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早,離辰時還有一刻,朝會便要開始了。
按照慣例,早到的大臣們,先都集中在東朝堂等候,等劉太後帶幼帝上朝聽政。
眾人或坐或站,三五成群,低聲議論。
他們議論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劉後麵前的紅人,河西節度使謝長庚。
他昨日傍晚到的京城,給宮裏遞去折子,太後體恤他旅途辛勞,讓他不必即刻入宮拜見,先休息一晚,明早覲見也是不遲。
這個消息,早就已經傳開。
眾人都在談論他不久前平定的江都王亂的功勳,羨慕他再立大功,此次入京述職,必又少不了封官進爵。
正說著話,堂口進來了一個宮人,傳太後的話,道今早的朝會延遲半個時辰,讓諸位大臣繼續在這裏等候。
宮人一走,東朝堂裏,頓時嗡嗡聲四起。
人人心知肚明,這必是劉太後在單獨接見謝長庚。
為了他的覲見,竟連朝會也要延遲,叫自己這些人繼續幹等在這裏。
眾人除了羨慕,難免也有幾分嫉妒。
於是很快,也不知是誰起的頭,眾人的關注焦點,就從河西節度使謝長庚的功勞,變成了一條前些日剛傳至上京官場裏的小道消息。
年初,謝長庚與三年前定親的長沙國王女成親,不想遭逢江都王亂,新婚之夜,他拋下嬌妻,離家而去,這事也不算什麽秘密了。當時有同僚去赴喜宴,一傳十,十傳百,早已人盡皆知。
但大約是他當時沒安撫好新婦,新婦一氣之下,後來竟然迴了長沙國。就在上月,平定叛亂之後,謝節度使馬不停蹄地趕去了長沙國,想要接迴王女。卻沒想到,在那裏碰了一鼻子的灰。
他非但沒能接迴嬌妻,據說,還遭到了一向就看不上他出身的年輕的長沙王的羞辱,最後灰頭土臉,空手而歸。
這條小道消息的最初來源,應該出自於朝廷派在長沙國的監正。
朝廷在每個藩國裏都駐有監正官,每月上奏一本,稟告自己當月監察所得。這是本朝設藩國之初便定下的規製。
不管消息的真實性如何,反正對於大多數的在京官員而言,本就對出身莫可多言的謝長庚又妒又瞧不起。從這個立場而言,他們倒都成了長沙王慕宣卿的支持者。能見到謝長庚吃這樣的癟,出這樣的醜,茶餘飯後,誰還不幸災樂禍,說上個幾句?
現在朝會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推遲了。
眾人索性放開了,開始竊竊私語,你一言我一語地傳著自己聽來的消息,對謝節度使的遭遇深表同情。
同一時刻,謝長庚正候在宣政殿外。
雖然人不在東朝堂,但此刻,那裏頭的同僚們正在談論著什麽,他心知肚明。
昨夜曹金傳給他的密信裏,也提過此事。大約是怕引發他的不快,隻簡單提了一句,道他此次長沙國之行的遭遇,已傳揚了開來。
謝長庚神色平靜,站在殿外等候傳召。
伴著一陣腳步之聲,劉後身邊的大太監楊廣樹親自從殿內出來,道太後召見,引著謝長庚進去。
謝長庚跟了進去,行至端坐於殿中的劉後麵前,行臣子的跪拜之禮。
劉後不過四十多歲,便已做了多年的太後。十年前,來自長沙國的慕氏皇後薨,次年她被立為繼後,所生的兒子,一並被立為太子。
皇帝本就有暗疾,沒兩年也駕崩了。繼位的皇帝年幼,理所當然,一切事宜,都由升為太後的她來聽政處置。
她掌權之後,排除異己。被分封在各地的趙姓藩王們,自詡龍子龍孫、天潢貴胄,怎甘被外戚拿捏坐以待斃,無不想著除去奸後,由自己取而代之。
這便是持續了多年的國亂根源所在。
藩王們太多,聯合起來反對劉後執政,不是這裏造反,就是那裏逼宮,劉後縱然再有手段,母家再有勢力,也是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三年之前,叛亂又起,亂兵直撲上京,劉後派人平叛,卻屢遭敗績,上京岌岌可危,正當麵臨空前壓力之時,謝長庚橫空出世了。
這三年裏,他憑著超群的軍事才華,先後幫助劉後鎮壓了數次藩王的洶洶作亂,劉後的地位這才得以穩固,她怎不對他另眼相看?
她笑吟吟地讓謝長庚起來,命宮人賜座,笑道:“你昨日遞上的陳情折,本宮與陛下連夜看了,很好。江都王之亂得以平定,你居功至偉。你為朝廷分憂解難,陛下雖年幼,卻也知道和本宮說,謝卿乃忠臣良將。你要什麽封賞,盡管開口。”
謝長庚說:“此不過是為臣的本分。臣奉旨討逆,賴太後與陛下的洪福,又仰仗軍中將士死力效命,方不辱使命。臣原本不過一草莽,有今日之榮,已是感激不盡,再無半分邀功之念。
劉後對他的態度,很是滿意,臉上露出笑容。
“謝卿,你年紀輕輕,已做到今日的官職,雖說是因功得封,但再往上,本宮怕你真要成眾矢之的。這迴,本宮也不再加封你爵位了,改封你母親的誥命,如何?”
謝長庚下跪謝恩。
劉後叫他起身,又敘了幾句話,道:“因了江都王之亂,累你新婚之夜離家,本宮很是愧疚。聽說你上月,去了趟長沙國?”
謝長庚抬眼,對上劉後關切的目光,說:“平定江都王亂後,臣有幸獲賜歸鄉探親的機會,當時迴到家中,得知夫人到我那邊之後,水土不服,身體欠安,已迴了長沙國,臣便走了一趟。”
“原來如此。她身體如何了?”
“已無大礙,隻需多加休養便可。臣多謝太後關心。”
劉後點頭。
“但本宮怎的聽說,你在長沙國,還遭了羞辱?”
謝長庚麵露愧色。
“臣不敢隱瞞。臣出身草莽,為人鄙陋,當初求親於長沙王時,妻兄便對臣有所不滿。如今見我去了,便是怠慢,也是人之常情。”
劉後皺眉:“這個慕宣卿,膽子不小,竟敢如此對你!他知你是我的器重之人,還如此囂張,日後,有什麽事做不出來?”
她頓了一頓。“長沙國慕氏,對本宮素來懷有惡意。從前曾有人提醒本宮提防慕氏之人。此事,你以為如何?”
她忽然這般發問。
謝長庚說:“長沙王年輕氣盛,行事魯莽,一國之君,尚且如此。長沙國裏又缺兵少將,不似別個藩王,個個兵強馬壯,有何可懼?日後即便他們真的敢生事,又能翻起多大的水花?”
“謝卿,日後,倘若本宮要除長沙國,到時,你將如何自處?”劉後盯著謝長庚,又問了一句。
謝長庚對上劉後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眼睛都未曾眨一下,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別事?”
劉後沉默了下去。
數日之前,她召內史張班商議接下來的定國大計,談及長沙國時,張班進言,長沙國本就國小兵弱,三年前繼位的新王慕宣卿,不但能力遠不及其父老長沙王,行事更是魯莽。聽說就在不久之前,他竟獨自狩獵,跌下了澗坑,倘若不是運氣好,被搜尋的人及時找到了,隻怕已經送了性命。而近日傳的沸沸揚揚的他不放妹妹隨謝節度使迴去,還當眾羞辱的事,更是個佐證。
比起並無多少威脅力的長沙國,老謀深算的魯王和手握重兵的平陽王,才是目下真正的禍患,且長沙國在朝臣眼中,不生是非,按時納貢,更無作亂造反的確鑿證據。朝堂裏本就暗中有一種說法,道劉後之所以不容長沙國,乃是出於當年與慕後的怨隙。倘若現在對付長沙國,不但給了魯王和平陽王以可趁之機,且未免有落人口實之嫌。
張班稱,現在並不是動長沙國的好時機。不如日後,等除掉了魯王與平陽王,真要對付長沙國,也是易如反掌。
劉後當時便覺頗有道理,思忖過後,決定予以采納。
方才她故意在謝長庚麵前如此發問,不過是為了試探他的態度而已。
畢竟,他娶了慕氏王女。
現在他的迴複,也完全符合她對於謝長庚的預判。
以他那樣的出身,一邊是妻族,一邊是能賜他飛黃騰達的皇權。他會作如何選擇,毋庸置疑。
沒有自己,他就什麽也不是。
劉後放下了心,笑道:“前幾日,本宮與張內史議事之時,提及長沙國。他的看法,與你倒也大同小異。畢竟,你也娶了慕氏女為妻,倘若不是迫不得已,本宮也不願你為難。往後,隻要慕氏老老實實,本宮自不動他們。”
謝長庚恭敬地道:“臣替長沙國慕氏,謝過太後的恩典。”
劉後點了點頭,沉吟了下,心裏很快做了一個決定。
謝長庚去了後,她喚來心腹太監楊廣樹,說:“即刻替本宮草擬詔書,派人帶著賞賜,送去長沙國。”
“就說,本宮思及從前與慕後姐妹情深,頗多感慨,記得慕氏王女扶蘭,十年前曾在宮中住過,與本宮有舊,本宮有些想念她了,特召她入京敘舊,她身子若是方便,便動身入京。”
楊太監微微一怔,問道:“太後,方才謝節度使不是說她在長沙國養病嗎?您又為何召她入京?”
劉後笑了笑。
“謝卿方才那話,你以為是真?十有八九,是他在長沙國碰了釘子,接不迴慕氏王女,迫不得已,人前拿來掩飾的借口罷了。”
“他是本宮的人,就算本宮現在不動長沙國,也要讓那個慕宣卿知道,對謝卿的不敬,就是對本宮的不敬!謝卿而今人在京城,他那個已經出嫁的妹妹,別說沒病,就算真的病得要死了,隻要本宮發了話,她就得乖乖地隨了謝卿給我入京!”
楊太監恍然。
“太後所言極是。這幾日,奴婢也聽到了些議論,想是那些人平日嫉妒謝節度使,有些話,傳得簡直沒法聽。太後您這是一舉兩得。既警告了長沙國,也是成全了謝節度使的顏麵。他知道了,必會感激太後。”
劉後出神了片刻,又道:“不止如此。本宮聽說慕氏王女容貌出眾,有長沙國第一美人之稱。謝卿方才雖對本宮表了忠心,但所謂美人鄉,英雄塚,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英雄好漢,就是栽在了女子的手裏。你別看慕宣卿如今是這態度,隻要謝卿與慕氏女還是夫婦,日後,萬一她聽人教唆,或是包藏禍心,離間謝卿與本宮,也不無可能。本宮須親眼看過才能放心。老老實實,也就罷了,料也拿捏不住謝卿這等人物。但若是個不妥之人……”
她的眼底,閃過一縷陰沉之色。
“那就及早想個法子,替謝卿解決了,免得日後留下禍患。”
楊太監低聲道:“太後考慮果然周詳!雖暫時放過長沙國,但確實要防。奴婢這就去擬旨!”
按照慣例,早到的大臣們,先都集中在東朝堂等候,等劉太後帶幼帝上朝聽政。
眾人或坐或站,三五成群,低聲議論。
他們議論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劉後麵前的紅人,河西節度使謝長庚。
他昨日傍晚到的京城,給宮裏遞去折子,太後體恤他旅途辛勞,讓他不必即刻入宮拜見,先休息一晚,明早覲見也是不遲。
這個消息,早就已經傳開。
眾人都在談論他不久前平定的江都王亂的功勳,羨慕他再立大功,此次入京述職,必又少不了封官進爵。
正說著話,堂口進來了一個宮人,傳太後的話,道今早的朝會延遲半個時辰,讓諸位大臣繼續在這裏等候。
宮人一走,東朝堂裏,頓時嗡嗡聲四起。
人人心知肚明,這必是劉太後在單獨接見謝長庚。
為了他的覲見,竟連朝會也要延遲,叫自己這些人繼續幹等在這裏。
眾人除了羨慕,難免也有幾分嫉妒。
於是很快,也不知是誰起的頭,眾人的關注焦點,就從河西節度使謝長庚的功勞,變成了一條前些日剛傳至上京官場裏的小道消息。
年初,謝長庚與三年前定親的長沙國王女成親,不想遭逢江都王亂,新婚之夜,他拋下嬌妻,離家而去,這事也不算什麽秘密了。當時有同僚去赴喜宴,一傳十,十傳百,早已人盡皆知。
但大約是他當時沒安撫好新婦,新婦一氣之下,後來竟然迴了長沙國。就在上月,平定叛亂之後,謝節度使馬不停蹄地趕去了長沙國,想要接迴王女。卻沒想到,在那裏碰了一鼻子的灰。
他非但沒能接迴嬌妻,據說,還遭到了一向就看不上他出身的年輕的長沙王的羞辱,最後灰頭土臉,空手而歸。
這條小道消息的最初來源,應該出自於朝廷派在長沙國的監正。
朝廷在每個藩國裏都駐有監正官,每月上奏一本,稟告自己當月監察所得。這是本朝設藩國之初便定下的規製。
不管消息的真實性如何,反正對於大多數的在京官員而言,本就對出身莫可多言的謝長庚又妒又瞧不起。從這個立場而言,他們倒都成了長沙王慕宣卿的支持者。能見到謝長庚吃這樣的癟,出這樣的醜,茶餘飯後,誰還不幸災樂禍,說上個幾句?
現在朝會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推遲了。
眾人索性放開了,開始竊竊私語,你一言我一語地傳著自己聽來的消息,對謝節度使的遭遇深表同情。
同一時刻,謝長庚正候在宣政殿外。
雖然人不在東朝堂,但此刻,那裏頭的同僚們正在談論著什麽,他心知肚明。
昨夜曹金傳給他的密信裏,也提過此事。大約是怕引發他的不快,隻簡單提了一句,道他此次長沙國之行的遭遇,已傳揚了開來。
謝長庚神色平靜,站在殿外等候傳召。
伴著一陣腳步之聲,劉後身邊的大太監楊廣樹親自從殿內出來,道太後召見,引著謝長庚進去。
謝長庚跟了進去,行至端坐於殿中的劉後麵前,行臣子的跪拜之禮。
劉後不過四十多歲,便已做了多年的太後。十年前,來自長沙國的慕氏皇後薨,次年她被立為繼後,所生的兒子,一並被立為太子。
皇帝本就有暗疾,沒兩年也駕崩了。繼位的皇帝年幼,理所當然,一切事宜,都由升為太後的她來聽政處置。
她掌權之後,排除異己。被分封在各地的趙姓藩王們,自詡龍子龍孫、天潢貴胄,怎甘被外戚拿捏坐以待斃,無不想著除去奸後,由自己取而代之。
這便是持續了多年的國亂根源所在。
藩王們太多,聯合起來反對劉後執政,不是這裏造反,就是那裏逼宮,劉後縱然再有手段,母家再有勢力,也是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三年之前,叛亂又起,亂兵直撲上京,劉後派人平叛,卻屢遭敗績,上京岌岌可危,正當麵臨空前壓力之時,謝長庚橫空出世了。
這三年裏,他憑著超群的軍事才華,先後幫助劉後鎮壓了數次藩王的洶洶作亂,劉後的地位這才得以穩固,她怎不對他另眼相看?
她笑吟吟地讓謝長庚起來,命宮人賜座,笑道:“你昨日遞上的陳情折,本宮與陛下連夜看了,很好。江都王之亂得以平定,你居功至偉。你為朝廷分憂解難,陛下雖年幼,卻也知道和本宮說,謝卿乃忠臣良將。你要什麽封賞,盡管開口。”
謝長庚說:“此不過是為臣的本分。臣奉旨討逆,賴太後與陛下的洪福,又仰仗軍中將士死力效命,方不辱使命。臣原本不過一草莽,有今日之榮,已是感激不盡,再無半分邀功之念。
劉後對他的態度,很是滿意,臉上露出笑容。
“謝卿,你年紀輕輕,已做到今日的官職,雖說是因功得封,但再往上,本宮怕你真要成眾矢之的。這迴,本宮也不再加封你爵位了,改封你母親的誥命,如何?”
謝長庚下跪謝恩。
劉後叫他起身,又敘了幾句話,道:“因了江都王之亂,累你新婚之夜離家,本宮很是愧疚。聽說你上月,去了趟長沙國?”
謝長庚抬眼,對上劉後關切的目光,說:“平定江都王亂後,臣有幸獲賜歸鄉探親的機會,當時迴到家中,得知夫人到我那邊之後,水土不服,身體欠安,已迴了長沙國,臣便走了一趟。”
“原來如此。她身體如何了?”
“已無大礙,隻需多加休養便可。臣多謝太後關心。”
劉後點頭。
“但本宮怎的聽說,你在長沙國,還遭了羞辱?”
謝長庚麵露愧色。
“臣不敢隱瞞。臣出身草莽,為人鄙陋,當初求親於長沙王時,妻兄便對臣有所不滿。如今見我去了,便是怠慢,也是人之常情。”
劉後皺眉:“這個慕宣卿,膽子不小,竟敢如此對你!他知你是我的器重之人,還如此囂張,日後,有什麽事做不出來?”
她頓了一頓。“長沙國慕氏,對本宮素來懷有惡意。從前曾有人提醒本宮提防慕氏之人。此事,你以為如何?”
她忽然這般發問。
謝長庚說:“長沙王年輕氣盛,行事魯莽,一國之君,尚且如此。長沙國裏又缺兵少將,不似別個藩王,個個兵強馬壯,有何可懼?日後即便他們真的敢生事,又能翻起多大的水花?”
“謝卿,日後,倘若本宮要除長沙國,到時,你將如何自處?”劉後盯著謝長庚,又問了一句。
謝長庚對上劉後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眼睛都未曾眨一下,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別事?”
劉後沉默了下去。
數日之前,她召內史張班商議接下來的定國大計,談及長沙國時,張班進言,長沙國本就國小兵弱,三年前繼位的新王慕宣卿,不但能力遠不及其父老長沙王,行事更是魯莽。聽說就在不久之前,他竟獨自狩獵,跌下了澗坑,倘若不是運氣好,被搜尋的人及時找到了,隻怕已經送了性命。而近日傳的沸沸揚揚的他不放妹妹隨謝節度使迴去,還當眾羞辱的事,更是個佐證。
比起並無多少威脅力的長沙國,老謀深算的魯王和手握重兵的平陽王,才是目下真正的禍患,且長沙國在朝臣眼中,不生是非,按時納貢,更無作亂造反的確鑿證據。朝堂裏本就暗中有一種說法,道劉後之所以不容長沙國,乃是出於當年與慕後的怨隙。倘若現在對付長沙國,不但給了魯王和平陽王以可趁之機,且未免有落人口實之嫌。
張班稱,現在並不是動長沙國的好時機。不如日後,等除掉了魯王與平陽王,真要對付長沙國,也是易如反掌。
劉後當時便覺頗有道理,思忖過後,決定予以采納。
方才她故意在謝長庚麵前如此發問,不過是為了試探他的態度而已。
畢竟,他娶了慕氏王女。
現在他的迴複,也完全符合她對於謝長庚的預判。
以他那樣的出身,一邊是妻族,一邊是能賜他飛黃騰達的皇權。他會作如何選擇,毋庸置疑。
沒有自己,他就什麽也不是。
劉後放下了心,笑道:“前幾日,本宮與張內史議事之時,提及長沙國。他的看法,與你倒也大同小異。畢竟,你也娶了慕氏女為妻,倘若不是迫不得已,本宮也不願你為難。往後,隻要慕氏老老實實,本宮自不動他們。”
謝長庚恭敬地道:“臣替長沙國慕氏,謝過太後的恩典。”
劉後點了點頭,沉吟了下,心裏很快做了一個決定。
謝長庚去了後,她喚來心腹太監楊廣樹,說:“即刻替本宮草擬詔書,派人帶著賞賜,送去長沙國。”
“就說,本宮思及從前與慕後姐妹情深,頗多感慨,記得慕氏王女扶蘭,十年前曾在宮中住過,與本宮有舊,本宮有些想念她了,特召她入京敘舊,她身子若是方便,便動身入京。”
楊太監微微一怔,問道:“太後,方才謝節度使不是說她在長沙國養病嗎?您又為何召她入京?”
劉後笑了笑。
“謝卿方才那話,你以為是真?十有八九,是他在長沙國碰了釘子,接不迴慕氏王女,迫不得已,人前拿來掩飾的借口罷了。”
“他是本宮的人,就算本宮現在不動長沙國,也要讓那個慕宣卿知道,對謝卿的不敬,就是對本宮的不敬!謝卿而今人在京城,他那個已經出嫁的妹妹,別說沒病,就算真的病得要死了,隻要本宮發了話,她就得乖乖地隨了謝卿給我入京!”
楊太監恍然。
“太後所言極是。這幾日,奴婢也聽到了些議論,想是那些人平日嫉妒謝節度使,有些話,傳得簡直沒法聽。太後您這是一舉兩得。既警告了長沙國,也是成全了謝節度使的顏麵。他知道了,必會感激太後。”
劉後出神了片刻,又道:“不止如此。本宮聽說慕氏王女容貌出眾,有長沙國第一美人之稱。謝卿方才雖對本宮表了忠心,但所謂美人鄉,英雄塚,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英雄好漢,就是栽在了女子的手裏。你別看慕宣卿如今是這態度,隻要謝卿與慕氏女還是夫婦,日後,萬一她聽人教唆,或是包藏禍心,離間謝卿與本宮,也不無可能。本宮須親眼看過才能放心。老老實實,也就罷了,料也拿捏不住謝卿這等人物。但若是個不妥之人……”
她的眼底,閃過一縷陰沉之色。
“那就及早想個法子,替謝卿解決了,免得日後留下禍患。”
楊太監低聲道:“太後考慮果然周詳!雖暫時放過長沙國,但確實要防。奴婢這就去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