來和這名號有關的人物。想來以大明疆土之遼闊,有一二奇人異士隱居山野不傳名姓也是正常。
餘誠還在那兒拚命豐富晦明禪師的人物形象,如果李河劉二牛這會兒站在旁邊,一定會覺得這場景似曾相識:“家師性好鑄劍,我年幼時曾帶我遍訪名家匠師,才有現在我手中的這些奇巧之物。他老人家鑄有七把寶劍,分別起名為遊龍、青幹、莫問、日月、競星、舍神、天瀑……”
孫掌櫃起初還有些將信將疑,可看餘誠說話娓娓道來,脈絡清晰,不像是作偽,又很快被餘誠講的故事吸引了全部心神。
“……南山巔上火麟烈,北海潛深雪飲寒。家師眼見火麟劍雪飲刀這兩把神兵,為之神奪。於是遠赴天山,想要尋找傳說中的天外隕鐵,鑄造出一把不下於這兩把神兵的絕世好劍。時間已過了五年,也不曉得家師是不是已經到了天山,有沒有尋到那天外隕鐵。”
孫掌櫃聽得如癡如醉,都快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麽的了,這會兒反過來安慰餘誠道:“尊師世外奇人,必有無上機緣,餘老板不必掛懷。”
又攀談了一番,見餘誠確實沒有插手糧食生意的意思,這才帶著滿腦袋的故事興盡而返。
看著屋簷上好似棉花一般的積雪,餘誠一時詩興大發,口中吟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侍立在一旁的李河讚歎道:“原來東家也是飽讀詩書啊,難怪說要親自教晴兒小姐識字呢。”
餘誠經這一提醒,才想起還要給晴兒教識字這事兒。打發李河他們一起去廚房給李蘭芝打下手包餃子,餘誠則抽空迴了趟現代,將自己外甥當初用來識字的小卡片和刻著字的積木一並帶了過來。
餘誠原本是打算從漢語拚音開始教起的,可要教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那些漢語拚音自己念起來勉強也能記得齊全,可要成係統的按聲母韻母教給別人卻總是卡殼。最後餘誠也隻能用了笨辦法,從最簡單的漢字開始,要求晴兒每天要記住十個生字。
晴兒的悟性不錯,等到餃子下鍋,十個字雖然還不會寫,但是已經記住了外形,可以將對應字的卡片從一堆卡片中找出來了。
餃子是豬肉白菜餡的,餘誠兌現了自己的許諾,李河等人個個吃的肚皮溜圓。食量最大的果然還是要看樊虎,配著辣椒蒜泥的蘸汁一人消滅掉了滿滿六盤。餘誠不禁感慨,樊虎這飯量放到現代當個吃播,妥妥的能火啊!
吃過飯後,晴兒沒有迴房繼續認字,而是眼巴巴的看著餘誠。餘誠被看得莫名其妙,看晴兒眼睛不停的在自己和廚房兩處逡巡,於是問道:“怎麽,晴兒還想吃什麽嗎?”
晴兒扭捏了半天,口中輕輕道:“饅頭……”
餘誠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原來晴兒記掛著的是昨天自己答應過她去給難民施舍飯食,於是問李蘭芝道:“廚房裏還有多少饅頭?”
李蘭芝答道:“還有六七十個。”
餘誠吩咐將饅頭用背簍裝了由李河三人背著,隻留李蘭芝看家,然後牽著晴兒出了家門。
因為下雪的緣故,路上行人稀少,間或有上前乞食的乞丐或者流民,便每人舍給兩個饅頭。原本餘誠還想著這點饅頭不過杯水車薪,沒想到走完兩條街才全部舍完。隨意找了個乞丐問了,才曉得今日官府組織城內富商在上方寺施粥,流民中能動彈的基本都跑去上方寺了,還留在街上的要麽是餓的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要麽就是已經凍斃在風雪中了。
聽到有人施粥放賑,餘誠便吩咐李河道:“以後每天給粥棚捐五十斤糧食,省得樊虎媳婦還要費力氣蒸饅頭。”
李河道:“東家府上都是精米白麵,捐給粥棚太浪費了些,不如換成粗糧,還能多活幾個災民。”
餘誠讚許道:“你說的對,就這麽幹。”
帶出來的饅頭施舍完後,餘誠並沒有急著迴去,而是帶著幾人在街道上信步走著,觀察著街道兩旁的店鋪。
糧食生意畢竟太過麻煩,所以餘誠才答應了徐記隻承擔有限的供貨。市麵上究竟什麽賣得好,餘誠還要好好偵查偵查。另一方麵單純靠著黃金兌換來錢太過顯眼,餘誠也想找個性價比更高的貨物,希望可以帶迴現代賣錢。
因為是大年初一的緣故,街上店鋪大多已經閉門歇業,隻能從招牌上看店鋪的主營業務。像什麽飯店、香末店、雜貨鋪、巾帽鋪、當鋪、成衣局等等,可以看出放在平常開封城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繁華所在。
走到一處還開著的店鋪前,餘誠停下腳步。這家店鋪招牌上寫著“劉氏瓷器”四個大字,裏邊博古架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瓷器,櫃台後邊掌櫃包裹的嚴嚴實實靠在椅子上正在打瞌睡。
明清什麽最有名?餘誠知曉的也就是明清的小說、家具還有瓷器了。從這兒帶點瓷器迴去,那不妥妥的是古董嗎,一定能賣得上大價錢!
走進店鋪,腳步聲驚醒了掌櫃,看到有人進來急忙起身上前招待:“客官想買什麽,小店各式的瓷器都有,全是從景德鎮一路運來的,保管是貨真價實。”
餘誠隨手拿起一個香爐翻來覆去的看,他對於瓷器一竅不通,不曉得這物件放現代能賣多少錢。不過有一點餘誠能看出來,這些瓷器都太新了,一點使用過的痕跡都沒有。把這些瓷器拿迴去說這是明朝的,別人隻會哈哈笑著說你仿的真好,至於說幾百年前,幾天前還差不多吧。
如果有辦法做舊就好了。別人做舊是想把假的當真的賣,餘誠卻要反其道而行,把真的做假的賣。
“老板,你這兒有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嗎?”問這個單純就隻是因為餘誠隻聽說過這麽一個瓷器,聽說當年拍賣了兩億多的天價,著實讓餘誠流了不少口水。
掌櫃看傻子一樣看著餘誠,道:“客官說笑了,那可是禦用之物,小店哪裏會有。”
餘誠看掌櫃的表情就知道大抵自己是問了一句外行話。這也難怪,餘誠又不知道這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來曆。
據說當年成化皇帝見到一幅母雞帶領小雞在外覓食的場景,不禁觸景生情,就想按此情景製作一套瓷器,正好成化當年就是雞年,在多種有著美好寓意的情況下,製作出了一批雞缸杯,成為了皇帝的禦用酒杯。由於雞缸杯燒製極其困難,導致出品率很低,在微微夠滿足皇帝使用後就不再生產。即使後來的明清皇帝都曾下令仿製,卻因為技術失傳已經燒製不出那樣的效果了,可以說是真品僅此一批。就連後來的神宗皇帝手頭也隻有一對,當時每隻就價值十萬貫。可以說即便這掌櫃手裏真有,餘誠也是絕對買不起。
給李河幾人發過工資後,餘誠身上還剩下不到二十兩銀子。這兩天又是置辦家具又是準備年貨,如今隻剩五兩銀子。餘誠挑選一番,最後花一兩銀子買了一套白瓷茶具附帶一隻青花象耳瓶。
又在街上轉了一圈,一行人才迴到家中,就看見李蘭芝倚在門口翹首相望。看到餘誠迴來,李蘭芝忙迎上來說道:“東家,有位姓孫的掌櫃上門來訪,聽說東家不在也沒走,現在還在門房裏等呢。”
“孫掌櫃?”穿越過來認識的姓孫的掌櫃隻有一人,就是六陳行那位。當時樊虎李蘭芝夫妻兩個還沒入夥,自然是不認識。
進了大門,果然見瘦巴巴的孫掌櫃在門房裏坐著。餘誠笑著拱手道:“孫掌櫃消息當真好靈通。餘某搬進來沒兩天,自己都還記不清家門呢,孫掌櫃就能找過來。”
孫掌櫃笑道:“做生意嘛,耳朵不靈光銀子就從手邊溜走了。”
將孫掌櫃延請入堂屋坐下,問道:“孫掌櫃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貴幹啊?”
孫掌櫃道:“前番從餘老板手中買的那批糧食,可是解了敝行的燃眉之急。原以為餘老板生意做完是要迴鄉,哪知道餘老板是要在開封定居啊。”
餘誠答道:“如今年景不好,外頭實在太亂。餘某是不敢在外亂跑,隻能先在城內熬個一兩年了。”
兩人隨口討論了兩句時事,孫掌櫃才問道:“餘老板既然要定居開封,可想好了要做何營生?”
餘誠一聽就知道這孫掌櫃的來意和徐記米行的東主一樣,道:“實不相瞞,餘某打算在這開封城內開上一家商鋪,專門出售一些機巧之物。”
孫掌櫃錯愕道:“餘老板不是做糧食生意的嗎,怎的又要開雜貨鋪了?”
餘誠不急著迴答,說道:“孫掌櫃且看我屋裏這爐子如何?”
孫掌櫃道:“孫某也正想問,這火爐極盡巧思,頗為實用,不知是從何處買來?”
餘誠笑道:“不忙,再請孫掌櫃看一物。”說罷起身從臥室取出自己用來喝水的玻璃保溫杯展示給孫掌櫃,道:“用此物盛裝熱水,便是幾個時辰之後打開,依然滾燙,謂之保溫杯。”
孫掌櫃拿著杯子翻來覆去的看,保溫不保溫不知道,光是透明的玻璃瓶身就已經足夠吸引人眼球。
餘誠道:“糧食生意難做,孫掌櫃久在此行,自然清楚。還好在下年幼時跟隨家師拜訪過幾位能工巧匠,才能拿到這些器物,做安身立命的本錢。”
孫掌櫃正襟危坐道:“孫某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世間還有如此技藝高超的匠人。尊師能夠與這等人物結交,定然也是世外高人,敢問尊師名諱?”
餘誠麵露難色,實則腦袋飛速運轉,在給自己莫須有的師父起名號。無崖子?嗯,不是和尚,人設不符。無花?不行,這名字就透著股邪氣,不像是隱士高人啊。
孫掌櫃隻當他是不方便,忙說道:“餘老板若是不便說也無妨。”
腦海裏終於想出一人,餘誠道:“孫掌櫃既然問起,倒也沒什麽可隱瞞的。家師法號晦明,很少見外客,知曉他老人家名諱的人恐怕不多。”
孫掌櫃搜腸刮肚想了好久,實在是想不出來和這名號有關的人物。想來以大明疆土之遼闊,有一二奇人異士隱居山野不傳名姓也是正常。
餘誠還在那兒拚命豐富晦明禪師的人物形象,如果李河劉二牛這會兒站在旁邊,一定會覺得這場景似曾相識:“家師性好鑄劍,我年幼時曾帶我遍訪名家匠師,才有現在我手中的這些奇巧之物。他老人家鑄有七把寶劍,分別起名為遊龍、青幹、莫問、日月、競星、舍神、天瀑……”
孫掌櫃起初還有些將信將疑,可看餘誠說話娓娓道來,脈絡清晰,不像是作偽,又很快被餘誠講的故事吸引了全部心神。
“……南山巔上火麟烈,北海潛深雪飲寒。家師眼見火麟劍雪飲刀這兩把神兵,為之神奪。於是遠赴天山,想要尋找傳說中的天外隕鐵,鑄造出一把不下於這兩把神兵的絕世好劍。時間已過了五年,也不曉得家師是不是已經到了天山,有沒有尋到那天外隕鐵。”
孫掌櫃聽得如癡如醉,都快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麽的了,這會兒反過來安慰餘誠道:“尊師世外奇人,必有無上機緣,餘老板不必掛懷。”
又攀談了一番,見餘誠確實沒有插手糧食生意的意思,這才帶著滿腦袋的故事興盡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