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等雪?”宛兒不解地問道,“本來已是深冬了,再要等雪,上山豈不是平添了幾分危險?”
“幽燕之地,西山晴雪,豈不是美哉?”宋應星故作深沉地說道,“宛兒姑娘可知道燕京八景?”
宋應星口中的燕京八京,乃是京畿地區的八個著名景觀,產生於金章宗明昌年間,分別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燕京八景之所以冠以燕京頭銜,乃是因為在遼時期,北京稱之為燕京之故,到了金代,雖然燕京改稱中都,但是金章宗還是把欽定的八個自然景觀,稱之為燕京八景。
西山晴雪,不是指西山某一地,而是泛指整個西山地區。
明代,西山晴雪也稱西山霽雪,稱唿之變來源於明永樂初年,鄒緝的《西山霽雪》詩。
西山遙望起迢嶢,坐看千峰積雪消。素采分林明曉日,寒光出壑映晴霄。
斷崖稍見遊麘跡,深穀仍迷野客樵。應日陽和氣迴早,登臨未惜馬蹄遙。
由於此詩大大的有名,所以西山晴雪,又被稱之為西山霽雪。
宛兒答道:“燕京八京豈能不知?金幼孜曾寫過一首詩,叫《西山霽雪》。”
宛兒吟詠了起來:“海上雲收旭景新,連峰積雪淨如銀。晴光迴入千門曉,淑氣先迴上穀春。瑤樹生輝寒已散,瓊林銷凍暖偏勻。玉堂相對題詩好,移席鉤簾坐夕曛。”
“宛兒姑娘真是博學,可惜是女兒家,否則走科舉之路定會有所作為。”宋應星讚歎後,話風一轉:“西山晴雪,又稱西山霽雪,不過並不是來源於宛兒姑娘背誦的金幼孜的《西山霽雪》詩,而是來源於鄒緝的《西山霽雪》詩。”
說完,宋應星把鄒緝的《西山霽雪》詩背誦了一遍。
果然宋應星是個讀書人,在讚賞宛兒的同時,還不忘糾正一下宛兒的錯誤。宋應星也就是碰到了宛兒,否則要是遇到一個心眼小的,還不得在心裏記恨他?
宋應星用現代的話說,情商也忒低了。虧著宋應星會試落榜了,這要是混官場,沒兩天就得被人幹掉!整個一熊廷弼!
熊廷弼,萬曆年間以兵部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經略遼東。人人都知道他本事大,可是不到萬不得已沒人舉薦他。為什麽?情商低,性格剛烈又恃才傲物,不群不黨不結交權臣。遼東一不行了,他上,一經營好了,他下。
如果宋應星出仕,估計也跟熊廷弼差不太多。
“等等!”正在嗑瓜子的張老樵叫道,“腐儒你剛才那什麽詩裏是不是提到了樵字?”
“您是說,深穀仍迷野客樵?”
“對,就是這句。”張老樵拍了拍手上的瓜子皮,說道:“腐儒,就衝這句,西山愛誰去誰去,我老頭子是不去了!不管是陰晴雨雪,我一概不去!”
“這是為何啊?”宋應星有些納悶,“樵老,這西山畢竟偏僻,還指望您保我們周全呢!”
“周全?”張老樵用鼻孔出氣,說道,“我保你們周全了,誰保我周全?再說了,你們是去西山上貨,又不是去西山送死!”
在張老樵的理解能力裏,認為宋應星去西山弄器就是上貨。
“可畢竟西山也會有什麽虎豹狼蟲啊!萬一再有幾個劫匪,還不得仰仗樵老?”宋應星搞搞發明創造還行,要是打架,還得倚靠張老樵。
還是宛兒機靈,也了解張老樵,說道:“樵老,您是覺得,深穀仍迷野客樵,犯了您老的忌諱了吧?”
“可不是嗎?我要是去了西山迴不來,你們後不後悔?”
尚炯不在場,宛兒喝了一口茶,假裝沒聽見,宋應星扭著頭,看向窗外。
沒一個接茬的,平時白處了。
這可給張老樵氣壞了:“我說,你倆到底聽到沒聽到我說話?”
宛兒和宋應星都是故意裝的,就想氣氣張老樵。
還是宛兒沒憋住,噗嗤笑出了聲,說道:“樵老,您也太迷信了吧?因為一個字,就突然變得膽小了起來?用您的話講,是去上貨,又不是去送死,能有什麽事?”
“我就是一俗人,不像你們,陽春白雪。我就不能迷信一迴了?”張老樵不為所動,“鳳雛龐統是怎麽死的?是不是死在了落鳳坡?這不是因為犯了字,那還會因為什麽?”
“這詩裏寫的是,深穀仍迷野客樵,也沒說死,就算犯了忌諱,頂多也就是迷迷路。”宋應星解釋道。
“是啊,樵老,我們不能沒有您。”宛兒接道,“就憑您在江湖上的實力,這普天之下,還有讓您趟不過去的河嗎?”
張老樵一聽宛兒給他戴了高帽子,心裏立刻變得美滋滋的,說道:“知道啦,知道啦,看看吧。會試放榜那天剛下完了一場大雪,這一冬還有沒有雪不一定呢!要是不下雪,豈不是這研究院就得等一年了?哦,對了,腐儒,你說實話,為什麽非要等到下雪?難道平日裏去,你就沒辦法上貨嗎?你可別跟我老頭子說些什麽西山晴雪的廢話,你說實話!你要是不說實話,我老頭子連看看都不看,肯定是不去了!”
張老樵這嘴吐嚕吐嚕地說了一大串,總結起來就是,他和宛兒有同一個疑問,為何非要等著下雪天去西山?
宋應星想了想,說道:“樵老、宛兒姑娘,你們可知道這西山什麽最多嗎?”
“什麽最多?你能說具體點嗎?我說夏天蚊子多,是你想要的麽?你就直說吧,別拐彎抹角的。”張老樵看了看桌上,剛才嗑的瓜子皮不多,於是放下了要拿瓜子皮撇宋應星臉的念頭。
“西山佛寺多,古建築多。”宋應星說道,“這佛寺多,古建築多,就難免會泥沙俱下。”
“有多泥沙俱下?難道住在裏邊的人,都像我和丫頭一樣,沒有度牒嗎?”
度牒,是明代僧道身份的一種認證文書,要通過專門的經文考試後才能獲得。
明太祖朱元璋定的規矩,由於他曾當過和尚,深知僧道如果太多,會不利於生產建設,所以在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之際,為了限製僧道人數,實行了嚴格的度牒發放製度。
有多嚴格?
度牒考試,三年舉辦一次,隻有精通經文的人才能夠被官方認可,成為僧道。這樣,就把一大批想混飯吃的懶蟲,排除在了僧道之外。
按當時律法,沒有通過考試私自出家的,被抓後不僅要還俗,還要被打八十大板。
但是到了成化年間,由於天災不斷,於是朝廷為了籌集銀子救濟災民,就把度牒開放了,可以買賣,隻要你有錢,就可以成為僧道,不再參加考試。
如今,到了崇禎朝,度牒更是變成了可有可無的物件兒。
張老樵沒有度牒,是因為他那個時候正是宋末元初天下紛爭之時,統治者顧不上發度牒,後來到了明代,天下太平了,他也懶得再要那玩意了,故而沒有,也幸好沒被查到。張宛兒就更不必說了,半路當的女道。
“並不是因為沒有度牒,現在有幾個僧道還有度牒?我說的泥沙俱下,不是指人,而是指佛寺跟古建築。”宋應星咽了一下口水,緊張說道:“樵老、宛兒姑娘,你們可曾聽說過八大水院?”
張老樵和宛兒同時搖頭。
“這八大水院,乃是金章宗在位時,給自己在西山修建的八個行宮,分別是,鳳凰嶺的聖水院、妙高峰的香水院、陽台山的金水院、陽台山南麓的清水院、香山的潭水院、玉泉山的泉水院、石景山的雙水院、櫻桃溝的靈水院。這八大水院中……”
宋應星剛說到裉節處,突然尚炯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打斷了他的話,衝著眾人說道:“諸位,街麵上出事了!”
“幽燕之地,西山晴雪,豈不是美哉?”宋應星故作深沉地說道,“宛兒姑娘可知道燕京八景?”
宋應星口中的燕京八京,乃是京畿地區的八個著名景觀,產生於金章宗明昌年間,分別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燕京八景之所以冠以燕京頭銜,乃是因為在遼時期,北京稱之為燕京之故,到了金代,雖然燕京改稱中都,但是金章宗還是把欽定的八個自然景觀,稱之為燕京八景。
西山晴雪,不是指西山某一地,而是泛指整個西山地區。
明代,西山晴雪也稱西山霽雪,稱唿之變來源於明永樂初年,鄒緝的《西山霽雪》詩。
西山遙望起迢嶢,坐看千峰積雪消。素采分林明曉日,寒光出壑映晴霄。
斷崖稍見遊麘跡,深穀仍迷野客樵。應日陽和氣迴早,登臨未惜馬蹄遙。
由於此詩大大的有名,所以西山晴雪,又被稱之為西山霽雪。
宛兒答道:“燕京八京豈能不知?金幼孜曾寫過一首詩,叫《西山霽雪》。”
宛兒吟詠了起來:“海上雲收旭景新,連峰積雪淨如銀。晴光迴入千門曉,淑氣先迴上穀春。瑤樹生輝寒已散,瓊林銷凍暖偏勻。玉堂相對題詩好,移席鉤簾坐夕曛。”
“宛兒姑娘真是博學,可惜是女兒家,否則走科舉之路定會有所作為。”宋應星讚歎後,話風一轉:“西山晴雪,又稱西山霽雪,不過並不是來源於宛兒姑娘背誦的金幼孜的《西山霽雪》詩,而是來源於鄒緝的《西山霽雪》詩。”
說完,宋應星把鄒緝的《西山霽雪》詩背誦了一遍。
果然宋應星是個讀書人,在讚賞宛兒的同時,還不忘糾正一下宛兒的錯誤。宋應星也就是碰到了宛兒,否則要是遇到一個心眼小的,還不得在心裏記恨他?
宋應星用現代的話說,情商也忒低了。虧著宋應星會試落榜了,這要是混官場,沒兩天就得被人幹掉!整個一熊廷弼!
熊廷弼,萬曆年間以兵部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經略遼東。人人都知道他本事大,可是不到萬不得已沒人舉薦他。為什麽?情商低,性格剛烈又恃才傲物,不群不黨不結交權臣。遼東一不行了,他上,一經營好了,他下。
如果宋應星出仕,估計也跟熊廷弼差不太多。
“等等!”正在嗑瓜子的張老樵叫道,“腐儒你剛才那什麽詩裏是不是提到了樵字?”
“您是說,深穀仍迷野客樵?”
“對,就是這句。”張老樵拍了拍手上的瓜子皮,說道:“腐儒,就衝這句,西山愛誰去誰去,我老頭子是不去了!不管是陰晴雨雪,我一概不去!”
“這是為何啊?”宋應星有些納悶,“樵老,這西山畢竟偏僻,還指望您保我們周全呢!”
“周全?”張老樵用鼻孔出氣,說道,“我保你們周全了,誰保我周全?再說了,你們是去西山上貨,又不是去西山送死!”
在張老樵的理解能力裏,認為宋應星去西山弄器就是上貨。
“可畢竟西山也會有什麽虎豹狼蟲啊!萬一再有幾個劫匪,還不得仰仗樵老?”宋應星搞搞發明創造還行,要是打架,還得倚靠張老樵。
還是宛兒機靈,也了解張老樵,說道:“樵老,您是覺得,深穀仍迷野客樵,犯了您老的忌諱了吧?”
“可不是嗎?我要是去了西山迴不來,你們後不後悔?”
尚炯不在場,宛兒喝了一口茶,假裝沒聽見,宋應星扭著頭,看向窗外。
沒一個接茬的,平時白處了。
這可給張老樵氣壞了:“我說,你倆到底聽到沒聽到我說話?”
宛兒和宋應星都是故意裝的,就想氣氣張老樵。
還是宛兒沒憋住,噗嗤笑出了聲,說道:“樵老,您也太迷信了吧?因為一個字,就突然變得膽小了起來?用您的話講,是去上貨,又不是去送死,能有什麽事?”
“我就是一俗人,不像你們,陽春白雪。我就不能迷信一迴了?”張老樵不為所動,“鳳雛龐統是怎麽死的?是不是死在了落鳳坡?這不是因為犯了字,那還會因為什麽?”
“這詩裏寫的是,深穀仍迷野客樵,也沒說死,就算犯了忌諱,頂多也就是迷迷路。”宋應星解釋道。
“是啊,樵老,我們不能沒有您。”宛兒接道,“就憑您在江湖上的實力,這普天之下,還有讓您趟不過去的河嗎?”
張老樵一聽宛兒給他戴了高帽子,心裏立刻變得美滋滋的,說道:“知道啦,知道啦,看看吧。會試放榜那天剛下完了一場大雪,這一冬還有沒有雪不一定呢!要是不下雪,豈不是這研究院就得等一年了?哦,對了,腐儒,你說實話,為什麽非要等到下雪?難道平日裏去,你就沒辦法上貨嗎?你可別跟我老頭子說些什麽西山晴雪的廢話,你說實話!你要是不說實話,我老頭子連看看都不看,肯定是不去了!”
張老樵這嘴吐嚕吐嚕地說了一大串,總結起來就是,他和宛兒有同一個疑問,為何非要等著下雪天去西山?
宋應星想了想,說道:“樵老、宛兒姑娘,你們可知道這西山什麽最多嗎?”
“什麽最多?你能說具體點嗎?我說夏天蚊子多,是你想要的麽?你就直說吧,別拐彎抹角的。”張老樵看了看桌上,剛才嗑的瓜子皮不多,於是放下了要拿瓜子皮撇宋應星臉的念頭。
“西山佛寺多,古建築多。”宋應星說道,“這佛寺多,古建築多,就難免會泥沙俱下。”
“有多泥沙俱下?難道住在裏邊的人,都像我和丫頭一樣,沒有度牒嗎?”
度牒,是明代僧道身份的一種認證文書,要通過專門的經文考試後才能獲得。
明太祖朱元璋定的規矩,由於他曾當過和尚,深知僧道如果太多,會不利於生產建設,所以在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之際,為了限製僧道人數,實行了嚴格的度牒發放製度。
有多嚴格?
度牒考試,三年舉辦一次,隻有精通經文的人才能夠被官方認可,成為僧道。這樣,就把一大批想混飯吃的懶蟲,排除在了僧道之外。
按當時律法,沒有通過考試私自出家的,被抓後不僅要還俗,還要被打八十大板。
但是到了成化年間,由於天災不斷,於是朝廷為了籌集銀子救濟災民,就把度牒開放了,可以買賣,隻要你有錢,就可以成為僧道,不再參加考試。
如今,到了崇禎朝,度牒更是變成了可有可無的物件兒。
張老樵沒有度牒,是因為他那個時候正是宋末元初天下紛爭之時,統治者顧不上發度牒,後來到了明代,天下太平了,他也懶得再要那玩意了,故而沒有,也幸好沒被查到。張宛兒就更不必說了,半路當的女道。
“並不是因為沒有度牒,現在有幾個僧道還有度牒?我說的泥沙俱下,不是指人,而是指佛寺跟古建築。”宋應星咽了一下口水,緊張說道:“樵老、宛兒姑娘,你們可曾聽說過八大水院?”
張老樵和宛兒同時搖頭。
“這八大水院,乃是金章宗在位時,給自己在西山修建的八個行宮,分別是,鳳凰嶺的聖水院、妙高峰的香水院、陽台山的金水院、陽台山南麓的清水院、香山的潭水院、玉泉山的泉水院、石景山的雙水院、櫻桃溝的靈水院。這八大水院中……”
宋應星剛說到裉節處,突然尚炯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打斷了他的話,衝著眾人說道:“諸位,街麵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