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覆滅下,李倧勢力
明末海霸:從黃海開始殖民全球 作者:愛上蛋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千人!
還好不算多。
月色明了,在密林外能見度很高。
嘉山統戰官建議派出騎兵繞後,兩麵進攻,破前方海寇。
戰馬沒有糧草,吃了兩天的野草,戰力遠不如以往。
但為了大軍,博川統戰官還是答應了前來。
三百騎兵飛奔出了密林,然後從右側準備繞至這群海寇的後麵。
在夏明所部火力的打擊下,約有三十騎的傷亡。
逃出密集火力,那就是騎兵的天下。
就在朝鮮騎兵將領得意的時候。
從左右兩側忽然殺出大規模騎兵,數量至少是他們的一倍以上。
撤撤撤!
朝鮮騎兵瘋狂掉頭,往密林裏麵狂奔。
徐生所部弓箭遠射,擊殺數十人,便沒有再下令追擊。
天色不佳,容易造成誤傷。
私騎也是寶貝,還是不要折損太多的好。
朝鮮官兵方麵。
看著自家騎兵突殺而去,兩大統戰官很是高興,都準備正麵突擊了,可想到騎兵有他麽的迴來了,還被曲風所部又集火了一波。
原本三百餘騎兵,就剩下不到兩百。
聽了騎兵的遭遇。
博川統戰管倒吸一口涼氣,海寇的賊騎也到了,是衝著他們來的,他有些慶幸沒有將騎兵一股腦全派出去。
正麵突圍已經沒了可能。
他們隻能派出一些傳信的騎兵,往嘉山城而去,希望能夠獲取到一些大世家的援兵,渡過這一劫難。
是夜,
朝鮮統戰官狠心下令,戰馬五十餘匹,正當生火做飯的時候。
後方的後麵的警哨又傳來提示,是三海幫海寇的小規模偷襲,還伴隨著陣陣火銃的聲音。
他們派人反攻的時候。
這群人又一溜煙全跑了,令朝鮮官兵煩不勝煩。
如此反複,一直持續到了破曉,分到的馬肉寥寥無幾。
朝鮮官兵還整夜沒有入眠,屬實是又累又餓。
屋漏偏逢連夜雨,前後兩支海寇都朝著他們大舉進攻而來。
強大的火力,訓練有素的陣型,還有騎兵。
官兵饑餓困乏,戰力低下,他們的數次突圍都被打了迴來。
尤其是前軍,被海寇賊騎所擊,七百人超五百人傷亡。
不得已之下。
兩大統戰官隻能下令放棄治輜重,入山而逃。
馬遠和夏明所部匯合,由護島衛負責追擊。
徐升所部負責在周圍繞騎,一旦見到朝鮮潰兵逃出密林,殺無赦。
這場圍剿一直持續到下午。
總計斬敵兩千餘人,俘虜一千七百餘,就連嘉山統戰官也赫然在內。
直到初步圍剿結束,嘉山城方向也沒有任何動靜。
得益於眾人的謀略得當,這一次他們加起來的傷亡還不到七百人,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勝。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三海幫強大的海上兵員的運載能力。
能夠悄無聲息將徐生和曲遠所部運至敵軍的後方。
消息傳迴皮島。
眾人興奮不已,尤其船商那一群人,這一次可不一樣,他們參與了戰鬥。
三海幫要是吃肉,怎麽也得給他們喝喝湯。
隻不過沒有實質上的收益。
所以許多船商聯合建議,讓他們進攻嘉山和博川兩城。
“李幫主,嘉山和博川兩城的官兵十不存二。”
“他們在城裏麵多少還有些內應,正是拿下兩城的大好時機。”
李立欣然同意。
一六一九年七月中旬,三海幫兵分兩路,進攻嘉山和博川。
在船商內應的幫助下,以極其微弱的代價,就攻下了兩座城池,合計傷亡不到三百人,其中一百餘還是船商的私兵。
經過三海幫高層的一番商議。
決定將攻下的三等城池嘉山,讓一眾船商按勞分配,而博川則由三海幫獨享。
給點好處,才能讓這群船商更加賣力。
一眾船商興奮不已,連夜就派人進入嘉山城。
或許是積攢了太多怒火,對於三海幫攻占的博川城。
嘉山城簡直就是朝鮮世家和大族的地獄。
就連負責駐紮此城的黎良,都覺得船商的手段太過殘忍。
西北方向。
義州等朝鮮官兵,在得到嘉山和博川戰兵大敗之後。
不等三海幫來攻,飛也一般逃離了鐵山城。
夏明所部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一座城池。
......
又一次的圍攻三海幫失敗,還丟了兩城,損失戰敗數千。
這對於朝鮮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附近的朝鮮城市,更是人心惶惶。
尤其是在得知船商對世家殘忍的折磨後。
不少人選擇往漢城方向逃離。
兩次作戰失利,四城被攻占。
這讓朝鮮漢城的聲望跌到了極點。
朝鮮國內有的勢力蠢蠢欲動。
他們找到了李倧。
李倧在黃海道的海州城出生於萬曆二十三年,其父衛宣祖大王第五子,定遠君李琈。
當然這一切漢城方麵一無所知。
他們正一方麵平息國內百姓的怒火,另一方正在抓緊製定剿滅三海幫的計劃。
本來在遼東戰場大敗,私下賠了不少銀子。
再加上這幾次作戰,戰亡的將士不少。
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在對三海幫進行大規模圍剿。
隻是三海幫掠城,尤其是嘉山城的遭遇,讓世家頗為一致的站在了漢城這邊。
糧食,私兵,乃至戰馬,都承諾提供出來。
這無疑極大增強了朝鮮朝廷動員能力。
經過數日的商議。
於一六一九年七月底。
朝鮮方麵,再度調動兵馬,對三海幫所在四城進行圍剿。
義州、宿州、寧邊、宿州、順安、平壤。
似乎是擔心兵力不夠,漢城方麵,還調動了龍崗、中和地區的兵馬,北上圍剿。
總計兵力超過五萬人,浩浩蕩蕩合圍三海幫,勢要將其覆沒在定州一帶。
皮島。
三海幫的一眾高層,眉頭緊鎖。
敵人來勢洶洶,數倍於他們的兵馬,除非是諸葛亮在世,否則就以他們陸戰的實力,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他娘的,要是在海上交戰就好了,咱們豈會怕了他們。”
“關鍵他不是,根據黎良所部傳迴的消息,這次參與圍剿我們三海幫的官兵,恐怕不會低於四萬人,我建議讓兄弟們撤迴來吧。”
“撤迴來?那四座城池不要了?那是死了多少兄弟才攻下的,就這樣白白的送迴去?”
大屋內,各抒己見,爭吵聲亂作一團。
還好不算多。
月色明了,在密林外能見度很高。
嘉山統戰官建議派出騎兵繞後,兩麵進攻,破前方海寇。
戰馬沒有糧草,吃了兩天的野草,戰力遠不如以往。
但為了大軍,博川統戰官還是答應了前來。
三百騎兵飛奔出了密林,然後從右側準備繞至這群海寇的後麵。
在夏明所部火力的打擊下,約有三十騎的傷亡。
逃出密集火力,那就是騎兵的天下。
就在朝鮮騎兵將領得意的時候。
從左右兩側忽然殺出大規模騎兵,數量至少是他們的一倍以上。
撤撤撤!
朝鮮騎兵瘋狂掉頭,往密林裏麵狂奔。
徐生所部弓箭遠射,擊殺數十人,便沒有再下令追擊。
天色不佳,容易造成誤傷。
私騎也是寶貝,還是不要折損太多的好。
朝鮮官兵方麵。
看著自家騎兵突殺而去,兩大統戰官很是高興,都準備正麵突擊了,可想到騎兵有他麽的迴來了,還被曲風所部又集火了一波。
原本三百餘騎兵,就剩下不到兩百。
聽了騎兵的遭遇。
博川統戰管倒吸一口涼氣,海寇的賊騎也到了,是衝著他們來的,他有些慶幸沒有將騎兵一股腦全派出去。
正麵突圍已經沒了可能。
他們隻能派出一些傳信的騎兵,往嘉山城而去,希望能夠獲取到一些大世家的援兵,渡過這一劫難。
是夜,
朝鮮統戰官狠心下令,戰馬五十餘匹,正當生火做飯的時候。
後方的後麵的警哨又傳來提示,是三海幫海寇的小規模偷襲,還伴隨著陣陣火銃的聲音。
他們派人反攻的時候。
這群人又一溜煙全跑了,令朝鮮官兵煩不勝煩。
如此反複,一直持續到了破曉,分到的馬肉寥寥無幾。
朝鮮官兵還整夜沒有入眠,屬實是又累又餓。
屋漏偏逢連夜雨,前後兩支海寇都朝著他們大舉進攻而來。
強大的火力,訓練有素的陣型,還有騎兵。
官兵饑餓困乏,戰力低下,他們的數次突圍都被打了迴來。
尤其是前軍,被海寇賊騎所擊,七百人超五百人傷亡。
不得已之下。
兩大統戰官隻能下令放棄治輜重,入山而逃。
馬遠和夏明所部匯合,由護島衛負責追擊。
徐升所部負責在周圍繞騎,一旦見到朝鮮潰兵逃出密林,殺無赦。
這場圍剿一直持續到下午。
總計斬敵兩千餘人,俘虜一千七百餘,就連嘉山統戰官也赫然在內。
直到初步圍剿結束,嘉山城方向也沒有任何動靜。
得益於眾人的謀略得當,這一次他們加起來的傷亡還不到七百人,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勝。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三海幫強大的海上兵員的運載能力。
能夠悄無聲息將徐生和曲遠所部運至敵軍的後方。
消息傳迴皮島。
眾人興奮不已,尤其船商那一群人,這一次可不一樣,他們參與了戰鬥。
三海幫要是吃肉,怎麽也得給他們喝喝湯。
隻不過沒有實質上的收益。
所以許多船商聯合建議,讓他們進攻嘉山和博川兩城。
“李幫主,嘉山和博川兩城的官兵十不存二。”
“他們在城裏麵多少還有些內應,正是拿下兩城的大好時機。”
李立欣然同意。
一六一九年七月中旬,三海幫兵分兩路,進攻嘉山和博川。
在船商內應的幫助下,以極其微弱的代價,就攻下了兩座城池,合計傷亡不到三百人,其中一百餘還是船商的私兵。
經過三海幫高層的一番商議。
決定將攻下的三等城池嘉山,讓一眾船商按勞分配,而博川則由三海幫獨享。
給點好處,才能讓這群船商更加賣力。
一眾船商興奮不已,連夜就派人進入嘉山城。
或許是積攢了太多怒火,對於三海幫攻占的博川城。
嘉山城簡直就是朝鮮世家和大族的地獄。
就連負責駐紮此城的黎良,都覺得船商的手段太過殘忍。
西北方向。
義州等朝鮮官兵,在得到嘉山和博川戰兵大敗之後。
不等三海幫來攻,飛也一般逃離了鐵山城。
夏明所部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一座城池。
......
又一次的圍攻三海幫失敗,還丟了兩城,損失戰敗數千。
這對於朝鮮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附近的朝鮮城市,更是人心惶惶。
尤其是在得知船商對世家殘忍的折磨後。
不少人選擇往漢城方向逃離。
兩次作戰失利,四城被攻占。
這讓朝鮮漢城的聲望跌到了極點。
朝鮮國內有的勢力蠢蠢欲動。
他們找到了李倧。
李倧在黃海道的海州城出生於萬曆二十三年,其父衛宣祖大王第五子,定遠君李琈。
當然這一切漢城方麵一無所知。
他們正一方麵平息國內百姓的怒火,另一方正在抓緊製定剿滅三海幫的計劃。
本來在遼東戰場大敗,私下賠了不少銀子。
再加上這幾次作戰,戰亡的將士不少。
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在對三海幫進行大規模圍剿。
隻是三海幫掠城,尤其是嘉山城的遭遇,讓世家頗為一致的站在了漢城這邊。
糧食,私兵,乃至戰馬,都承諾提供出來。
這無疑極大增強了朝鮮朝廷動員能力。
經過數日的商議。
於一六一九年七月底。
朝鮮方麵,再度調動兵馬,對三海幫所在四城進行圍剿。
義州、宿州、寧邊、宿州、順安、平壤。
似乎是擔心兵力不夠,漢城方麵,還調動了龍崗、中和地區的兵馬,北上圍剿。
總計兵力超過五萬人,浩浩蕩蕩合圍三海幫,勢要將其覆沒在定州一帶。
皮島。
三海幫的一眾高層,眉頭緊鎖。
敵人來勢洶洶,數倍於他們的兵馬,除非是諸葛亮在世,否則就以他們陸戰的實力,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他娘的,要是在海上交戰就好了,咱們豈會怕了他們。”
“關鍵他不是,根據黎良所部傳迴的消息,這次參與圍剿我們三海幫的官兵,恐怕不會低於四萬人,我建議讓兄弟們撤迴來吧。”
“撤迴來?那四座城池不要了?那是死了多少兄弟才攻下的,就這樣白白的送迴去?”
大屋內,各抒己見,爭吵聲亂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