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春的風,已不似冬日裏那般如刀,陽光撒在北京城內,倒是頗有幾分生機盎然的味道。
前門大街車水馬龍,八大胡同客商如織,頂好的天氣裏,端上一碗炸醬麵,坐在門邊,看著南來北往的行人,倒是頗為恬淡和愜意。
“熏魚兒,炸麵筋嘍!”
一名小販,正走街串巷地賣力吆喝著,他的聲音洪亮,抑揚頓挫,穿透力極強,即使是那深宅大院,也能夠聽得真真的。
此刻正是午後,陽光充足的時候,這名小販,背著一隻漆得朱紅鋥亮的小櫃子,沿街叫賣著。
如果是外地人,一準兒不知道啥是熏魚兒,或者以為熏魚兒就是把魚熏了去賣。要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熏魚兒,不是魚,所謂的熏魚兒,其實是豬頭肉,熏豬頭肉。
這不是騙人嗎?你一賣熏豬頭肉的,為何喊熏魚兒?
這熏豬頭肉不能說和魚一點關係沒有,也有點關係,把豬頭肉加上柏木和小黃魚一起熏製,帶了點魚香和木香,所以叫熏魚兒。
真正熏製的小黃魚,不叫熏魚兒,叫熏魚。
一個帶兒化音,一個不帶。
難道魚香肉絲裏邊,就一定要有魚?賽螃蟹裏,必須要有螃蟹肉嗎?
這走街串巷的小販這麽叫,是有原因的,是為了避諱迴民。因為迴民不吃豬肉,你如果當街叫賣熏豬頭肉,這是對迴民的極大不尊重。你知道哪家大門裏住的是迴民?你一走街串巷的小販,搞不好走到了迴民人家的大門口,在人家大門口,喊熏豬頭肉,這不是挑釁找打麽!
一個頭發剛剛長了一點的男人,戴著網巾,正蹲在一殯衣鋪門口,邊曬太陽,邊吃著炸醬麵。由於此人頭發剛剛長出,所以戴著的網巾,顯得極其軟塌,耷拉在腦袋上。
網巾,不是現代意義上理解的那種巾,而是明朝時期普通人戴的一種帽子。
使用網巾的時候,需要把其覆蓋於頭部,讓發髻從網巾頂部圓孔中穿出,然後將上下網巾帶一收緊,這樣,不論是頭頂的發髻,還是一些碎發,就都被收到網巾之中了。
蹲在殯衣鋪門口的男人,頭發剛剛長出,還不夠留發髻,所以這網巾帶一收緊,由於腦袋頂上沒有長發支撐,所以就顯得軟塌塌的了。
“賣熏魚兒的,你過來,給我來點熏魚兒。”殯衣鋪門口的男人,操著一股帶廣西口音的京片子說道。
“得嘞!”
隻見小販放下背上朱紅鋥亮的小櫃子,把蓋板打開,背麵朝上,拾起一塊豬頭肉,就運刀如飛地切了起來。
小販的刀工真是好,這豬頭肉切得薄如紙片,片片透明,他邊切便道:“買來下酒的吧?夾片兒火燒吃,可是美得很呢!今日開葷,莫不是有什麽喜事?”
“這不是聽說,宮裏周皇後誕下一子,皇上他老人家有後了嘛,所以開心。晚上正好拿熏魚兒夾火燒,就點酒喝!”
“嘿,真棒!”小販邊稱著份量邊道,“如今像您這樣,還關心宮裏事的人,太少了。如今老百姓,要是都像您似的,關心這等大事,還至於讓東虜這麽猖狂?早打跑啦!”
殯衣鋪門口的男人嘿嘿一笑。
“一共三十文,看看這秤,高高的!”小販把切好的豬頭肉給到了殯衣鋪門口的男人。
“三十五文,您收好!”
小販看著多出來的五文錢,也不謙讓,高聲唱喏道:“多謝馬掌櫃的賞錢!”
看著小販的背影,殯衣鋪門口的男人迴頭瞅了瞅自己鋪子招牌上的馬字,思索良久。
崇禎二年二月初四,懷有身孕的周皇後,在宮中給崇禎帝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兒子。按照家譜,崇禎帝給他這位嫡長子起名為朱慈烺。烺,有明朗之意,崇禎帝的寓意很明顯,希望大明王朝,能夠朗朗乾坤,永遠明朗下去。
崇禎帝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兒子,而且又是周皇後所生,自然歡喜不盡。整個宮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張燈結彩,一眾賞賜,自不必提。
崇禎帝一高興,就決定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個好事,對那些作奸犯科在案的人來講,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
在逃的也算。
殯衣鋪門口的男人,就是一名在逃犯,他一聽大赦天下的消息後,立刻從寺廟裏還了俗,不用再當個和尚,東躲西藏了。
他從崇福寺出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幹起了老本行,殯葬生意。除了殯葬生意,還能幹什麽?當初在紮馬村,就是以紮紙人紙馬為生,在北京,要想活下去,還得這麽幹。
但是,紮紙人紙馬,在北京就要找一個大一點的鋪子,能放得下自己的紙活。大一點的鋪子,就得要多一點錢,自己靠著逍遙樓賭博得來的錢,能有多少?貓一天狗一天的,贏少輸多。
男人沒辦法,又迴到崇福寺,管崇福寺的老和尚浴光借了一筆錢,找了南城的一個僻靜胡同,開了個殯衣鋪子,勉強維持生計。
除了賣壽衣,男人也幹給死人化妝的活。
男人姓馬,又出自紮馬村,又是在逃犯,不用問,是馬大有。
馬大有自從犯了事,就從紮馬村一路北上,逃到了北京。為什麽他要逃到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因為北京離廣西遠,除了遼東,算是最北邊了。北邊多了,長城一線,哪個不是最北邊,為何偏偏要逃到北京?
因為北京大,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在皇上老子的眼皮底下,怎麽著官府的人也想不到吧?
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身上的銀子也花得差不多了,馬大有沒辦法,便想到了一條路,出家。
對,出家。
也不知道從哪學來的,馬大有認為,隻要出了家,在寺廟裏當上了和尚,就不會被官府抓到了。即使官府抓到了他,那他也是個六根清淨之人了,可以掃除一切罪孽。
崇福寺,也不是那麽好進的,成化之後,想當和尚,你得有錢,拿錢買度牒。
馬大有在浴光老和尚那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錢,給到了浴光老和尚。
阿彌陀佛,馬大有身上的錢,不多不少,正好夠買一張度牒。用浴光老和尚的話說,這是佛祖發了善心,正好讓你與佛結緣。
馬大有當了和尚,也不是就徹底清淨了,和尚也要接觸俗事,不接觸俗事,如何賺錢?不賺錢,又如何吃喝?
寺院,光靠香火錢,是不夠的。
和尚賺錢的業務太多了,除了靠平時的香火錢外,還有善男信女的捐贈,佛教節日朝拜,房產土地的租金,佛家用品的售賣和開光,素齋素食的供應,以及法事法會的收入。
法事法會,就是紅白喜事的誦經、超度、祈福。
馬大有參加白事的法會,不光誦經、超度、祈福,還通過他在紮馬村的手藝,給死人化妝或者易容,額外為寺院多賺出了一筆銀子。
化妝,好弄,易容,不易。馬大有的這一手,引起了浴光老和尚的注意,所以在崇福寺,浴光老和尚一直對他禮遇有加,高看一眼。
易容,如果這門手藝用得好,在江湖上,遇到特殊的事,沒準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馬大有聽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後,跟浴光老和尚提出要還俗的想法時,浴光老和尚是一再挽留,衝的就是馬大有易容的本事。
然而,強扭的瓜到底不甜,事不過三,當馬大有第三次提出要還俗的打算後,浴光老和尚知道留他不住,於是才不舍地放他離開了崇福寺。
一個月了。
前門大街車水馬龍,八大胡同客商如織,頂好的天氣裏,端上一碗炸醬麵,坐在門邊,看著南來北往的行人,倒是頗為恬淡和愜意。
“熏魚兒,炸麵筋嘍!”
一名小販,正走街串巷地賣力吆喝著,他的聲音洪亮,抑揚頓挫,穿透力極強,即使是那深宅大院,也能夠聽得真真的。
此刻正是午後,陽光充足的時候,這名小販,背著一隻漆得朱紅鋥亮的小櫃子,沿街叫賣著。
如果是外地人,一準兒不知道啥是熏魚兒,或者以為熏魚兒就是把魚熏了去賣。要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熏魚兒,不是魚,所謂的熏魚兒,其實是豬頭肉,熏豬頭肉。
這不是騙人嗎?你一賣熏豬頭肉的,為何喊熏魚兒?
這熏豬頭肉不能說和魚一點關係沒有,也有點關係,把豬頭肉加上柏木和小黃魚一起熏製,帶了點魚香和木香,所以叫熏魚兒。
真正熏製的小黃魚,不叫熏魚兒,叫熏魚。
一個帶兒化音,一個不帶。
難道魚香肉絲裏邊,就一定要有魚?賽螃蟹裏,必須要有螃蟹肉嗎?
這走街串巷的小販這麽叫,是有原因的,是為了避諱迴民。因為迴民不吃豬肉,你如果當街叫賣熏豬頭肉,這是對迴民的極大不尊重。你知道哪家大門裏住的是迴民?你一走街串巷的小販,搞不好走到了迴民人家的大門口,在人家大門口,喊熏豬頭肉,這不是挑釁找打麽!
一個頭發剛剛長了一點的男人,戴著網巾,正蹲在一殯衣鋪門口,邊曬太陽,邊吃著炸醬麵。由於此人頭發剛剛長出,所以戴著的網巾,顯得極其軟塌,耷拉在腦袋上。
網巾,不是現代意義上理解的那種巾,而是明朝時期普通人戴的一種帽子。
使用網巾的時候,需要把其覆蓋於頭部,讓發髻從網巾頂部圓孔中穿出,然後將上下網巾帶一收緊,這樣,不論是頭頂的發髻,還是一些碎發,就都被收到網巾之中了。
蹲在殯衣鋪門口的男人,頭發剛剛長出,還不夠留發髻,所以這網巾帶一收緊,由於腦袋頂上沒有長發支撐,所以就顯得軟塌塌的了。
“賣熏魚兒的,你過來,給我來點熏魚兒。”殯衣鋪門口的男人,操著一股帶廣西口音的京片子說道。
“得嘞!”
隻見小販放下背上朱紅鋥亮的小櫃子,把蓋板打開,背麵朝上,拾起一塊豬頭肉,就運刀如飛地切了起來。
小販的刀工真是好,這豬頭肉切得薄如紙片,片片透明,他邊切便道:“買來下酒的吧?夾片兒火燒吃,可是美得很呢!今日開葷,莫不是有什麽喜事?”
“這不是聽說,宮裏周皇後誕下一子,皇上他老人家有後了嘛,所以開心。晚上正好拿熏魚兒夾火燒,就點酒喝!”
“嘿,真棒!”小販邊稱著份量邊道,“如今像您這樣,還關心宮裏事的人,太少了。如今老百姓,要是都像您似的,關心這等大事,還至於讓東虜這麽猖狂?早打跑啦!”
殯衣鋪門口的男人嘿嘿一笑。
“一共三十文,看看這秤,高高的!”小販把切好的豬頭肉給到了殯衣鋪門口的男人。
“三十五文,您收好!”
小販看著多出來的五文錢,也不謙讓,高聲唱喏道:“多謝馬掌櫃的賞錢!”
看著小販的背影,殯衣鋪門口的男人迴頭瞅了瞅自己鋪子招牌上的馬字,思索良久。
崇禎二年二月初四,懷有身孕的周皇後,在宮中給崇禎帝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兒子。按照家譜,崇禎帝給他這位嫡長子起名為朱慈烺。烺,有明朗之意,崇禎帝的寓意很明顯,希望大明王朝,能夠朗朗乾坤,永遠明朗下去。
崇禎帝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兒子,而且又是周皇後所生,自然歡喜不盡。整個宮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張燈結彩,一眾賞賜,自不必提。
崇禎帝一高興,就決定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個好事,對那些作奸犯科在案的人來講,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
在逃的也算。
殯衣鋪門口的男人,就是一名在逃犯,他一聽大赦天下的消息後,立刻從寺廟裏還了俗,不用再當個和尚,東躲西藏了。
他從崇福寺出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幹起了老本行,殯葬生意。除了殯葬生意,還能幹什麽?當初在紮馬村,就是以紮紙人紙馬為生,在北京,要想活下去,還得這麽幹。
但是,紮紙人紙馬,在北京就要找一個大一點的鋪子,能放得下自己的紙活。大一點的鋪子,就得要多一點錢,自己靠著逍遙樓賭博得來的錢,能有多少?貓一天狗一天的,贏少輸多。
男人沒辦法,又迴到崇福寺,管崇福寺的老和尚浴光借了一筆錢,找了南城的一個僻靜胡同,開了個殯衣鋪子,勉強維持生計。
除了賣壽衣,男人也幹給死人化妝的活。
男人姓馬,又出自紮馬村,又是在逃犯,不用問,是馬大有。
馬大有自從犯了事,就從紮馬村一路北上,逃到了北京。為什麽他要逃到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因為北京離廣西遠,除了遼東,算是最北邊了。北邊多了,長城一線,哪個不是最北邊,為何偏偏要逃到北京?
因為北京大,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在皇上老子的眼皮底下,怎麽著官府的人也想不到吧?
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身上的銀子也花得差不多了,馬大有沒辦法,便想到了一條路,出家。
對,出家。
也不知道從哪學來的,馬大有認為,隻要出了家,在寺廟裏當上了和尚,就不會被官府抓到了。即使官府抓到了他,那他也是個六根清淨之人了,可以掃除一切罪孽。
崇福寺,也不是那麽好進的,成化之後,想當和尚,你得有錢,拿錢買度牒。
馬大有在浴光老和尚那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錢,給到了浴光老和尚。
阿彌陀佛,馬大有身上的錢,不多不少,正好夠買一張度牒。用浴光老和尚的話說,這是佛祖發了善心,正好讓你與佛結緣。
馬大有當了和尚,也不是就徹底清淨了,和尚也要接觸俗事,不接觸俗事,如何賺錢?不賺錢,又如何吃喝?
寺院,光靠香火錢,是不夠的。
和尚賺錢的業務太多了,除了靠平時的香火錢外,還有善男信女的捐贈,佛教節日朝拜,房產土地的租金,佛家用品的售賣和開光,素齋素食的供應,以及法事法會的收入。
法事法會,就是紅白喜事的誦經、超度、祈福。
馬大有參加白事的法會,不光誦經、超度、祈福,還通過他在紮馬村的手藝,給死人化妝或者易容,額外為寺院多賺出了一筆銀子。
化妝,好弄,易容,不易。馬大有的這一手,引起了浴光老和尚的注意,所以在崇福寺,浴光老和尚一直對他禮遇有加,高看一眼。
易容,如果這門手藝用得好,在江湖上,遇到特殊的事,沒準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馬大有聽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後,跟浴光老和尚提出要還俗的想法時,浴光老和尚是一再挽留,衝的就是馬大有易容的本事。
然而,強扭的瓜到底不甜,事不過三,當馬大有第三次提出要還俗的打算後,浴光老和尚知道留他不住,於是才不舍地放他離開了崇福寺。
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