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九千歲,這磚頭是活的,可以直接拿下來。”一個東廠太監摸了一下金剛牆說道。


    居然是活的?魏忠賢心中有些狐疑,但還是命人把磚頭一個個都取下來了。


    “想必是當年的工匠,為了逃生,來不及給它封死。”李允說道。


    當金剛牆的磚頭全部取下後,墓門浮現在了眾人眼前。


    漢白玉的墓門,潔白無瑕。眾太監很輕鬆就推開了漢白玉墓門。


    這說明漢白玉墓門後沒有頂門石。


    沒有頂門石,難道墓道裏邊有機關暗器不成?


    魏忠賢命李允先進去。


    李允進入墓道後,發現並無異常,依舊是一條長長的甬道。點亮了甬道兩側的煤油燈台,清晰可見甬道兩側全是石刻的浮雕。


    李允見沒有什麽暗器機關,招手讓大家進來。


    魏忠賢等人魚貫而入。


    隻見甬道兩側的浮雕上雕刻的全是太祖朱元璋輝煌的一生,從起兵到建國稱帝的一係列過程。


    借著煤油燈的燈光,可見甬道盡頭又有一漢白玉石門。


    “等等。”當眾人要跑過去打開這道石門時,魏忠賢說道。


    眾人不知九千歲要幹什麽。


    隻見魏忠賢拿起火折子,往牆壁上照了照,反複朝著一塊浮雕,看了又看。


    這個浮雕是有些古怪。


    隻見這塊浮雕刻了一個門牆,門中站了一匹馬,門牆下緣盡是裂縫。


    再往浮雕邊上看,隻見刻了兩行字:“馬跳北闕,犬嗷西方。八九數盡,日月無光。”


    這兩行字的邊上又刻了兩行字:“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色占長安。”


    “九千歲,這是何意?”李允問道。


    魏忠賢沉吟了許久,說了一句:“這是《推背圖》。”


    魏忠賢雖不識字,但他認得此圖。


    魏忠賢說完此話,接著又道:“這兩側的浮雕都是太祖皇帝的豐功偉績,不必深究。”


    一行人走到了漢白玉石門前,一共有兩扇門,每扇門上卻並沒有象征帝王的九九八十一顆門釘,而是各自雕刻了一朵白蓮花。


    “太祖皇帝還在潛龍時,曾經出家做過和尚。登基後,太祖皇帝廣建寺廟,也曾召集過有道高僧,來應天講經說法。太祖皇帝生前篤信佛教。”魏忠賢繼續說道,“蓮花也是佛教的重要象征之一。在佛教中,蓮花代表著純淨、無暇和超脫塵世的境界。它也象征著佛法和佛陀的智慧,即使在汙濁的環境中,蓮花也能保持其純淨,就如同佛陀能在充滿物欲的人間出淤泥而不染。”


    “九千歲不愧也是佛門中人,這等細節也隻有您能解釋清楚。”李允奉承道。


    再抬頭看券頂,券頂上刻了一行字:“太祖就葬於此門之內。”


    “上邊寫著什麽?”魏忠賢問道。


    “寫著在此門後,就要進入太祖的地宮了。”李允答道。


    魏忠賢聽後,立刻命人把這漢白玉石門推開了。


    點燃煤油燈台後,隻見此門之內是一個頗為壯觀的地下宮殿。殿中擺放了兩個漢白玉寶座,上邊還雕刻了精美龍紋,每個寶座前,都有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祭台和犧牲祭品,在祭台和犧牲祭品前,放著青花瓷缸,裏邊是熄滅了的長明燈。


    魏忠賢命太監把長明燈點燃後,再看殿頂上,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藻井,藻井上也是同剛才的石門一樣,浮刻了一朵白蓮花。


    “長明燈怎麽會滅?”有太監問道。


    “這有什麽大驚小怪的,世上哪有長明不滅之燈?隻是它用的人魚膏油比普通的煤油燃燒時間長罷了。這麽多年熄滅了也不奇怪。”李允解釋道。


    “寶貝在哪?”魏忠賢問道。


    是啊,寶貝在哪?


    這個地下宮殿除了眼前所見,別無他物。除了剛才進來的漢白玉石門外,並沒有其他出入口。


    也就是說,死路。


    李允看了看四周說道:“啟稟九千歲,這確實是當年工匠挖掘逃生的密道。”


    “逃生密道?我怎麽看著像是疑塚。”


    聽到魏忠賢的話,身後的東廠太監紛紛拔出繡春刀來,對著李允。


    李允道:“小人確實按照當年工匠所述進來的。我父親跟小人說過,當年工匠把這逃生的密道故意修成了疑塚模樣,就是想怕萬一被人發現,也好借口說是在修陵寢疑塚,而不是修逃生通道。”


    魏忠賢命東廠太監把刀收迴去。


    李允繼續說道:“這漢白玉寶座之下,有那真正的墓道,這個墓道直通主墓室。主墓室裏,就是太祖和馬皇後的棺槨,那裏才有寶貝。”


    李允說完,走到兩個漢白玉寶座前,開始尋找機關。


    魏忠賢放下心來。


    看這李允的樣子,料想也是第一次進來,否則進來之後,也不會表現出處處小心了。


    這李允在漢白玉寶座四周摸索了一陣子,還是沒有任何收獲,此刻他的頭上已經沁出了汗。


    魏忠賢看他毫無進展,不免有些焦急,在這地下宮殿裏踱起步來。他走走停停,不免有些乏了,走到了一個漢白玉寶座前,一屁股就坐了下來。


    隻見魏忠賢剛坐下,就聽到有機關響動的聲音。大家都緊張起來,拔出武器,四處張望。但見,另一個漢白玉寶座緩緩挪動,在此寶座之下,出現了一條狹窄的墓道。


    “啟稟九千歲,您真是貴人多福,您老人家這一坐,把機關打開了。”


    一股寒氣從這真正的墓道中逼來。


    魏忠賢不免心中暗自高興,真是天無絕人之路,用手指了指李允道:“你打頭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水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裏吧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裏吧唧並收藏山水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