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甲揮刀斬了兵部尚書黃四郎之後,立馬集結三萬餘虎賁新軍中的輕重騎兵,借著夜色的掩護出城,直奔百裏之外的瀛州城。


    為了不驚擾城外圍城的龍城大軍,武三甲甚至下令讓麾下的騎兵將士,用棉布裹住了戰馬的鐵蹄,靜悄悄的出城。


    直到徹底離開莫州屬地之後,這才下令全軍騎兵將士全速行軍。


    瀛、莫二州之間,相距不過百裏。


    於騎兵而言,全速行軍的情況下,三個時辰便可由莫州抵達瀛州。


    武三甲率三萬餘騎兵,在下半夜寅時時分抵達瀛州城外。


    駐守瀛州的虎賁新軍參將唐子義,是在睡夢中被守城的千戶從將軍府溫暖的床榻之上叫醒的。


    當唐子義聽到大將軍武三甲在城外叫門之時,第一反應便是壞了,莫州城失守了!


    他甚至都來不及披甲,穿著便裝拎起佩刀就趕到瀛州城城門口,親自替大將軍武三甲牽馬墜蹬。


    唐子義喘著粗氣,小心翼翼的說道:“不知大將軍深夜到訪,末將未能遠迎,還望大將軍恕罪!”


    武三甲道:“本將軍也是剛接到太後娘娘懿旨,命令我虎賁新軍進京勤王,鏟除奸相秦如檜一黨!”


    “進京勤王?”


    瀛洲守備唐子義表情一滯,試探性的問道:“大將軍,現在就出發嗎?”


    嗯!


    武三甲點了點頭,道:“唐將軍,本將軍命令你即刻集結瀛洲城內的全部虎賁新軍,三個時辰後全軍開拔,進京勤王!”


    “末將得令!”


    ......


    翌日。


    莫州城外的龍城大軍正在集結,按晉王陳懷安的將令,兵分兩路直取瀛州。


    “報——”


    “啟稟晉王殿下,莫州城內的敵軍正在城外集結列陣!”


    當陳懷安正欲親率二十萬大軍直撲瀛州之時,卻突然接到了傳令兵的軍情通報。


    嗯?


    陳懷安眉頭微蹙,當即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這時,副帥常遇春也急匆匆的趕來,隔著老遠就向中軍大帳內的晉王陳懷安匯報道:“殿下,莫州城內的朝廷虎賁新軍打算突圍了!”


    “什麽?”


    聽到這話,陳懷安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說話間,常遇春已經走到了中軍大帳內,喘著粗氣道:“今日一早,莫州城內的朝廷虎賁新軍便傾巢而出,在城外集結列陣。”


    “末將已經傳令下去了,讓前軍、中軍和左右虞候軍列陣迎敵,以防虎賁軍突襲衝陣,打亂大軍陣腳!”


    陳懷安當即問道:“武三甲呢?”


    常遇春道:“迴殿下,未見賊將武三甲,今日莫州城下統兵之人,乃是武三甲的副將趙魁!”


    哼!


    聞言,陳懷安冷哼一聲,笑著道:“果然如本王所料,這武三甲定是連夜率莫州城內的精銳趕往瀛洲去了!”


    “本王沒猜錯的話,這莫州城下集結列陣的,是不是沒有虎賁軍的騎兵?”


    額!


    常遇春思索了片刻,道:“好像還真是!”


    “那就對了!”


    陳懷安當機立斷,下令道:“傳令下去,讓龐先楚和樊無忌,先別急著率龍城鐵浮屠和玄甲軍趕往瀛洲;”


    “軍中那二十萬被抽調趕往瀛洲的龍城將士,也別急著開拔,調轉兵鋒,先一口吃掉莫州城外的虎賁新軍!”


    “末將得令!”


    常遇春當即命令而去,集結大軍列陣迎敵。


    與此同時。


    莫州城外,留守莫州城的十二萬大新王朝虎賁新軍,此時已經在副將趙魁的指揮下出城集結,準備向圍城的龍城大軍發起進攻。


    原來,昨夜當武三甲率領虎賁新軍的騎兵精銳離城之後,身為副將的趙魁頓時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大將軍當成了棄子。


    一旦大將軍武三甲,將互為犄角的瀛州城內的虎賁新軍全部調走,南下進京勤王之後,自己所留守的莫州城,可就真的成了一座孤城。


    盡管,這城中還有十二萬虎賁軍,城內的糧草也足夠堅持一年半載。


    但,一年半載之後呢?


    誰又能記得,在莫州城內,還有一支大新王朝的虎賁新軍在堅守?


    這陳懷安又怎可能,把臥榻之側留給他人酣睡?


    更要命的是,一旦讓城內留守的虎賁新軍將士知曉實情的話,軍心渙散事小,臨陣嘩變事大啊!


    所以,副將趙魁當機立斷,他要趁著城內的將士還蒙在鼓裏,士氣還在的情況下,主動率部出城突圍作戰。


    用十萬虎賁軍的性命,來換得他麾下兩萬心腹大軍的一線生機。


    巳時剛到。


    莫州城城牆之上,穿著一襲明光鎧的虎賁新軍副將趙魁,親自為出城作戰的十萬虎賁新軍將士擂鼓助威。


    咚!


    咚!


    咚!


    嗚——


    伴隨著渾厚有力的戰鼓擂動聲,和悠長的號角聲。


    城下,十萬虎賁新軍以“天地三才陣”出擊,步步為營,直逼圍城的龍城大軍軍營。


    由於莫州城內的輕重騎兵,皆已經被大將軍武三甲帶走。


    所以,虎賁新軍的三才陣略顯殘缺,原本負責兩翼警戒的遊騎,此時已經被挽馬所牽引的戰車所取代。


    戰車之上,是一架架箭在弦上的大型弩車。


    頂在虎賁新軍陣型最前麵的,是兩萬弓弩兵;


    居中位置的,是三萬刀斧手跳蕩隊;


    最後,是五萬混編兵種。


    而作為統兵將領的趙魁,則坐鎮莫州城城牆之上,與其心腹的兩萬大軍留守莫州城。


    龍城大軍這邊,在發現城內的敵軍傾巢而出,竟敢主動向大軍軍營進攻之後,當即也作出了針對性的部署。


    龍城征南大軍副將劉子玉,親率十五萬大軍出城迎敵。


    大營兩翼,則是接到晉王將令折返戰場的鐵浮屠重騎兵和玄甲輕騎兵。


    兩軍的強弓硬弩,都早已是蓄勢待發。


    隻待敵軍進入射程範圍,即可萬箭齊發收割生命。


    一千步!


    五百步!


    “弩箭,放——”


    嗖!


    嗖!


    嗖!


    當兩軍步兵相距不到五百步時,虎賁新軍馬車上的弩車,以及龍城兵馬擺放在大營外的大型弩車,皆是在同一時間接到了放箭的命令。


    頃刻間,萬箭齊發。


    粗細如矛杆的弩車箭矢,在砸進對方陣中之時,頓時將對方的陣型砸出一個個缺口。


    數以千計的兩軍士兵,還未見到敵人的身影便戰死沙場。


    “大新虎賁新軍的將士們,誅殺龍城叛軍,立功受賞的時候到了,殺啊!”


    “龍城大軍的將士們,鏟除虎賁叛軍,為晉王殿下開疆拓土的時機到了,殺啊!”


    眨眼間,數以十萬計的兩軍將士,猶如狹路相逢的兩股滾滾洪流,毫無懸念的激烈碰撞到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