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切斷,前後不能唿應
明末海霸:從黃海開始殖民全球 作者:愛上蛋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令他有些高興的是,三海幫還給他留了兩家,這兩家他自然不會說出去,畢竟日後他們掌權也需要大量的銀子。
在從死士那裏得知李琿還活著的時候,更是喜出望外。
一切都值了。
可那些跟隨他的世家不樂意了,啥都沒撈著,死了不少人,還背了謀反的名號。
後麵世家用處很大。
金瑬也不敢與之撕破臉皮,隻能許諾一些土地和勢力城池。
世家的人這才平複下來,並且派兵將廣州城李倧接了過來。
隨著時間的發酵。
漢城、楊州主力被滅,漢城被攻破的消息,瞬間在朝鮮被引燃。
整個朝鮮舉國震動。
德川、平壤、海州、鬆城、安東等數十個城池,紛紛表示要南下北上勤王,一舉將叛軍湮滅。
麵對朝鮮各地的氣勢洶洶。
金瑬並不慌張,先是聯係各地西派和中立的勢力。
隨後向朝鮮全國上下,列舉光海君李琿罪行。
聯合北派,殘害忠良,為了王位穩固,以莫須有的罪名鏟除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
並且將其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西宮。
綾陽君李倧遭受迫害,不得已才舉兵反之。
至於聯合三海幫,肯定被金瑬掩蓋了過去。
起初西派勢力占據的城池紛紛響應,光海君李琿殘暴無能,不足以為王上,建議由綾陽君李倧繼位。
但多數人仍舊選擇觀望,畢竟這個時候要是站錯了位置,那可是身死族消。
大北派勢力則是選擇繼續勤王。
尤其是新任平壤統帥李仁,他可是綾陽君李倧一手提拔上去,妥妥的大北派,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他糾結起一批大北派勢力,約有兩萬七千餘人,浩浩蕩蕩南下勤王。
還發布號召,是金瑬等奸賊,聯合海寇,裏應外合,漢城才會攻破,王上身死。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光海君李琿並沒有身死,在金瑬等各種手段的施壓下,在漢城承認品行不高,大肆斂財,迫害忠良,不足以勝任。
則將王位主動傳餘綾陽君李倧。
李倧還在仁穆大妃主持下,進行了王位的登基大典,這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還在觀望的勢力、世家,表示認可李倧的王位。
甚至於不少大北派的勢力都偃旗息鼓。
這還怎麽打?
打雞毛啊!
沒有退位還好,他們算是勤王。
可這李倧都登基了,仁穆大妃也都承認了,還打過去,那不是謀反嗎?
平壤方麵勤王的兵馬瞬間從兩千七千人,變成兩萬一千人,在變成一萬六千人,最後行至開城一帶,就隻剩下一萬兩千人,後勤保證成了極大問題。
然而好在很多勢力表麵上是承認了李倧的王上,可實際上並沒有給與太多的支持,就算是李仁率大軍路過,沒有受到任何為難。
都是千年的王八,都想等著看這一戰誰勝誰負。
李倧一方勢力也很明白,要想坐穩王位,這李仁必須誅殺,平壤一路兵馬必須覆滅。
隻是李仁麾下一萬兩千人,而他們一方滿打滿算,加收編降兵,也才一萬一千人,並且無論單兵戰力,還是裝備方麵,都遠不如平壤兵馬主力。
無奈之下,金瑬隻得再度請援李立。
此時的三海幫已經全部退至江華島,立於不敗之地。
金瑬前來,李立並沒有立馬答應。
開城、牛峰一帶聚集的兵馬眾多,誰知道是不是朝鮮方麵演的雙簧。
大軍深入此地,一旦被切斷海上退路,那可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金瑬縱橫官場多年,自然看得通透,先是暗中簽訂請援書,然後再言說隻需要三海幫切斷平壤官兵的後路,他們負責正麵出擊,一舉則可攻破。
最後承諾,隻要此戰勝利,李倧王位穩固,不僅信川可以租借給三海幫,就連其方圓五十裏,都可由三海幫負責管理。
方圓五十裏!
還是陸上勢力。
這下子不僅馬遠、黎良,就連李立都眼神火熱。
李立召集一眾三海幫高層進行商議,畢竟都打到了這個時候,大家也都不想半途而廢,一致決定出兵,幫助金瑬勢力,剿滅平壤兵馬。
在簽訂三朝江華島協議過後。
三海幫立馬出兵,乘船至開城沿岸連夜進行登陸。
並且夜間行軍至開城和牛峰城中間,切斷了兩城的聯係。
金瑬一方得到消息,立馬主動出擊,在開城平原重擊平壤兵馬。
平壤統帥李仁大喜,這可是消滅叛軍的大好時機,於是他準備調動兵馬,圍攻金瑬率領的兵馬。
可這時候才發現,他後續的兵馬,被堵在牛峰城以南三十裏處,被一支突然出現的兵馬偷襲,還打退了數次進攻,傷亡上千人。
李仁大駭,哪來的兵馬,竟然能夠悄無聲息出現在他前後大軍的中間。
他連忙派人探查,這才發現是三海幫。
也隻有三海幫有這個海上投兵能力。
三海幫可不是尋常海寇勢力,在朝鮮北麵,他就多次與之作戰,雖各有勝負,但恐怖的事,這些海寇全員覆甲,戰力不俗。
六千之眾,別說後軍五千人打不了。
就算是他率領的前軍七千也未必能夠攻破。
李仁臉色不太好,先前漢城一帶他派人也探查過,並沒有發現三海幫海寇的蹤跡,以為其已經離去,所以才決定從開城、坡州方向進軍漢城勤王。
“鐵原、金城可有消息傳迴來?”
“稟報統帥,目前還沒有消息。”
“仁川、水原方向?”
“將帥,已經派出三波探哨,未有消息傳迴。”
“真是該死,再派探哨,勒令這些勢力盡快出兵。”
李仁破口大罵。
就算他未出任平壤統帥,以往在漢城任職的時候,豈敢這般消極怠命。
“諾!”
副將應聲說道:“將帥,屬下一言,不知可將否....”
“說!”
“將帥,進攻漢城失利,這些勢力恐怕不會再出兵了。”
“他們敢.....”
李仁口中如此說道,心中卻是有些忐忑。
在從死士那裏得知李琿還活著的時候,更是喜出望外。
一切都值了。
可那些跟隨他的世家不樂意了,啥都沒撈著,死了不少人,還背了謀反的名號。
後麵世家用處很大。
金瑬也不敢與之撕破臉皮,隻能許諾一些土地和勢力城池。
世家的人這才平複下來,並且派兵將廣州城李倧接了過來。
隨著時間的發酵。
漢城、楊州主力被滅,漢城被攻破的消息,瞬間在朝鮮被引燃。
整個朝鮮舉國震動。
德川、平壤、海州、鬆城、安東等數十個城池,紛紛表示要南下北上勤王,一舉將叛軍湮滅。
麵對朝鮮各地的氣勢洶洶。
金瑬並不慌張,先是聯係各地西派和中立的勢力。
隨後向朝鮮全國上下,列舉光海君李琿罪行。
聯合北派,殘害忠良,為了王位穩固,以莫須有的罪名鏟除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
並且將其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西宮。
綾陽君李倧遭受迫害,不得已才舉兵反之。
至於聯合三海幫,肯定被金瑬掩蓋了過去。
起初西派勢力占據的城池紛紛響應,光海君李琿殘暴無能,不足以為王上,建議由綾陽君李倧繼位。
但多數人仍舊選擇觀望,畢竟這個時候要是站錯了位置,那可是身死族消。
大北派勢力則是選擇繼續勤王。
尤其是新任平壤統帥李仁,他可是綾陽君李倧一手提拔上去,妥妥的大北派,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他糾結起一批大北派勢力,約有兩萬七千餘人,浩浩蕩蕩南下勤王。
還發布號召,是金瑬等奸賊,聯合海寇,裏應外合,漢城才會攻破,王上身死。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光海君李琿並沒有身死,在金瑬等各種手段的施壓下,在漢城承認品行不高,大肆斂財,迫害忠良,不足以勝任。
則將王位主動傳餘綾陽君李倧。
李倧還在仁穆大妃主持下,進行了王位的登基大典,這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還在觀望的勢力、世家,表示認可李倧的王位。
甚至於不少大北派的勢力都偃旗息鼓。
這還怎麽打?
打雞毛啊!
沒有退位還好,他們算是勤王。
可這李倧都登基了,仁穆大妃也都承認了,還打過去,那不是謀反嗎?
平壤方麵勤王的兵馬瞬間從兩千七千人,變成兩萬一千人,在變成一萬六千人,最後行至開城一帶,就隻剩下一萬兩千人,後勤保證成了極大問題。
然而好在很多勢力表麵上是承認了李倧的王上,可實際上並沒有給與太多的支持,就算是李仁率大軍路過,沒有受到任何為難。
都是千年的王八,都想等著看這一戰誰勝誰負。
李倧一方勢力也很明白,要想坐穩王位,這李仁必須誅殺,平壤一路兵馬必須覆滅。
隻是李仁麾下一萬兩千人,而他們一方滿打滿算,加收編降兵,也才一萬一千人,並且無論單兵戰力,還是裝備方麵,都遠不如平壤兵馬主力。
無奈之下,金瑬隻得再度請援李立。
此時的三海幫已經全部退至江華島,立於不敗之地。
金瑬前來,李立並沒有立馬答應。
開城、牛峰一帶聚集的兵馬眾多,誰知道是不是朝鮮方麵演的雙簧。
大軍深入此地,一旦被切斷海上退路,那可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金瑬縱橫官場多年,自然看得通透,先是暗中簽訂請援書,然後再言說隻需要三海幫切斷平壤官兵的後路,他們負責正麵出擊,一舉則可攻破。
最後承諾,隻要此戰勝利,李倧王位穩固,不僅信川可以租借給三海幫,就連其方圓五十裏,都可由三海幫負責管理。
方圓五十裏!
還是陸上勢力。
這下子不僅馬遠、黎良,就連李立都眼神火熱。
李立召集一眾三海幫高層進行商議,畢竟都打到了這個時候,大家也都不想半途而廢,一致決定出兵,幫助金瑬勢力,剿滅平壤兵馬。
在簽訂三朝江華島協議過後。
三海幫立馬出兵,乘船至開城沿岸連夜進行登陸。
並且夜間行軍至開城和牛峰城中間,切斷了兩城的聯係。
金瑬一方得到消息,立馬主動出擊,在開城平原重擊平壤兵馬。
平壤統帥李仁大喜,這可是消滅叛軍的大好時機,於是他準備調動兵馬,圍攻金瑬率領的兵馬。
可這時候才發現,他後續的兵馬,被堵在牛峰城以南三十裏處,被一支突然出現的兵馬偷襲,還打退了數次進攻,傷亡上千人。
李仁大駭,哪來的兵馬,竟然能夠悄無聲息出現在他前後大軍的中間。
他連忙派人探查,這才發現是三海幫。
也隻有三海幫有這個海上投兵能力。
三海幫可不是尋常海寇勢力,在朝鮮北麵,他就多次與之作戰,雖各有勝負,但恐怖的事,這些海寇全員覆甲,戰力不俗。
六千之眾,別說後軍五千人打不了。
就算是他率領的前軍七千也未必能夠攻破。
李仁臉色不太好,先前漢城一帶他派人也探查過,並沒有發現三海幫海寇的蹤跡,以為其已經離去,所以才決定從開城、坡州方向進軍漢城勤王。
“鐵原、金城可有消息傳迴來?”
“稟報統帥,目前還沒有消息。”
“仁川、水原方向?”
“將帥,已經派出三波探哨,未有消息傳迴。”
“真是該死,再派探哨,勒令這些勢力盡快出兵。”
李仁破口大罵。
就算他未出任平壤統帥,以往在漢城任職的時候,豈敢這般消極怠命。
“諾!”
副將應聲說道:“將帥,屬下一言,不知可將否....”
“說!”
“將帥,進攻漢城失利,這些勢力恐怕不會再出兵了。”
“他們敢.....”
李仁口中如此說道,心中卻是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