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京師城內,傳言已沸沸揚揚。
——靈濟禪寺普渡住持批命,鳳簽再現,花落定西侯府韋家之女。
僅此一句,已掀起驚濤駭浪。
更有禮部侍郎之女章靈曼現身說法,言辭鑿鑿地說乃普渡住持親口所說,確實抽中的是鳳簽無疑時,由不得大家不信。
韋琨初聽這個,第一反應就是紅裳又搞什麽鬼?不怪他多想,自春蒐迴來前一晚,他倆在營帳外的對話,紅裳已經將自己的野心,明明白白展現在他麵前了。
結果,她前腳剛去了一趟靈濟禪寺,後腳便傳出她抽中了百年難得一遇的鳳簽。
他有心想找她問問,並規勸一二,可惜,這個女兒如今根本不聽他的,就連她娘親的話,都置於耳後。
整日不是和太子出行,就是和五皇子遊園,早出晚歸,就是他這個老父親都很難見上她一麵。
朝堂之上,又有太傅一脈的人,對他百般刁難。
試想一下,誰家女兒是準太子妃,將來要榮登皇後寶座的,可還沒嫁過去呢,就莫名其妙竄出來一個人說,她才是命定的皇後,這心情都不會太好。
韋琨隻能捏著鼻子認了,忍氣吞聲,但太傅一脈是懂陰陽怪氣的,實在把韋琨一派武將氣得夠嗆,就跳起來罵幾句你他娘的。
而最氣的莫過於太傅。
他好端端的孫女,博學多才,完全不輸於男子的學識,嫁給他親手教導出來的太子,本是天作之合。
怎麽就突然冒出來一個什麽韋紅裳的?
要說聶相之女,他也就認了,畢竟皇帝和皇後當初最中意的兒媳婦便是那位,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可韋家那位又算什麽?
一迴京師,就因不懂禮儀,行事粗鄙被皇上責罰,還命宮中嬤嬤教導其禮儀。之後又因為以下犯上,頂撞四殿下,而被四殿下當眾五花大綁了扔到了侯府門口。
女兒家的顏麵都被敗光了。
偏偏那樣不堪的人,就因為抽中鳳簽,被傳為命定的皇後。
豈能讓他服氣!
一方麵,他顧及孫女的感受,叮囑府上的人不要亂嚼舌根,也不許有人將傳言傳到小姐耳中。
另一方麵,袁太傅趕緊命人快馬加鞭,前往靈濟禪寺核實此事,來龍去脈究竟如何。
如今,最淡定的就屬聶相了。
還是他家暄暄省心,亂七八糟的事一概沒有。
朝堂之上,每天都能看到太傅的人為難韋琨,唇槍舌劍,好不厲害,而皇後的兄長戶部尚書則兩邊安撫,焦頭爛額地作著和事佬。
聶相一派的人,老神在在了,就差沒有拿把瓜子嗑著玩了。
平時都是他們卯足了勁構陷他人,或者和彈劾聶相的人針鋒相對,唾沫星子滿天飛。
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有閑適看戲的一天,對象竟是一貫孤高清傲,不屑與他們為伍的“清流”——太傅一派。
原來“之乎者也”對上“你他娘的”,還是很有看頭的。
文祿閣中的皇帝麵無表情地寫完最後一幅字,才將目光投向麵前跪著的人。
“太子,你說你想求娶定西侯府之女韋紅裳?”
“正是!”
“你還嫌事情鬧得不夠大麽?”
太子慕容元栩將頭恭敬地叩在地上,不敢直視聖顏,隻言辭懇切道:“迴稟父皇,和傳言無關,兒臣心悅紅裳,想要給她個名分。”
“哦?你心悅她?你心悅她什麽?”
“當初,你母後來求孤,賜婚你與太傅孫女袁靜凝時,也說你心悅袁家那位,你二人是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孤再幫你迴憶下,最初的時候,在袁靜凝之前,還有誰?哦,是相府的暄和丫頭。”
“你母後說你與她青梅竹馬長大,情誼非同一般,你二人情投意合,隻是暄和那丫頭年紀尚小,你願意為了她,暫緩大婚,等她長大。”
“結果呢?還是聶相通透些。為了不將寶貝女兒嫁予你,直接說要多留暄和幾年。暄和年紀還小,可太子,你的年紀卻是不小了,你自是等不及的。這樁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暄和說你太過威嚴,不敢直視,你就真以為自己威嚴了?小丫頭覲見孤的時候,條理清晰,淡定自若,不見半點畏縮,你難不成比孤還有威嚴?”
“她不過是給你留些麵子罷了。”
“再說太傅的孫女袁靜凝。那姑娘,孤也是有所耳聞的。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做太子妃,倒也相配。所以,皇後來求孤賜婚時,孤便同意了。”
“如今,太子妃還未娶,你就來求孤給你納側妃?還說什麽不想辱沒了韋紅裳,要在同一日娶正妃和側妃。”
“你既然怕韋紅裳受委屈,那要不要孤把太子妃之位給你讓出來,直接讓韋紅裳坐上去啊,才算不辱沒她,才算對得起她抽中的那支鳳簽!”
“兒臣不敢。”太子慕容元栩嚇得趕緊叩首。
“兒臣對暄和,沒有兒女私情,兒臣是看著暄和長大的,對她更多的是兄妹之情。靜凝賢良淑德,恬靜溫婉,和兒臣心意相通,兒臣對她傾心不已,才求得母妃向父皇請求賜婚的。”
“可這是沒有遇到紅裳之前,自打皇家草場遇到紅裳那刻起,兒臣就被她英姿颯爽的模樣給折服,她不同於旁的女子,她勇敢果斷,敢愛敢恨,還能奮不顧身相救吾,這樣的女子,吾怎能不動心?”
“父皇,兒臣遇到紅裳已是晚了,不能給她正妃的名分,隻求能同一日迎娶紅裳,給她足夠的體麵。”
太子言辭懇切,但皇帝聽得一陣頭暈。..
孤是來聽你長篇大論,討論韋紅裳有多好的麽?
要是沒有抽中鳳簽之說,你還會不會來替她求恩典?真是不好說。
他這個兒子什麽都好,就是太聽皇後的話。此番舉動多半是皇後給出的餿主意,婦人之見,一支鳳簽,就把她給拿捏得死死的。
韋紅裳——娶,是肯定要娶進門的。
既是抽中了鳳簽,不管真假,這個人都必須進太子府。但她當不當的上皇後,就得看她自己本事了,而不是利用他兒子,倒逼給她這個位置。
“你同一日迎娶正妃和側妃,你給了韋紅裳臉麵,那太傅的臉麵擱哪?當初袁家這門親事,是你主動求的。太傅不單單是你的老師,同時還是孤的恩師!你在天下人麵前,如此下他麵子,以他老人家清高孤傲的性子,會如何?”
看著底下連頭都不敢抬一下的太子,皇帝又有些心疼,“起來吧,你年紀也不小了,娶妻納妾是自然。你若能說動韋琨,韋家之女願為妾,這個婚,孤可以賜。”
“多謝父皇!”
“但隻一點,規矩不可以破,妻就是妻,妾就是妾。沒有什麽同一日迎娶正妃和側妃的,那到時候你先跟誰拜堂?又和誰洞房?這不都亂了套了麽?你讓太子妃以後如何自處?”
“你若是同意,孤現在就可以下旨賜婚,若是不同意,這婚事休要再提。”
見太子麵上浮現出掙紮的神色,皇帝微不可見地歎了口氣,這事很難辦麽?一點主見都沒有。
“罷了罷了,你迴去好好想想,再來告訴孤。”哪是什麽迴去好好想想,無非又去請示皇後了。
“兒臣告退。”
太子一走,皇帝就招來了定西侯韋琨拉拉家常。
看平日裏,韋琨也是極寵女兒的,怎麽聊起女兒的婚事這般不上心的,說什麽她的事,由她自己做主即可,與他韋家不相幹。
他韋家的立場隻有一個:隻效忠皇上,隻效忠大盛朝,其他人,不管何人,韋家都不買賬。
這個其他人,不就直指太子麽。
韋琨身為武將,沒有文臣那麽多彎彎繞繞,上來就直抒胸臆,看他言之鑿鑿,不似作偽,倒是讓皇帝寬心不少。
“太子請求同一天迎娶你家紅裳為側妃,以示對紅裳的重視,韋愛卿,你看如何?”
“迴稟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哦,為何?”
“紅裳雖為老臣的親女,但禮不可廢也。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哪有妻妾同時進門的,這是對太子妃的大不敬,所以老臣懇求皇上收迴成命。”
“孤的旨意還沒下,隻是想先聽下你的意見。你說的有理,那孤先賜婚太子和你家紅裳,婚期就定在東宮大婚後的三個月後,如何?”
“但憑皇上做主。”
“好。”
皇帝通身舒暢,幸而這韋琨識趣,這也算是安撫了太傅一家。這要是韋琨不識趣,非跟太子一般糊塗,或者太子想同一日迎娶正側妃的主意,是韋家給出的——
那就什麽話都不說了,直接把聶相叫來就行了,總能替他分憂。
…………分割線…………
六月初八,黃道吉日,宜嫁娶。
淮陽王陸洵的迎親隊伍早幾日便已經抵達京師城。
因為皇帝疼女兒,特在宮中擺下了盛宴,招待淮陽王陸洵和朝中文武百官及其家眷。然後轉天一早,淮陽王陸洵會和永寧公主一道進宮叩拜皇帝,啟程前往嶺平封地。
直到成婚前的一晚,皇帝才將慕容元姝叫到了文祿閣。
等到慕容元姝再從文祿閣出來,已經沒了往日的生氣,她的眼底一片死寂。
她抬頭望天,半邊天空被霞光染紅,仿佛鮮血一般。
她輕笑出聲,還有比這更可笑的麽?她不想陸洵死,但也不想就這樣嫁給陸洵,重蹈前世的覆轍,不管她怎麽拒婚,她都不願將真實意圖告訴父皇。
結果呢?
父皇早就知道陸洵狼子野心,意欲謀反,隻是苦於沒有實質的證據,無法讓天下人信服,不想被文武百官詬病他殺功臣之後。
嶺平乃淮陽王封地,陸家祖孫三代盤踞嶺平已久,陸家人又素來行事謹慎,父皇的眼線插不進去。
最初,她求父皇賜婚,父皇是不允的,但拗不過她。
但是,眼下,父皇卻是上了心了。
剛才召見她,竟然明確提醒她,她是慕容家的女兒,這天下是慕容家的天下!
甚至明示,嫁過去之後,多留意陸家人的來往,尤其是陸洵的。這其中的意思如何,她豈能不知。
隻是這算什麽?
無論在陸洵那裏,還是在父皇這裏,她都是可以被犧牲的那個。
既然這樣,那就怪不得她了。
憑什麽他們一個個都可以過得很好,卻唯獨要委屈自己。
……分割線……
晚宴一開始,大喜之日,杯觥交錯,好不熱鬧。
一碟碟的佳肴被端了上來。
男人們推杯換盞間,氣氛熱鬧了起來;女人家這邊,關係好的,坐到了一起,聊著天,說著近況,也是無比和睦。
“韋小姐,這是皇後娘娘特地賞給您的菊花酒,乃娘娘身邊嬤嬤親手所釀,其味清涼甘甜,有養肝明目之功效,尤為適合女子品嚐。”小宮女低眉順首,將一精致小壺遞了上來。
不等韋紅裳說什麽,一旁的章靈曼已經驚唿出聲,“紅裳,皇後娘娘果真喜歡你!早就聽聞皇後娘娘身邊有位擅長釀酒的老嬤嬤,釀出來的菊花酒醇香四溢,不易醉,極適合女子小酌。”
“你看,隻有袁家那位和你才有,我們這些人哪配啊。”章靈曼酸溜溜道。
韋紅裳笑而不語,雖然如今聖旨還未下,但太子同她說過了,皇帝已經同意賜婚。雖然眼下不是正妃,但她越是大度,太子便越覺得虧待了她。
來日方長,她隻需靜候時機,將袁靜凝拉下來便是。
侍女將酒斟上,韋紅裳輕抿一口,眉頭微蹙。
“這可是皇後親賜的,怕是聶暄和也沒喝過吧。”
嫌棄地瞥了眼一旁的章靈曼,還提聶暄和,人家有個好爹,什麽沒嚐過?哪像她這麽窮酸。
等等,聶暄和……
韋紅裳突然靈機一現。
雖然不知道誰在她的酒裏下了藥,但一定不是什麽好事,這個人也絕不可能是皇後。
古人最是迷信,她這皇後命格一出,皇後巴不得她嫁給太子,又怎麽會偷偷摸摸給她下藥,隻能是有人借皇後之手算計她。
她放軟了聲音道,“靈曼,你也知道,我和聶家小姐之前因為四殿下的事,有些齟齬,那時是我不知禮數,如今,我馬上就要嫁給太子了,我想與聶家小姐重歸於好。”
章靈曼心中一陣作嘔,聶暄和有什麽好的,你還想和她和好?
“不若,你替我將這壺皇後娘娘所賜的好酒,轉贈給聶家小姐吧,也算是我向她示好,表達歉意了。”
“為什麽是我去?”
“難不成讓我這個未來的太子妃去?豈不降了身份。”
章靈曼一時語塞,瞧把你能的,你最多不過是個太子側妃,聖旨還未下呢,這譜擺的比袁靜凝還大!
心裏這麽說,但人還得小心巴結,她心不甘情不願地端著皇後所賜菊花酒,往對麵聶暄和的位置而去。
京師城內,傳言已沸沸揚揚。
——靈濟禪寺普渡住持批命,鳳簽再現,花落定西侯府韋家之女。
僅此一句,已掀起驚濤駭浪。
更有禮部侍郎之女章靈曼現身說法,言辭鑿鑿地說乃普渡住持親口所說,確實抽中的是鳳簽無疑時,由不得大家不信。
韋琨初聽這個,第一反應就是紅裳又搞什麽鬼?不怪他多想,自春蒐迴來前一晚,他倆在營帳外的對話,紅裳已經將自己的野心,明明白白展現在他麵前了。
結果,她前腳剛去了一趟靈濟禪寺,後腳便傳出她抽中了百年難得一遇的鳳簽。
他有心想找她問問,並規勸一二,可惜,這個女兒如今根本不聽他的,就連她娘親的話,都置於耳後。
整日不是和太子出行,就是和五皇子遊園,早出晚歸,就是他這個老父親都很難見上她一麵。
朝堂之上,又有太傅一脈的人,對他百般刁難。
試想一下,誰家女兒是準太子妃,將來要榮登皇後寶座的,可還沒嫁過去呢,就莫名其妙竄出來一個人說,她才是命定的皇後,這心情都不會太好。
韋琨隻能捏著鼻子認了,忍氣吞聲,但太傅一脈是懂陰陽怪氣的,實在把韋琨一派武將氣得夠嗆,就跳起來罵幾句你他娘的。
而最氣的莫過於太傅。
他好端端的孫女,博學多才,完全不輸於男子的學識,嫁給他親手教導出來的太子,本是天作之合。
怎麽就突然冒出來一個什麽韋紅裳的?
要說聶相之女,他也就認了,畢竟皇帝和皇後當初最中意的兒媳婦便是那位,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可韋家那位又算什麽?
一迴京師,就因不懂禮儀,行事粗鄙被皇上責罰,還命宮中嬤嬤教導其禮儀。之後又因為以下犯上,頂撞四殿下,而被四殿下當眾五花大綁了扔到了侯府門口。
女兒家的顏麵都被敗光了。
偏偏那樣不堪的人,就因為抽中鳳簽,被傳為命定的皇後。
豈能讓他服氣!
一方麵,他顧及孫女的感受,叮囑府上的人不要亂嚼舌根,也不許有人將傳言傳到小姐耳中。
另一方麵,袁太傅趕緊命人快馬加鞭,前往靈濟禪寺核實此事,來龍去脈究竟如何。
如今,最淡定的就屬聶相了。
還是他家暄暄省心,亂七八糟的事一概沒有。
朝堂之上,每天都能看到太傅的人為難韋琨,唇槍舌劍,好不厲害,而皇後的兄長戶部尚書則兩邊安撫,焦頭爛額地作著和事佬。
聶相一派的人,老神在在了,就差沒有拿把瓜子嗑著玩了。
平時都是他們卯足了勁構陷他人,或者和彈劾聶相的人針鋒相對,唾沫星子滿天飛。
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有閑適看戲的一天,對象竟是一貫孤高清傲,不屑與他們為伍的“清流”——太傅一派。
原來“之乎者也”對上“你他娘的”,還是很有看頭的。
文祿閣中的皇帝麵無表情地寫完最後一幅字,才將目光投向麵前跪著的人。
“太子,你說你想求娶定西侯府之女韋紅裳?”
“正是!”
“你還嫌事情鬧得不夠大麽?”
太子慕容元栩將頭恭敬地叩在地上,不敢直視聖顏,隻言辭懇切道:“迴稟父皇,和傳言無關,兒臣心悅紅裳,想要給她個名分。”
“哦?你心悅她?你心悅她什麽?”
“當初,你母後來求孤,賜婚你與太傅孫女袁靜凝時,也說你心悅袁家那位,你二人是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孤再幫你迴憶下,最初的時候,在袁靜凝之前,還有誰?哦,是相府的暄和丫頭。”
“你母後說你與她青梅竹馬長大,情誼非同一般,你二人情投意合,隻是暄和那丫頭年紀尚小,你願意為了她,暫緩大婚,等她長大。”
“結果呢?還是聶相通透些。為了不將寶貝女兒嫁予你,直接說要多留暄和幾年。暄和年紀還小,可太子,你的年紀卻是不小了,你自是等不及的。這樁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暄和說你太過威嚴,不敢直視,你就真以為自己威嚴了?小丫頭覲見孤的時候,條理清晰,淡定自若,不見半點畏縮,你難不成比孤還有威嚴?”
“她不過是給你留些麵子罷了。”
“再說太傅的孫女袁靜凝。那姑娘,孤也是有所耳聞的。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做太子妃,倒也相配。所以,皇後來求孤賜婚時,孤便同意了。”
“如今,太子妃還未娶,你就來求孤給你納側妃?還說什麽不想辱沒了韋紅裳,要在同一日娶正妃和側妃。”
“你既然怕韋紅裳受委屈,那要不要孤把太子妃之位給你讓出來,直接讓韋紅裳坐上去啊,才算不辱沒她,才算對得起她抽中的那支鳳簽!”
“兒臣不敢。”太子慕容元栩嚇得趕緊叩首。
“兒臣對暄和,沒有兒女私情,兒臣是看著暄和長大的,對她更多的是兄妹之情。靜凝賢良淑德,恬靜溫婉,和兒臣心意相通,兒臣對她傾心不已,才求得母妃向父皇請求賜婚的。”
“可這是沒有遇到紅裳之前,自打皇家草場遇到紅裳那刻起,兒臣就被她英姿颯爽的模樣給折服,她不同於旁的女子,她勇敢果斷,敢愛敢恨,還能奮不顧身相救吾,這樣的女子,吾怎能不動心?”
“父皇,兒臣遇到紅裳已是晚了,不能給她正妃的名分,隻求能同一日迎娶紅裳,給她足夠的體麵。”
太子言辭懇切,但皇帝聽得一陣頭暈。..
孤是來聽你長篇大論,討論韋紅裳有多好的麽?
要是沒有抽中鳳簽之說,你還會不會來替她求恩典?真是不好說。
他這個兒子什麽都好,就是太聽皇後的話。此番舉動多半是皇後給出的餿主意,婦人之見,一支鳳簽,就把她給拿捏得死死的。
韋紅裳——娶,是肯定要娶進門的。
既是抽中了鳳簽,不管真假,這個人都必須進太子府。但她當不當的上皇後,就得看她自己本事了,而不是利用他兒子,倒逼給她這個位置。
“你同一日迎娶正妃和側妃,你給了韋紅裳臉麵,那太傅的臉麵擱哪?當初袁家這門親事,是你主動求的。太傅不單單是你的老師,同時還是孤的恩師!你在天下人麵前,如此下他麵子,以他老人家清高孤傲的性子,會如何?”
看著底下連頭都不敢抬一下的太子,皇帝又有些心疼,“起來吧,你年紀也不小了,娶妻納妾是自然。你若能說動韋琨,韋家之女願為妾,這個婚,孤可以賜。”
“多謝父皇!”
“但隻一點,規矩不可以破,妻就是妻,妾就是妾。沒有什麽同一日迎娶正妃和側妃的,那到時候你先跟誰拜堂?又和誰洞房?這不都亂了套了麽?你讓太子妃以後如何自處?”
“你若是同意,孤現在就可以下旨賜婚,若是不同意,這婚事休要再提。”
見太子麵上浮現出掙紮的神色,皇帝微不可見地歎了口氣,這事很難辦麽?一點主見都沒有。
“罷了罷了,你迴去好好想想,再來告訴孤。”哪是什麽迴去好好想想,無非又去請示皇後了。
“兒臣告退。”
太子一走,皇帝就招來了定西侯韋琨拉拉家常。
看平日裏,韋琨也是極寵女兒的,怎麽聊起女兒的婚事這般不上心的,說什麽她的事,由她自己做主即可,與他韋家不相幹。
他韋家的立場隻有一個:隻效忠皇上,隻效忠大盛朝,其他人,不管何人,韋家都不買賬。
這個其他人,不就直指太子麽。
韋琨身為武將,沒有文臣那麽多彎彎繞繞,上來就直抒胸臆,看他言之鑿鑿,不似作偽,倒是讓皇帝寬心不少。
“太子請求同一天迎娶你家紅裳為側妃,以示對紅裳的重視,韋愛卿,你看如何?”
“迴稟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哦,為何?”
“紅裳雖為老臣的親女,但禮不可廢也。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哪有妻妾同時進門的,這是對太子妃的大不敬,所以老臣懇求皇上收迴成命。”
“孤的旨意還沒下,隻是想先聽下你的意見。你說的有理,那孤先賜婚太子和你家紅裳,婚期就定在東宮大婚後的三個月後,如何?”
“但憑皇上做主。”
“好。”
皇帝通身舒暢,幸而這韋琨識趣,這也算是安撫了太傅一家。這要是韋琨不識趣,非跟太子一般糊塗,或者太子想同一日迎娶正側妃的主意,是韋家給出的——
那就什麽話都不說了,直接把聶相叫來就行了,總能替他分憂。
…………分割線…………
六月初八,黃道吉日,宜嫁娶。
淮陽王陸洵的迎親隊伍早幾日便已經抵達京師城。
因為皇帝疼女兒,特在宮中擺下了盛宴,招待淮陽王陸洵和朝中文武百官及其家眷。然後轉天一早,淮陽王陸洵會和永寧公主一道進宮叩拜皇帝,啟程前往嶺平封地。
直到成婚前的一晚,皇帝才將慕容元姝叫到了文祿閣。
等到慕容元姝再從文祿閣出來,已經沒了往日的生氣,她的眼底一片死寂。
她抬頭望天,半邊天空被霞光染紅,仿佛鮮血一般。
她輕笑出聲,還有比這更可笑的麽?她不想陸洵死,但也不想就這樣嫁給陸洵,重蹈前世的覆轍,不管她怎麽拒婚,她都不願將真實意圖告訴父皇。
結果呢?
父皇早就知道陸洵狼子野心,意欲謀反,隻是苦於沒有實質的證據,無法讓天下人信服,不想被文武百官詬病他殺功臣之後。
嶺平乃淮陽王封地,陸家祖孫三代盤踞嶺平已久,陸家人又素來行事謹慎,父皇的眼線插不進去。
最初,她求父皇賜婚,父皇是不允的,但拗不過她。
但是,眼下,父皇卻是上了心了。
剛才召見她,竟然明確提醒她,她是慕容家的女兒,這天下是慕容家的天下!
甚至明示,嫁過去之後,多留意陸家人的來往,尤其是陸洵的。這其中的意思如何,她豈能不知。
隻是這算什麽?
無論在陸洵那裏,還是在父皇這裏,她都是可以被犧牲的那個。
既然這樣,那就怪不得她了。
憑什麽他們一個個都可以過得很好,卻唯獨要委屈自己。
……分割線……
晚宴一開始,大喜之日,杯觥交錯,好不熱鬧。
一碟碟的佳肴被端了上來。
男人們推杯換盞間,氣氛熱鬧了起來;女人家這邊,關係好的,坐到了一起,聊著天,說著近況,也是無比和睦。
“韋小姐,這是皇後娘娘特地賞給您的菊花酒,乃娘娘身邊嬤嬤親手所釀,其味清涼甘甜,有養肝明目之功效,尤為適合女子品嚐。”小宮女低眉順首,將一精致小壺遞了上來。
不等韋紅裳說什麽,一旁的章靈曼已經驚唿出聲,“紅裳,皇後娘娘果真喜歡你!早就聽聞皇後娘娘身邊有位擅長釀酒的老嬤嬤,釀出來的菊花酒醇香四溢,不易醉,極適合女子小酌。”
“你看,隻有袁家那位和你才有,我們這些人哪配啊。”章靈曼酸溜溜道。
韋紅裳笑而不語,雖然如今聖旨還未下,但太子同她說過了,皇帝已經同意賜婚。雖然眼下不是正妃,但她越是大度,太子便越覺得虧待了她。
來日方長,她隻需靜候時機,將袁靜凝拉下來便是。
侍女將酒斟上,韋紅裳輕抿一口,眉頭微蹙。
“這可是皇後親賜的,怕是聶暄和也沒喝過吧。”
嫌棄地瞥了眼一旁的章靈曼,還提聶暄和,人家有個好爹,什麽沒嚐過?哪像她這麽窮酸。
等等,聶暄和……
韋紅裳突然靈機一現。
雖然不知道誰在她的酒裏下了藥,但一定不是什麽好事,這個人也絕不可能是皇後。
古人最是迷信,她這皇後命格一出,皇後巴不得她嫁給太子,又怎麽會偷偷摸摸給她下藥,隻能是有人借皇後之手算計她。
她放軟了聲音道,“靈曼,你也知道,我和聶家小姐之前因為四殿下的事,有些齟齬,那時是我不知禮數,如今,我馬上就要嫁給太子了,我想與聶家小姐重歸於好。”
章靈曼心中一陣作嘔,聶暄和有什麽好的,你還想和她和好?
“不若,你替我將這壺皇後娘娘所賜的好酒,轉贈給聶家小姐吧,也算是我向她示好,表達歉意了。”
“為什麽是我去?”
“難不成讓我這個未來的太子妃去?豈不降了身份。”
章靈曼一時語塞,瞧把你能的,你最多不過是個太子側妃,聖旨還未下呢,這譜擺的比袁靜凝還大!
心裏這麽說,但人還得小心巴結,她心不甘情不願地端著皇後所賜菊花酒,往對麵聶暄和的位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