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出承天門時,已經是申時了。
這個時辰,雖然已經過了一天中最燥熱的時候,但在七月的北京,還是不禁讓人渾身冒火。
在迴崇福寺的路上,袁崇煥特意繞了個遠,來到了琉璃廠東街的信遠齋,在連喝了幾大碗酸梅湯後,才徐徐迴到崇福寺。
由於崇福寺是佛教聖地,不便於在寺內喝酒吃肉,所以迴到寺內,隻歇息了一會兒,袁崇煥就帶著佘義士奔向了廣安門內的牛街。
牛街,原本是一片石榴園,被人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迴民,做出的牛肉非常好吃,又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叫著叫著,就把榴街說成了牛街。
牛街的美食小吃數不勝數,二人還沒走進街裏,就已經餓了。
“快走,咱找一家涮肉館子,吃個痛快!”袁崇煥邊走邊說道。
“老爺,您不是說在宮裏吃過了嗎?怎麽這一會兒工夫,又餓了。”佘義士不解地問道。
“你不知道,皇上賜宴乃是一種禮儀,豈能真吃?真吃那就失禮了。”說著話,袁崇煥走進了街口的一家涮肉館子。
清湯鍋底,配上幾盤手切牛肉,加上大白菜、粉絲、麻醬小料、芝麻燒餅和二斤蓮花白,主仆二人就吃喝了起來。
喝到意興闌珊之處,佘義士問道:“老爺,咱們此去遼東,真能五年平遼嗎?”
袁崇煥看了他一眼,有些微醉,迷離地說道,“我本是想給皇上放寬心,沒想到皇上他居然真信了。既如此,騎虎難下,隻有一搏。”
佘義士聽後,給袁崇煥斟了一杯酒,說道:“老爺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所以您別太過擔心,就算五年時間平不了遼東,隻要守得住,我想皇上也不會把老爺怎麽樣。”
袁崇煥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緩緩說道:“但願如此吧。”
佘義士一時竟無言以對。
建極殿東麵後左門內,平台。
自從袁崇煥走後,崇禎帝一直都在迴想袁崇煥說過的話,尤其是關於科舉取士的話。
“王承恩,我朝多長時間沒有科舉取士了?”崇禎帝一邊想著袁崇煥的話,一邊問道。
“皇爺,您真是貴人多忘事,天啟五年,先帝就曾開科,距今正好三年。”王承恩提醒道,“我朝傳統,曆來都是三年一次會試,天啟朝更是沒有斷過。”
“嗯。”崇禎帝點了點頭,“那既然沒有斷過,為何朝中黨爭不斷,連一個能辦實事的大臣都沒有?一個個不是說空話就是說套話?”
“皇爺,您這可為難奴婢了。”王承恩答道,“奴婢就是一個內官,哪懂得這些國家大事?按製,今年本該春闈,不過皇爺忙於國事,並未提及此事,所以至今,這今年的會試還沒有舉行。”
明朝科舉,實行四級考試製,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在院試之前有一個小考,需要參加縣試和府試,縣試和府試及格者稱為童生。這些童生再參加省、府所在地方的書院考試,及格者稱生員,也就是常說的秀才。
隻有成了秀才,才有了參加鄉試的資格。鄉試每三年一次,由皇帝親自派主考官主持。一般來講,鄉試都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俗稱秋闈。鄉試這一年,被稱為大比之年,考中者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鄉試後的第二年,將在京城舉行會試,隻有考中了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在春天舉行,所以俗稱春闈。在春闈中,考中者稱貢生,又稱貢士,貢士裏的第一名叫會元。
考中貢士後,並不是結束,他們還要參加最後一場考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分三甲出榜,考中的稱進士。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幹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人,賜同進士出身。
王承恩口中的春闈,指的是會試。
“這幫大臣,朕忘記了春闈,他們也不知道提醒一下子。”崇禎帝生氣地拍了下桌子,“王承恩,傳朕的旨意,今年春闈雖然沒有如期舉行,但是還是要補,時間就安排在今年十月。”
“是。”王承恩應道,“皇爺真是既求賢若渴,又為那幫學子們考慮。”
“哦?朕哪裏為學子們考慮了,說來聽聽?”崇禎帝畢竟年輕,聽到王承恩的奉承後,喜上眉梢。
“皇爺,您想啊!”王承恩見崇禎帝有些高興,說道:“咱們北京的天氣,春天沙塵暴,夏天燥熱,冬天幹冷,隻有那秋天,才是這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正所謂金秋十月,涼風習習。在這樣的日子裏,學子們定能超常發揮。學子們一超常發揮,豈不是我朝之幸?雖然皇爺不說,奴婢也看出了皇爺的用心。”
“你這奴婢,真是朕心中的蛔蟲。”崇禎帝誇讚道,“朕想什麽,你心裏都知道。”
“皇爺神機難測,做奴婢的哪裏能猜得出來?還不是皇爺您引導,奴婢才能猜中一二。”
“春闈一般都是由禮部主持吧?”崇禎帝問道。
“皇爺英明,一般都是禮部主持,由皇爺您欽定主考官。”
“朕聽說,禮部右侍郎錢謙益頗有才學,可有此事?”
王承恩道:“正如皇爺所說,這錢侍郎,字受之,號牧齋,蘇州常熟人,乃是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頗有些才學。”
“王承恩,你可以啊?連這些都知道?”
這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
王承恩連忙跪下,說道:“迴皇爺,奴婢也是聽別人說的,因為這錢侍郎確實才學太盛。天啟四年,據說他還因為才學,受到了魏忠賢閹黨的排擠,被革職在家過一段時間。”
“居然還有此事?想來這錢謙益定然是個不懼權勢的正直之人。”崇禎帝滿意地說道,“這樣的人不用,朕用何人?一會兒再替朕傳道旨意,今年十月的會試,主考官就定這個錢謙益。”
“是。”
“朕剛才一共下了兩道旨意,你再給朕重複一遍。”
“是。”王承恩迴道,“第一道旨意是,皇爺決定在今年十月舉行會試,以補今年二月春闈之缺。第二道旨意是,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定為禮部右侍郎錢謙益。”
“嗯,沒錯!”崇禎帝興奮地搓了搓手,“還愣著幹什麽?趕快去辦吧!”
這個時辰,雖然已經過了一天中最燥熱的時候,但在七月的北京,還是不禁讓人渾身冒火。
在迴崇福寺的路上,袁崇煥特意繞了個遠,來到了琉璃廠東街的信遠齋,在連喝了幾大碗酸梅湯後,才徐徐迴到崇福寺。
由於崇福寺是佛教聖地,不便於在寺內喝酒吃肉,所以迴到寺內,隻歇息了一會兒,袁崇煥就帶著佘義士奔向了廣安門內的牛街。
牛街,原本是一片石榴園,被人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迴民,做出的牛肉非常好吃,又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叫著叫著,就把榴街說成了牛街。
牛街的美食小吃數不勝數,二人還沒走進街裏,就已經餓了。
“快走,咱找一家涮肉館子,吃個痛快!”袁崇煥邊走邊說道。
“老爺,您不是說在宮裏吃過了嗎?怎麽這一會兒工夫,又餓了。”佘義士不解地問道。
“你不知道,皇上賜宴乃是一種禮儀,豈能真吃?真吃那就失禮了。”說著話,袁崇煥走進了街口的一家涮肉館子。
清湯鍋底,配上幾盤手切牛肉,加上大白菜、粉絲、麻醬小料、芝麻燒餅和二斤蓮花白,主仆二人就吃喝了起來。
喝到意興闌珊之處,佘義士問道:“老爺,咱們此去遼東,真能五年平遼嗎?”
袁崇煥看了他一眼,有些微醉,迷離地說道,“我本是想給皇上放寬心,沒想到皇上他居然真信了。既如此,騎虎難下,隻有一搏。”
佘義士聽後,給袁崇煥斟了一杯酒,說道:“老爺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所以您別太過擔心,就算五年時間平不了遼東,隻要守得住,我想皇上也不會把老爺怎麽樣。”
袁崇煥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緩緩說道:“但願如此吧。”
佘義士一時竟無言以對。
建極殿東麵後左門內,平台。
自從袁崇煥走後,崇禎帝一直都在迴想袁崇煥說過的話,尤其是關於科舉取士的話。
“王承恩,我朝多長時間沒有科舉取士了?”崇禎帝一邊想著袁崇煥的話,一邊問道。
“皇爺,您真是貴人多忘事,天啟五年,先帝就曾開科,距今正好三年。”王承恩提醒道,“我朝傳統,曆來都是三年一次會試,天啟朝更是沒有斷過。”
“嗯。”崇禎帝點了點頭,“那既然沒有斷過,為何朝中黨爭不斷,連一個能辦實事的大臣都沒有?一個個不是說空話就是說套話?”
“皇爺,您這可為難奴婢了。”王承恩答道,“奴婢就是一個內官,哪懂得這些國家大事?按製,今年本該春闈,不過皇爺忙於國事,並未提及此事,所以至今,這今年的會試還沒有舉行。”
明朝科舉,實行四級考試製,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在院試之前有一個小考,需要參加縣試和府試,縣試和府試及格者稱為童生。這些童生再參加省、府所在地方的書院考試,及格者稱生員,也就是常說的秀才。
隻有成了秀才,才有了參加鄉試的資格。鄉試每三年一次,由皇帝親自派主考官主持。一般來講,鄉試都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俗稱秋闈。鄉試這一年,被稱為大比之年,考中者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鄉試後的第二年,將在京城舉行會試,隻有考中了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在春天舉行,所以俗稱春闈。在春闈中,考中者稱貢生,又稱貢士,貢士裏的第一名叫會元。
考中貢士後,並不是結束,他們還要參加最後一場考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分三甲出榜,考中的稱進士。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幹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人,賜同進士出身。
王承恩口中的春闈,指的是會試。
“這幫大臣,朕忘記了春闈,他們也不知道提醒一下子。”崇禎帝生氣地拍了下桌子,“王承恩,傳朕的旨意,今年春闈雖然沒有如期舉行,但是還是要補,時間就安排在今年十月。”
“是。”王承恩應道,“皇爺真是既求賢若渴,又為那幫學子們考慮。”
“哦?朕哪裏為學子們考慮了,說來聽聽?”崇禎帝畢竟年輕,聽到王承恩的奉承後,喜上眉梢。
“皇爺,您想啊!”王承恩見崇禎帝有些高興,說道:“咱們北京的天氣,春天沙塵暴,夏天燥熱,冬天幹冷,隻有那秋天,才是這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正所謂金秋十月,涼風習習。在這樣的日子裏,學子們定能超常發揮。學子們一超常發揮,豈不是我朝之幸?雖然皇爺不說,奴婢也看出了皇爺的用心。”
“你這奴婢,真是朕心中的蛔蟲。”崇禎帝誇讚道,“朕想什麽,你心裏都知道。”
“皇爺神機難測,做奴婢的哪裏能猜得出來?還不是皇爺您引導,奴婢才能猜中一二。”
“春闈一般都是由禮部主持吧?”崇禎帝問道。
“皇爺英明,一般都是禮部主持,由皇爺您欽定主考官。”
“朕聽說,禮部右侍郎錢謙益頗有才學,可有此事?”
王承恩道:“正如皇爺所說,這錢侍郎,字受之,號牧齋,蘇州常熟人,乃是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頗有些才學。”
“王承恩,你可以啊?連這些都知道?”
這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
王承恩連忙跪下,說道:“迴皇爺,奴婢也是聽別人說的,因為這錢侍郎確實才學太盛。天啟四年,據說他還因為才學,受到了魏忠賢閹黨的排擠,被革職在家過一段時間。”
“居然還有此事?想來這錢謙益定然是個不懼權勢的正直之人。”崇禎帝滿意地說道,“這樣的人不用,朕用何人?一會兒再替朕傳道旨意,今年十月的會試,主考官就定這個錢謙益。”
“是。”
“朕剛才一共下了兩道旨意,你再給朕重複一遍。”
“是。”王承恩迴道,“第一道旨意是,皇爺決定在今年十月舉行會試,以補今年二月春闈之缺。第二道旨意是,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定為禮部右侍郎錢謙益。”
“嗯,沒錯!”崇禎帝興奮地搓了搓手,“還愣著幹什麽?趕快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