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王承恩覺得差不多了,於是讓浴光老和尚派人,分別去南長街的會計司胡同和厚載門的方磚胡同請兩個人。南長街的會計司胡同請的是畢五,厚載門的方磚胡同請的是小刀劉。


    畢五和小刀劉,都是當時北京有名的刀子匠。


    所謂刀子匠,就是專門給太監做閹割手術的人,技藝世代家傳,從不傳給外人。


    做刀子匠太殘忍了,可以說個個都是心狠手辣,但是這行也確實賺錢。就拿畢五來說,雖然在文書上寫明不要錢,但是私下裏可收了不少。保活,一個人六兩銀子,保閹不保活,一個人四兩銀子。


    聽上去賺的也不是很多,不過架不住全北京能幹這活的就這兩家啊。畢五和小刀劉,用現在的話說,那可是幹的壟斷行業,而且還是宮中的直接下遊產業鏈。


    被淨身切下來的東西,叫“寶”,切下來後,淨身者除非出錢,否則是不能要迴的。一般這“寶”都用紅布包好,放在“升”中,並且放在刀子匠家的高處,寓意為“高升”。


    沒有任何一個太監在發跡了之後,不掏錢贖迴自己“寶”的。


    為什麽?


    因為在太監之中,有一個迷信的說法,這一世,他們不是男人了,但是如果死後把“寶”放在棺材裏,留個全屍,到了下一世,還會是個正八經的男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淨了身,是對不起祖宗。


    再有,這個“寶”留在刀子匠處,也是為了便於查驗。查驗什麽?查驗宮中的太監,是不是真的宮中的太監。


    這是什麽話?查驗宮中的太監,是不是真的宮中的太監?這還至於查驗他們的“寶”嗎?隻要扒下來褲子,看一看不就清楚了?還用那麽費勁?


    因為,並不是所有沒有“寶”的人都是宮中的太監,也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丟了“寶”。


    “寶”,就是宮中太監專屬的身份證。


    這就不嚴謹了。


    這“寶”上也沒寫名字,況且太監還可以通過錢贖迴,怎麽就能證明,你的就是你的?


    證明不了,但是宮中就要。


    世上不合理的事多了,憑什麽證明你媽是你媽可以,證明你“寶”是你“寶”就不行?


    淨身最好的時候就是春末夏初了,氣溫不高不低,沒有蚊蟲,在術後即使下半身不穿褲子,也不容易感染。


    不過,馬大有就沒那麽幸運了,皇上一句話,就得幹,再等兩三個月,黃花菜都涼了。


    “王老公,什麽人您居然要親自操刀?”畢五來到方丈室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既然您老人家要親自操刀,還叫我和小刀劉來幹什麽?”


    “是啊!”小刀劉也在一旁發出了同樣的疑問。


    雖然畢五和小刀劉的手藝壟斷了刀子匠這行,但是他們知道,王承恩也有這方麵的能力。王承恩,在服侍崇禎帝之前,也幹過刀子匠。


    王承恩,可不是一般人物,別看在崇禎帝麵前乖巧伶俐,但是在服侍崇禎帝前,可是一個江湖人,由於想練三寶大太監傳下來的《葵花寶典》,才放棄了刀子匠這行,自我揮刀自宮,做了太監。


    想練《葵花寶典》,揮刀自宮就自宮唄,可是為何要做太監?因為隻有做了太監,才能學《葵花寶典》。


    《葵花寶典》,出自於三寶大太監鄭和之手,江湖傳言,隻有當了太監才可習得,一般自宮的人,即使習得了,也沒用,故而王承恩自斷根苗。


    不過,王承恩雖然自己給自己淨了身,但是卻並不徹底,當初的一個老太監查驗了後,並沒有讓他入宮,但由於他使了銀子,所以這老太監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朱由檢身旁。


    這老太監真是大膽,居然敢用一個淨身不徹底,還有能力的太監,放在當時還住在宮中的朱由檢那。


    利欲熏心唄,況且,朱由檢當時隻是皇子,成年之後會搬出皇宮,一搬出皇宮,這淨身徹底不徹底,又有什麽關係?


    可是誰會想到,朱由檢最終當上了皇帝,又迴到了紫禁城。


    當初收受王承恩銀子的老太監,早就在朱由檢當皇帝前就死掉了。人死了,再加上王承恩服侍崇禎帝早,所以他淨身不徹底這件事也就沒人知道了。


    這是王承恩一直以來的一個秘密。


    王承恩,乖巧伶俐,說起話來是那麽令崇禎帝舒服的一個人,怎麽會如此衝動,為了一個《葵花寶典》而揮刀自宮?太不嚴謹了,不符合人設啊!


    王承恩當然不是一時衝動了。


    王承恩,北直隸順德府邢台縣人,少小父母雙亡,不學無術,雖然會些拳腳,但也就是三腳貓的功夫。及其長大,聽說北京城可以賺錢,於是,隻身一人背著包袱來到了北京城。


    他先是在飯館兒給人當小二,後來由於經常服侍來店的一名客人,周到有禮,而受到該客人的青睞,被收了徒弟,成為了一名刀子匠。


    該客人,就是畢五的父親。


    刀子匠不都是世代家傳嗎?王承恩怎麽會習得的?因為畢五的父親太喜歡王承恩了,把這個徒弟收為了螟蛉義子,這樣,就不算破了規矩。


    王承恩成了一名刀子匠。


    畢五的父親死後,王承恩不敢自立門戶,而是跟著畢五一起,在南長街的會計司胡同,給畢五幫忙。由於來來往往,接觸了太多太監,也就知道了《葵花寶典》的傳聞。


    王承恩心想,自己終究不是畢五,雖有師父的手藝,但是不能開買賣。本來壟斷的行業,自己開買賣,讓畢五怎麽想,不是搶他生意嗎?既然如此,不如自己進宮,沒準憑著自己三腳貓的功夫,再加上《葵花寶典》的加持,說不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然而,《葵花寶典》在哪呢?


    王承恩聽來往的太監說過,自從三寶太監死了之後,這《葵花寶典》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無人得知去向。


    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


    王承恩聽過無數個太監這麽說了,人間蒸發,那就是在陰間了。王承恩也是誤打誤撞,根據這話自己推斷,覺得《葵花寶典》應該在三寶大太監鄭和的墓中。


    試試唄,試試又不花錢。王承恩請了一個長假,在一個夜黑風高之夜,來到了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的衣冠塚前,在其衣冠塚裏,找到了鄭和的“寶”,在裝“寶”匣子夾層裏,發現了《葵花寶典》。


    三寶大太監鄭和,宣德八年卒於古裏國,故南京隻有其衣冠塚。


    誰會想到,《葵花寶典》會和鄭和的“寶”放在了一起!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王承恩,自己給自己淨了身,夠狠,但自己淨自己身,畢竟不如別人來得幹淨利落,所以第二刀,就由於太過疼痛,他下不去手了。


    淨身淨得不徹底,但就這樣吧,再遭一遍罪,沒準性命難保。


    畢五得知王承恩淨身的消息後,大吃一驚!


    不理解,但尊重。


    王承恩進了宮,白天服侍當時的皇子朱由檢,晚上無人時偷練《葵花寶典》,但由於淨身不徹底,《葵花寶典》也沒達到太高的高度,即使這樣,他的功夫在江湖中也足夠高了。


    如今,王承恩再一次見到畢五,已經換了身份,成了崇禎帝身邊的紅人,所以,畢五不敢直唿其名,而是稱之為王老公。


    王承恩,因為有刀子匠的一段往事,所以畢五和小刀劉知道,王承恩有這個手藝。


    “咱家叫二位前來,定然是有咱家的道理。”王承恩說道,“今日雖然由咱家操刀,但是必須要二位做個見證,有些流程,不能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水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裏吧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裏吧唧並收藏山水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