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啟八年春天剛結束,整個天下的視線,都被吸引到了南邊。
北海,江東,大梁三方聯合起來,出動百萬軍隊。
浩浩蕩蕩沿江而上,準備進攻李斯的安原、江延、臨江三個行省。
可這支規模巨大的軍隊,剛過昌樂行省,就被攔了下來。
李斯手中同樣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占領千川行省一州之地後,慢慢建立起來的。
還有一部分,竟然是朝廷所屬的水軍。
等到聯軍改變計劃進攻安原的時候,卻發現李斯已經在這裏布置好了六個野戰軍團。
共計五十萬的野戰軍隊,沒有駐紮在城池中。
而是依托安原的數個大城,配合其中的幾十萬守軍,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安原行省中,同樣也有差不多的布置,防備源湖行省方麵的進攻。
此外,李斯的三個騎兵軍團,共計十八萬騎兵,以戰團為單位,在鐵原和安原兩個行省中,依托各城池補給,不斷的機動遊走著。
朝廷見北海聖天政權的二十萬騎兵南下,立刻準備抽調三十萬軍隊,打算趁機收複朝靈行省,最好能夠攻進北海行省。
即使不能消滅北海政權,也想要切斷跟歸海行省的聯係。
可似乎是為了策應自己兒子的行動,衛北王琅興昇,悍然出動四十萬軍隊。
兵分兩路,一路進攻京北行省,一路進攻聖元行省,逼迫朝廷開始改變原先的計劃。
不過,隨著北海和江東又一支人數四十萬的聯軍,攻擊樂都和封陽行省的英若曦後,局麵再次出現微妙的變化。
原本在泰峰行省駐紮的英若虎,本應該按照琅興昇的旨意,進攻朝廷的常羽行省,結果突然卻消失了。
等到一個多月後,再次出現的時候,英若虎已經帶著十五萬飛虎軍,借道朝廷和天南共同掌控的千川行省。
由水路直接沿江而下,到了封陽行省中,支援困境中的英若曦。
得知這個結果後,衛北王琅興昇雖然理解英若虎救自己妹妹家人的做法,但卻不能接受這種背叛。
可琅興昇剛調集十多萬草原鐵騎,準備抄了英若虎的在北泰峰行省的老巢時,突然又掉頭往迴跑了。
因為他自己的老巢馬上就要被抄了!
安西的王莽出兵三十萬,直接攻進了北原行省中,半旬之內連下九城。
三分之一的北原行省,已經落入了王莽的手中。
在草原鐵騎被王莽的西境騎兵軍團擊敗後,琅興昇也不顧得攻打朝廷了,即刻調集重兵開始防守自己的後背。
騰開手的朝廷,一邊朝北打,想要收複整個京北行省。
一邊按照跟李斯的約定,出兵對著朝靈行省一頓猛攻。
豐沛行省這裏,寧采臣自己的三十萬軍隊,麵對溫以寧的帶軍進攻接連敗退。
直到左子雄帶著第十五、十六兩個軍團支援過來後,才漸漸穩住了局麵。
除了司徒振明的西武政權沒有打架外,現在整個天下都開始大混戰起來,天南海北的到處在打仗。
隻是沒人知道,司徒振明其實也在打仗,隻不過是他打的是西邊。
撫原行省西邊,司徒振明正親自坐鎮,跟一群極西的聯盟勢力戰鬥著。
不僅是他,王莽麾下的軍隊也在擋住西域諸國的第二次聯軍進攻。
大戰持續了將近一年多,各方都互有勝負。
陸無為三人算是見識到了李斯軍隊的精銳程度,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戰鬥。
李斯常備軍團,現在都很少打大規模的集團會戰了,在漫長的防線上,持久的對戰消耗中。
天南軍隊,很多時候都以戰團為單位作戰。
五千多人的戰團,有時候還分為五個營級作戰單位。
快速的機動穿插合圍配合,經常將防線犬牙交錯的聯軍萬人單位打的找不到北。
淩秋也曾經指揮騎兵集團,包圍過一個李斯的戰團,結果速度就慢了一點,又支援過來兩個戰團。
這三個戰團依托一個稍微有利的地形,就地開始防守作戰。
十多萬的騎兵圍了整整三天,都沒有完全殲滅打掉這三個戰團。
事後不僅讓其逃脫了幾千人,自己的騎兵集團,還被李斯麾下的第一騎兵軍團切下來一大塊。
更糟心的是,趁著聯軍的主要機動力量不在防線上。
李斯麾下的兩個滿編混成軍團出擊,絞殺了聯軍近十萬人。
這扳指頭一算,李斯以不到三萬多的戰損,換了自己近十五萬的戰損。
一場戰役下來,讓聯軍喪失了很大的優勢。
這還不算完,趁著那十萬聯軍被殲滅露出的防線空洞。
二十多個戰團主動出擊,像是狼群一樣,開始不斷撕咬聯軍的防線。
安原防線到處都在廝殺,聯軍到處都在求援。
而淩秋卻不敢將自己的騎兵集團分出去,救援這些要被打崩的部隊。
一年的戰鬥下來,淩秋很清楚李斯麾下騎兵的精銳程度,遠不是自己這隻訓練了幾年的騎兵能夠相比的。
一旦騎兵集團沒有人數優勢後,別說李斯的主戰騎兵軍團了。
就算是混成軍團中的騎兵戰團,都不是他麾下騎兵能夠對付的了的。
最後淩秋隻能收縮防線,開始慢慢從鐵原和安原行省中退出去。
一年多的戰鬥下來,聯軍在雙原之地,損失了近五十萬的軍隊,可算是傷筋動骨了。
而南邊的溫以寧,發現寧采臣和左子雄兩人越打越猛。
盡管有著自己的指揮,麵對寧采臣的龜縮防守,以及左子雄抽冷子給自己側翼來一下,也是頭疼的很。
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李斯的軍隊太強了。
兩人都發現,李斯的軍隊軍官戰略戰術素養的都很高。
戰團和營級單位作戰中,自己一方的軍官完全不是對手。
聯軍不是沒有名將,有些甚至比李斯這邊的高級軍官都厲害,但那畢竟太稀少了。
這種規模龐大的戰役中,中下層軍官的戰術素養,士兵們的綜合實力,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
一兩個計謀,一兩次漂亮的指揮,都不足以扭轉這種根源性上的差距。
更別說李斯麾下主力軍團士兵,裝備豪華的很,再加上武藝和廝殺技巧都很出眾。
溫以寧和淩秋都明白,要是他們不召喚自己的軍團降臨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跟李斯對抗的本錢。
最讓他們難受的是,一年多的戰鬥,李斯本人都沒有下場。
隻是在老巢指揮前線的戰鬥,完全是由自己麾下的將帥們自己指揮戰鬥的。
這種空轉行為,更是讓兩人投鼠忌器。
在這種世界意識都關注的巨大戰役事件中,連一些作弊的手段都不敢用,生怕被世界拉去打黑工。
北海,江東,大梁三方聯合起來,出動百萬軍隊。
浩浩蕩蕩沿江而上,準備進攻李斯的安原、江延、臨江三個行省。
可這支規模巨大的軍隊,剛過昌樂行省,就被攔了下來。
李斯手中同樣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占領千川行省一州之地後,慢慢建立起來的。
還有一部分,竟然是朝廷所屬的水軍。
等到聯軍改變計劃進攻安原的時候,卻發現李斯已經在這裏布置好了六個野戰軍團。
共計五十萬的野戰軍隊,沒有駐紮在城池中。
而是依托安原的數個大城,配合其中的幾十萬守軍,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安原行省中,同樣也有差不多的布置,防備源湖行省方麵的進攻。
此外,李斯的三個騎兵軍團,共計十八萬騎兵,以戰團為單位,在鐵原和安原兩個行省中,依托各城池補給,不斷的機動遊走著。
朝廷見北海聖天政權的二十萬騎兵南下,立刻準備抽調三十萬軍隊,打算趁機收複朝靈行省,最好能夠攻進北海行省。
即使不能消滅北海政權,也想要切斷跟歸海行省的聯係。
可似乎是為了策應自己兒子的行動,衛北王琅興昇,悍然出動四十萬軍隊。
兵分兩路,一路進攻京北行省,一路進攻聖元行省,逼迫朝廷開始改變原先的計劃。
不過,隨著北海和江東又一支人數四十萬的聯軍,攻擊樂都和封陽行省的英若曦後,局麵再次出現微妙的變化。
原本在泰峰行省駐紮的英若虎,本應該按照琅興昇的旨意,進攻朝廷的常羽行省,結果突然卻消失了。
等到一個多月後,再次出現的時候,英若虎已經帶著十五萬飛虎軍,借道朝廷和天南共同掌控的千川行省。
由水路直接沿江而下,到了封陽行省中,支援困境中的英若曦。
得知這個結果後,衛北王琅興昇雖然理解英若虎救自己妹妹家人的做法,但卻不能接受這種背叛。
可琅興昇剛調集十多萬草原鐵騎,準備抄了英若虎的在北泰峰行省的老巢時,突然又掉頭往迴跑了。
因為他自己的老巢馬上就要被抄了!
安西的王莽出兵三十萬,直接攻進了北原行省中,半旬之內連下九城。
三分之一的北原行省,已經落入了王莽的手中。
在草原鐵騎被王莽的西境騎兵軍團擊敗後,琅興昇也不顧得攻打朝廷了,即刻調集重兵開始防守自己的後背。
騰開手的朝廷,一邊朝北打,想要收複整個京北行省。
一邊按照跟李斯的約定,出兵對著朝靈行省一頓猛攻。
豐沛行省這裏,寧采臣自己的三十萬軍隊,麵對溫以寧的帶軍進攻接連敗退。
直到左子雄帶著第十五、十六兩個軍團支援過來後,才漸漸穩住了局麵。
除了司徒振明的西武政權沒有打架外,現在整個天下都開始大混戰起來,天南海北的到處在打仗。
隻是沒人知道,司徒振明其實也在打仗,隻不過是他打的是西邊。
撫原行省西邊,司徒振明正親自坐鎮,跟一群極西的聯盟勢力戰鬥著。
不僅是他,王莽麾下的軍隊也在擋住西域諸國的第二次聯軍進攻。
大戰持續了將近一年多,各方都互有勝負。
陸無為三人算是見識到了李斯軍隊的精銳程度,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戰鬥。
李斯常備軍團,現在都很少打大規模的集團會戰了,在漫長的防線上,持久的對戰消耗中。
天南軍隊,很多時候都以戰團為單位作戰。
五千多人的戰團,有時候還分為五個營級作戰單位。
快速的機動穿插合圍配合,經常將防線犬牙交錯的聯軍萬人單位打的找不到北。
淩秋也曾經指揮騎兵集團,包圍過一個李斯的戰團,結果速度就慢了一點,又支援過來兩個戰團。
這三個戰團依托一個稍微有利的地形,就地開始防守作戰。
十多萬的騎兵圍了整整三天,都沒有完全殲滅打掉這三個戰團。
事後不僅讓其逃脫了幾千人,自己的騎兵集團,還被李斯麾下的第一騎兵軍團切下來一大塊。
更糟心的是,趁著聯軍的主要機動力量不在防線上。
李斯麾下的兩個滿編混成軍團出擊,絞殺了聯軍近十萬人。
這扳指頭一算,李斯以不到三萬多的戰損,換了自己近十五萬的戰損。
一場戰役下來,讓聯軍喪失了很大的優勢。
這還不算完,趁著那十萬聯軍被殲滅露出的防線空洞。
二十多個戰團主動出擊,像是狼群一樣,開始不斷撕咬聯軍的防線。
安原防線到處都在廝殺,聯軍到處都在求援。
而淩秋卻不敢將自己的騎兵集團分出去,救援這些要被打崩的部隊。
一年的戰鬥下來,淩秋很清楚李斯麾下騎兵的精銳程度,遠不是自己這隻訓練了幾年的騎兵能夠相比的。
一旦騎兵集團沒有人數優勢後,別說李斯的主戰騎兵軍團了。
就算是混成軍團中的騎兵戰團,都不是他麾下騎兵能夠對付的了的。
最後淩秋隻能收縮防線,開始慢慢從鐵原和安原行省中退出去。
一年多的戰鬥下來,聯軍在雙原之地,損失了近五十萬的軍隊,可算是傷筋動骨了。
而南邊的溫以寧,發現寧采臣和左子雄兩人越打越猛。
盡管有著自己的指揮,麵對寧采臣的龜縮防守,以及左子雄抽冷子給自己側翼來一下,也是頭疼的很。
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李斯的軍隊太強了。
兩人都發現,李斯的軍隊軍官戰略戰術素養的都很高。
戰團和營級單位作戰中,自己一方的軍官完全不是對手。
聯軍不是沒有名將,有些甚至比李斯這邊的高級軍官都厲害,但那畢竟太稀少了。
這種規模龐大的戰役中,中下層軍官的戰術素養,士兵們的綜合實力,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
一兩個計謀,一兩次漂亮的指揮,都不足以扭轉這種根源性上的差距。
更別說李斯麾下主力軍團士兵,裝備豪華的很,再加上武藝和廝殺技巧都很出眾。
溫以寧和淩秋都明白,要是他們不召喚自己的軍團降臨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跟李斯對抗的本錢。
最讓他們難受的是,一年多的戰鬥,李斯本人都沒有下場。
隻是在老巢指揮前線的戰鬥,完全是由自己麾下的將帥們自己指揮戰鬥的。
這種空轉行為,更是讓兩人投鼠忌器。
在這種世界意識都關注的巨大戰役事件中,連一些作弊的手段都不敢用,生怕被世界拉去打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