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說,王利民和宋秀蓮更是暗暗鬆了口氣。雖然決定把閨女交給鄭秋實做徒弟,但夫妻倆心裏還是難免掛心。交給自家親弟弟,孩子的小舅照看著,跟他們自己個兒照看著也沒啥兩樣了,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既然說起鄭秋實的房子,王利民自然就問房子有幾間,格局之類,宋秀蓮則問被褥、簾幕帳子之類的東西,又問廚房、水井,宋秀程也不嫌煩,很有耐心地一一交待一番,好讓姐姐姐夫放心。
原本王利民準備親自送小秋進京的,有宋秀程帶她一起,他也就不跟著了。八月初,地裏的活兒忙,他還要三番兩次進城送雞蛋,抽空兒實在不容易。別的不說,夏天的雞蛋擱不住,放久了壞了,再送進城,可對不住幾年交聯下的老關係。
宋秀程這一來,小秋進京的日子也就定下了。宋秀蓮忙忙乎乎做完衣服被褥之後,又破天荒地跟著王利民進了縣城一趟,買了做蚊帳的紗布迴來做蚊帳。又做門簾、窗簾。
蓋了房子後,小秋小夏有了自己的房間,去爹娘房間的次數少了。偶然一天,小冬在姐姐們房間裏玩的晚了,她送他迴爹娘屋裏,才看見宋秀蓮拿著一隻花繃子繡花呢。小秋很有些意外,她都不知道自家娘會繡花,而且繡工還不錯!
宋秀蓮見她盯著看,笑笑道:“這是給你準備的門簾子和窗簾,這塊布太素,繡幾針,看著不那麽單調。……就是擱下時候長了,繡得不像樣子了……”
“哪裏,哪裏,娘繡的很好看……這牡丹花,這蝴蝶,都跟真的一樣……”小秋連忙表達自己的歡喜和讚歎,搜腸刮肚地稱讚一番,宋秀蓮被她說得笑滿了臉。
“沒想到你喜歡這個……那就再給你繡一對枕套……”
小秋連忙笑道:“你不是給我做了枕套了,那個小碎花的就很好看了,不用再繡了……晚上燈光暗,你繡多了,傷眼睛。”
宋秀蓮笑著應了。心裏卻在盤算,以後多抽點兒時間,趁著眼睛還好,給小秋繡點兒東西,小秋十一了,一轉眼也是大姑娘了,多繡點兒,平時不用,做嫁妝也不錯。
小秋的行程定下,一家人就數著日子過了,小夏小冬懵懵懂懂的,還不太明白是怎麽迴事,隻是覺得,爹娘突然就特別疼愛姐姐了,給姐姐做新被褥、新衣裳,什麽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給姐姐……
七月末,小秋先後收到兩封信。一封是廖辰從g城發過來的,說他的高考成績出來了,他已經報了京城的大學。另一封是吳戈秦戎從京城發來的,說一放暑假就被吳爺爺拎包下放到部隊鍛煉去了。不過,他們也說了,小秋八月初進京,他們就能從連隊迴來了,屆時一定早早去車站等著她。後邊應該是吳戈說的,等她進京,帶她去吃烤鴨、吃涮肉……說了一溜兒京城美食。
小秋看著看著就笑了,笑過之後,卻終於有了一抹離愁的悵惘。故意寫這些,也隻是想著她離家不舍,寬慰她的吧?
這些天,小秋也挺忙乎的。她在想辦法把青花碗裏的東西搬出來,多留些在家裏。
如今雖說家裏境況好一些了,但糧食仍舊不寬裕,之前是她一直添補著,家裏的白麵才能一年不斷。大伯家在村裏也算過得不錯的,也隻在過年和幾個重要節日吃點兒白麵饅頭,其他大部分時候都是吃窩頭。畢竟,二哥成江在小秋姥姥家吃住,他們還要送些白麵過去。家裏剩下的就寥寥無幾了。
小秋跟宋秀蓮說的是趁她在家多磨點兒,其實是找機會多給家裏留點兒麵粉。又托詞說是吳家寄來的糧票、大米票,‘買’了兩袋子大米和兩袋子麵粉迴來。又‘買’了肉,醃成鹹肉……
自從得知小秋進京,二哥沒說過什麽,卻默默地抽空過來,幫著她磨麵,幫著她收拾幹活。三哥就追著她念叨‘你不去不行麽’,念了幾天,也沒能打消小秋進京的主意,他自己也放棄了,一頭跑去塘灣裏泡著去了。小秋以為他生氣了,結果傍晚迴來,竟拎迴來大半桶魚蝦:“你不是愛吃香辣魚麽?多做些帶著……”
小秋愕然著,一股酸澀猛地衝上來,衝過鼻管兒,衝進眼窩裏,熱辣辣的,生疼……有一刹那,她甚至真的有放棄進京的衝動!
忙忙碌碌,一眨眼功夫就到了七月底。
小秋離家進京的日子一天天臨近,王利民心裏琢磨,小秋要進京了,怎麽也得給她爺爺奶奶說一聲吧。
眼瞅著要進八月份,正是一年裏最熱的季節,地裏的莊稼長得飛快,兩天沒見,就高出一截子去。同樣的,田地裏的雜草野菜也發了瘋似的,鋤過一遍的地,過一夜迴來,莊稼壟中間兒就又是綠茸茸的一層。
這個時候沒有除草劑,種莊稼指著人工鋤草。幾乎每天早上一上工,就人人扛把鋤頭下地鋤草。長長的鋤杆子彎彎的鋤頭,一下下揮出去,掛著莊稼壟裏的雜草拉迴來,如此往複,直到把一片地的雜草都鋤幹淨,同時也把下雨變硬的土壤疏鬆一遍。因為需要彎著腰鋤草,沒多會兒就腰酸背疼的了。於是,鋤地的時候,一趟鋤完了,走到地頭上,大夥兒都會約定俗成地直直腰,站著說兩句話歇會兒。
這天王利民小隊幹活的地片在村頭,剛鋤了兩壟地,王利民就聽得低頭上二牤子招唿:“二哥,那不是你家老三嗎?他個大忙人,這不年不節的,他咋迴來了?”
王利民聞聲抬頭看過去,果然看見有兩個人騎著車子從旁邊的路上進了村口,前頭那個穿著白色的確良襯衣的人正是三弟王利社。隔著不過三五十步的距離,村裏許多人在路邊的地裏幹活,老老少少的,王利社卻看都沒看一眼,昂著頭過去了,這一點,就讓王利民黑了臉。老三越來越不像樣子了!
既然說起鄭秋實的房子,王利民自然就問房子有幾間,格局之類,宋秀蓮則問被褥、簾幕帳子之類的東西,又問廚房、水井,宋秀程也不嫌煩,很有耐心地一一交待一番,好讓姐姐姐夫放心。
原本王利民準備親自送小秋進京的,有宋秀程帶她一起,他也就不跟著了。八月初,地裏的活兒忙,他還要三番兩次進城送雞蛋,抽空兒實在不容易。別的不說,夏天的雞蛋擱不住,放久了壞了,再送進城,可對不住幾年交聯下的老關係。
宋秀程這一來,小秋進京的日子也就定下了。宋秀蓮忙忙乎乎做完衣服被褥之後,又破天荒地跟著王利民進了縣城一趟,買了做蚊帳的紗布迴來做蚊帳。又做門簾、窗簾。
蓋了房子後,小秋小夏有了自己的房間,去爹娘房間的次數少了。偶然一天,小冬在姐姐們房間裏玩的晚了,她送他迴爹娘屋裏,才看見宋秀蓮拿著一隻花繃子繡花呢。小秋很有些意外,她都不知道自家娘會繡花,而且繡工還不錯!
宋秀蓮見她盯著看,笑笑道:“這是給你準備的門簾子和窗簾,這塊布太素,繡幾針,看著不那麽單調。……就是擱下時候長了,繡得不像樣子了……”
“哪裏,哪裏,娘繡的很好看……這牡丹花,這蝴蝶,都跟真的一樣……”小秋連忙表達自己的歡喜和讚歎,搜腸刮肚地稱讚一番,宋秀蓮被她說得笑滿了臉。
“沒想到你喜歡這個……那就再給你繡一對枕套……”
小秋連忙笑道:“你不是給我做了枕套了,那個小碎花的就很好看了,不用再繡了……晚上燈光暗,你繡多了,傷眼睛。”
宋秀蓮笑著應了。心裏卻在盤算,以後多抽點兒時間,趁著眼睛還好,給小秋繡點兒東西,小秋十一了,一轉眼也是大姑娘了,多繡點兒,平時不用,做嫁妝也不錯。
小秋的行程定下,一家人就數著日子過了,小夏小冬懵懵懂懂的,還不太明白是怎麽迴事,隻是覺得,爹娘突然就特別疼愛姐姐了,給姐姐做新被褥、新衣裳,什麽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給姐姐……
七月末,小秋先後收到兩封信。一封是廖辰從g城發過來的,說他的高考成績出來了,他已經報了京城的大學。另一封是吳戈秦戎從京城發來的,說一放暑假就被吳爺爺拎包下放到部隊鍛煉去了。不過,他們也說了,小秋八月初進京,他們就能從連隊迴來了,屆時一定早早去車站等著她。後邊應該是吳戈說的,等她進京,帶她去吃烤鴨、吃涮肉……說了一溜兒京城美食。
小秋看著看著就笑了,笑過之後,卻終於有了一抹離愁的悵惘。故意寫這些,也隻是想著她離家不舍,寬慰她的吧?
這些天,小秋也挺忙乎的。她在想辦法把青花碗裏的東西搬出來,多留些在家裏。
如今雖說家裏境況好一些了,但糧食仍舊不寬裕,之前是她一直添補著,家裏的白麵才能一年不斷。大伯家在村裏也算過得不錯的,也隻在過年和幾個重要節日吃點兒白麵饅頭,其他大部分時候都是吃窩頭。畢竟,二哥成江在小秋姥姥家吃住,他們還要送些白麵過去。家裏剩下的就寥寥無幾了。
小秋跟宋秀蓮說的是趁她在家多磨點兒,其實是找機會多給家裏留點兒麵粉。又托詞說是吳家寄來的糧票、大米票,‘買’了兩袋子大米和兩袋子麵粉迴來。又‘買’了肉,醃成鹹肉……
自從得知小秋進京,二哥沒說過什麽,卻默默地抽空過來,幫著她磨麵,幫著她收拾幹活。三哥就追著她念叨‘你不去不行麽’,念了幾天,也沒能打消小秋進京的主意,他自己也放棄了,一頭跑去塘灣裏泡著去了。小秋以為他生氣了,結果傍晚迴來,竟拎迴來大半桶魚蝦:“你不是愛吃香辣魚麽?多做些帶著……”
小秋愕然著,一股酸澀猛地衝上來,衝過鼻管兒,衝進眼窩裏,熱辣辣的,生疼……有一刹那,她甚至真的有放棄進京的衝動!
忙忙碌碌,一眨眼功夫就到了七月底。
小秋離家進京的日子一天天臨近,王利民心裏琢磨,小秋要進京了,怎麽也得給她爺爺奶奶說一聲吧。
眼瞅著要進八月份,正是一年裏最熱的季節,地裏的莊稼長得飛快,兩天沒見,就高出一截子去。同樣的,田地裏的雜草野菜也發了瘋似的,鋤過一遍的地,過一夜迴來,莊稼壟中間兒就又是綠茸茸的一層。
這個時候沒有除草劑,種莊稼指著人工鋤草。幾乎每天早上一上工,就人人扛把鋤頭下地鋤草。長長的鋤杆子彎彎的鋤頭,一下下揮出去,掛著莊稼壟裏的雜草拉迴來,如此往複,直到把一片地的雜草都鋤幹淨,同時也把下雨變硬的土壤疏鬆一遍。因為需要彎著腰鋤草,沒多會兒就腰酸背疼的了。於是,鋤地的時候,一趟鋤完了,走到地頭上,大夥兒都會約定俗成地直直腰,站著說兩句話歇會兒。
這天王利民小隊幹活的地片在村頭,剛鋤了兩壟地,王利民就聽得低頭上二牤子招唿:“二哥,那不是你家老三嗎?他個大忙人,這不年不節的,他咋迴來了?”
王利民聞聲抬頭看過去,果然看見有兩個人騎著車子從旁邊的路上進了村口,前頭那個穿著白色的確良襯衣的人正是三弟王利社。隔著不過三五十步的距離,村裏許多人在路邊的地裏幹活,老老少少的,王利社卻看都沒看一眼,昂著頭過去了,這一點,就讓王利民黑了臉。老三越來越不像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