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長安,宋之開封,都是彼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靖康之恥後,宋室南遷,東京開封城再不複往昔輝煌,後人也隻能從《清明上河圖》上一覽其繁華盛景。
金滅北宋,蒙元亡金,這座城市也隨著王朝的變遷一起浮沉。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起兵,完成了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統一中原的壯舉,這座城市才再度歸於漢人的統治下。
朱元璋曾有意定都開封,甚至一度將開封升格為北京,與金陵城的南京相對。後來定都提議作罷,朱元璋將開封作為第五子朱橚就藩之地,至此近三百年,開封才再複繁華。隻是盛衰往複,又有幾人能知道開封很快又將迎來一次滅頂之災呢?
餘誠此刻就和張管事一左一右坐在運糧馬車的車轅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張管事幾番打探餘誠的來曆,都被餘誠應付過去。直到視野裏出現一道高高的土牆向兩側綿延開去,餘誠遠遠看著,好奇問道:“開封的城牆上怎麽還長著樹啊?”
張管事哈哈笑道:“餘老板看來是沒來過開封哪。那是土城,可不是城牆,隻是開封城外的護城堤。”
“護城堤?”餘誠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
張管事解釋道:“餘老板有所不知,開封城因為在黃河邊上,時常受到黃河水患的侵襲。從元朝開始就沿著城牆修築堤壩,用來防水,後來一度被水衝毀。正統年間於少保再行修築,之後景泰朝又加築一次,才有此番模樣。有了這道護城堤,開封城雖不能說是高枕無憂,但尋常水患就不足為懼了。”
餘誠心中好奇,“於少保?哪個於少保?”這就是上課時隻顧著看小說不好好聽課的下場,聽到“少保”兩個字,腦袋裏能想到的就隻有被韋爵爺鬥垮的鼇少保。
張管事比餘誠還奇怪:“自然是於謙於少保,還能有哪個?”
餘誠恍然大悟,再怎麽孤陋寡聞,這個名字總還是知道的。不知道的話輪不到曆史老師出手,語文老師就該拎著四十米長的大刀來把你千錘萬鑿了。隻是沒想到這位於少保,不僅能寫詩能打仗,民政也能搞這麽好,真是厲害!
等車隊到了大堤跟前仔細看了,隻見大堤底部約有十幾米寬,高五六米,難怪剛才在遠處會把它誤認做開封城牆。
大堤離城牆還有幾裏路,但視線以內從土堤到城門,滿是熙熙攘攘的客商。這其中既有如張管事這般的大商隊,也有挑著擔子的小貨郎,貨物從柴米油鹽到石炭、布匹,應有盡有。
一路行來,張管事一邊同相熟的客商打著招唿,一邊抽空向餘誠介紹:“前邊這道城門叫做南熏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稱的南門。開封城內數十萬人,日常所需都是這樣一點一滴運入城內的。”商貿如此繁華,張管事滿以為能從這位餘老板的臉上看出驚訝來,可明顯餘誠對護城堤和開封城牆的興趣更勝於熙攘的人流。
如果讓餘誠知道張管事的想法,一定會嗤之以鼻,看過了長假期間旅遊景點的人山人海,這麽點人實在不值一提。
車隊隨著人流慢慢向前,沿途還有大聲吆喝攬客的酒店飯店,其餘如客棧、雜貨等店鋪亦有不少,要不是前方高高聳起的城牆,餘誠都會以為自己已經進到了城內。
城門處聚集了不少的難民,都是想進開封城討條活路的人,卻被官兵攔在外邊,隻偶爾有幾個掏得出好處的才有可能被放進城內。而在城外的難民,每時每刻都有人死去。
看得出來張管事和守城兵士的關係早已打點好,這麽大的一支商隊,守門士兵隻是粗略翻看了兩下,就揮手放車隊進城。至於餘誠一直所擔心的什麽查看路引,更是沒有發生。
走過吊橋,又穿過甕城,才算是真正進入了開封城內。
如願以償進了開封城,餘誠的目的已經達到,就在大街上與張管事道別。
張管事問道:“餘老板在何處下榻?張某把糧隊的事情安排妥當了再上門拜訪。”
餘誠猶豫了一下,想到這趟生意做的還算滿意,以後要是再想做糧食生意還是找張管事這種打過交道的人最為妥帖。於是未作隱瞞,道:“餘某也是初到開封,這才正要去找個落腳處。”
張管事思索一番,道:“以前曾有一家糧商欠了我們糧行的貨款,一時沒有現銀,便用轆轤灣的一所宅院抵了賬。那所宅院我去看過,是個兩進的院子,雖說偏僻了點,勝在安靜。餘老板若是不嫌那裏簡陋,不妨暫居在那裏。我家掌櫃估摸著這兩天便要歸來,到時我也好方便引薦。”
餘誠大喜,自己還正愁初來乍到無處落腳呢,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連忙謝過張管事。
張管事還要押送糧車迴商號,便喚來隨行的夥計周安為餘誠帶路,雙方拱手作別。
周安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濃眉大眼顯得很憨厚,就是此刻臉頰青腫,額頭帶傷。餘誠問道:“周小兄弟的臉是怎麽了?”
周安捂著腫起來的腮幫子道:“在朱仙鎮的時候不合衝撞了一群地痞,就被打成這樣。”
餘誠義憤填膺的道:“實在是無法無天,應該報官把那幫家夥抓起來才是。”
李河背著個包袱,也在一旁幫腔:“就是,應該報官才是,把人打成這樣,實在是太囂張了。”
周安十分感動:“餘老板真是熱心腸。”
後邊劉二牛憋紅了臉不敢笑,把腦袋扭一邊怕被周安看出來。你們兩個實在是厚臉皮,明明是東家你下的命令李河找人動的手,最後還是我盯得梢,這會咋就裝的這麽像呢?
周安領著餘誠一行人走街串巷,來到一處略顯低矮的院門前敲了敲門。餘誠看了看著院子的規模,怎麽也不像張管事所說的兩進院子,於是問周安:“就是這裏嗎?”
周安先是點了點頭,看到餘誠表情才明白過來,解釋道:“餘老板誤會了,也怪小的沒說清。來這兒不是看房,是要取鑰匙。此處房屋主人姓雷,在家行二,是個牙人。之前我家掌櫃是想委托雷老二把那宅院賣了去,所以把鑰匙交了出去。要在這城內買賣房屋,繞不開這些人去。”
餘誠這才明白過來,感情這位雷達是“房地產中介”啊。牙人這一行他在朱仙鎮租倉庫時就已經接觸過,知道這牙人也有“官牙”和“私牙”之分,於是問道:“這雷老二是官牙還是私牙?”
周安答道:“私牙。”
餘誠了然:“原來是黑中介啊!”
也就這時候,院子的門打開,一個四十歲上下身材精瘦的男子走出來,口中笑罵道:“小安子,怎麽今天有功夫跑我這兒撒歡來了?仔細你們掌櫃的敲折你的腿。”一邊說著,一邊不住地上下打量餘誠二人。
周安道:“管事的不發話,我哪裏敢偷跑啊?這位是餘老板,新來的開封,俺們管事的發話要把在您這兒寄賣的那棟宅子先給餘老板落腳,所以才來找你雷二哥你。”
雷老二聽了,深深看了餘誠一眼,麵色陰沉的迴到屋裏,好一會才出來甩給周安一把鑰匙。周安不以為意,笑嘻嘻的接了,這才領著餘誠往轆轤灣走去。
那棟宅子位於轆轤灣,在巷子深處。餘誠還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見到所謂的兩進宅院,磚木結構。進入東南角的大門,迎麵便是一堵磚雕的影壁。往左穿過一道拱門,便是前院。院內左手邊是三間倒座房,再往前還有一道小門通向角院。右手邊則是通往內院的月亮門,也叫二門。舊時人們常說的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這道門,有錢人家這道門多是垂花門的樣式,這戶用的月亮門,看來房子的原主人還是家資有限。
進了月亮門,才來到正院。院內除了一個大水缸和一顆光禿禿的棗樹外空無一物,並無遊廊。正對著院門的是北房,也即是堂屋,共有三間,隻在中間開門,其餘兩間則與正房相通。在堂屋左右各還有一間小耳房,是放雜物的地方。東西廂房分列院子兩側,各有三間。整個宅院占地約有五六百平方,說實話,這麽大的宅院放現代去妥妥的是豪宅,餘誠連看都沒有勇氣去看的那種。
想到將要住在這裏,餘誠實在是心癢難耐,問道:“這處院子你們要價多少啊,到現在都還沒賣出去?”
周安看著餘誠眼睛都快要放出光來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實在是好奇餘誠這種人怎麽能做成幾百石糧食的大生意。聽到餘誠詢價,便隨口答道:“這處院子我們掌櫃定的是一百二十兩銀子,至於那雷老二又往上加了多少銀子,那可就不知道了。”
餘誠並不難理解,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當殺”,就是因為這五個行當私底下多是賺些黑錢。牙行作為中間人,兩頭瞞兩頭賺錢是常態,就像現代房地產中介,也常有瞞著客戶賺差價的情況。
不過這麽大一處院子,要價不過一百二十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兩萬塊錢,餘誠就想大喊一聲“我要!”可惜周安不過是一個小夥計,買宅子的事情也輪不到他做主,才忍了下來。而且自己現在身上現銀不多,算一算自己的身家:帶過來的四十兩銀子在朱仙鎮一頓花銷,到現在還剩下不到二十兩;好在給張管事的糧食多出幾石來,張管事主動多給了十兩銀子;至於已經存到現代的黃金自然不能再吐迴來,於是現在能動用的銀子就隻有三十兩左右,離房價還差著不少。
給了周安一塊碎銀子當帶路酬勞,周安推辭了一番,才將銀子收起,告別餘誠迴自家店鋪複命。
金滅北宋,蒙元亡金,這座城市也隨著王朝的變遷一起浮沉。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起兵,完成了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統一中原的壯舉,這座城市才再度歸於漢人的統治下。
朱元璋曾有意定都開封,甚至一度將開封升格為北京,與金陵城的南京相對。後來定都提議作罷,朱元璋將開封作為第五子朱橚就藩之地,至此近三百年,開封才再複繁華。隻是盛衰往複,又有幾人能知道開封很快又將迎來一次滅頂之災呢?
餘誠此刻就和張管事一左一右坐在運糧馬車的車轅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張管事幾番打探餘誠的來曆,都被餘誠應付過去。直到視野裏出現一道高高的土牆向兩側綿延開去,餘誠遠遠看著,好奇問道:“開封的城牆上怎麽還長著樹啊?”
張管事哈哈笑道:“餘老板看來是沒來過開封哪。那是土城,可不是城牆,隻是開封城外的護城堤。”
“護城堤?”餘誠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
張管事解釋道:“餘老板有所不知,開封城因為在黃河邊上,時常受到黃河水患的侵襲。從元朝開始就沿著城牆修築堤壩,用來防水,後來一度被水衝毀。正統年間於少保再行修築,之後景泰朝又加築一次,才有此番模樣。有了這道護城堤,開封城雖不能說是高枕無憂,但尋常水患就不足為懼了。”
餘誠心中好奇,“於少保?哪個於少保?”這就是上課時隻顧著看小說不好好聽課的下場,聽到“少保”兩個字,腦袋裏能想到的就隻有被韋爵爺鬥垮的鼇少保。
張管事比餘誠還奇怪:“自然是於謙於少保,還能有哪個?”
餘誠恍然大悟,再怎麽孤陋寡聞,這個名字總還是知道的。不知道的話輪不到曆史老師出手,語文老師就該拎著四十米長的大刀來把你千錘萬鑿了。隻是沒想到這位於少保,不僅能寫詩能打仗,民政也能搞這麽好,真是厲害!
等車隊到了大堤跟前仔細看了,隻見大堤底部約有十幾米寬,高五六米,難怪剛才在遠處會把它誤認做開封城牆。
大堤離城牆還有幾裏路,但視線以內從土堤到城門,滿是熙熙攘攘的客商。這其中既有如張管事這般的大商隊,也有挑著擔子的小貨郎,貨物從柴米油鹽到石炭、布匹,應有盡有。
一路行來,張管事一邊同相熟的客商打著招唿,一邊抽空向餘誠介紹:“前邊這道城門叫做南熏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稱的南門。開封城內數十萬人,日常所需都是這樣一點一滴運入城內的。”商貿如此繁華,張管事滿以為能從這位餘老板的臉上看出驚訝來,可明顯餘誠對護城堤和開封城牆的興趣更勝於熙攘的人流。
如果讓餘誠知道張管事的想法,一定會嗤之以鼻,看過了長假期間旅遊景點的人山人海,這麽點人實在不值一提。
車隊隨著人流慢慢向前,沿途還有大聲吆喝攬客的酒店飯店,其餘如客棧、雜貨等店鋪亦有不少,要不是前方高高聳起的城牆,餘誠都會以為自己已經進到了城內。
城門處聚集了不少的難民,都是想進開封城討條活路的人,卻被官兵攔在外邊,隻偶爾有幾個掏得出好處的才有可能被放進城內。而在城外的難民,每時每刻都有人死去。
看得出來張管事和守城兵士的關係早已打點好,這麽大的一支商隊,守門士兵隻是粗略翻看了兩下,就揮手放車隊進城。至於餘誠一直所擔心的什麽查看路引,更是沒有發生。
走過吊橋,又穿過甕城,才算是真正進入了開封城內。
如願以償進了開封城,餘誠的目的已經達到,就在大街上與張管事道別。
張管事問道:“餘老板在何處下榻?張某把糧隊的事情安排妥當了再上門拜訪。”
餘誠猶豫了一下,想到這趟生意做的還算滿意,以後要是再想做糧食生意還是找張管事這種打過交道的人最為妥帖。於是未作隱瞞,道:“餘某也是初到開封,這才正要去找個落腳處。”
張管事思索一番,道:“以前曾有一家糧商欠了我們糧行的貨款,一時沒有現銀,便用轆轤灣的一所宅院抵了賬。那所宅院我去看過,是個兩進的院子,雖說偏僻了點,勝在安靜。餘老板若是不嫌那裏簡陋,不妨暫居在那裏。我家掌櫃估摸著這兩天便要歸來,到時我也好方便引薦。”
餘誠大喜,自己還正愁初來乍到無處落腳呢,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連忙謝過張管事。
張管事還要押送糧車迴商號,便喚來隨行的夥計周安為餘誠帶路,雙方拱手作別。
周安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濃眉大眼顯得很憨厚,就是此刻臉頰青腫,額頭帶傷。餘誠問道:“周小兄弟的臉是怎麽了?”
周安捂著腫起來的腮幫子道:“在朱仙鎮的時候不合衝撞了一群地痞,就被打成這樣。”
餘誠義憤填膺的道:“實在是無法無天,應該報官把那幫家夥抓起來才是。”
李河背著個包袱,也在一旁幫腔:“就是,應該報官才是,把人打成這樣,實在是太囂張了。”
周安十分感動:“餘老板真是熱心腸。”
後邊劉二牛憋紅了臉不敢笑,把腦袋扭一邊怕被周安看出來。你們兩個實在是厚臉皮,明明是東家你下的命令李河找人動的手,最後還是我盯得梢,這會咋就裝的這麽像呢?
周安領著餘誠一行人走街串巷,來到一處略顯低矮的院門前敲了敲門。餘誠看了看著院子的規模,怎麽也不像張管事所說的兩進院子,於是問周安:“就是這裏嗎?”
周安先是點了點頭,看到餘誠表情才明白過來,解釋道:“餘老板誤會了,也怪小的沒說清。來這兒不是看房,是要取鑰匙。此處房屋主人姓雷,在家行二,是個牙人。之前我家掌櫃是想委托雷老二把那宅院賣了去,所以把鑰匙交了出去。要在這城內買賣房屋,繞不開這些人去。”
餘誠這才明白過來,感情這位雷達是“房地產中介”啊。牙人這一行他在朱仙鎮租倉庫時就已經接觸過,知道這牙人也有“官牙”和“私牙”之分,於是問道:“這雷老二是官牙還是私牙?”
周安答道:“私牙。”
餘誠了然:“原來是黑中介啊!”
也就這時候,院子的門打開,一個四十歲上下身材精瘦的男子走出來,口中笑罵道:“小安子,怎麽今天有功夫跑我這兒撒歡來了?仔細你們掌櫃的敲折你的腿。”一邊說著,一邊不住地上下打量餘誠二人。
周安道:“管事的不發話,我哪裏敢偷跑啊?這位是餘老板,新來的開封,俺們管事的發話要把在您這兒寄賣的那棟宅子先給餘老板落腳,所以才來找你雷二哥你。”
雷老二聽了,深深看了餘誠一眼,麵色陰沉的迴到屋裏,好一會才出來甩給周安一把鑰匙。周安不以為意,笑嘻嘻的接了,這才領著餘誠往轆轤灣走去。
那棟宅子位於轆轤灣,在巷子深處。餘誠還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見到所謂的兩進宅院,磚木結構。進入東南角的大門,迎麵便是一堵磚雕的影壁。往左穿過一道拱門,便是前院。院內左手邊是三間倒座房,再往前還有一道小門通向角院。右手邊則是通往內院的月亮門,也叫二門。舊時人們常說的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這道門,有錢人家這道門多是垂花門的樣式,這戶用的月亮門,看來房子的原主人還是家資有限。
進了月亮門,才來到正院。院內除了一個大水缸和一顆光禿禿的棗樹外空無一物,並無遊廊。正對著院門的是北房,也即是堂屋,共有三間,隻在中間開門,其餘兩間則與正房相通。在堂屋左右各還有一間小耳房,是放雜物的地方。東西廂房分列院子兩側,各有三間。整個宅院占地約有五六百平方,說實話,這麽大的宅院放現代去妥妥的是豪宅,餘誠連看都沒有勇氣去看的那種。
想到將要住在這裏,餘誠實在是心癢難耐,問道:“這處院子你們要價多少啊,到現在都還沒賣出去?”
周安看著餘誠眼睛都快要放出光來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實在是好奇餘誠這種人怎麽能做成幾百石糧食的大生意。聽到餘誠詢價,便隨口答道:“這處院子我們掌櫃定的是一百二十兩銀子,至於那雷老二又往上加了多少銀子,那可就不知道了。”
餘誠並不難理解,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當殺”,就是因為這五個行當私底下多是賺些黑錢。牙行作為中間人,兩頭瞞兩頭賺錢是常態,就像現代房地產中介,也常有瞞著客戶賺差價的情況。
不過這麽大一處院子,要價不過一百二十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兩萬塊錢,餘誠就想大喊一聲“我要!”可惜周安不過是一個小夥計,買宅子的事情也輪不到他做主,才忍了下來。而且自己現在身上現銀不多,算一算自己的身家:帶過來的四十兩銀子在朱仙鎮一頓花銷,到現在還剩下不到二十兩;好在給張管事的糧食多出幾石來,張管事主動多給了十兩銀子;至於已經存到現代的黃金自然不能再吐迴來,於是現在能動用的銀子就隻有三十兩左右,離房價還差著不少。
給了周安一塊碎銀子當帶路酬勞,周安推辭了一番,才將銀子收起,告別餘誠迴自家店鋪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