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從二十一歲起就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參加抗金活動。四十二歲,他遭讒言構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直到六十多歲時,才又被啟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
在京口北固亭,辛棄疾寫下這首詞時,已經六十六歲了。
毛文龍孤懸海外皮島多年,牽製東虜,雖似土皇帝,但收複失地的心情,卻與老年的辛棄疾無二。
皮島的暴雨越下越大,海麵遠處從天而降的閃電,仿佛像是來自上天的懲罰和預警。閃電過後,又是一陣轟鳴般的雷聲。
沙灘上生起的火,早就被這暴雨給澆滅了,四人已經移步到了軍帳內。軍士擺好了一桌酒菜,正放在軍帳當中,毛文龍等人依次落座,繼續邊喝邊聊。
軍帳外的軍旗,在唿嘯的暴風下,獵獵飛舞。
風吹著軍帳,悶悶作響,從天而降的密集雨點,打在帳上,猶如響鏑之聲。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渾三嬉皮笑臉地看著毛文龍,舉碗問道。
“我家大人,剛才渾船主也看到了,水中功夫了得,還未老呢!”孔有德也舉起了酒碗,“來!大家一起喝一口!”
四人一飲而盡。
隻聽“嘎嘣”一聲,似有木頭斷裂,砸在了沙灘之上。
一名軍士,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匆匆跑了進來,報道:“啟稟大人!剛才風急雨驟,把立在沙灘上的帥字旗給吹折了!”
除了渾三,在座的三人聞之,都大驚失色。尤其是毛文龍,又跟軍士確認了一遍後,才走到軍帳門,朝外看了一眼。果然大纛旗折成兩半,躺在了沙灘之上。
毛文龍愣了有好一會兒工夫,才迴過神來,迴到酒桌前坐定,悶不吭聲地連幹了三大碗酒。
在軍中,軍旗折斷,乃是不祥的預兆。就拿梁山水滸寨舉例子,當初晁天王不聽眾家兄弟勸誡,執意非要親自出征曾頭市,然而就在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等眾頭領在山下金沙灘給他餞行之時,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把晁蓋新製的軍旗半腰吹折。
宋江,吳用皆勸,大軍出征之前,軍旗折斷,乃為不祥,不如還是不要出征了。
可是晁蓋卻不以為然,認為天地風雲,不足為怪,不趁春暖打下曾頭市,待養了氣勢,再去進兵,便晚了。
最終結果,晁天王曾頭市中箭,迴寨後不久身亡。
這一節故事,在軍中久待之人皆知,所以今日大纛折斷,毛文龍愣了好一會兒工夫。宋獻策乃算命先生,更是對這些所謂的預兆深諳其道,故也失色起來。
即便如此,宋獻策還是勸道:“大人不必介懷,本來今日風急,又下著暴雨,大纛折斷也是正常現象,又不出征,想它做甚?”
“是啊,大人!”孔有德也跟著說道。
“毛將軍是想到了今日解夢的結果,又見這大纛折斷,所以才悶悶不樂。”渾三說道,“不過毛將軍確實不用介懷,我雖不在軍中,但也知道,不就是《水滸傳》中晁天王出征曾頭市一節嗎?”
“正是。”毛文龍喝了口酒,答道。
“《水滸傳》就是一故事耳,別看晁蓋說什麽天地風雲,不足為怪,還是中了預兆,但那不過都是小說家言罷了。不這麽寫,宋江如何當上梁山之主?又如何引出後來招安?晁蓋乃江湖好漢,宋江卻是一鄆城小吏,要說招安,還是宋江最符合招安的氣質。所以,晁蓋不得不被施耐庵寫死。”
聽完渾三的解釋,宋獻策和孔有德連連稱是。
渾三繼續說道:“要說這所謂天地能預兆禍福,那可都是漢朝的腐儒董仲舒搞出來的,他為了規勸皇上,弄了一套天人感應之說。他說,皇上的治亂興衰會影響天道運行,天也會通過災異或祥瑞來體現人間的治理情況。他認為,這些災異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它們是天對人間的警告。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董仲舒的本意,是想借助天對人間帝王起限製、威懾與警示的作用。這可倒好!這破爛思想被施耐庵學到了,進而影響到了軍中!
“這腐儒的思想,不光東方朔駁斥過,後來東漢的王充也寫過一部《論衡》,駁斥過。至於王充說了些什麽,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免得你們聽著煩,有空自己看看便知。
“我這裏最後用王安石的話,給大纛折斷一個說法,就是,天變不足畏。”
毛文龍聽完渾三的話後,說道:“渾兄弟,沒想到你水中功夫了得,在這學識上也是一頂一!老夫自小不喜讀書,所以也不懂得這些大道理,但你說的聽上去不差!來,老夫敬你一碗!”
二人幹了酒後,渾三一抹嘴,笑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知道後麵有沒有好消息等著毛將軍呢!”
沒想到,渾三的嘴真像是開了光,這好消息說來就來了。
剛才那名稟報大纛折斷的軍士,又急匆匆地跑進了軍帳,這次他的嗓音有些顫抖,高聲說道:“啟稟大人!好消息!有好消息!”
一聽有好消息,毛文龍立刻來了精神,看了渾三一眼,正襟危坐道:“別急,有什麽好消息,慢慢說來!”
“啟稟大人,有錢了!剛才朝廷運餉銀的船到了!”
一聽朝廷的餉銀到了,毛文龍也不矜持了,急忙問道:“有多少銀子?”
軍士看了宋獻策和渾三一眼,說道:“在這裏說嗎?”
“要是毛將軍不方便,我二人可以出去。”渾三笑著對毛文龍說道。
“二位不必迴避。”毛文龍跟宋獻策和渾三說罷,然後衝著軍士道:“你就在這裏說,無妨!”
“啟稟大人!朝廷的餉銀到了,經過核實,一共,一共,足足有八十萬兩之多!”
八十萬兩?這可不是小數啊!
毛文龍聽罷,不由得哈哈大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從二十一歲起就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參加抗金活動。四十二歲,他遭讒言構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直到六十多歲時,才又被啟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
在京口北固亭,辛棄疾寫下這首詞時,已經六十六歲了。
毛文龍孤懸海外皮島多年,牽製東虜,雖似土皇帝,但收複失地的心情,卻與老年的辛棄疾無二。
皮島的暴雨越下越大,海麵遠處從天而降的閃電,仿佛像是來自上天的懲罰和預警。閃電過後,又是一陣轟鳴般的雷聲。
沙灘上生起的火,早就被這暴雨給澆滅了,四人已經移步到了軍帳內。軍士擺好了一桌酒菜,正放在軍帳當中,毛文龍等人依次落座,繼續邊喝邊聊。
軍帳外的軍旗,在唿嘯的暴風下,獵獵飛舞。
風吹著軍帳,悶悶作響,從天而降的密集雨點,打在帳上,猶如響鏑之聲。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渾三嬉皮笑臉地看著毛文龍,舉碗問道。
“我家大人,剛才渾船主也看到了,水中功夫了得,還未老呢!”孔有德也舉起了酒碗,“來!大家一起喝一口!”
四人一飲而盡。
隻聽“嘎嘣”一聲,似有木頭斷裂,砸在了沙灘之上。
一名軍士,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匆匆跑了進來,報道:“啟稟大人!剛才風急雨驟,把立在沙灘上的帥字旗給吹折了!”
除了渾三,在座的三人聞之,都大驚失色。尤其是毛文龍,又跟軍士確認了一遍後,才走到軍帳門,朝外看了一眼。果然大纛旗折成兩半,躺在了沙灘之上。
毛文龍愣了有好一會兒工夫,才迴過神來,迴到酒桌前坐定,悶不吭聲地連幹了三大碗酒。
在軍中,軍旗折斷,乃是不祥的預兆。就拿梁山水滸寨舉例子,當初晁天王不聽眾家兄弟勸誡,執意非要親自出征曾頭市,然而就在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等眾頭領在山下金沙灘給他餞行之時,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把晁蓋新製的軍旗半腰吹折。
宋江,吳用皆勸,大軍出征之前,軍旗折斷,乃為不祥,不如還是不要出征了。
可是晁蓋卻不以為然,認為天地風雲,不足為怪,不趁春暖打下曾頭市,待養了氣勢,再去進兵,便晚了。
最終結果,晁天王曾頭市中箭,迴寨後不久身亡。
這一節故事,在軍中久待之人皆知,所以今日大纛折斷,毛文龍愣了好一會兒工夫。宋獻策乃算命先生,更是對這些所謂的預兆深諳其道,故也失色起來。
即便如此,宋獻策還是勸道:“大人不必介懷,本來今日風急,又下著暴雨,大纛折斷也是正常現象,又不出征,想它做甚?”
“是啊,大人!”孔有德也跟著說道。
“毛將軍是想到了今日解夢的結果,又見這大纛折斷,所以才悶悶不樂。”渾三說道,“不過毛將軍確實不用介懷,我雖不在軍中,但也知道,不就是《水滸傳》中晁天王出征曾頭市一節嗎?”
“正是。”毛文龍喝了口酒,答道。
“《水滸傳》就是一故事耳,別看晁蓋說什麽天地風雲,不足為怪,還是中了預兆,但那不過都是小說家言罷了。不這麽寫,宋江如何當上梁山之主?又如何引出後來招安?晁蓋乃江湖好漢,宋江卻是一鄆城小吏,要說招安,還是宋江最符合招安的氣質。所以,晁蓋不得不被施耐庵寫死。”
聽完渾三的解釋,宋獻策和孔有德連連稱是。
渾三繼續說道:“要說這所謂天地能預兆禍福,那可都是漢朝的腐儒董仲舒搞出來的,他為了規勸皇上,弄了一套天人感應之說。他說,皇上的治亂興衰會影響天道運行,天也會通過災異或祥瑞來體現人間的治理情況。他認為,這些災異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它們是天對人間的警告。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董仲舒的本意,是想借助天對人間帝王起限製、威懾與警示的作用。這可倒好!這破爛思想被施耐庵學到了,進而影響到了軍中!
“這腐儒的思想,不光東方朔駁斥過,後來東漢的王充也寫過一部《論衡》,駁斥過。至於王充說了些什麽,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免得你們聽著煩,有空自己看看便知。
“我這裏最後用王安石的話,給大纛折斷一個說法,就是,天變不足畏。”
毛文龍聽完渾三的話後,說道:“渾兄弟,沒想到你水中功夫了得,在這學識上也是一頂一!老夫自小不喜讀書,所以也不懂得這些大道理,但你說的聽上去不差!來,老夫敬你一碗!”
二人幹了酒後,渾三一抹嘴,笑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知道後麵有沒有好消息等著毛將軍呢!”
沒想到,渾三的嘴真像是開了光,這好消息說來就來了。
剛才那名稟報大纛折斷的軍士,又急匆匆地跑進了軍帳,這次他的嗓音有些顫抖,高聲說道:“啟稟大人!好消息!有好消息!”
一聽有好消息,毛文龍立刻來了精神,看了渾三一眼,正襟危坐道:“別急,有什麽好消息,慢慢說來!”
“啟稟大人,有錢了!剛才朝廷運餉銀的船到了!”
一聽朝廷的餉銀到了,毛文龍也不矜持了,急忙問道:“有多少銀子?”
軍士看了宋獻策和渾三一眼,說道:“在這裏說嗎?”
“要是毛將軍不方便,我二人可以出去。”渾三笑著對毛文龍說道。
“二位不必迴避。”毛文龍跟宋獻策和渾三說罷,然後衝著軍士道:“你就在這裏說,無妨!”
“啟稟大人!朝廷的餉銀到了,經過核實,一共,一共,足足有八十萬兩之多!”
八十萬兩?這可不是小數啊!
毛文龍聽罷,不由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