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母望著神色嚴峻的兒子, 怔了片刻,眼前浮現出白天在馬場裏見到過的那孩子的臉,突然之間,當時的疑慮, 仿佛都得到了印證,越想越對。
她恍然大悟,猛地拍了下床沿。
“難怪我今日一眼看到那孩子便覺眼熟,與你小時有些相像!我還道是巧合!原來如此!你為何先前不早和娘說!”
她激動萬分,一骨碌地從床上爬了下去。
“我就說呢,那孩子不但長得俊,更是乖巧懂事!原來就是我的孫兒!你快去!這就把我孫兒接來!我迴去也好, 帶我孫兒一道迴去,好生養著, 省得給你添事!”
老母信他說辭,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如此反應,說什麽和自己小時相像,倒是有些意外。
應是她看岔了眼,或是此刻因了自己的話,想當然,才會生出如此的印象。
謝長庚亦未多想,見老母態度大變, 語氣亦緩和了下來,說:“娘, 方才我解釋過了,當年情況特殊,這孩子生下來後,便養在那邊。如今兒子雖做了個節度使,表麵看著還算風光,但朝堂內外,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不能有半點行差踏錯,兒子如今還不便將那孩子認迴來。仍以義子之名,暫時養在慕氏身邊,對兒子更好。”
謝母剛生出想帶孫兒迴去養的念頭,就被打消了下去。
她心裏失望無比,但兒子這麽說,也不敢不顧兒子的前程,愣怔了片刻,說:“萬一慕氏記恨我從前偏心,日後就是不肯還我孫兒,那該怎麽辦?”
她攥住了兒子的衣袖。
“庚兒,等她迴來,你跟她說去,叫她不要記怪……”
她頓了一頓,又喃喃地道:“罷了罷了,你是男人家,娘不能叫你在婦人麵前低三下四。我自己跟她說去!隻要她能好好替我養著孫兒,日後認祖歸宗,娘這張老臉,豁出去不要了!”
謝長庚之前的怒氣,已是漸漸消散。見母親如此模樣,知是被自己先前的那一番行事給鎮住了,暗歎了口氣,將人扶著,坐迴了床邊。
“娘,慕氏和那孩子的事,你心裏有數就好,不必操這個心,兒子知道該如何辦。”
他沉吟了下,言語一轉。
“兒子早年為盜,手上沾過不少的血,如今雖做了官,亦少不了打打殺殺,常憂心殺孽過重,有損福澤。你聽兒子的話,這趟迴去,兒子會派人隨你,替你去捐一座寺廟,你在家無事,多做些善事,拜佛念經,替兒子積福消孽。”
“阿貓是你養大的,你嫌她粗笨,對她唿來喝去,做粗使丫頭使。我問她想不想留下跟翁主,她說想跟,卻沒報答娘你對她的養恩。往後,娘你對她好些,將她當女兒養,她會盡心服侍你的。別再像從前那樣,糊裏糊塗,被人蒙蔽還不自知!”
謝母眼圈慢慢泛紅。兒子說一句,她點頭一句。
“娘記住了。都怪娘,先前糊塗。你不容易,放心吧,娘迴去了,一定多做善事,替你念經消災!”
既走了這條道,又怎會在意所謂的殺人造孽?弱肉強食,本為天道。
謝長庚之所以這麽說,不過是想讓自己母親迴去後尋事做,有個念想,免得終日無所事事,又像從前那樣惹是生非。
見母親如此動容,他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叩頭道:“兒子實在不孝,多謝娘的體諒。兒子得了空,會去看娘的。”
謝母忙扶他起來,小聲地說:“你若能一道帶孫兒迴來看我,娘就更高興了。”
謝長庚頓了一頓。
“兒子知道。娘歇了吧。”
他服侍老太太入睡,謝母坐在床上,欲言又止,謝長庚問她何事。
謝母遲疑了下,說:“鳳兒……”
她迅速看了眼兒子,忙改口。
“那個戚氏,雖是做錯了事,但從前好歹也救過娘,你離家後,戚家也照顧了娘,她定會改的,庚兒,你看在娘的麵上,得饒人處且饒人,莫要太過為難於她……”
謝長庚說:“娘放心。兒子還是拿她當娘的救命恩人看,不會虧待她。”
第二天,節度使府的管事安排好家中之事,照謝長庚的安排,護送老夫人一行人迴去。
謝長庚親自同行,數日後,直到送出河西,掉頭之前,吩咐管事,到了後,主持戚氏的嫁人之事,在他返迴之前,要安排好信靠的人留下,若是戚氏與老夫人再次頻繁往來,及時告知自己。
管事一一記下,辭別後,上了路。
謝長庚目送車馬遠去,立刻掉轉馬頭,趕迴姑臧。
前幾日,奉劉後之命送來賜物的楊太監到了後,便說自己久聞河西風物壯美,趁此機會意欲飽覽一番。節度使事務繁忙,身負重任,無需作陪,讓謝長庚自管忙事,他隨意走走。
謝長庚自然心知肚明。
遠在上京裏的劉後,借轉賜貢物之名,派心腹來此巡查而已。
原本,朝廷就會定期派官員下地方巡查,探聽民情,考察吏治。謝長庚來此任節度使後,這幾年,朝廷一直不曾派專人來過。
這迴派來了人,他需要做的,便是照楊太監的話行事。故這幾日,他不曾作陪,隻命開放各處,包括戍城和兵營,任由太監四處走動。
他趕迴姑臧,被告知楊太監已歸,正在驛館休息。
謝長庚匆匆迴府,換了官服,馬不停蹄地去驛館見人,見麵一番客套之後,太監道明日動身迴京。
當晚,節度使府設宴,替楊太監一行人踐行,玉饌金酌,賓主盡歡。
宴畢,謝長庚親自送楊太監迴驛館歇息。
“承蒙太後掛念,送來賞賜,謝某感激萬分。更是勞累楊使親自出京,一路辛苦來到這裏,也未曾招待,便又要上路返京,謝某實在過意不去。謝某已備好貢品,有勞楊使,代謝某送至太後那裏。謝某亦另備了一份薄禮,請楊使笑納。”
楊太監笑道:“節度使何須與我客氣。我長年在宮中服侍太後,難得出來,不瞞節度使,這趟差事,還是我自己求來的,這幾日四處遊玩,不虛此行。”
他誇了一番河西風物,看向謝長庚,目光意味深長。
“前日我走動時,聽聞翁主不久之前,又來了河西,今晚夜宴,不曾見夫人露麵,莫非不在府中?”
他壓低聲,附耳道:“節度使,我是拿你當自己人,才說這話的。你也知道,若叫太後知曉,難免是要過問幾句。”
謝長庚解釋土人之事。說:“多謝楊使好意相告。慕氏如今正在去往天山取藥。不瞞楊使,她年初便被我送迴了長沙國,這迴再次接來,不過是為利用。她到後不久,我便向太後上了一封奏折,詳細稟明此事。太後此刻想必已是收到折子了。”
他對上楊太監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
“慕氏通醫,此前機緣巧合,因醫示好於當地土人。謝某接她來的目的,便是利用慕氏助我解決土人之事,以利朝廷平邊。楊使既來了,勞煩楊使,迴去之後,再替謝某向太後轉話。有關慕氏一事,謝某時刻謹記太後叮囑,不敢有半分悖逆。”
楊太監心中疑竇解除,點頭笑道:“我還道這慕氏怎的又迴了這裏,原來是有如此內情。人盡其用,節度使高明!已經上折更好。放心,我迴去後,會替節度使在太後麵前再解釋的。”
次日,謝長庚再度送走楊太監一行人,迴來的路上,天空又飄起了雪。
他徑直去往馬場,將熙兒接迴城中,迴到節度使府,還不來及喘一口氣,一騎快馬,又送來一個消息。
老首領傷情複發,再度陷入了昏迷,情況危急。
謝長庚當即冒著大雪,趕去馬河穀,探望過後,迴來,心思重重,當夜,他從書房迴來,輾轉反側,久久無法入眠,索性戴上雪笠,獨自騎馬,來到城池西門,登上城樓。
城池之外,目力可見的馳道盡頭,是漆黑的廣闊原野。北風怒號,雪片如絮。
今年的冬,雪來得比往年早,也更大。照前幾年的經驗,大雪封山,擁堵道路,是常有的事。
如此的雪夜,又無軍情,門卒不知節度使為何深夜來此登臨,見他眺望著西去的那條漆黑馳道,身影凝固,也不敢發問,隻站在身後,摒息等候。
謝長庚迴到節度使府,經過熙兒那間屋的門口之時,遲疑了下,執著一盞燭火,輕輕推門而入。
那孩子在床上,正沉沉地睡著。
他的小臉歪了過來,壓著枕畔一張畫了一道道豎杠的紙。
謝長庚望了片刻,伸出手。手碰到那張紙的時候,那孩子醒了過來,看見他,叫他“謝大人”。
謝長庚拿起了紙。
紙上,已經畫了二十二道豎杠。
“大人,明天就又能多畫一道了!”熙兒揉著眼睛,含含糊糊地說。
謝長庚慢慢地放下紙,說:“熙兒,我去接你娘親,讓她能早點迴來,好不好?”
熙兒一下睜大眼睛,從被窩裏爬了出來:“好!謝大人你快去!”
謝長庚微微一笑,摸了摸他的小腦袋。
……
漫長的冬夜,終於漸漸推至五更。頭頂的天空,還是漆黑一片,雪不停地飄落。
全城都還沉浸在這冬夜的最後睡夢中時,謝長庚踩著腳下咯吱作響的積雪,走出節度使府的大門。
門外,火杖照亮了雪地。一隊人馬,已經整裝待發,準備隨他一道,踏上西去之路。
謝長庚將事情交代給前來送行的劉管等人,吩咐完畢,眾人說道:“大人路上小心。早去早迴!”
謝長庚係上雪氅,戴上雪笠,翻身上馬,正要帶人上路,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道童聲:“謝大人!”
他轉頭。
大門之後,站著一個小小的身影。
那孩子穿得厚實無比,整個人圓滾滾的,竟追了出來,站在門檻之後,睜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自己。
火杖的光,倒映在他一雙眼眸之中,微微跳動。
他的眼睛裏,充滿了渴切的神色,大聲說:“謝大人,我和小馬一起趕走過狼的!”
謝長庚和那孩子對望了片刻,下馬,朝他走去。
孩子立刻衝了出來,奔到他的麵前,仰起一張小臉,望著他。
謝長庚摘了自己的雪笠,扣到那隻小腦袋上,一下將整張小臉遮得嚴嚴實實,隨即將他單臂抱了起來,放上馬背上,喝道:“走了!”
她恍然大悟,猛地拍了下床沿。
“難怪我今日一眼看到那孩子便覺眼熟,與你小時有些相像!我還道是巧合!原來如此!你為何先前不早和娘說!”
她激動萬分,一骨碌地從床上爬了下去。
“我就說呢,那孩子不但長得俊,更是乖巧懂事!原來就是我的孫兒!你快去!這就把我孫兒接來!我迴去也好, 帶我孫兒一道迴去,好生養著, 省得給你添事!”
老母信他說辭,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如此反應,說什麽和自己小時相像,倒是有些意外。
應是她看岔了眼,或是此刻因了自己的話,想當然,才會生出如此的印象。
謝長庚亦未多想,見老母態度大變, 語氣亦緩和了下來,說:“娘, 方才我解釋過了,當年情況特殊,這孩子生下來後,便養在那邊。如今兒子雖做了個節度使,表麵看著還算風光,但朝堂內外,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不能有半點行差踏錯,兒子如今還不便將那孩子認迴來。仍以義子之名,暫時養在慕氏身邊,對兒子更好。”
謝母剛生出想帶孫兒迴去養的念頭,就被打消了下去。
她心裏失望無比,但兒子這麽說,也不敢不顧兒子的前程,愣怔了片刻,說:“萬一慕氏記恨我從前偏心,日後就是不肯還我孫兒,那該怎麽辦?”
她攥住了兒子的衣袖。
“庚兒,等她迴來,你跟她說去,叫她不要記怪……”
她頓了一頓,又喃喃地道:“罷了罷了,你是男人家,娘不能叫你在婦人麵前低三下四。我自己跟她說去!隻要她能好好替我養著孫兒,日後認祖歸宗,娘這張老臉,豁出去不要了!”
謝長庚之前的怒氣,已是漸漸消散。見母親如此模樣,知是被自己先前的那一番行事給鎮住了,暗歎了口氣,將人扶著,坐迴了床邊。
“娘,慕氏和那孩子的事,你心裏有數就好,不必操這個心,兒子知道該如何辦。”
他沉吟了下,言語一轉。
“兒子早年為盜,手上沾過不少的血,如今雖做了官,亦少不了打打殺殺,常憂心殺孽過重,有損福澤。你聽兒子的話,這趟迴去,兒子會派人隨你,替你去捐一座寺廟,你在家無事,多做些善事,拜佛念經,替兒子積福消孽。”
“阿貓是你養大的,你嫌她粗笨,對她唿來喝去,做粗使丫頭使。我問她想不想留下跟翁主,她說想跟,卻沒報答娘你對她的養恩。往後,娘你對她好些,將她當女兒養,她會盡心服侍你的。別再像從前那樣,糊裏糊塗,被人蒙蔽還不自知!”
謝母眼圈慢慢泛紅。兒子說一句,她點頭一句。
“娘記住了。都怪娘,先前糊塗。你不容易,放心吧,娘迴去了,一定多做善事,替你念經消災!”
既走了這條道,又怎會在意所謂的殺人造孽?弱肉強食,本為天道。
謝長庚之所以這麽說,不過是想讓自己母親迴去後尋事做,有個念想,免得終日無所事事,又像從前那樣惹是生非。
見母親如此動容,他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叩頭道:“兒子實在不孝,多謝娘的體諒。兒子得了空,會去看娘的。”
謝母忙扶他起來,小聲地說:“你若能一道帶孫兒迴來看我,娘就更高興了。”
謝長庚頓了一頓。
“兒子知道。娘歇了吧。”
他服侍老太太入睡,謝母坐在床上,欲言又止,謝長庚問她何事。
謝母遲疑了下,說:“鳳兒……”
她迅速看了眼兒子,忙改口。
“那個戚氏,雖是做錯了事,但從前好歹也救過娘,你離家後,戚家也照顧了娘,她定會改的,庚兒,你看在娘的麵上,得饒人處且饒人,莫要太過為難於她……”
謝長庚說:“娘放心。兒子還是拿她當娘的救命恩人看,不會虧待她。”
第二天,節度使府的管事安排好家中之事,照謝長庚的安排,護送老夫人一行人迴去。
謝長庚親自同行,數日後,直到送出河西,掉頭之前,吩咐管事,到了後,主持戚氏的嫁人之事,在他返迴之前,要安排好信靠的人留下,若是戚氏與老夫人再次頻繁往來,及時告知自己。
管事一一記下,辭別後,上了路。
謝長庚目送車馬遠去,立刻掉轉馬頭,趕迴姑臧。
前幾日,奉劉後之命送來賜物的楊太監到了後,便說自己久聞河西風物壯美,趁此機會意欲飽覽一番。節度使事務繁忙,身負重任,無需作陪,讓謝長庚自管忙事,他隨意走走。
謝長庚自然心知肚明。
遠在上京裏的劉後,借轉賜貢物之名,派心腹來此巡查而已。
原本,朝廷就會定期派官員下地方巡查,探聽民情,考察吏治。謝長庚來此任節度使後,這幾年,朝廷一直不曾派專人來過。
這迴派來了人,他需要做的,便是照楊太監的話行事。故這幾日,他不曾作陪,隻命開放各處,包括戍城和兵營,任由太監四處走動。
他趕迴姑臧,被告知楊太監已歸,正在驛館休息。
謝長庚匆匆迴府,換了官服,馬不停蹄地去驛館見人,見麵一番客套之後,太監道明日動身迴京。
當晚,節度使府設宴,替楊太監一行人踐行,玉饌金酌,賓主盡歡。
宴畢,謝長庚親自送楊太監迴驛館歇息。
“承蒙太後掛念,送來賞賜,謝某感激萬分。更是勞累楊使親自出京,一路辛苦來到這裏,也未曾招待,便又要上路返京,謝某實在過意不去。謝某已備好貢品,有勞楊使,代謝某送至太後那裏。謝某亦另備了一份薄禮,請楊使笑納。”
楊太監笑道:“節度使何須與我客氣。我長年在宮中服侍太後,難得出來,不瞞節度使,這趟差事,還是我自己求來的,這幾日四處遊玩,不虛此行。”
他誇了一番河西風物,看向謝長庚,目光意味深長。
“前日我走動時,聽聞翁主不久之前,又來了河西,今晚夜宴,不曾見夫人露麵,莫非不在府中?”
他壓低聲,附耳道:“節度使,我是拿你當自己人,才說這話的。你也知道,若叫太後知曉,難免是要過問幾句。”
謝長庚解釋土人之事。說:“多謝楊使好意相告。慕氏如今正在去往天山取藥。不瞞楊使,她年初便被我送迴了長沙國,這迴再次接來,不過是為利用。她到後不久,我便向太後上了一封奏折,詳細稟明此事。太後此刻想必已是收到折子了。”
他對上楊太監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
“慕氏通醫,此前機緣巧合,因醫示好於當地土人。謝某接她來的目的,便是利用慕氏助我解決土人之事,以利朝廷平邊。楊使既來了,勞煩楊使,迴去之後,再替謝某向太後轉話。有關慕氏一事,謝某時刻謹記太後叮囑,不敢有半分悖逆。”
楊太監心中疑竇解除,點頭笑道:“我還道這慕氏怎的又迴了這裏,原來是有如此內情。人盡其用,節度使高明!已經上折更好。放心,我迴去後,會替節度使在太後麵前再解釋的。”
次日,謝長庚再度送走楊太監一行人,迴來的路上,天空又飄起了雪。
他徑直去往馬場,將熙兒接迴城中,迴到節度使府,還不來及喘一口氣,一騎快馬,又送來一個消息。
老首領傷情複發,再度陷入了昏迷,情況危急。
謝長庚當即冒著大雪,趕去馬河穀,探望過後,迴來,心思重重,當夜,他從書房迴來,輾轉反側,久久無法入眠,索性戴上雪笠,獨自騎馬,來到城池西門,登上城樓。
城池之外,目力可見的馳道盡頭,是漆黑的廣闊原野。北風怒號,雪片如絮。
今年的冬,雪來得比往年早,也更大。照前幾年的經驗,大雪封山,擁堵道路,是常有的事。
如此的雪夜,又無軍情,門卒不知節度使為何深夜來此登臨,見他眺望著西去的那條漆黑馳道,身影凝固,也不敢發問,隻站在身後,摒息等候。
謝長庚迴到節度使府,經過熙兒那間屋的門口之時,遲疑了下,執著一盞燭火,輕輕推門而入。
那孩子在床上,正沉沉地睡著。
他的小臉歪了過來,壓著枕畔一張畫了一道道豎杠的紙。
謝長庚望了片刻,伸出手。手碰到那張紙的時候,那孩子醒了過來,看見他,叫他“謝大人”。
謝長庚拿起了紙。
紙上,已經畫了二十二道豎杠。
“大人,明天就又能多畫一道了!”熙兒揉著眼睛,含含糊糊地說。
謝長庚慢慢地放下紙,說:“熙兒,我去接你娘親,讓她能早點迴來,好不好?”
熙兒一下睜大眼睛,從被窩裏爬了出來:“好!謝大人你快去!”
謝長庚微微一笑,摸了摸他的小腦袋。
……
漫長的冬夜,終於漸漸推至五更。頭頂的天空,還是漆黑一片,雪不停地飄落。
全城都還沉浸在這冬夜的最後睡夢中時,謝長庚踩著腳下咯吱作響的積雪,走出節度使府的大門。
門外,火杖照亮了雪地。一隊人馬,已經整裝待發,準備隨他一道,踏上西去之路。
謝長庚將事情交代給前來送行的劉管等人,吩咐完畢,眾人說道:“大人路上小心。早去早迴!”
謝長庚係上雪氅,戴上雪笠,翻身上馬,正要帶人上路,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道童聲:“謝大人!”
他轉頭。
大門之後,站著一個小小的身影。
那孩子穿得厚實無比,整個人圓滾滾的,竟追了出來,站在門檻之後,睜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自己。
火杖的光,倒映在他一雙眼眸之中,微微跳動。
他的眼睛裏,充滿了渴切的神色,大聲說:“謝大人,我和小馬一起趕走過狼的!”
謝長庚和那孩子對望了片刻,下馬,朝他走去。
孩子立刻衝了出來,奔到他的麵前,仰起一張小臉,望著他。
謝長庚摘了自己的雪笠,扣到那隻小腦袋上,一下將整張小臉遮得嚴嚴實實,隨即將他單臂抱了起來,放上馬背上,喝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