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給夏侯惇配置的兵力實際上並不多,大概在七千人左右,也就是四個營。


    但夏侯惇卻布置的非常好。


    他將劉柱的第一個營部屬在了森林的最東側,比鄰在路口;將呂建所屬的第二個營布置在了森林和平原上過渡的道路中間,二者共同擋在泰山軍進軍的路線上。


    此外夏侯惇還命手下悍將解剽放在了更東麵的森林裏,為的就是防止泰山軍再和他玩心眼子,試圖從森林中穿過他的防區。


    最後一營兵力被夏侯惇留在了身邊,其中蘇尚、董弼二將作為夏侯惇的騎將,隨時成為全軍的預備隊。


    而泰山軍這邊呢,自渡河以後,張黑子和黃勇就下令以各營為單位分列前景。


    其中擔任泰山軍先鋒營的是營將張泰。


    作為前濟南渠帥祭孫的親從將,張泰從軍的起點是非常高的,當年隻是濟南市井中殺豬的他,得祭孫禮遇從而加入到了太平道。


    他和其他大部分濟南黃巾眾一樣,其波瀾壯闊的人生是在加入泰山軍後開啟的。


    當年祭孫為了支援河北總道,他們青州北部三郡渠帥一同北上,並在雞澤外與盧植大戰。


    那一次不是張旦帶著泰山軍支援過來,他們這些人都要戰死。


    張泰是地道的遊俠性格,最重恩義,對他而言,泰山軍就是救了他和一眾兄弟們,所以自加入到泰山軍後,屢立戰功,積功為一營主將。


    在他們這波人中,張黑子因為和大桑裏張氏的族親關係,所以升得最快,也是最出挑的那個。


    而張泰就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作為張黑子的左右手。


    也正是這個原因,張黑子將最重要的前鋒任務交給了他最信任的營將。


    此時,張泰和一千七百人行走在淄水南岸丘陵地間的狹窄道路上。


    道路的兩側滿是蔥鬱的丘陵,他們就如同一條黃色的土蛇蜿蜒盤行在路上。


    在這一千七百人之前的,還有三百散兵,他們是專門作為獵兵去哨探敵軍布置在外線的崗哨的。


    而負責這部散兵的正是匈奴籍軍將竇泰。


    因為之前前夜在南岸的大放異彩,一開始張黑子是不打算再將這個任務交給他的。


    一方麵是因為張黑子也要為其他部下考慮,讓他們也有機會立戰功。另外一方麵這也是愛護竇泰。


    為全軍哨探遊奕是非常危險的活,竇泰已經立下戰功了,再這樣用做遊奕,萬一有個好歹來,冤枉。


    這也是張黑子在張衝身邊學到的。


    當年張黑子隨祭孫一同入泰山軍,他就曾在張衝身邊呆了幾個月,也是在那幾個月,他終於明白為什麽同樣都是太平道所屬,為何泰山方就能成事,而濟南方卻成不了。


    其中的關鍵就是在張衝身上,可以說張衝待人的態度和方法直接讓正黑子受益匪淺。


    在以前濟南,其實濟南方內也不是不出人才,但這些人才卻總是不長久。


    以前張黑子還不明白,後麵就懂了,根子在於他們濟南方上層不懂得愛護人才。


    一般來說,有信徒出挑了,嶄露頭角了,那他們就會一直用他,畢竟能者多勞是應該的,而且他們也會用得放心,畢竟這人成過事,有經驗。


    但結果卻總是,本來還有能力的人才隻是換了一個位置,可能一下子就不行了,甚至即便還行,但沒多久又不行了。


    而實際上他們並不能認識到,一個人能否辦成事,縱然七分是靠自己的,但三分也是靠運氣才促成的。


    而如果一個人一直用,第一次能成是七成,連續兩次能成的概率就不足五成了,再來一次,甚至三成不到。


    所以濟南方的這些人才會發現,為什麽明明一個蠻優秀的人才卻最後不是死了,就是越發平庸了。


    濟南方這樣用人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當上麵不斷將機會留給那些有結果的人,那那些暫時還沒有結果的人可能就永遠得不到鍛煉。


    長此以往,人才梯隊建設就會失敗,越到後麵也就越乏人才可用了。


    而張黑子在張衝身邊那幾個月看到的是什麽?那就是張衝即便很欣賞某個人,也隻會將他用在合適的地方,在取得一定成績後必然不會再繼續用,而是留做時間讓他繼續積累。


    為何泰山軍這般人才濟濟,無論是老中青梯隊,甚至是後備梯隊,泰山軍都在建設完善,就是盡可能多給人機會,而不是將事情的興亡成敗放在少數幾個有經驗的人。


    正如王上說過的那句話:


    “多給年輕人機會,讓他們好好曆練,放心,天塌不下來。”


    所以按照張黑子的過往做法,竇泰肯定是做不了這個遊奕將的。


    但竇泰卻在張黑子麵前主動請纓,甚至立下軍令狀,說自己曾在南岸行動過,對於此地更有經驗。


    有時候下麵人太想進步了,領導也頭疼呀,畢竟不能打擊人家的積極性。


    最後沒辦法,竇泰繼續做了這個遊奕將,領三百遊奕,為全軍哨探前路。


    ……


    在南岸丘陵路上隻是行進了兩裏地,竇泰他們就在一處密林中發現了一處曹軍的崗哨。


    這處崗哨布置的很刁鑽,幾乎整體結構都是隱藏在森林裏的,但這一點都難不倒竇泰軍中的那些高句麗武士。


    這些生活在山裏的武士們有著豐富的森林漁獵經驗。


    而發現這處崗哨的正是之前偷偷送老山參的那個高句麗武士。


    在竇泰的命令下,十幾個肅慎武士躍出,潛伏靠近崗哨後,就用手中的重箭點射了崗哨上的曹軍。


    崗哨內的七八名曹軍連話都沒有來得及哼一句,就被重箭射殺。


    但就在竇泰他們以為拿下這處崗哨的時候,忽然在密林的不遠處燒起了濃煙。


    這下子竇泰他們傻了,馬上意識到那些曹軍竟然給他們玩明暗兩哨。


    隨著濃煙滾滾飄上空中,竇泰他們明白自己暴露了。


    ……


    靠近這處崗哨的正是曹軍營將劉柱。


    壁壘中的劉柱在看到北麵飄起的濃煙後,第一時間就敲響了金鍾,示意附近的曹軍迅速返迴壁壘完成集結。


    聽聞到金聲,那些在附近休整的曹軍小隊迅速返迴。


    看著外麵的部下們奔跑著入壁壘,劉柱站在木樓上一個勁的大喊,催促他們再快點。


    夏侯惇將劉柱放在這個位置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一個性情爆裂的青州漢子,但他頗似夏侯惇,嘴上雖然粗口,但卻是一個敢打敢拚,也是在乎手下死活的好漢子。


    大概在一刻後,整備差不多的曹軍在劉柱的帶領下迅速奔向北麵去支援前方的一處陣地。


    在那裏,大概有一部五百人左右的曹軍駐紮在一處營砦,扼守住丘陵間的通道。


    在此前,劉柱已經先行讓人傳令給了那裏的部隊,命他們必須死守住陣地,等待他的救援。


    但時間早就來不及了,劉柱在路上就遇到了前麵潰退下來的曹兵,在得知他們的部將已經戰死在了陣地上後,怒罵了一聲廢物後,立即迴防。


    竇泰雖然因大意而提前驚到了曹軍,但他們的戰鬥力卻是真實不虛的。


    那支人數有五百人的曹軍陣地在他們的攻擊下連一刻時間都沒堅持住,可見竇泰他們這支隊伍的鋒銳程度。


    他們將曹軍從壁壘中驅除出去後,並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帶著被俘虜的二百多名曹軍留在了這裏等候後續部隊的抵達。


    很快,落在後方的張泰率部抵達。


    實際上在看到林內燒起的濃煙後,張泰就命令全營奔行,在耗費了不少體能後,才追到了這裏。


    按理來說竇泰這次前哨戰是有失誤的,但張泰似乎並沒有反應,連一句責怪都沒有,還令竇泰去審問那些俘口。


    隨後在竇泰去審問的時候,張泰手書了一份軍報詳細說明現在的位置和情況後,就讓人火速送給綴在後麵的張黑子。


    ……


    劉柱在迴防到壁壘後,也立即將現在的情況稟告給了後方的夏侯惇。


    當時夏侯惇剛剛被扈兵叫醒,昨夜為了調度部隊,他一宿都沒有睡,也就是今日清晨的時候才稍微眯了會。


    在森林那邊冒起濃煙的時候,夏侯惇他們也看到了。


    然後沒多久,劉柱的軍報就送了過來。


    夏侯惇結合了情報和形勢,判斷現在過河的泰山軍絕對不是前夜裏那滲透過來的小股散兵,必然是敵軍主力過河了。


    於是夏侯惇第一時間就吹響了號角。


    未幾,從大營奔出的哨騎不斷奔赴附近各處陣地,命令各部按照此前分配好的任務開始執行。


    做完這些後,夏侯惇又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送給中間位置的曹操。


    在信中,夏侯惇告知曹操己方河段發現了泰山軍的部隊,目前自己的前哨陣地已經被泰山軍占領。


    夏侯惇並沒有誇張自己這邊的敵軍,也沒說自己這邊是敵軍的主力,如果隻是虛驚一場還是輕的,如果讓曹操產生誤判那就嚴重了。


    總的來說,夏侯惇這邊獲得的情報還是太少了,無法判斷自己這邊是泰山軍的主攻方向還是為了掩護其他處的主攻而做出的佯攻。


    此時的夏侯惇已經將大部分的哨騎都散了出去,務必要獲得更多的前線情報。


    大概在兩刻不到的時候,處在中路大營的曹操就收到了夏侯惇的這份軍報。


    此時在案頭上,除了夏侯惇送來的這份軍報外,還有幾份軍報也赫然在案頭上,他們都是布置在東北外線的一些軍將送來的。


    這些軍報都在說一個事,那就是他們發現了一支人數眾多的泰山軍出現在了他們這個方向。


    此時在曹操這邊,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那就是泰山軍采取的是三路並進的戰術,從淄水各處分段過河。


    見泰山軍的行動沒有超出自己的判斷,曹操冷哼了一句,隨手將軍報放在了案幾上,然後對等候在帳內的眾將下令:


    “傳我令,各部拔營向南。”


    一眾軍將唱喏,隨後魚貫而出。


    整片平原地上,人數多達數萬的曹軍和民夫們不斷收拾著行囊輜重,在一聲聲的金角聲中,緩慢地向著南方撤退。


    ……


    在淄水下遊東線,任讓等遊奕繼續為全軍前驅,偵查戰場情況。


    再一次出擊,任讓他們開始換上了泰山軍的軍袍。在這片黃褐色的土地上,土黃色的衣袍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保護。


    但他們這一次卻不再像之前那樣顧忌,而是肆無忌憚的奔行在平原山的土道上。


    在路上,任讓他們發現了曹軍的不對勁,似乎他們並沒有堅守在哨崗內的打算,除了燃起了一把篝火,別的一箭不發,就往南邊撤。


    實際上,任讓他們奔來的時候,負責這片防禦的曹軍大將趙儼就已經下令外線的曹軍崗哨撤退。


    但命令傳遞總有先後,當最外麵的哨崗在接到了後方的命令後,任讓他們已經出現了。


    這支四十多人的曹軍小隊在野外被任讓他們發現,然後匆忙之間撤到了一處小樹林裏。


    這些曹軍以為靠著密林的幫助,外麵的泰山軍騎兵是不敢進攻的。


    情況也的確是這樣,任讓可不願意為了這點小戰果而耽誤時間,所以他讓一名遊奕奔了迴去,然後就繼續向前奔馳。


    他倒要看看曹軍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林內的曹軍小隊看著外麵的泰山軍遊奕離開後,齊齊唿了一口氣,但他們並沒有立即從林中撤出。


    畢竟在這裏能看到泰山軍的突騎,本身就意味著泰山軍還有其他部隊在左近,一旦在野外再遇到敵軍的騎兵,那就不一定有那麽幸運,能有樹林遮蔽了。


    所以他們打算在這片林子裏藏一會,最好看能不能躲到天黑。


    但沒過多久,隨著林子外麵出現一隊泰山軍弓弩手和步槊兵,這些曹軍明白他們不過是癡心妄想。


    最後,這隊曹軍選擇了投降,然後被這隊泰山軍押往了後方。


    也正是在這個路上,這些曹軍才發現竟然還有不少袍澤弟兄們也被俘虜了。


    看來本軍打得不順利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犁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人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人陳並收藏犁漢最新章節