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高一功從嶽州城迴到了壺蘆山,沒待上幾天,就匆匆騎著馬去了延安府安塞縣。
他去安塞,一是為了還從叔叔高迎祥那裏借來的馬,二也是為了看看叔叔高迎祥的近況如何。
叔侄二人見麵以後,高一功就把在嶽州城的事,原原本本地跟高迎祥講了一遍,並拿出了從高桂英處帶來的銀子,欲分些給他的叔叔生活。
哪知道,高迎祥看到了銀子,並未收下,而是問他,此行一共從高桂英處帶迴了多少銀子。
高一功不解,問道:“難道是叔叔嫌棄銀子少了?如果不夠,我手上還有。”
高迎祥笑了笑,說道:“你誤會了,我並不是嫌銀子少,而是想用這些銀子做一番大事。”
大事,什麽事?
當然是造反了。
高迎祥問高一功帶迴了多少銀子,就是想打算用這些銀子收攏饑民,打造兵器、鎧甲,計劃起義。
高迎祥把自己的想法一說,高一功覺得此事關係重大,於是立刻迴到壺蘆山,打算和哥哥高立功商量一下。
沒想到高立功一聽叔叔高迎祥準備揭竿而起,馬上就表了態,全力支持,並決定入夥。
哥哥決定入夥,高一功豈有不追隨之理?
於是兄弟二人拿出了從嶽州高桂英處帶迴來的全部銀子,並把叔叔高迎祥請到了壺蘆山中,日夜準備起義之事。
高迎祥本來就是靠販馬為生的人,如果起義,買馬的錢便可以省了,剩下的銀子,招人不成問題。所以,起義的馬和人,都能解決,唯一不好搞的就隻剩下了兵器、鎧甲。
如果隨隨便便就找個鐵匠,打造兵器、鎧甲,打上幾副倒是沒什麽問題,可是一旦上了數量,便會讓人生疑,即使鐵匠不說出來,那官府的人要是知道了,也不得了。
所以,這兵器、鎧甲,必須得找一個信得過的人來秘密打造。
可是誰能信得過呢?
高迎祥準備揭竿而起,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身邊的人都起義了。
而且這些身邊起義的人,都是他販馬的客戶。這些客戶,都無一例外地在起義後從他那裏買了一批馬。
延川的王自用,又名王和尚,綽號紫金梁,早在去年就和混天王起義了,目前投奔到了府穀王嘉胤的旗下。
王嘉胤,府穀人,當年率饑民擁進豪強富戶家裏搶糧後,就地起義,目前正率軍遊走於山、陝之間。
那白水王二聽到王嘉胤起義的消息後,連夜率眾北上,和王嘉胤會合,目前二人已經有了七、八千人馬。
這些起義的哪一個人不是拿著鋤頭、耙子就起義?哪個是等到有了兵器、鎧甲才起義的?
可是高迎祥不這麽想。
既然要起義,就不應該像這些人那樣,如此倉促,起義後才想著去他那裏買馬,有了銀子再打造兵器、鎧甲。如果那樣,就是胸無大誌。既然要起義,就要準備妥當了,就要做好推翻大明王朝的準備。
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要是起義,就得有點陳勝的誌氣,否則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那麽格局可就太小了。
一旦滿足了肚子之後,那又該如何呢?
所以,在起義前,高迎祥就把自己的名號想好了,闖王。
闖王,高迎祥。
“叔叔不必為兵器、鎧甲著急,既然決定好了起義,幹就是了。”高立功勸慰道,“哪有什麽事都準備妥當後才行動的?”
“就是。”高一功也附和道。
“不然,自古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在我看來,沒有小節的積累又如何能成大事?所以一定要都齊全了,才能保證大舉萬無一失、一鳴驚人。”
雖然高迎祥隻是一個靠販馬為生的馬販子,但畢竟走過南闖過北,也見過些世麵,說出的話,確實不同凡響。
高迎祥一說完,高立功、高一功二兄弟立刻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是好了。
沉默了有一會兒,還是高一功想到了什麽,說道:“那王和尚、混天龍,不也是起義後才置辦的兵器、鎧甲嗎?他們找誰打造的?叔叔如果也能找到此人,不就行了嗎?”
沒錯,高一功說得很有道理。
一語點醒夢中人。
高迎祥想起來了,他記得王和尚從他那買完馬後,好像和身邊的人提到過一個藍田的劉鐵匠。
藍田劉鐵匠?莫不是此人給王和尚打造的兵器、鎧甲?
不管是不是此人,高迎祥都覺得自己要親自去趟藍田,會一會這個劉鐵匠,看看到底他能不能,或者說敢不敢給自己打造兵器、鎧甲。
就在高迎祥叔侄三人商量的時候,他們聽到了宛兒在院外叫門。
高桂英之前,早就派慧梅把東家要取的東西送到了壺蘆山中,並讓慧梅囑咐高一功,一定要在門口掛上紅色燈籠,如果對方說是嶽州宛氏東家的人,等對方對上暗號後才可放進來。
所以,當宛兒對上暗號後,才被高迎祥讓進了屋中。
“既然道姑不過問世俗之事,所以我反還是不反,並不在意您知道。”高迎祥說道。
“如今世道可是越來越差了,貧道看到過陝西的慘狀,雖然是出家之人,可是還是於心不忍。所以,貧道從內心上講,還是支持高闖王的。”說著,宛兒從身上掏出幾張鴻源錢莊的會票,“這些銀子不足敬意,還請高闖王笑納。”
“這可使不得!”高迎祥推脫道,“我豈能再要嶽州宛氏的錢?”
“是啊!”高一功也在一旁說道,“我從嶽州迴來,我姐就給我拿了一筆銀子,如今再收嶽州宛氏的銀子,豈不是讓人笑話?”
看著高迎祥叔侄三人一再推脫,宛兒說道:“高桂英是高桂英,東家是東家,這銀子是我代表東家出的,還請務必收下。況且,這銀子也不是白給三位的,而是需要三位給貧道一個承諾。”
“承諾?什麽承諾?”高立功率先問道。
“既簡單又不簡單的承諾。”宛兒故意賣了一個關子,“我們東家是生意人,所以我就按照生意人的方式,用這錢來買諸位一個承諾。”
“三位好漢,把會票收下吧。收下之後我再說。”宛兒看高迎祥叔侄三人沒有收下會票的意思,故意激道:“難道不收下我這會票,是怕辜負了我這小道姑嗎?三位可都是江湖上響當當的漢子,居然害怕給我一個小道姑做承諾,豈不可笑?”
這男人,最怕在女人麵前被瞧不起,更何況還是三個男人?如果不答應,顏麵何在?
“好!我們收下!”高立功先表了態,接過了宛兒手中的會票,說道:“什麽承諾?您說吧!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們叔侄三人也不打個喯兒,否則就不是陝北漢子!”
宛兒看高立功接過了會票,衝著高迎祥和高一功說道:“怎麽樣?”
“沒問題!”
“我答應了!”
“好。”宛兒看高迎祥叔侄三人都同意了,說道:“這個承諾就是,日後大舉之後,不論高闖王的隊伍如何攻城掠地,都不能動在各地的嶽州宛氏商號一磚一瓦。可能做到否?”
三人聽了宛兒的話,同時就是一怔。
他去安塞,一是為了還從叔叔高迎祥那裏借來的馬,二也是為了看看叔叔高迎祥的近況如何。
叔侄二人見麵以後,高一功就把在嶽州城的事,原原本本地跟高迎祥講了一遍,並拿出了從高桂英處帶來的銀子,欲分些給他的叔叔生活。
哪知道,高迎祥看到了銀子,並未收下,而是問他,此行一共從高桂英處帶迴了多少銀子。
高一功不解,問道:“難道是叔叔嫌棄銀子少了?如果不夠,我手上還有。”
高迎祥笑了笑,說道:“你誤會了,我並不是嫌銀子少,而是想用這些銀子做一番大事。”
大事,什麽事?
當然是造反了。
高迎祥問高一功帶迴了多少銀子,就是想打算用這些銀子收攏饑民,打造兵器、鎧甲,計劃起義。
高迎祥把自己的想法一說,高一功覺得此事關係重大,於是立刻迴到壺蘆山,打算和哥哥高立功商量一下。
沒想到高立功一聽叔叔高迎祥準備揭竿而起,馬上就表了態,全力支持,並決定入夥。
哥哥決定入夥,高一功豈有不追隨之理?
於是兄弟二人拿出了從嶽州高桂英處帶迴來的全部銀子,並把叔叔高迎祥請到了壺蘆山中,日夜準備起義之事。
高迎祥本來就是靠販馬為生的人,如果起義,買馬的錢便可以省了,剩下的銀子,招人不成問題。所以,起義的馬和人,都能解決,唯一不好搞的就隻剩下了兵器、鎧甲。
如果隨隨便便就找個鐵匠,打造兵器、鎧甲,打上幾副倒是沒什麽問題,可是一旦上了數量,便會讓人生疑,即使鐵匠不說出來,那官府的人要是知道了,也不得了。
所以,這兵器、鎧甲,必須得找一個信得過的人來秘密打造。
可是誰能信得過呢?
高迎祥準備揭竿而起,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身邊的人都起義了。
而且這些身邊起義的人,都是他販馬的客戶。這些客戶,都無一例外地在起義後從他那裏買了一批馬。
延川的王自用,又名王和尚,綽號紫金梁,早在去年就和混天王起義了,目前投奔到了府穀王嘉胤的旗下。
王嘉胤,府穀人,當年率饑民擁進豪強富戶家裏搶糧後,就地起義,目前正率軍遊走於山、陝之間。
那白水王二聽到王嘉胤起義的消息後,連夜率眾北上,和王嘉胤會合,目前二人已經有了七、八千人馬。
這些起義的哪一個人不是拿著鋤頭、耙子就起義?哪個是等到有了兵器、鎧甲才起義的?
可是高迎祥不這麽想。
既然要起義,就不應該像這些人那樣,如此倉促,起義後才想著去他那裏買馬,有了銀子再打造兵器、鎧甲。如果那樣,就是胸無大誌。既然要起義,就要準備妥當了,就要做好推翻大明王朝的準備。
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要是起義,就得有點陳勝的誌氣,否則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那麽格局可就太小了。
一旦滿足了肚子之後,那又該如何呢?
所以,在起義前,高迎祥就把自己的名號想好了,闖王。
闖王,高迎祥。
“叔叔不必為兵器、鎧甲著急,既然決定好了起義,幹就是了。”高立功勸慰道,“哪有什麽事都準備妥當後才行動的?”
“就是。”高一功也附和道。
“不然,自古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在我看來,沒有小節的積累又如何能成大事?所以一定要都齊全了,才能保證大舉萬無一失、一鳴驚人。”
雖然高迎祥隻是一個靠販馬為生的馬販子,但畢竟走過南闖過北,也見過些世麵,說出的話,確實不同凡響。
高迎祥一說完,高立功、高一功二兄弟立刻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是好了。
沉默了有一會兒,還是高一功想到了什麽,說道:“那王和尚、混天龍,不也是起義後才置辦的兵器、鎧甲嗎?他們找誰打造的?叔叔如果也能找到此人,不就行了嗎?”
沒錯,高一功說得很有道理。
一語點醒夢中人。
高迎祥想起來了,他記得王和尚從他那買完馬後,好像和身邊的人提到過一個藍田的劉鐵匠。
藍田劉鐵匠?莫不是此人給王和尚打造的兵器、鎧甲?
不管是不是此人,高迎祥都覺得自己要親自去趟藍田,會一會這個劉鐵匠,看看到底他能不能,或者說敢不敢給自己打造兵器、鎧甲。
就在高迎祥叔侄三人商量的時候,他們聽到了宛兒在院外叫門。
高桂英之前,早就派慧梅把東家要取的東西送到了壺蘆山中,並讓慧梅囑咐高一功,一定要在門口掛上紅色燈籠,如果對方說是嶽州宛氏東家的人,等對方對上暗號後才可放進來。
所以,當宛兒對上暗號後,才被高迎祥讓進了屋中。
“既然道姑不過問世俗之事,所以我反還是不反,並不在意您知道。”高迎祥說道。
“如今世道可是越來越差了,貧道看到過陝西的慘狀,雖然是出家之人,可是還是於心不忍。所以,貧道從內心上講,還是支持高闖王的。”說著,宛兒從身上掏出幾張鴻源錢莊的會票,“這些銀子不足敬意,還請高闖王笑納。”
“這可使不得!”高迎祥推脫道,“我豈能再要嶽州宛氏的錢?”
“是啊!”高一功也在一旁說道,“我從嶽州迴來,我姐就給我拿了一筆銀子,如今再收嶽州宛氏的銀子,豈不是讓人笑話?”
看著高迎祥叔侄三人一再推脫,宛兒說道:“高桂英是高桂英,東家是東家,這銀子是我代表東家出的,還請務必收下。況且,這銀子也不是白給三位的,而是需要三位給貧道一個承諾。”
“承諾?什麽承諾?”高立功率先問道。
“既簡單又不簡單的承諾。”宛兒故意賣了一個關子,“我們東家是生意人,所以我就按照生意人的方式,用這錢來買諸位一個承諾。”
“三位好漢,把會票收下吧。收下之後我再說。”宛兒看高迎祥叔侄三人沒有收下會票的意思,故意激道:“難道不收下我這會票,是怕辜負了我這小道姑嗎?三位可都是江湖上響當當的漢子,居然害怕給我一個小道姑做承諾,豈不可笑?”
這男人,最怕在女人麵前被瞧不起,更何況還是三個男人?如果不答應,顏麵何在?
“好!我們收下!”高立功先表了態,接過了宛兒手中的會票,說道:“什麽承諾?您說吧!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們叔侄三人也不打個喯兒,否則就不是陝北漢子!”
宛兒看高立功接過了會票,衝著高迎祥和高一功說道:“怎麽樣?”
“沒問題!”
“我答應了!”
“好。”宛兒看高迎祥叔侄三人都同意了,說道:“這個承諾就是,日後大舉之後,不論高闖王的隊伍如何攻城掠地,都不能動在各地的嶽州宛氏商號一磚一瓦。可能做到否?”
三人聽了宛兒的話,同時就是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