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南麵黃海局勢
明末海霸:從黃海開始殖民全球 作者:愛上蛋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鮮漢城。
李倧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處置了逃出來的宿州守將等一係列官員。
並且詢問誰能扛起大旗,北上抗金。
諸多官兵沉默,甚至有的建議李倧承認金朝條約,反正大明那邊如今是對他們愛搭不理,數次求援都沒有迴信。
不似其他人,萬曆三大征,可是讓李倧對於明朝的強大執著認定。
就算是薩爾滸戰役失敗,那也沒有動搖。
大明可還有遼闊的土地,數以千萬的百姓。
後金韃子的蹦躂隻是一陣子,遲早要被滅的。
“休得再胡言。”
“否則定然不饒。”
眼見沒人請戰。
金瑬不得不站了出來。
李倧萬分欣喜,當下任命金瑬為朝鮮西北最高統帥,可以指揮調動西北方麵所有兵馬進行作戰。
凡是違令者斬。
金瑬率領一支親兵抵達平壤後,立馬修改了對戰後金的戰策。
城外的物資,尤其是糧食,無條件全部轉移島城內。
邊緣的村落,百姓可以入山,臨城的百姓全部進城。
大明船商有關人員,不允許離朝,但可前往沿海村落。
這些人與三海幫的關係不錯,金瑬的目不言而喻,目的就是為了禍水東引,讓三海幫不得不入局。
若不是信川城距離太遠,他都得讓出一條道,送後金韃騎過去。
隻是可惜,後金韃子完全不按照金瑬的想法做事。
沿海的那些村落,他們根本不屑一顧。
在花費代價攻下了熙川城後,更是肆無忌憚。
一直洗劫至蘇、寧邊。
就在後金,乃至朝鮮各方都認為,會繼續這樣任由韃騎劫掠的時候。
金瑬率領一支騎兵,從德川出發,將陷落的熙川攻占了迴來,並且聯合碧潼的兵馬,直逼宿州。
不得不說,金瑬這廝還是有些指揮才能的。
你後金不是習慣橫衝直撞嗎?
那好,我就斷了你後路,看你慌不慌。
後金依靠騎兵的機動性,已經是孤軍深入朝鮮腹地。
要是宿州城再被攻占過去,那他們真的是沒有任何退路。
朝鮮兵馬不僅可以任意偷襲,還能斷其補給。
兩日的時間,沒有攻下鐵山城後。
韃子統帥立馬火急火燎的朝著宿州增援。
隻不過韃子騎兵擅長野戰,不擅長守城。
最終宿州城還是沒能守住。
擄掠的東西太多,又沒有一個據點,後金韃騎太帥隻能下令撤退,但隻要朝鮮新王一日不承認金朝協議,他們就還會迴來的。
後金控製的地盤位於大明和後金的夾角處,若是不處理好朝鮮。
他們進攻大明的時候,朝鮮隨時可以從背後攻打他們。
努爾哈赤決不允許的,這也是後金進犯朝鮮,逼迫他們承認金朝協議的主要原因。
不與後金韃騎主力作戰,斷其後路的策略成功。
讓本來疲憊的朝鮮國內得以緩解。
金瑬受到李倧的封賞,在朝鮮百姓的名望得到很大提升。
......
信川城西北海域。
經過數天的航行,三海幫南征艦隊攻占了三座小島,並成功收迴向文島,擴大三海幫勢力範圍兩百餘裏。
向文島隻有一道簡易的碼頭。
南征艦隊的大船並不能靠岸,隻能在停留在海麵上。
但是快船哨船能夠登島。
馬遠等三海幫一眾高層稍作休息,並在島上進行南征會議。
“文哥,你最先受命南征,在這片海域也有數月之久,你來同大家夥說說這片海域的具體情況吧。”
“好!”
耿向文將最新繪製的海圖平攤在桌子上說道:“為了更好區分遼東黃海,我且將這片海域稱為南麵黃海。”
“南麵黃海,南北長約九百五十裏,東西最寬處約一千一百裏,海域範圍是遼東黃海的兩倍有餘。”
“其內勢力主要分為四股,一是朝鮮海寇,二是大明海寇,三是倭國倭寇,四是大明的一支水師。”
“其中倭國倭寇一般是流竄劫掠居多,船隻多為中小型船隻,之前我率領的船隊曾打退過數次倭寇,實力在四股勢力中最弱。”
“次日是朝鮮海寇,主要分布在朝鮮南陽、洪川、舒川、羅州附近沿海島嶼區域,最大的叫做川海幫,老巢在羅州西南海域的珍島上,海寇約有四百餘人,船奴等未知,大型船隻兩艘,中型船隻四艘,其餘船隻若幹。”
“然後是大明海寇,幫主派我南征之前,約有七八股海寇勢力,被我打掉了四隻,其餘據說兩兩吞並,還剩下兩支,一個叫做風海幫,另一個叫做義山,風海幫約有海寇七百餘人,各類船隻在十餘艘左右,有火器;義山的實力偏弱一點,隻有四百餘人,但船隻和風海幫差不多。”
“最後是大明水師,駐紮在海州(今連雲港),所以又叫海州水師,實力和之前遼東水師相差無幾,不過鐵炮火銃這些要多上一備。不可小覷。”
“上次我率領船隊攻打義山海寇的時候,這海寇水師曾出手過,導致進攻失敗,不得不撤迴向文島。”
“撤退到向文島後,我部又遭到風海幫與義山勢力的聯合進攻。”
“所以我猜測義山海寇、風海幫與海州水師有染,進攻此兩勢力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馬遠之前就找耿向文已經了解過,所以對南麵黃海的勢力有所了解。
其他船長、大隊長等,是第一次聽說,故而有些迷糊,他們原本是認為,以他們的實力可以橫推南麵黃海,現在看來危險性還很大。
尤其是那義山和風海幫,竟然還有朝廷水師有染,這處理起來可有些麻煩了。
畢竟幫主可是交待過,盡量避免與大明水師直接衝突。
“馬艦長,李副艦長,我倒是認為南征戰役可以分為兩步,先滅朝鮮海寇,在滅大明海寇,至於倭國的倭寇,按照耿副艦長所說在南麵黃海並無固定的,所以隻有看看情況作戰。”
“我也同意先進攻朝鮮海寇,他們實力不強,一路橫推過去即可。”
“馬艦長,進攻朝鮮海寇的話,朝鮮那邊會不會出手幹預?”
以前未入三海幫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官就是官,寇就是寇。
如今才明白,官寇有時候也是一家。
萬曆四十八年三月底南麵黃海各勢力海控圖
李倧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處置了逃出來的宿州守將等一係列官員。
並且詢問誰能扛起大旗,北上抗金。
諸多官兵沉默,甚至有的建議李倧承認金朝條約,反正大明那邊如今是對他們愛搭不理,數次求援都沒有迴信。
不似其他人,萬曆三大征,可是讓李倧對於明朝的強大執著認定。
就算是薩爾滸戰役失敗,那也沒有動搖。
大明可還有遼闊的土地,數以千萬的百姓。
後金韃子的蹦躂隻是一陣子,遲早要被滅的。
“休得再胡言。”
“否則定然不饒。”
眼見沒人請戰。
金瑬不得不站了出來。
李倧萬分欣喜,當下任命金瑬為朝鮮西北最高統帥,可以指揮調動西北方麵所有兵馬進行作戰。
凡是違令者斬。
金瑬率領一支親兵抵達平壤後,立馬修改了對戰後金的戰策。
城外的物資,尤其是糧食,無條件全部轉移島城內。
邊緣的村落,百姓可以入山,臨城的百姓全部進城。
大明船商有關人員,不允許離朝,但可前往沿海村落。
這些人與三海幫的關係不錯,金瑬的目不言而喻,目的就是為了禍水東引,讓三海幫不得不入局。
若不是信川城距離太遠,他都得讓出一條道,送後金韃騎過去。
隻是可惜,後金韃子完全不按照金瑬的想法做事。
沿海的那些村落,他們根本不屑一顧。
在花費代價攻下了熙川城後,更是肆無忌憚。
一直洗劫至蘇、寧邊。
就在後金,乃至朝鮮各方都認為,會繼續這樣任由韃騎劫掠的時候。
金瑬率領一支騎兵,從德川出發,將陷落的熙川攻占了迴來,並且聯合碧潼的兵馬,直逼宿州。
不得不說,金瑬這廝還是有些指揮才能的。
你後金不是習慣橫衝直撞嗎?
那好,我就斷了你後路,看你慌不慌。
後金依靠騎兵的機動性,已經是孤軍深入朝鮮腹地。
要是宿州城再被攻占過去,那他們真的是沒有任何退路。
朝鮮兵馬不僅可以任意偷襲,還能斷其補給。
兩日的時間,沒有攻下鐵山城後。
韃子統帥立馬火急火燎的朝著宿州增援。
隻不過韃子騎兵擅長野戰,不擅長守城。
最終宿州城還是沒能守住。
擄掠的東西太多,又沒有一個據點,後金韃騎太帥隻能下令撤退,但隻要朝鮮新王一日不承認金朝協議,他們就還會迴來的。
後金控製的地盤位於大明和後金的夾角處,若是不處理好朝鮮。
他們進攻大明的時候,朝鮮隨時可以從背後攻打他們。
努爾哈赤決不允許的,這也是後金進犯朝鮮,逼迫他們承認金朝協議的主要原因。
不與後金韃騎主力作戰,斷其後路的策略成功。
讓本來疲憊的朝鮮國內得以緩解。
金瑬受到李倧的封賞,在朝鮮百姓的名望得到很大提升。
......
信川城西北海域。
經過數天的航行,三海幫南征艦隊攻占了三座小島,並成功收迴向文島,擴大三海幫勢力範圍兩百餘裏。
向文島隻有一道簡易的碼頭。
南征艦隊的大船並不能靠岸,隻能在停留在海麵上。
但是快船哨船能夠登島。
馬遠等三海幫一眾高層稍作休息,並在島上進行南征會議。
“文哥,你最先受命南征,在這片海域也有數月之久,你來同大家夥說說這片海域的具體情況吧。”
“好!”
耿向文將最新繪製的海圖平攤在桌子上說道:“為了更好區分遼東黃海,我且將這片海域稱為南麵黃海。”
“南麵黃海,南北長約九百五十裏,東西最寬處約一千一百裏,海域範圍是遼東黃海的兩倍有餘。”
“其內勢力主要分為四股,一是朝鮮海寇,二是大明海寇,三是倭國倭寇,四是大明的一支水師。”
“其中倭國倭寇一般是流竄劫掠居多,船隻多為中小型船隻,之前我率領的船隊曾打退過數次倭寇,實力在四股勢力中最弱。”
“次日是朝鮮海寇,主要分布在朝鮮南陽、洪川、舒川、羅州附近沿海島嶼區域,最大的叫做川海幫,老巢在羅州西南海域的珍島上,海寇約有四百餘人,船奴等未知,大型船隻兩艘,中型船隻四艘,其餘船隻若幹。”
“然後是大明海寇,幫主派我南征之前,約有七八股海寇勢力,被我打掉了四隻,其餘據說兩兩吞並,還剩下兩支,一個叫做風海幫,另一個叫做義山,風海幫約有海寇七百餘人,各類船隻在十餘艘左右,有火器;義山的實力偏弱一點,隻有四百餘人,但船隻和風海幫差不多。”
“最後是大明水師,駐紮在海州(今連雲港),所以又叫海州水師,實力和之前遼東水師相差無幾,不過鐵炮火銃這些要多上一備。不可小覷。”
“上次我率領船隊攻打義山海寇的時候,這海寇水師曾出手過,導致進攻失敗,不得不撤迴向文島。”
“撤退到向文島後,我部又遭到風海幫與義山勢力的聯合進攻。”
“所以我猜測義山海寇、風海幫與海州水師有染,進攻此兩勢力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馬遠之前就找耿向文已經了解過,所以對南麵黃海的勢力有所了解。
其他船長、大隊長等,是第一次聽說,故而有些迷糊,他們原本是認為,以他們的實力可以橫推南麵黃海,現在看來危險性還很大。
尤其是那義山和風海幫,竟然還有朝廷水師有染,這處理起來可有些麻煩了。
畢竟幫主可是交待過,盡量避免與大明水師直接衝突。
“馬艦長,李副艦長,我倒是認為南征戰役可以分為兩步,先滅朝鮮海寇,在滅大明海寇,至於倭國的倭寇,按照耿副艦長所說在南麵黃海並無固定的,所以隻有看看情況作戰。”
“我也同意先進攻朝鮮海寇,他們實力不強,一路橫推過去即可。”
“馬艦長,進攻朝鮮海寇的話,朝鮮那邊會不會出手幹預?”
以前未入三海幫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官就是官,寇就是寇。
如今才明白,官寇有時候也是一家。
萬曆四十八年三月底南麵黃海各勢力海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