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歲月如梭
四合院:悶棍才是硬道理 作者:後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就這麽平平靜靜的過了下去。
何雨棟和冉秋葉忙著工作,忙著撫養三個孩子,忙著教導藺雨竹,忙著關懷身在他鄉的兩位老人,生活充實有趣又圓滿,並沒有心情去關注家裏其他人的事情。
藺雨竹十六歲的時候,國家發布了上山下鄉的政策。
城裏的孩子,有幾個願意去鄉下?就算孩子自己被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話迷暈了頭,家裏的長輩可不傻。
尤其是,過了一兩年,看到那些上山下鄉的知青迴家探親時候的樣子,簡直像是一瓢冷水澆在了頭腦發熱的小年輕腦袋上。
疲倦和衰老像是傷痕一樣刻在那些人身上。
有那些心疼自家孩子的,連忙想辦法弄一份工作,讓孩子迴來。也有那些家裏孩子多必須一碗水端平的,隻能給孩子多塞點錢帶點東西,哭哭啼啼的再把孩子送走……
何雨棟現在也是一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了,多少有點本事,把藺雨竹塞進了京畿重工研究所的食堂。
京畿重工研究所的食堂,可不對重工的工人們開放,是專供研究員們的,工作負擔相對而言沒那麽重。藺雨竹在裏麵幫忙切菜蒸饅頭,偶然上手炒幾個大鍋菜,雖然沒那麽輕鬆,但是也十分滋潤。
因為藺雨竹的工資,何雨棟一分都不要。
要知道,這年頭就算是親生的,孩子工作了至少也要往家裏交一半的工資,結婚了才停止。
要是遇到個摳門兒的家長,比如閻埠貴家,大兒子閻解成就算結婚了,住在家裏還得交生活費和房租!
結婚前工資全交,隻留兩塊錢零花的孩子更多。
所以,雖然食堂幫廚一個月也就十來塊,但藺雨竹一分都不需要交,隻是需要下班後炒兩個小炒,再帶幾個饅頭迴家。
就這,何雨棟還倒過來給她夥食費呢!
不能讓小姑娘自己貼補全家的夥食不是?
藺雨竹現在啊,就和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似的。但這麽漂亮的小姑娘,下班以後哪兒都不去,自覺迴家幫家裏打掃衛生、帶孩子,還負責家裏的一天三頓飯。
她這麽勤快,何雨棟和冉秋葉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小姑娘也沒什麽怨言。相反,她做這些都是充滿感激的。
私下裏,藺雨竹也跟同事們聊起過這些事。
她是被親奶奶拋下的,一般家庭領養也不會選這麽大的孩子,因為覺得已經長大了,養不熟。她奶奶還在何家需要幫助的時候臨陣逃跑了。
然而何叔叔——現在是師父了——不計前嫌的收養了她,管她好吃好喝,吃得飽穿得暖,每天至少有一個雞蛋,還經常能吃到肉。師娘教她讀書識字,後來師父還收了她當徒弟……
更不要提,在現在唿籲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師父還幫她找了一份工作,還不要她一分錢。
她買菜做飯、從食堂帶飯菜迴家,師父甚至倒給她錢!
她在師父家有吃有住、吃好喝好,這麽多年,師父沒要過一絲迴報啊。
至於幫忙做家務、看孩子——那是她的分內之事!就算是跟著親爹親媽也得做!
毫不誇張的說,就算是親爹親媽,也不可能對她比師父更好了。
她可沒忘,她就是被自己的親奶奶丟下的!
無論是藺雨竹自己,還是單位的同事,提及何雨棟收養藺雨竹這事兒,都是交口稱讚,直說他仁義。
可在何雨棟看來,他隻不過做了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兒。
當初收養藺雨竹,也是因為家裏實在需要信得過的人搭把手。人都領迴來了,總不能和自家人兩個鍋裏吃飯吧?那還不夠麻煩的呢。
至於後來對藺雨竹的關照,也是因為看著孩子有良心,總之,這是個互相付出的過程。
而且實話說,就藺雨竹那十來塊的工資,何雨棟還看不上眼,就讓小丫頭自己拿著花。
畢竟是大姑娘了,總要買兩件漂亮的衣服、裙子,買點油啊粉啊的在臉上塗塗抹抹。
結果小丫頭第一個月拿到工資,就去供銷社給冉秋葉買了一瓶雪花膏,自己卻還是用蛤蜊油。
冉秋葉私下說,就算是有個親女兒,也就這樣了。
傻柱家這兩年較為沉寂。
聾老太太年前走了,晚上一覺睡下去就沒再醒來,早上易中海去看的時候,人已經硬了。
好在人走的比較安詳,倒沒受什麽苦。
隻不過人硬了,換起衣服來十分麻煩。秦淮茹幫著一大娘給聾老太太擦洗了身體,又費力換上了新衣服,忙前忙後的,倒是在大院兒裏挽迴了一點名聲。
之後,傻柱和易中海兩家商量著,辦了聾老太太的喪事,聾老太太那屋也留給了傻柱。
聾老太太是真心把傻柱當親孫子的。她這麽一走,對傻柱有真心的人,就一個都沒了。
何雨棟也過來上了一次禮,僅僅是禮貌性的。
聾老太太一直看他不順眼,他穿來之前,她看不起原身,覺得他拖累了傻柱;穿越之後,他步步高升,聾老太太也沒想著和他修複關係,隻是反複讓傻柱來和他打好關係。
隻能說,他就不合聾老太太的眼緣兒,他也對這倚老賣老的老太太沒什麽好感。
他更不是傻柱那樣的憨憨,什麽責任都要往自己身上背,還覺得自己特偉大。
他隻顧得上自己的小家,隻願意照顧自己家裏的親人。
傻柱和秦淮茹一直沒有第二個孩子,何雨棟懷疑,秦淮茹估計已經不能生了。也難怪,她那麽糟踐自己的身體,年紀也上來了,沒法自然受孕也正常。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秦淮茹想自己再生個孩子,隻能在夢裏了。
這兩年,傻柱一直挺守承諾,沒讓何雨棟看見過秦淮茹。或者說,秦淮茹一直也沒出過大院兒,有啥事兒忙不過來的,都是差使小當出去幹。
比方說,來何雨棟家給聾老太太報喪。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日子就這麽平平淡淡的過了下去,毫無波瀾。
直到1977年。
一個晴天霹靂!
高考,恢複了!
何雨棟和冉秋葉忙著工作,忙著撫養三個孩子,忙著教導藺雨竹,忙著關懷身在他鄉的兩位老人,生活充實有趣又圓滿,並沒有心情去關注家裏其他人的事情。
藺雨竹十六歲的時候,國家發布了上山下鄉的政策。
城裏的孩子,有幾個願意去鄉下?就算孩子自己被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話迷暈了頭,家裏的長輩可不傻。
尤其是,過了一兩年,看到那些上山下鄉的知青迴家探親時候的樣子,簡直像是一瓢冷水澆在了頭腦發熱的小年輕腦袋上。
疲倦和衰老像是傷痕一樣刻在那些人身上。
有那些心疼自家孩子的,連忙想辦法弄一份工作,讓孩子迴來。也有那些家裏孩子多必須一碗水端平的,隻能給孩子多塞點錢帶點東西,哭哭啼啼的再把孩子送走……
何雨棟現在也是一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了,多少有點本事,把藺雨竹塞進了京畿重工研究所的食堂。
京畿重工研究所的食堂,可不對重工的工人們開放,是專供研究員們的,工作負擔相對而言沒那麽重。藺雨竹在裏麵幫忙切菜蒸饅頭,偶然上手炒幾個大鍋菜,雖然沒那麽輕鬆,但是也十分滋潤。
因為藺雨竹的工資,何雨棟一分都不要。
要知道,這年頭就算是親生的,孩子工作了至少也要往家裏交一半的工資,結婚了才停止。
要是遇到個摳門兒的家長,比如閻埠貴家,大兒子閻解成就算結婚了,住在家裏還得交生活費和房租!
結婚前工資全交,隻留兩塊錢零花的孩子更多。
所以,雖然食堂幫廚一個月也就十來塊,但藺雨竹一分都不需要交,隻是需要下班後炒兩個小炒,再帶幾個饅頭迴家。
就這,何雨棟還倒過來給她夥食費呢!
不能讓小姑娘自己貼補全家的夥食不是?
藺雨竹現在啊,就和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似的。但這麽漂亮的小姑娘,下班以後哪兒都不去,自覺迴家幫家裏打掃衛生、帶孩子,還負責家裏的一天三頓飯。
她這麽勤快,何雨棟和冉秋葉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小姑娘也沒什麽怨言。相反,她做這些都是充滿感激的。
私下裏,藺雨竹也跟同事們聊起過這些事。
她是被親奶奶拋下的,一般家庭領養也不會選這麽大的孩子,因為覺得已經長大了,養不熟。她奶奶還在何家需要幫助的時候臨陣逃跑了。
然而何叔叔——現在是師父了——不計前嫌的收養了她,管她好吃好喝,吃得飽穿得暖,每天至少有一個雞蛋,還經常能吃到肉。師娘教她讀書識字,後來師父還收了她當徒弟……
更不要提,在現在唿籲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師父還幫她找了一份工作,還不要她一分錢。
她買菜做飯、從食堂帶飯菜迴家,師父甚至倒給她錢!
她在師父家有吃有住、吃好喝好,這麽多年,師父沒要過一絲迴報啊。
至於幫忙做家務、看孩子——那是她的分內之事!就算是跟著親爹親媽也得做!
毫不誇張的說,就算是親爹親媽,也不可能對她比師父更好了。
她可沒忘,她就是被自己的親奶奶丟下的!
無論是藺雨竹自己,還是單位的同事,提及何雨棟收養藺雨竹這事兒,都是交口稱讚,直說他仁義。
可在何雨棟看來,他隻不過做了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兒。
當初收養藺雨竹,也是因為家裏實在需要信得過的人搭把手。人都領迴來了,總不能和自家人兩個鍋裏吃飯吧?那還不夠麻煩的呢。
至於後來對藺雨竹的關照,也是因為看著孩子有良心,總之,這是個互相付出的過程。
而且實話說,就藺雨竹那十來塊的工資,何雨棟還看不上眼,就讓小丫頭自己拿著花。
畢竟是大姑娘了,總要買兩件漂亮的衣服、裙子,買點油啊粉啊的在臉上塗塗抹抹。
結果小丫頭第一個月拿到工資,就去供銷社給冉秋葉買了一瓶雪花膏,自己卻還是用蛤蜊油。
冉秋葉私下說,就算是有個親女兒,也就這樣了。
傻柱家這兩年較為沉寂。
聾老太太年前走了,晚上一覺睡下去就沒再醒來,早上易中海去看的時候,人已經硬了。
好在人走的比較安詳,倒沒受什麽苦。
隻不過人硬了,換起衣服來十分麻煩。秦淮茹幫著一大娘給聾老太太擦洗了身體,又費力換上了新衣服,忙前忙後的,倒是在大院兒裏挽迴了一點名聲。
之後,傻柱和易中海兩家商量著,辦了聾老太太的喪事,聾老太太那屋也留給了傻柱。
聾老太太是真心把傻柱當親孫子的。她這麽一走,對傻柱有真心的人,就一個都沒了。
何雨棟也過來上了一次禮,僅僅是禮貌性的。
聾老太太一直看他不順眼,他穿來之前,她看不起原身,覺得他拖累了傻柱;穿越之後,他步步高升,聾老太太也沒想著和他修複關係,隻是反複讓傻柱來和他打好關係。
隻能說,他就不合聾老太太的眼緣兒,他也對這倚老賣老的老太太沒什麽好感。
他更不是傻柱那樣的憨憨,什麽責任都要往自己身上背,還覺得自己特偉大。
他隻顧得上自己的小家,隻願意照顧自己家裏的親人。
傻柱和秦淮茹一直沒有第二個孩子,何雨棟懷疑,秦淮茹估計已經不能生了。也難怪,她那麽糟踐自己的身體,年紀也上來了,沒法自然受孕也正常。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秦淮茹想自己再生個孩子,隻能在夢裏了。
這兩年,傻柱一直挺守承諾,沒讓何雨棟看見過秦淮茹。或者說,秦淮茹一直也沒出過大院兒,有啥事兒忙不過來的,都是差使小當出去幹。
比方說,來何雨棟家給聾老太太報喪。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日子就這麽平平淡淡的過了下去,毫無波瀾。
直到1977年。
一個晴天霹靂!
高考,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