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庚的手下, 有一人名叫劉管,極是能幹, 擅籌謀策事。此人從前曾在朝廷吏部做著小小的主事, 懷才不遇,深感鬱悶, 後又獲罪於上官被流放, 中途逃走, 在謝長庚還行走長江水道時就跟了他,如今做了節度使府的屬官別駕, 實則也是謝長庚為數不多的秘密幕僚之一。
他還有個本事。因為從前在吏部的便利, 對各封國的情況了如指掌。上從王相,下到百官,凡有官職份位者, 來曆背景,他無不知曉。
謝長庚將劉管叫來, 問袁漢鼎。
劉管說道:“此人是長沙國已故國相的義子, 與慕宣卿一道長大,幼年曾在王宮做過伴讀。袁雖年輕,但能力出眾,為良將之材。長沙國與大人您締結婚約前的那數年間, 藩王混戰,受到波及, 四境不寧, 曾因地界糾紛, 與南蠻首領薑戎數次交戰。當時袁漢鼎不過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卻已隨老長沙王投軍作戰,立下過大功。如今長沙國裏,除了陸琳尚可勉強主事,也就剩下這個袁漢鼎了。”
謝長庚沉吟著。
劉管以為他想延攬人材。
過去數年中,謝長庚屢次平定內亂,聲望日益高漲,還缺的,就是一場對外族的大勝。
本朝延續至今,國祚式微,日暮西山,連內亂都無力應對,何況抵禦外犯?河西之北的三郡二十城,被北人陸續占去,民眾每每談及,無不義憤填膺,對朝廷的無能也愈發不滿。
三年前,北人在邊境開來重兵,意圖再奪河西。
當時的河西,土人和當地人頻起衝突,各戍地的將士人心不齊,懼怕北人,可謂內憂外患。原節度使無力應對,初戰便以敗北告終,又失一城。被革職後,河西局勢岌岌可危,朝廷無人再敢擔這節度使之職,唯恐河西丟在自己手裏,擔這舉國罵名。
謝長庚當時得了長沙王的保舉,入仕不過一年,剛在平定藩王的戰事裏嶄露頭角。
打重兵壓境的強敵北人和打國中國的藩王,不可同日而語。以他當時的情境,沒有必勝的把握,便不好趟這一趟渾水。
在他收到朝廷的急詔,召他入京之時,他正在掃蕩晉王最後的勢力。
劉管等人,當時都在勸他,這個時候不宜接手河西這塊燙手的山芋。萬一不敵,不但身敗名裂,從前的籌謀,也都將付諸東流。不妨故意放走晉王的殘餘軍隊,容他再次東山再起,興兵作亂,這樣,就能以叛亂未平軍事纏身為由,巧妙地避開這個危機。等勢力培植得足夠了,河西那邊也打得千瘡百孔了,到時再出麵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但謝長庚當時並未聽從勸告,迅速蕩清晉王的殘餘軍隊,便臨危受命,立刻出京來到河西。這幾年裏,他練兵屯糧,攘外安內,以弱對強,身先士卒,硬是聚齊了人心,數次抵住北人的來犯,這才有了河西今日暫時安穩的局麵。
那次之後,劉管等人,對他真正佩服不已,死心塌地。
劉管知他心思細密,算無遺策。但即便是現在,有時迴想當初他不聽勸阻冒險接任河西節度使這個職位的舉動,劉管還是不大確定,他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初衷。
是不欲河西之地落入北人之手,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還是他對自己在那樣的不利條件下也能把住全局懷了十分的信心,這才不惜孤注一擲,冒險出京?
但不管怎樣,最後他是贏了。迴首當初的那個決定,也實在是個明智的舉動。
以如今的局勢來看,他若能在對北人的戰事中,改防禦為反擊,獲得徹底勝利,奪迴那三郡二十城,便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威望無二。他隻要等到劉後的發難,以自保為由而起事,河西十數萬將士,對他必唯命是從。他一唿百應,摧枯拉朽,試問,朝廷誰人能夠反抗?天時地利人和,他全部占盡。這個皇位,除非他自己不要,否則,天下還有誰能阻擋?
大敗北人之日,便是他易鼎登極之時。
見他半晌沒有發聲,劉管又開口道:“節度使固然求賢若渴,更禮賢下士,但這個袁漢鼎,與慕氏關係匪淺,猶如一家,恐怕不大可能會被您所用。何況,河西如今也不缺良將。節度使與其延攬這個袁漢鼎,還不如……”
他想說的另外半句話,有些不大方便開口。
河西內部,如今還剩一個隱患,那便是土人。
麵對這些頑固的土人,就連一向無往不利的節度使大人,也有些一籌莫展。
據劉管觀察,被節度使送走了的夫人,倒似乎可以用作與土人打交道的突破口。
但這一點,自己能想到,以節度使的心思,不可能沒有察覺。
他有點不明白,為何節度使不好好加以利用,反而把人給送走了。
但這種夫妻之事,自己一個外人,似乎也不便開口。且既送走人,必有他另外的考慮。
劉管話說一半,便停了下來,看著對麵的謝長庚,見他依舊沒有反應,仿佛沉浸在了某種思緒裏,叫了一聲:“大人?”
謝長庚迴過神來,“哦”了一聲,看向劉管,點頭道:“我知道了,勞煩。”
劉管去了後,管事迴到節度使府,見謝長庚,稟道:“照大人的吩咐,小人以大人之名,將長沙國的人引入驛舍落腳了。”
“領隊袁將軍叫小人轉話,道他帶來了長沙王慕宣卿給大人的親筆手書,盼大人盡快撥冗,予以接見,他不勝感激。”
“除了這個,還說過別的沒有?”
管事搖頭,忽然又想了起來。
“是了。還向小人問及了翁主。小人照大人的吩咐,沒提翁主已經迴去的事,隻推說小人不知。”
管事說完,見他神色冷淡,也沒再問別的,便躬身告退,卻又被叫住,叮囑了一番。
管事十分驚訝。
這幾年,也時常有朝廷官員被派來河西公幹,全部是由節度使府的相關屬官接待,按朝廷製度而行。
這一迴,管事實在不懂,節度使為何會如此“款待”那個來自長沙國的袁將軍。
但吩咐了下來,管事自然照辦,匆匆告退,前去安排。
第二天的清早,一個貌美女伎被管事帶到了謝長庚的麵前。
女伎跪在地上,惶恐地道:“大人,非奴不從大人之命,是那位袁將軍不要奴作陪。奴百般勾引,又跪地哀求,道若被趕走,大人便會責罰奴服侍不周,他便叫奴留下,自己出去和人一屋。奴實在沒有辦法。奴無用,求大人恕罪。”
謝長庚命女伎下去,臨窗而立。
管事實在摸不透昨晚這場安排的用意,等了片刻,見他不說話,便衝他背影問道:“大人,今日可否見他?早上他見了我,又問大人何時見他。”
謝長庚轉過身,神色冷淡:“不急,叫他再等個幾天。”
袁漢鼎在驛館裏焦急地等待了三天,度日如年。到了第三天,終於等到會麵的消息,立刻出發。
謝長庚是在節度使府的議事堂裏見他的,但周圍沒有別人,隻他二人。他坐在案後。袁漢鼎向他見禮,呈上了來自慕宣卿的親筆手書。他拆開,隨即請袁漢鼎入座,臉上露出笑容,說道:“前幾日頗多事務,今日此刻才得以脫身。怠慢了袁將軍,袁將軍勿怪。”
袁漢鼎恭敬地道:“節度使客氣了。今日能夠得見節度使之麵,轉上殿下手書,我已十分感激。”
謝長庚瀏覽了幾眼,放下書信,笑道:“我與長沙王本為郎舅,如同家人,便有齟齬 ,也無隔夜的仇,長沙王何必如此客氣,叫你不遠千裏跋涉來此。他的心意,我領了。你若不嫌我這裏地偏人鄙,不妨多住幾日。禮尚往來,正好也容我備些薄禮,等袁將軍走時,勞煩帶迴獻給長沙王。”
慕宣卿在信裏,除了為他之前帶自己妹妹出京一事向他表謝之外,也提出這趟希望能將妹妹一並接迴的願望。
袁漢鼎在焦慮和猜測中等了三天,此刻終於見到了謝長庚的麵。
他本以為會受冷待,乃至羞辱,便如前次謝長庚去長沙國時待遇相似。沒想到對方談笑風生,一副過往不計的模樣,不管是真是假,此刻,長久以來,埋在袁漢鼎心底的對翁主的關切和心情的急迫,再也無法抑製。
見謝長庚絕口不提,他開口道:“多謝節度使美意。我出行之前,殿下再三叮囑我代他轉話,盼節度使予以方便,容我代殿下接翁主迴去。殿下信中想必也提及此事。殿下命我轉告節度使,倘若翁主能迴,殿下傾力酬謝。隻要能拿的出,絕不吝惜。”
他說完,屏住唿吸,望著謝長庚。
謝長庚注視著袁漢鼎,和他對望了片刻,說道:“倘若我告訴你,你來晚了,她人已不在此地。就在前些日,我奉太後之命,又將她送迴上京與太後作伴,你長沙國將如何?”
袁漢鼎的心髒咚地一跳,臉色微變,猛地從位置上站了起來。
“她是哪天被送走的?”他脫口便問。
謝長庚淡淡地道:“怎的,你想半路攔截,將她帶走?”
這一刻,被人一語道出了心思的袁漢鼎,心情是無比的紛亂,又無比的沉重。
倘若能夠隨心所欲,他一定不顧一切,會去將她救迴。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這麽做。
她也不會允許自己這麽做的。
就如同前次,分明知道上京於她而言是狼窩虎穴,他卻什麽也做不了,隻能眼睜睜地目送她離開洞庭。
袁漢鼎望向對麵那個注視著自己的神色平靜的男子,也是翁主的丈夫,咬著牙,一字一字地道:“不敢!”
他定了定神,抑製住自己紛亂的心情,又道:“節度使此前既曾帶翁主出京,想必對她也是懷有善意。這迴又送她迴去,應當也是迫不得已。節度使對我長沙國,依舊有恩,殿下得知,必銘記在心。翁主人在上京,我長沙國無能為力,也就隻有大人你能護她周全了。我代長沙國的子民,先行謝過大人!”
他說完,從位置上出來,朝著謝長庚便要下跪行叩首禮。
謝長庚看著對麵那個就要向著自己行叩謝大禮的身影,說:“袁將軍不必如此。方才不過一句玩笑罷了。我既帶翁主出了京,又怎會將她再送迴去?她人確實不在這裏了,但不是去上京,而是迴了你們長沙國。”
袁漢鼎一時反應不過來,頓了一頓,才終於迴過神來。
他還是有點不敢置信。
“謝節度使,你此話當真?”
“倘若所料沒錯,她此刻應當早已到了。等你迴去,你便能見到她的麵了。”
謝長庚淡淡地道。
整個人,猶如從穀底,倏然升至山峰。
袁漢鼎被巨大的驚喜給擊中,無暇去想對麵這個男子,為何分明在已放人迴去的情況下,先前還要和自己開那種玩笑。
他想也沒想,非但沒有起身,反而立刻向著對麵座上的那人納頭拜去。
“袁某此行,本就受了殿下所托,希將翁主接迴。多謝大人成全。請大人受我一拜!”
他的眼睛裏,放出了無法掩飾的欣喜光芒。
就在這一刻,對著這雙放光的眼,生平第一次,謝長庚在心裏,清清楚楚地感覺到了,什麽叫做悔恨交加。
他後悔自己就那麽放她迴了長沙國。
他一直在忍她。當時真的是被她的態度給觸怒了。而徹底觸怒他的,是她為了擺脫自己,竟然不惜自用虎狼之藥。
她通醫術,連那個郎中都知道藥性之毒,她自然也知道,長久服用會是什麽後果。
但她卻還是這麽做了,隻是為了避免日後和自己再有什麽糾葛。
他自問對她已是很好了,更沒有對不起她的地方。
就是在那一刻,他憤怒之餘,也感心冷和厭惡。
更是徹底失去了耐心。
不過一個女人,還是個失貞的女人,自己何必和她再糾纏下去。
所以他當時毫不猶豫打發了人。
但謝長庚卻並非寬容之人。
即便慕扶蘭對他而言並無多大特殊,她卻是他的妻。
哪怕日後等方便了,他會休了她,她也曾是他明媒正娶過的女人。這一點不會改變。
每每他隻要想到那個當年得她戀慕,取她貞潔,令自己蒙羞的男人,他便感到如芒在背。
這種感覺,仿佛一根毒刺,牢牢紮在他的心底。
現在她人已被他趕走,他也沒打算再見她了,但想起來,反而更加憤懣。
他極想知道那人到底是誰。
先前她在這裏時,好幾次,兩人雲雨過後,他都曾想要逼問於她。
隻是出於顏麵的考慮,也知她不會說出來的,每次強行忍住而已。
他曾懷疑那人是齊王世子趙羲泰,但趙羲泰與慕扶蘭早年於宮中分別之後,似乎再沒見麵,直到去年她再次入京。
除非兩個人後來又暗中有過往來,否則,可能性看起來不大。
在對趙羲泰的疑慮有所減輕後,出於直覺,謝長庚又想到了自己前次去長沙國時遇到的那個名叫袁漢鼎的青年將軍。
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私自定情,後來迫於情勢,遵照父命和自己定了親。
今天不過稍加試探,謝長庚便愈發覺得自己猜測沒錯。
這個來自長沙國的青年將軍,他雖口口聲聲說是帶著王命而來,在自己的麵前,也極其謹慎地掩飾著他對王女的意圖。但他的那些下意識的反應,又豈能逃出謝長庚的眼?
他的種種反應,遠遠地超出了一個普通使者或者臣子的本分。
謝長庚忍下心中翻湧而出的妒怒之火,臉上半點也不動聲色,從座上起了身,走到袁漢鼎的麵前,親手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笑道:“小事而已。你遠道而來,一片忠心,叫我甚是感佩。既來了,便多留幾日再走。”
袁漢鼎此行本意就是來接翁主,再向謝長庚傳達慕宣卿的謝意。本以為任務艱難,沒想到如此順利,何況翁主人都迴了,這裏便是瑤池仙境,他也不想再耽擱,立刻婉拒。
謝長庚盯著他,說:“我這裏美人俗氣,入不了袁將軍你的眼,更是留你不住。你既有事,我也不好強留,免得耽誤你的正事。”
袁漢鼎想起那夜的美人,忙道:“節度使勿要取笑。蒙節度使厚待,袁某感激不盡,銘記在心。”
謝長庚打著哈哈,喚管事入內,設宴替袁漢鼎餞行。
袁漢鼎歸心似箭,等酒宴一完,連夜都沒過,當天便帶著人,辭行離開姑臧迴往長沙國。
這一夜,節度使府的書房裏,燈火亮至半夜,遲遲未熄。
謝長庚獨自坐在書房裏,視線落在手中的卷案之上,半晌,未曾翻過一頁。
他眉頭緊皺,出神了許久,忽然想起一個人。
去年自己離開嶽城之時,曾留朱六虎於城中。
已經小半年了,中間朱六虎隻向自己遞過寥寥幾封言之無物的信,道他並未察出長沙國有何異樣。
謝長庚原本想將人叫迴來了。
他取了張信箋,提筆寫了一信,傳了人來,命將密信發了出去。
他還有個本事。因為從前在吏部的便利, 對各封國的情況了如指掌。上從王相,下到百官,凡有官職份位者, 來曆背景,他無不知曉。
謝長庚將劉管叫來, 問袁漢鼎。
劉管說道:“此人是長沙國已故國相的義子, 與慕宣卿一道長大,幼年曾在王宮做過伴讀。袁雖年輕,但能力出眾,為良將之材。長沙國與大人您締結婚約前的那數年間, 藩王混戰,受到波及, 四境不寧, 曾因地界糾紛, 與南蠻首領薑戎數次交戰。當時袁漢鼎不過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卻已隨老長沙王投軍作戰,立下過大功。如今長沙國裏,除了陸琳尚可勉強主事,也就剩下這個袁漢鼎了。”
謝長庚沉吟著。
劉管以為他想延攬人材。
過去數年中,謝長庚屢次平定內亂,聲望日益高漲,還缺的,就是一場對外族的大勝。
本朝延續至今,國祚式微,日暮西山,連內亂都無力應對,何況抵禦外犯?河西之北的三郡二十城,被北人陸續占去,民眾每每談及,無不義憤填膺,對朝廷的無能也愈發不滿。
三年前,北人在邊境開來重兵,意圖再奪河西。
當時的河西,土人和當地人頻起衝突,各戍地的將士人心不齊,懼怕北人,可謂內憂外患。原節度使無力應對,初戰便以敗北告終,又失一城。被革職後,河西局勢岌岌可危,朝廷無人再敢擔這節度使之職,唯恐河西丟在自己手裏,擔這舉國罵名。
謝長庚當時得了長沙王的保舉,入仕不過一年,剛在平定藩王的戰事裏嶄露頭角。
打重兵壓境的強敵北人和打國中國的藩王,不可同日而語。以他當時的情境,沒有必勝的把握,便不好趟這一趟渾水。
在他收到朝廷的急詔,召他入京之時,他正在掃蕩晉王最後的勢力。
劉管等人,當時都在勸他,這個時候不宜接手河西這塊燙手的山芋。萬一不敵,不但身敗名裂,從前的籌謀,也都將付諸東流。不妨故意放走晉王的殘餘軍隊,容他再次東山再起,興兵作亂,這樣,就能以叛亂未平軍事纏身為由,巧妙地避開這個危機。等勢力培植得足夠了,河西那邊也打得千瘡百孔了,到時再出麵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但謝長庚當時並未聽從勸告,迅速蕩清晉王的殘餘軍隊,便臨危受命,立刻出京來到河西。這幾年裏,他練兵屯糧,攘外安內,以弱對強,身先士卒,硬是聚齊了人心,數次抵住北人的來犯,這才有了河西今日暫時安穩的局麵。
那次之後,劉管等人,對他真正佩服不已,死心塌地。
劉管知他心思細密,算無遺策。但即便是現在,有時迴想當初他不聽勸阻冒險接任河西節度使這個職位的舉動,劉管還是不大確定,他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初衷。
是不欲河西之地落入北人之手,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還是他對自己在那樣的不利條件下也能把住全局懷了十分的信心,這才不惜孤注一擲,冒險出京?
但不管怎樣,最後他是贏了。迴首當初的那個決定,也實在是個明智的舉動。
以如今的局勢來看,他若能在對北人的戰事中,改防禦為反擊,獲得徹底勝利,奪迴那三郡二十城,便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威望無二。他隻要等到劉後的發難,以自保為由而起事,河西十數萬將士,對他必唯命是從。他一唿百應,摧枯拉朽,試問,朝廷誰人能夠反抗?天時地利人和,他全部占盡。這個皇位,除非他自己不要,否則,天下還有誰能阻擋?
大敗北人之日,便是他易鼎登極之時。
見他半晌沒有發聲,劉管又開口道:“節度使固然求賢若渴,更禮賢下士,但這個袁漢鼎,與慕氏關係匪淺,猶如一家,恐怕不大可能會被您所用。何況,河西如今也不缺良將。節度使與其延攬這個袁漢鼎,還不如……”
他想說的另外半句話,有些不大方便開口。
河西內部,如今還剩一個隱患,那便是土人。
麵對這些頑固的土人,就連一向無往不利的節度使大人,也有些一籌莫展。
據劉管觀察,被節度使送走了的夫人,倒似乎可以用作與土人打交道的突破口。
但這一點,自己能想到,以節度使的心思,不可能沒有察覺。
他有點不明白,為何節度使不好好加以利用,反而把人給送走了。
但這種夫妻之事,自己一個外人,似乎也不便開口。且既送走人,必有他另外的考慮。
劉管話說一半,便停了下來,看著對麵的謝長庚,見他依舊沒有反應,仿佛沉浸在了某種思緒裏,叫了一聲:“大人?”
謝長庚迴過神來,“哦”了一聲,看向劉管,點頭道:“我知道了,勞煩。”
劉管去了後,管事迴到節度使府,見謝長庚,稟道:“照大人的吩咐,小人以大人之名,將長沙國的人引入驛舍落腳了。”
“領隊袁將軍叫小人轉話,道他帶來了長沙王慕宣卿給大人的親筆手書,盼大人盡快撥冗,予以接見,他不勝感激。”
“除了這個,還說過別的沒有?”
管事搖頭,忽然又想了起來。
“是了。還向小人問及了翁主。小人照大人的吩咐,沒提翁主已經迴去的事,隻推說小人不知。”
管事說完,見他神色冷淡,也沒再問別的,便躬身告退,卻又被叫住,叮囑了一番。
管事十分驚訝。
這幾年,也時常有朝廷官員被派來河西公幹,全部是由節度使府的相關屬官接待,按朝廷製度而行。
這一迴,管事實在不懂,節度使為何會如此“款待”那個來自長沙國的袁將軍。
但吩咐了下來,管事自然照辦,匆匆告退,前去安排。
第二天的清早,一個貌美女伎被管事帶到了謝長庚的麵前。
女伎跪在地上,惶恐地道:“大人,非奴不從大人之命,是那位袁將軍不要奴作陪。奴百般勾引,又跪地哀求,道若被趕走,大人便會責罰奴服侍不周,他便叫奴留下,自己出去和人一屋。奴實在沒有辦法。奴無用,求大人恕罪。”
謝長庚命女伎下去,臨窗而立。
管事實在摸不透昨晚這場安排的用意,等了片刻,見他不說話,便衝他背影問道:“大人,今日可否見他?早上他見了我,又問大人何時見他。”
謝長庚轉過身,神色冷淡:“不急,叫他再等個幾天。”
袁漢鼎在驛館裏焦急地等待了三天,度日如年。到了第三天,終於等到會麵的消息,立刻出發。
謝長庚是在節度使府的議事堂裏見他的,但周圍沒有別人,隻他二人。他坐在案後。袁漢鼎向他見禮,呈上了來自慕宣卿的親筆手書。他拆開,隨即請袁漢鼎入座,臉上露出笑容,說道:“前幾日頗多事務,今日此刻才得以脫身。怠慢了袁將軍,袁將軍勿怪。”
袁漢鼎恭敬地道:“節度使客氣了。今日能夠得見節度使之麵,轉上殿下手書,我已十分感激。”
謝長庚瀏覽了幾眼,放下書信,笑道:“我與長沙王本為郎舅,如同家人,便有齟齬 ,也無隔夜的仇,長沙王何必如此客氣,叫你不遠千裏跋涉來此。他的心意,我領了。你若不嫌我這裏地偏人鄙,不妨多住幾日。禮尚往來,正好也容我備些薄禮,等袁將軍走時,勞煩帶迴獻給長沙王。”
慕宣卿在信裏,除了為他之前帶自己妹妹出京一事向他表謝之外,也提出這趟希望能將妹妹一並接迴的願望。
袁漢鼎在焦慮和猜測中等了三天,此刻終於見到了謝長庚的麵。
他本以為會受冷待,乃至羞辱,便如前次謝長庚去長沙國時待遇相似。沒想到對方談笑風生,一副過往不計的模樣,不管是真是假,此刻,長久以來,埋在袁漢鼎心底的對翁主的關切和心情的急迫,再也無法抑製。
見謝長庚絕口不提,他開口道:“多謝節度使美意。我出行之前,殿下再三叮囑我代他轉話,盼節度使予以方便,容我代殿下接翁主迴去。殿下信中想必也提及此事。殿下命我轉告節度使,倘若翁主能迴,殿下傾力酬謝。隻要能拿的出,絕不吝惜。”
他說完,屏住唿吸,望著謝長庚。
謝長庚注視著袁漢鼎,和他對望了片刻,說道:“倘若我告訴你,你來晚了,她人已不在此地。就在前些日,我奉太後之命,又將她送迴上京與太後作伴,你長沙國將如何?”
袁漢鼎的心髒咚地一跳,臉色微變,猛地從位置上站了起來。
“她是哪天被送走的?”他脫口便問。
謝長庚淡淡地道:“怎的,你想半路攔截,將她帶走?”
這一刻,被人一語道出了心思的袁漢鼎,心情是無比的紛亂,又無比的沉重。
倘若能夠隨心所欲,他一定不顧一切,會去將她救迴。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這麽做。
她也不會允許自己這麽做的。
就如同前次,分明知道上京於她而言是狼窩虎穴,他卻什麽也做不了,隻能眼睜睜地目送她離開洞庭。
袁漢鼎望向對麵那個注視著自己的神色平靜的男子,也是翁主的丈夫,咬著牙,一字一字地道:“不敢!”
他定了定神,抑製住自己紛亂的心情,又道:“節度使此前既曾帶翁主出京,想必對她也是懷有善意。這迴又送她迴去,應當也是迫不得已。節度使對我長沙國,依舊有恩,殿下得知,必銘記在心。翁主人在上京,我長沙國無能為力,也就隻有大人你能護她周全了。我代長沙國的子民,先行謝過大人!”
他說完,從位置上出來,朝著謝長庚便要下跪行叩首禮。
謝長庚看著對麵那個就要向著自己行叩謝大禮的身影,說:“袁將軍不必如此。方才不過一句玩笑罷了。我既帶翁主出了京,又怎會將她再送迴去?她人確實不在這裏了,但不是去上京,而是迴了你們長沙國。”
袁漢鼎一時反應不過來,頓了一頓,才終於迴過神來。
他還是有點不敢置信。
“謝節度使,你此話當真?”
“倘若所料沒錯,她此刻應當早已到了。等你迴去,你便能見到她的麵了。”
謝長庚淡淡地道。
整個人,猶如從穀底,倏然升至山峰。
袁漢鼎被巨大的驚喜給擊中,無暇去想對麵這個男子,為何分明在已放人迴去的情況下,先前還要和自己開那種玩笑。
他想也沒想,非但沒有起身,反而立刻向著對麵座上的那人納頭拜去。
“袁某此行,本就受了殿下所托,希將翁主接迴。多謝大人成全。請大人受我一拜!”
他的眼睛裏,放出了無法掩飾的欣喜光芒。
就在這一刻,對著這雙放光的眼,生平第一次,謝長庚在心裏,清清楚楚地感覺到了,什麽叫做悔恨交加。
他後悔自己就那麽放她迴了長沙國。
他一直在忍她。當時真的是被她的態度給觸怒了。而徹底觸怒他的,是她為了擺脫自己,竟然不惜自用虎狼之藥。
她通醫術,連那個郎中都知道藥性之毒,她自然也知道,長久服用會是什麽後果。
但她卻還是這麽做了,隻是為了避免日後和自己再有什麽糾葛。
他自問對她已是很好了,更沒有對不起她的地方。
就是在那一刻,他憤怒之餘,也感心冷和厭惡。
更是徹底失去了耐心。
不過一個女人,還是個失貞的女人,自己何必和她再糾纏下去。
所以他當時毫不猶豫打發了人。
但謝長庚卻並非寬容之人。
即便慕扶蘭對他而言並無多大特殊,她卻是他的妻。
哪怕日後等方便了,他會休了她,她也曾是他明媒正娶過的女人。這一點不會改變。
每每他隻要想到那個當年得她戀慕,取她貞潔,令自己蒙羞的男人,他便感到如芒在背。
這種感覺,仿佛一根毒刺,牢牢紮在他的心底。
現在她人已被他趕走,他也沒打算再見她了,但想起來,反而更加憤懣。
他極想知道那人到底是誰。
先前她在這裏時,好幾次,兩人雲雨過後,他都曾想要逼問於她。
隻是出於顏麵的考慮,也知她不會說出來的,每次強行忍住而已。
他曾懷疑那人是齊王世子趙羲泰,但趙羲泰與慕扶蘭早年於宮中分別之後,似乎再沒見麵,直到去年她再次入京。
除非兩個人後來又暗中有過往來,否則,可能性看起來不大。
在對趙羲泰的疑慮有所減輕後,出於直覺,謝長庚又想到了自己前次去長沙國時遇到的那個名叫袁漢鼎的青年將軍。
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私自定情,後來迫於情勢,遵照父命和自己定了親。
今天不過稍加試探,謝長庚便愈發覺得自己猜測沒錯。
這個來自長沙國的青年將軍,他雖口口聲聲說是帶著王命而來,在自己的麵前,也極其謹慎地掩飾著他對王女的意圖。但他的那些下意識的反應,又豈能逃出謝長庚的眼?
他的種種反應,遠遠地超出了一個普通使者或者臣子的本分。
謝長庚忍下心中翻湧而出的妒怒之火,臉上半點也不動聲色,從座上起了身,走到袁漢鼎的麵前,親手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笑道:“小事而已。你遠道而來,一片忠心,叫我甚是感佩。既來了,便多留幾日再走。”
袁漢鼎此行本意就是來接翁主,再向謝長庚傳達慕宣卿的謝意。本以為任務艱難,沒想到如此順利,何況翁主人都迴了,這裏便是瑤池仙境,他也不想再耽擱,立刻婉拒。
謝長庚盯著他,說:“我這裏美人俗氣,入不了袁將軍你的眼,更是留你不住。你既有事,我也不好強留,免得耽誤你的正事。”
袁漢鼎想起那夜的美人,忙道:“節度使勿要取笑。蒙節度使厚待,袁某感激不盡,銘記在心。”
謝長庚打著哈哈,喚管事入內,設宴替袁漢鼎餞行。
袁漢鼎歸心似箭,等酒宴一完,連夜都沒過,當天便帶著人,辭行離開姑臧迴往長沙國。
這一夜,節度使府的書房裏,燈火亮至半夜,遲遲未熄。
謝長庚獨自坐在書房裏,視線落在手中的卷案之上,半晌,未曾翻過一頁。
他眉頭緊皺,出神了許久,忽然想起一個人。
去年自己離開嶽城之時,曾留朱六虎於城中。
已經小半年了,中間朱六虎隻向自己遞過寥寥幾封言之無物的信,道他並未察出長沙國有何異樣。
謝長庚原本想將人叫迴來了。
他取了張信箋,提筆寫了一信,傳了人來,命將密信發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