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搬進來,這麽快就已經打聽了左鄰右舍的情況,相比之下餘誠在現代的房子住了五六年可是連對門的鄰居姓啥都不清楚。
據李河打聽到的情況,左邊這戶是一個叫張德厚的秀才,字成仁。據說這張秀才和河南名士張民表有點親戚關係,不過他屢試不中,平日裏就靠著教私塾維持生計。家中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弟弟妹妹,張秀才自己也有一雙兒女。而右邊這戶人家的戶主是開封守軍中的一個把總,姓朱,叫朱呈祥。
左右無事,餘誠將從超市買到的些原本預備給晴兒做零食的糕點包起來當做禮物,帶上李河前去張秀才家。
敲了門,出來的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婆婆,麵相看著和氣,問道:“二位找誰?”
餘誠心裏猜著這不會是那張秀才的母親吧,口中道:“此處可是張秀才家,在下餘誠,是隔壁新搬來的人家,特來拜會。”
婆婆聽了,笑道:“原來是新來的鄰居啊,快請進快請進。”一邊帶兩人進院一邊伸直了脖子喊道:“秀才快來,是隔壁的新鄰居來拜會你來了。”
這會兒餘誠可以肯定這婆婆不是張秀才的母親了,於是問道:“婆婆怎麽稱唿?”
婆婆笑道:“我姓霍,租住在張秀才家,你叫我霍婆就行。”
進了院子,發現張秀才的院子和自己還是有些不同。自己的前院隻有倒座房和角院,張秀才的前院沒有角院,除卻倒座房外東西還各有一間房子。透過開著的半扇門可以看到倒座房內擺著十幾張小桌凳,應該就是張秀才教私塾的場地。
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迎出二門,餘誠看他麵相青澀,也不像是已經成家立業的模樣。果然,霍婆道:“德耀,這是隔壁新搬來的餘老板,特意過來拜會你哥的。”又向餘誠介紹:“這是秀才的弟弟,喚作德耀。”
張德耀頭前領路,帶著餘誠進入後院,就見一個二十多歲的書生等在院中,身上的衣衫已經洗得有些發白,餘誠猜這總該是那位張秀才本尊了吧。於是上前行禮道:“可是張成仁張秀才?”
果然,這文士還禮道:“小可正是,敢問閣下是……”
餘誠看見張秀才望向自己一頭短發的探究眼光,解釋道:“在下餘誠,原在山上修行,剛剛還俗做些小買賣。今日剛剛搬來此地,聽說隔壁住著位秀才,特此前來拜會,也好沾沾文氣。”
聽到餘誠是個商販,張德厚有些不喜,臉上卻沒表現出來。如今商賈大行其道,他一個落魄秀才也無意得罪,寒暄兩句後將餘誠請入屋內。
落座之後奉上茶水,張德厚問道:“餘老板做的什麽買賣啊?”
餘誠道:“原先做的些糧食生意,這初到開封,後邊再幹些什麽還沒有想好。”
聽說餘誠是做糧食生意,張德厚心中就有些膩煩。如今糧價一日高過一日,雖然說根子是旱災,但同時與糧商們的推波助瀾也脫不了幹係,於是忍不住道:“如今這市麵上糧價飛漲,餘老板該賺的是盆滿缽滿了吧?”
餘誠暗覺好笑,這就跟現代買不起房子就罵開發商心黑一個道理,隻是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享受到這個待遇。餘誠道:“隻是點小本生意而已,算不得什麽。”說罷道出今天的正事:“我有個閨女,現在已經六歲了,聽說先生這裏開辦的有私塾,所以想將她送來先生這裏求學。”
張德厚聽見是女童,連連搖頭,拒絕道:“眼下私塾中都是些半大的小子,多有不便。”
餘誠求再三求肯,張德厚始終不鬆口,無奈之下餘誠隻能失望而歸。
迴到自家門口,李河看出東家在張秀才處吃了癟,氣唿唿說:“這秀才太不識好歹了,我明日再出去打聽打聽,開封城又不是隻有他一家私塾。”
餘誠駐足片刻,恨恨道:“不找了,我親自教!”
哼,好歹也是十年苦讀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就不信給小孩子掃盲都做不到。
收到了徐肅的拜帖,餘誠總不能兩眼一抹黑的去招待客人。遣李河跟劉二牛出去打聽了一圈,好歹弄到了些許消息。
徐肅其人,今年四十六歲,執掌徐記米行已近三十載。其父早年運糧時路遇匪徒,非但自己命喪賊手,押運的糧食也丟了個幹淨,致使家中欠下了一屁股債。徐肅當時尚未及冠,麵對著債主逼門追討和家中叔伯虎視眈眈,毅然接手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誰也沒想到徐肅經商竟然很有天賦,麵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麵硬生生被他走出一條活路不說,還把徐記米行做成了開封城內首屈一指的大糧行。
餘誠聽了徐肅的經曆,一直以為會是如《喬家大院》裏喬致庸一般氣質的人物,等到第二日清晨見到徐肅,餘誠心中還是有些失望的。這徐肅分明是一個瘦巴巴的小老頭,餘誠隻能安慰自己說做大生意的老板一般都其貌不揚,就像馬老板那樣。
徐肅不知道餘誠正在吐槽自己的長相,依舊笑嗬嗬的說道:“倉促來訪,失禮之處,餘老板莫怪。”
餘誠道:“徐爺說的哪裏話,若非是您慷慨,我們現在連住的地方都要發愁。說起來在這屋子裏您才是主,我們不過是客而已。”
徐肅連連擺手,道:“餘老板這話便生分了,徐某癡長兩歲,便討個便宜,叫你一聲餘老弟可好?”
餘誠忙道:“我也正有此意,徐兄在上,小弟這廂有禮了!”
徐肅攔住餘誠道:“餘老弟何必客氣。我剛從城外迴來,聽聞手下掌櫃用一處陋宅接待貴客,這才匆匆登門。想不到老弟你禦下有方,隻不過一夜的功夫就已經將房宅打掃的如此潔淨了。”
每到一處新環境餘誠都要來一場大掃除,這是大學時候每年更換寢室養成的習慣。住進這處宅院後,餘誠就要求李河他們裏裏外外全部打掃一遍了。這也就是時間緊湊,否則以餘誠的想法,還應該用消毒液挨寸擦一遍才對。
徐肅環顧一眼,道:“到底還是太過空曠了些,我安排夥計準備了些桌椅家具,老弟若不嫌棄,我下午便讓他們搬來。”
餘誠大喜,家具這類木器市麵上很少有現貨,都是要找木匠訂做才行。徐肅此舉,算是為餘誠省下了不少麻煩。趁此機會,餘誠說道:“我聽說兄長這宅子原本打算外售,不知是真是假?”
徐肅道:“確是如此。這宅子兄弟若是喜歡,送給你便是。”
嘖嘖,這說話的口氣,餘誠直以為是碰見了及時雨宋公明。百十兩銀子的宅院說送就送,餘誠可不好意思真接過來,於是連聲推辭,隻說要買。
推讓幾番,徐肅見餘誠態度堅定,隻得道:“區區一所宅院,兄弟何須跟我客氣。實不相瞞,為兄有一樁難處,要餘兄弟相助。”
餘誠暗道正戲來了,問道:“不知何事?”
徐肅道:“敢問餘兄弟的糧食是從何處收來的?說實話,愚兄也算是走南闖北這麽多年了,似這般一粒砂石都不見的精米市麵上從未見過,所以心中好奇。”
這話倒是不假,餘誠還記得小時候家裏買來的米下鍋前都要撥拉著將混雜其中的小石子挑出來。隨著機械的日益先進,才不用再擔心吃飯的時候被石子沙子咯著牙齒。對於徐肅問的糧食來源,餘誠就隻能嗬嗬了,總不能說是從幾百年後買來的吧?
這種商業機密問不出答案,徐肅早有預料,接著說道:“容愚兄冒昧問一句,餘兄弟此來開封,有何打算?”
餘誠道:“小弟此次前來,是想要在開封開家店鋪,做點小買賣的。”
“糧食買賣?”
“倒沒這個打算,是想要做點雜貨生意。”
此言一出,明顯看到徐肅鬆了一口氣。餘誠醒悟過來,原來這徐老板是擔心自己插手糧食生意,所以跑來探底來的。
雖然得到餘誠不打算插手糧食買賣的消息,可徐肅並不敢輕信,試探道:“今年糧食幾乎絕收,又有闖、獻二賊作亂致使道路難行,糧價騰貴。我跑遍數府之地,也沒收來多少糧食。要不是餘兄弟運來的這幾百石糧食,店裏都要關張了。餘兄弟在這種形勢下還能把糧運來,足見手段高超,為何卻沒有開糧行的想法?”
餘誠不好明說自己是嫌棄糧食來迴轉運太費力,於是說道:“不怕兄長笑話,餘某最愛黃金。開個糧行從百姓手裏一文錢一文錢的往出掏,實在不夠爽利。要有糧食運來,打包賣給如兄長這般的大糧商,豈不省時省力。”
想做批發不想做零售啊?徐肅聽了心中暗喜,確定餘誠不是來搶糧食生意份額的過江強龍,此行的目的就已經達到。要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成自己的供貨商,那自然再好不過。
一番商議過後,議定餘誠每季度提供給徐記糧行一千石大米,徐記糧行以黃金支付貨款;除非徐記糧行違約,否則餘誠的糧食不得賣於其他糧商等等。而這所宅子,也當做第一筆糧食的定金到了餘誠名下。
據李河打聽到的情況,左邊這戶是一個叫張德厚的秀才,字成仁。據說這張秀才和河南名士張民表有點親戚關係,不過他屢試不中,平日裏就靠著教私塾維持生計。家中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弟弟妹妹,張秀才自己也有一雙兒女。而右邊這戶人家的戶主是開封守軍中的一個把總,姓朱,叫朱呈祥。
左右無事,餘誠將從超市買到的些原本預備給晴兒做零食的糕點包起來當做禮物,帶上李河前去張秀才家。
敲了門,出來的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婆婆,麵相看著和氣,問道:“二位找誰?”
餘誠心裏猜著這不會是那張秀才的母親吧,口中道:“此處可是張秀才家,在下餘誠,是隔壁新搬來的人家,特來拜會。”
婆婆聽了,笑道:“原來是新來的鄰居啊,快請進快請進。”一邊帶兩人進院一邊伸直了脖子喊道:“秀才快來,是隔壁的新鄰居來拜會你來了。”
這會兒餘誠可以肯定這婆婆不是張秀才的母親了,於是問道:“婆婆怎麽稱唿?”
婆婆笑道:“我姓霍,租住在張秀才家,你叫我霍婆就行。”
進了院子,發現張秀才的院子和自己還是有些不同。自己的前院隻有倒座房和角院,張秀才的前院沒有角院,除卻倒座房外東西還各有一間房子。透過開著的半扇門可以看到倒座房內擺著十幾張小桌凳,應該就是張秀才教私塾的場地。
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迎出二門,餘誠看他麵相青澀,也不像是已經成家立業的模樣。果然,霍婆道:“德耀,這是隔壁新搬來的餘老板,特意過來拜會你哥的。”又向餘誠介紹:“這是秀才的弟弟,喚作德耀。”
張德耀頭前領路,帶著餘誠進入後院,就見一個二十多歲的書生等在院中,身上的衣衫已經洗得有些發白,餘誠猜這總該是那位張秀才本尊了吧。於是上前行禮道:“可是張成仁張秀才?”
果然,這文士還禮道:“小可正是,敢問閣下是……”
餘誠看見張秀才望向自己一頭短發的探究眼光,解釋道:“在下餘誠,原在山上修行,剛剛還俗做些小買賣。今日剛剛搬來此地,聽說隔壁住著位秀才,特此前來拜會,也好沾沾文氣。”
聽到餘誠是個商販,張德厚有些不喜,臉上卻沒表現出來。如今商賈大行其道,他一個落魄秀才也無意得罪,寒暄兩句後將餘誠請入屋內。
落座之後奉上茶水,張德厚問道:“餘老板做的什麽買賣啊?”
餘誠道:“原先做的些糧食生意,這初到開封,後邊再幹些什麽還沒有想好。”
聽說餘誠是做糧食生意,張德厚心中就有些膩煩。如今糧價一日高過一日,雖然說根子是旱災,但同時與糧商們的推波助瀾也脫不了幹係,於是忍不住道:“如今這市麵上糧價飛漲,餘老板該賺的是盆滿缽滿了吧?”
餘誠暗覺好笑,這就跟現代買不起房子就罵開發商心黑一個道理,隻是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享受到這個待遇。餘誠道:“隻是點小本生意而已,算不得什麽。”說罷道出今天的正事:“我有個閨女,現在已經六歲了,聽說先生這裏開辦的有私塾,所以想將她送來先生這裏求學。”
張德厚聽見是女童,連連搖頭,拒絕道:“眼下私塾中都是些半大的小子,多有不便。”
餘誠求再三求肯,張德厚始終不鬆口,無奈之下餘誠隻能失望而歸。
迴到自家門口,李河看出東家在張秀才處吃了癟,氣唿唿說:“這秀才太不識好歹了,我明日再出去打聽打聽,開封城又不是隻有他一家私塾。”
餘誠駐足片刻,恨恨道:“不找了,我親自教!”
哼,好歹也是十年苦讀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就不信給小孩子掃盲都做不到。
收到了徐肅的拜帖,餘誠總不能兩眼一抹黑的去招待客人。遣李河跟劉二牛出去打聽了一圈,好歹弄到了些許消息。
徐肅其人,今年四十六歲,執掌徐記米行已近三十載。其父早年運糧時路遇匪徒,非但自己命喪賊手,押運的糧食也丟了個幹淨,致使家中欠下了一屁股債。徐肅當時尚未及冠,麵對著債主逼門追討和家中叔伯虎視眈眈,毅然接手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誰也沒想到徐肅經商竟然很有天賦,麵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麵硬生生被他走出一條活路不說,還把徐記米行做成了開封城內首屈一指的大糧行。
餘誠聽了徐肅的經曆,一直以為會是如《喬家大院》裏喬致庸一般氣質的人物,等到第二日清晨見到徐肅,餘誠心中還是有些失望的。這徐肅分明是一個瘦巴巴的小老頭,餘誠隻能安慰自己說做大生意的老板一般都其貌不揚,就像馬老板那樣。
徐肅不知道餘誠正在吐槽自己的長相,依舊笑嗬嗬的說道:“倉促來訪,失禮之處,餘老板莫怪。”
餘誠道:“徐爺說的哪裏話,若非是您慷慨,我們現在連住的地方都要發愁。說起來在這屋子裏您才是主,我們不過是客而已。”
徐肅連連擺手,道:“餘老板這話便生分了,徐某癡長兩歲,便討個便宜,叫你一聲餘老弟可好?”
餘誠忙道:“我也正有此意,徐兄在上,小弟這廂有禮了!”
徐肅攔住餘誠道:“餘老弟何必客氣。我剛從城外迴來,聽聞手下掌櫃用一處陋宅接待貴客,這才匆匆登門。想不到老弟你禦下有方,隻不過一夜的功夫就已經將房宅打掃的如此潔淨了。”
每到一處新環境餘誠都要來一場大掃除,這是大學時候每年更換寢室養成的習慣。住進這處宅院後,餘誠就要求李河他們裏裏外外全部打掃一遍了。這也就是時間緊湊,否則以餘誠的想法,還應該用消毒液挨寸擦一遍才對。
徐肅環顧一眼,道:“到底還是太過空曠了些,我安排夥計準備了些桌椅家具,老弟若不嫌棄,我下午便讓他們搬來。”
餘誠大喜,家具這類木器市麵上很少有現貨,都是要找木匠訂做才行。徐肅此舉,算是為餘誠省下了不少麻煩。趁此機會,餘誠說道:“我聽說兄長這宅子原本打算外售,不知是真是假?”
徐肅道:“確是如此。這宅子兄弟若是喜歡,送給你便是。”
嘖嘖,這說話的口氣,餘誠直以為是碰見了及時雨宋公明。百十兩銀子的宅院說送就送,餘誠可不好意思真接過來,於是連聲推辭,隻說要買。
推讓幾番,徐肅見餘誠態度堅定,隻得道:“區區一所宅院,兄弟何須跟我客氣。實不相瞞,為兄有一樁難處,要餘兄弟相助。”
餘誠暗道正戲來了,問道:“不知何事?”
徐肅道:“敢問餘兄弟的糧食是從何處收來的?說實話,愚兄也算是走南闖北這麽多年了,似這般一粒砂石都不見的精米市麵上從未見過,所以心中好奇。”
這話倒是不假,餘誠還記得小時候家裏買來的米下鍋前都要撥拉著將混雜其中的小石子挑出來。隨著機械的日益先進,才不用再擔心吃飯的時候被石子沙子咯著牙齒。對於徐肅問的糧食來源,餘誠就隻能嗬嗬了,總不能說是從幾百年後買來的吧?
這種商業機密問不出答案,徐肅早有預料,接著說道:“容愚兄冒昧問一句,餘兄弟此來開封,有何打算?”
餘誠道:“小弟此次前來,是想要在開封開家店鋪,做點小買賣的。”
“糧食買賣?”
“倒沒這個打算,是想要做點雜貨生意。”
此言一出,明顯看到徐肅鬆了一口氣。餘誠醒悟過來,原來這徐老板是擔心自己插手糧食生意,所以跑來探底來的。
雖然得到餘誠不打算插手糧食買賣的消息,可徐肅並不敢輕信,試探道:“今年糧食幾乎絕收,又有闖、獻二賊作亂致使道路難行,糧價騰貴。我跑遍數府之地,也沒收來多少糧食。要不是餘兄弟運來的這幾百石糧食,店裏都要關張了。餘兄弟在這種形勢下還能把糧運來,足見手段高超,為何卻沒有開糧行的想法?”
餘誠不好明說自己是嫌棄糧食來迴轉運太費力,於是說道:“不怕兄長笑話,餘某最愛黃金。開個糧行從百姓手裏一文錢一文錢的往出掏,實在不夠爽利。要有糧食運來,打包賣給如兄長這般的大糧商,豈不省時省力。”
想做批發不想做零售啊?徐肅聽了心中暗喜,確定餘誠不是來搶糧食生意份額的過江強龍,此行的目的就已經達到。要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成自己的供貨商,那自然再好不過。
一番商議過後,議定餘誠每季度提供給徐記糧行一千石大米,徐記糧行以黃金支付貨款;除非徐記糧行違約,否則餘誠的糧食不得賣於其他糧商等等。而這所宅子,也當做第一筆糧食的定金到了餘誠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