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的事情傳到尺璧院的時候,著實令顧琰吃了一驚。短短半夜,方家已翻天覆地,在她讓風嬤嬤去刺探方家之時,她絕沒有想到事情會進展成這樣。
一大早,沈度就遣了如年來報平安,並且了方家的情況。起來,她比秦邑等人更早知道方集馨的結果。
方集馨廢了,方密、方克死了,方家最出色的三代三人折損,意味著煊赫一時的方家已經敗了,也代表著尚書省即將換主官。後者,才是更多人落眼所在。
真沒想到,方家會這麽快就落敗。
前一世,因為有三皇子府和成國公府護航,方集馨這個尚書令一直做到崇德十五年,是榮退病死的;至於方密,後來成了廢太子朱宣明的謀士,在三初宮變中被誅,現在……
事事已變,體悟到這一點的顧琰異常欣喜。已變,那麽前一世的慘況就不會出現了。真好,真好。
雖則欣喜,但不知為何,她心底卻有一絲憂慮。方家的血案太突然了,也有太多詭異之處。從種種跡象來看,那些黑衣人原本就藏在方家的,極有可能就是在西山刺殺表哥的人。這些人,為何會對方家下殺手呢?
兜來兜去,這事的源頭仍是傅銘遇刺一事,仍和傅家有關。究竟背後是誰在布這麽大的局?這事,最後會不會禍及傅家呢?
顧琰的憂慮,很快就成真了。在方家血案發生沒有多久,就隱隱有一種傳言,道尚書令大人不知得罪了什麽人,惹下這血海深仇;又道那些黑衣人個個精悍,一看就知道長期訓練有素的;最後道尚書令大人最近彈劾傅家,莫不是……
這樣的傳言,聽在官員耳中,就等於是直白地:方家血案就是傅家幹的!傅家不滿方集馨的彈劾,於是派了西疆衛夜半屠殺方家。
又是傅家,真是躺著都中槍!
這些隱言的威力十分強大,不過一兩日時間,就已經傳遍了京兆。而官員們對此也異常感興趣,一場名之為“猜方家兇手”的遊戲開始盛行,就連中書省官員都熱衷於此。
“胡鬧!這樣的事怎麽能作戲?真是胡鬧!”難得待在中書省的裴公輔聽了這些話語,當場就厲聲喝止道。
見到裴公輔陰沉的臉色,中書省官員都噤聲不語,臉色漲紅漲紅的。
那什麽,朝堂誰都知道裴公輔和方集馨不和,現在方集馨出了事,中書省官員麵上雖然不,但心底隱約有那麽一點幸災禍的意思。他們見到主官在,討論得也熱烈了點,不料這拍馬屁拍在了馬腿上,失策!
“為官當慎言!方家此事非同可,朝廷沒有定論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再!”裴公輔厲眼掃了一遍官員們,才揮手讓他們離開。
裴公輔是和方集馨不和,卻更多是他看不慣方集馨持媚居高位,又厭他無德霸權勢,所以很多時候和方集馨對著幹。但他心底,倒不曾賭咒過方集馨廢死。
現在方集馨出了事,再也站不起來,裴公輔心裏也頗為唏噓。朝官第一又如何?權位最高又怎樣?還不是落得如斯田地!方家究竟得罪了誰呢?惹下這血仇?
要方家血案和傅家有關,裴公輔是萬萬不信的。傅家是有這個本事,卻絕不會這樣行事,戮殺當朝重官之家?這得多沒腦子!傅通那個老狐狸,會做這樣的事?
況且傳言也快沒邊了,方集馨隻在朝堂上過一句“臣不敢置喙”,又何來彈劾傅家之言?隻可惜,低下的官員卻不會相信,傳言隻會越來越烈。
這樣下去可不行,軍中已有起伏,尚書省又激烈動蕩,朝廷此時可謂多事之秋,可不能再增加風浪了,不然大定這艘船真的會晃會沉。
想了想,他邁步出了中書省,往旁邊的門下省走去。
王璋此時也在門下省,也是剛剛訓斥完門下省的官員,令他們慎言慎行,尤其是在方家一事上,最好是一個字都不要。門下省出掌王言,一字一句都有莫大的影響,王璋可不想屬下惹禍上身。
平素這個時候,王璋是不會出現在門下省的。現在尚書省的主官出事了,他掌管的門下省更不能出事了。坐鎮,亦是一省主官之責。
一夕之間,什麽都變了。方集馨此時,定是寧願死了也不願這樣廢著吧?就算皇上派再多的太醫,賞下再多的珍寶,都沒有什麽用了。不管怎麽樣,朝廷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停滯,而身為中樞重臣,也有該盡的責任。
“唉……”他歎息一聲,正想去找人裴公輔道道,就見到裴公輔來了。果然,他們兩個所憂慮的,都是同樣的事。
王璋和裴公輔兩人在門下省嘀咕了好一會兒,卻給主官大人斟茶的八品門下主事,隻見到兩顆花白的腦袋湊在一起,像兩個孩兒似的。
沒多久,這兩尊大神結伴去了紫宸殿,道有事啟奏皇上。至於他們兩個人在紫宸殿了什麽,當然沒有人知道。
但很快,京兆關於方家和傅家的傳言就像風一樣消散了,也沒有官員再玩“猜方家兇手”的遊戲了,特別是中書和門下兩省的官員,嘴巴閉得比河蚌還緊。
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約束和謹慎。如果沒有裴公輔和王璋的訓斥,沒有他們前去紫宸殿,想必這謠言也沒有快就止住了。
緊接著,紫宸殿下了一道口諭,口諭的內容是和方家血案有關的。這口諭的內容除了禁止朝臣非議方家血案外,還有對方家血案的處置,最重要的就是對尚書省的安置。
其中有言是“良才痛損,朕心悲戚,令太醫全力救治……尚書六部二十四司一應如常,各尚書宜勞心……尚書令一職,暫且闋如,容後再定。”
這個口諭一下,就有不少人定了心。方集馨驟逢此災,隻能一直躺著,但尚書令卻不能沒有的。現在皇上有了指示,明尚書令暫時不會有,那麽底下的人也就沒必要爭鬥或憂慮什麽了。
到底,如常盡職才是正道。
於是,在口諭下達之後,朝官那一點點蠢蠢欲動的心思便按下了。當此際,什麽都不動才是上策。
便如此,朝官們能平靜地看待如潮水般湧入方家的珍寶,對皇上加恩方家的舉動沒有絲毫言語。他們知道,這是方家最後的榮顯了。r1152
一大早,沈度就遣了如年來報平安,並且了方家的情況。起來,她比秦邑等人更早知道方集馨的結果。
方集馨廢了,方密、方克死了,方家最出色的三代三人折損,意味著煊赫一時的方家已經敗了,也代表著尚書省即將換主官。後者,才是更多人落眼所在。
真沒想到,方家會這麽快就落敗。
前一世,因為有三皇子府和成國公府護航,方集馨這個尚書令一直做到崇德十五年,是榮退病死的;至於方密,後來成了廢太子朱宣明的謀士,在三初宮變中被誅,現在……
事事已變,體悟到這一點的顧琰異常欣喜。已變,那麽前一世的慘況就不會出現了。真好,真好。
雖則欣喜,但不知為何,她心底卻有一絲憂慮。方家的血案太突然了,也有太多詭異之處。從種種跡象來看,那些黑衣人原本就藏在方家的,極有可能就是在西山刺殺表哥的人。這些人,為何會對方家下殺手呢?
兜來兜去,這事的源頭仍是傅銘遇刺一事,仍和傅家有關。究竟背後是誰在布這麽大的局?這事,最後會不會禍及傅家呢?
顧琰的憂慮,很快就成真了。在方家血案發生沒有多久,就隱隱有一種傳言,道尚書令大人不知得罪了什麽人,惹下這血海深仇;又道那些黑衣人個個精悍,一看就知道長期訓練有素的;最後道尚書令大人最近彈劾傅家,莫不是……
這樣的傳言,聽在官員耳中,就等於是直白地:方家血案就是傅家幹的!傅家不滿方集馨的彈劾,於是派了西疆衛夜半屠殺方家。
又是傅家,真是躺著都中槍!
這些隱言的威力十分強大,不過一兩日時間,就已經傳遍了京兆。而官員們對此也異常感興趣,一場名之為“猜方家兇手”的遊戲開始盛行,就連中書省官員都熱衷於此。
“胡鬧!這樣的事怎麽能作戲?真是胡鬧!”難得待在中書省的裴公輔聽了這些話語,當場就厲聲喝止道。
見到裴公輔陰沉的臉色,中書省官員都噤聲不語,臉色漲紅漲紅的。
那什麽,朝堂誰都知道裴公輔和方集馨不和,現在方集馨出了事,中書省官員麵上雖然不,但心底隱約有那麽一點幸災禍的意思。他們見到主官在,討論得也熱烈了點,不料這拍馬屁拍在了馬腿上,失策!
“為官當慎言!方家此事非同可,朝廷沒有定論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再!”裴公輔厲眼掃了一遍官員們,才揮手讓他們離開。
裴公輔是和方集馨不和,卻更多是他看不慣方集馨持媚居高位,又厭他無德霸權勢,所以很多時候和方集馨對著幹。但他心底,倒不曾賭咒過方集馨廢死。
現在方集馨出了事,再也站不起來,裴公輔心裏也頗為唏噓。朝官第一又如何?權位最高又怎樣?還不是落得如斯田地!方家究竟得罪了誰呢?惹下這血仇?
要方家血案和傅家有關,裴公輔是萬萬不信的。傅家是有這個本事,卻絕不會這樣行事,戮殺當朝重官之家?這得多沒腦子!傅通那個老狐狸,會做這樣的事?
況且傳言也快沒邊了,方集馨隻在朝堂上過一句“臣不敢置喙”,又何來彈劾傅家之言?隻可惜,低下的官員卻不會相信,傳言隻會越來越烈。
這樣下去可不行,軍中已有起伏,尚書省又激烈動蕩,朝廷此時可謂多事之秋,可不能再增加風浪了,不然大定這艘船真的會晃會沉。
想了想,他邁步出了中書省,往旁邊的門下省走去。
王璋此時也在門下省,也是剛剛訓斥完門下省的官員,令他們慎言慎行,尤其是在方家一事上,最好是一個字都不要。門下省出掌王言,一字一句都有莫大的影響,王璋可不想屬下惹禍上身。
平素這個時候,王璋是不會出現在門下省的。現在尚書省的主官出事了,他掌管的門下省更不能出事了。坐鎮,亦是一省主官之責。
一夕之間,什麽都變了。方集馨此時,定是寧願死了也不願這樣廢著吧?就算皇上派再多的太醫,賞下再多的珍寶,都沒有什麽用了。不管怎麽樣,朝廷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停滯,而身為中樞重臣,也有該盡的責任。
“唉……”他歎息一聲,正想去找人裴公輔道道,就見到裴公輔來了。果然,他們兩個所憂慮的,都是同樣的事。
王璋和裴公輔兩人在門下省嘀咕了好一會兒,卻給主官大人斟茶的八品門下主事,隻見到兩顆花白的腦袋湊在一起,像兩個孩兒似的。
沒多久,這兩尊大神結伴去了紫宸殿,道有事啟奏皇上。至於他們兩個人在紫宸殿了什麽,當然沒有人知道。
但很快,京兆關於方家和傅家的傳言就像風一樣消散了,也沒有官員再玩“猜方家兇手”的遊戲了,特別是中書和門下兩省的官員,嘴巴閉得比河蚌還緊。
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約束和謹慎。如果沒有裴公輔和王璋的訓斥,沒有他們前去紫宸殿,想必這謠言也沒有快就止住了。
緊接著,紫宸殿下了一道口諭,口諭的內容是和方家血案有關的。這口諭的內容除了禁止朝臣非議方家血案外,還有對方家血案的處置,最重要的就是對尚書省的安置。
其中有言是“良才痛損,朕心悲戚,令太醫全力救治……尚書六部二十四司一應如常,各尚書宜勞心……尚書令一職,暫且闋如,容後再定。”
這個口諭一下,就有不少人定了心。方集馨驟逢此災,隻能一直躺著,但尚書令卻不能沒有的。現在皇上有了指示,明尚書令暫時不會有,那麽底下的人也就沒必要爭鬥或憂慮什麽了。
到底,如常盡職才是正道。
於是,在口諭下達之後,朝官那一點點蠢蠢欲動的心思便按下了。當此際,什麽都不動才是上策。
便如此,朝官們能平靜地看待如潮水般湧入方家的珍寶,對皇上加恩方家的舉動沒有絲毫言語。他們知道,這是方家最後的榮顯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